Chapter 1 江湖在走,心態我有!
Section3 學會6點,不僅不糾結、還能變強大
6.試著原諒別人
寬容是一種涵養,可以體現出從容自信的風度及宅心仁厚的善良。學會以它取代憤怒,才能減少爭執、增加祥和。
一九七一年,時任南韓總統的朴正熙為求連任而舞弊,但首次參選的金大中卻意外獲得五百四十萬張選票,差點使朴氏落選。儘管朴氏以些微的差距險勝,卻從此將金氏視為眼中釘。朴氏前前後後策劃了意外車禍與綁架案,雖然讓金氏往後跛腳,一生不良於行,但仍幸運地撿回一命。此後,朴氏又屢屢誣陷,最後害金氏入獄服刑五年。
幾年後,朴正熙的政權在政變中走到末路,經歷了崔圭夏的短暫統治,由全斗煥繼任總統。但金大中的日子卻沒有比較好過,他被控訴謀反,以陰謀內亂罪被判死刑。
無計可施的他,只好尋求美國的幫助,美國因此向韓國施壓,金大中被改判死刑緩執行,他索性逃到美國避難。直到一九八四年,他才回到韓國,但是全家人都遭到政府監視,失去自由。
多年後,重獲自由的金大中兩次參選,卻連續輸給了盧泰愚及金泳三,這兩任總統也相繼為難他,受到無數次迫害的金大中,為了保全自身,只好辭去國會的職務,宣布退出政界。直到一九九八年,高齡七十四歲的金大中才終於完成了他的夢想──當選總統。
就任後,他並沒有報復政敵,而是設宴款待他們,以實際行動讓他們知道,慘無人道的迫害到此結束。
他屢屢遭到政治迫害,心愛的妻子也離開人世,但他從未放棄理想。二○○○年,還因促成南北韓雙邊會談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在韓國,金大中被稱為「忍冬草」,人們稱讚他的勇氣和堅毅的信念,更讓人尊敬的是,他在被判死刑後,要家人不要為他報仇的寬廣胸襟。金大中內心的平和與寬容是他的致勝法寶,讓他無論經歷何事都能坦然面對。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紫羅蘭把香氣留在踩扁了它的腳上,這就是寬恕。」寬容可以給別人一個機會,為自己帶來平靜,也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煩。就如同子貢問孔子,哪個字可以一生奉行,孔子回答他:「恕。」恕,就是原諒與寬容。7.永遠保持幽默感
中國人權運動的先驅楊杏佛因為鼻子很大,所以胡適替他取了個「楊大鼻子」的外號,後來大家都這麼稱呼他。
有次胡適來拜訪他,恰巧他不在,胡適實在無聊,索性提起筆寫了首打油詩《致楊大鼻子》:「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直懸一寶塔,倒掛兩煙筒。親嘴全無份,聞香大有功;江南一噴嚏,江北雨濛濛。」
楊杏佛回家後,看到這首諷刺自己大鼻子的詩,連連拍手叫好道:「好詩,好詩!」他大方地面對友人的戲弄,就是因為這完全無傷大雅,即使友人有意譏笑,也沒有計較的必要。
胡適也是一個面對他人批評毫不在意的人,如果說楊杏佛對好友非常大度,那胡適就是在面對對手時展現大度。
胡適在給友人的書信裡寫道:「我忍受了十幾年的罵名,但我從來不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得不中肯,我反而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得太過火,害自己的名聲受損,我更替他們感到不安。要是罵我能讓他們快樂,那就是我間接對他們有恩,我當然願意讓他們罵。胡適一生不斷被攻擊,但他不僅不計較,反而更加豁達,可見他的沉穩與大氣。
面對他人的謾罵和欺負,無傷大雅就毋須介懷,我們不妨學習楊杏佛和胡適那樣自我調侃,還給自己一個平和快樂的心情。
8.主動退讓,給對方台階下
某家五星級飯店裡,有位顧客突然憤怒地嚷嚷著,要剛才幫他上菜的服務生過來解釋。
服務生很快就過去查看,只見顧客指著剛剛送上的飲料說:「你送來的飲料都結塊、壞掉了!」服務生一看,立刻明白這位先生是因為將牛奶和檸檬混和,而導致結塊現象,看起來就像飲料壞掉了。他微笑著道歉:「對不起先生,我們現在就幫您換一杯。」顧客繼續無理取鬧地說:「你們的飲料壞掉,誰知道菜還能不能吃,我要求換菜。」
周圍的人有點看不下去,但是那位服務生卻始終保持微笑,一邊道歉一邊說:「好的,待會兒馬上幫您送上新的飲料,再請您幫我重新點菜。」因為他態度溫和,顧客也不好意思繼續吵鬧,態度冰冷地答應後就讓人把菜端走。
一會兒,服務生端著新的紅茶,微笑著向顧客說:「先生,您的紅茶到了,請您先飲用,我馬上送來菜單。」服務生走後,這位先生拿起一旁附上的檸檬和牛奶,正準備加入紅茶時,突然發現杯子底下壓著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先生,牛奶和檸檬混在一起會結塊,請您在牛奶和檸檬中擇一加入。
這位先生看完紙條,臉立刻就紅了,他知道這是服務生好意提醒自己,也就是說,剛才的牛奶並沒有壞,是自己不了解這個物理反應,才造成這場誤會。他十分感謝那位服務生的做法,不但沒有辯解,為自己保全了面子,還善意提醒,並更換了新的飲料。
服務生再次出現時,這位顧客真誠地向他道了歉,並且請他把撤下去的菜都端了回來,離開時還在顧客滿意度調查中,給了這位服務生最高的評價。
9.千萬記得,報復解決不了任何事
印度詩人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曾講過一個故事。
有位擅長畫人物肖像的畫家,他的父親蒙冤而死。父親死後才被證明是無辜的,從此他痛恨那位沒弄清楚真相,就審判他父親的官員。
多年後,這位官員偶然走進畫家的店,他十分喜歡店裡的一幅畫,想要向他購買。畫家認出他正是當年那位審判官,就用布將畫蓋起來,無論官員如何拜託,他都不願意出售,不僅如此,還次次出言諷刺那位官員。最後官員只好請自己的父親來買那幅畫,但畫家仍然態度惡劣地不願意出售,還要官員的父親轉告他,這就是對他的報復。
這位畫家習慣在每天早晨畫一幅肖像畫當作練習,但這段時間他總是想著報復官員,漸漸無法專心作畫,因此感到十分苦惱。直到有一天,他觀察這段時間以來的畫作時,才發現自己因為太痛恨官員了,所以無論畫什麼人物,都有官員的影子,自然無法再完成特徵明顯的肖像畫。他後悔地說:「我報復到自己頭上了。」
畫家執著於報仇,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創作,仇恨不僅沒能為他帶來快樂,反而招致苦悶。他覺得不賣給對方畫作、次次羞辱他就是報復,其實只是給自己增添無盡的煩惱。
10.選擇寬容,讓彼此解脫
二○一四年四月十七日,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了一則新聞,內容是有位伊朗母親,將殺死自己兒子的犯人救下絞刑台。
這位囚犯今年剛滿二十六歲。七年前,他參與街頭鬥毆時失手殺了這位母親的兒子,因此被判處絞刑。按照伊朗的法律,行刑時,受害者家屬要踢開犯人身下的椅子,以完成吊死程序。但沒想到,這位母親並沒有踢開椅子,而是站在另一個椅子上,狠狠地打了犯人一個耳光,然後難過地說:「我原諒你。」犯人的母親原本已經不抱希望了,但看到這位慈悲母親饒恕了自己的兒子,忍不住上前擁抱她,兩位母親一起放聲大哭。
在場圍觀的人都鼓掌歡呼,也有不少人感動流淚。在伊朗,受害者家屬有權赦免死刑犯,這位犯人因此被釋放。
受害者的母親表示,失去兒子後,她沒有一天不痛苦,所以今天若是執行絞刑,那麼殺人犯的母親就必須承受和自己相同的痛苦。她相信兒子即使無法陪在她身邊,也會在天堂過得很好。
有位記者完整記錄下這感人的一幕,事件傳出立刻引起轟動,各國媒體爭相報導。有人說這就是母性的光輝,也有人說這位偉大的母親用一巴掌化解了仇恨。犯人在被釋放後痛哭,表示自己願意用一生感恩與贖罪。
11.學習釋懷,就是不與自己作對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與王安石一向不和,兩人才華不相上下,爭辯起來誰也不讓誰。有一次兩人起了口角,擔任宰相的王安石一氣之下,把官位比自己低的蘇東坡貶到了黃州。
宋元豐三年正月,蘇東坡狼狽地離開京城。這是他一生中最倒楣的時候,一開始是差點在大牢裡丟掉性命,後來又被王安石貶官,也顧不上過不過年,大年初一便前往被貶謫的地方。
到了黃州,他新就任的職稱有「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及「本州安置」。水部員外郎只是一個空有頭銜而無實權的職位,而黃州團練副使只是一個小小縣裡的武裝部副部長,勉強只有本州安置是有實權的職位,但只能在當地工作,實際上就相當於軟禁。
風水輪流轉,王安石在變法失敗後被罷退官職,以前那些跟在他屁股後面的人全部不見了;蘇東坡卻被赦免,得以回到京城。按理說,蘇東坡應該非常怨恨王安石,但是他在回京途中,特別跑去探望這位曾經的政敵。王安石非常感動,兩人不提以往的過節,只是互相交流詩詞文章,深深為對方的才華折服。
王安石與蘇東坡不計從前,最終結為好友,在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Section3 學會6點,不僅不糾結、還能變強大
6.試著原諒別人
寬容是一種涵養,可以體現出從容自信的風度及宅心仁厚的善良。學會以它取代憤怒,才能減少爭執、增加祥和。
一九七一年,時任南韓總統的朴正熙為求連任而舞弊,但首次參選的金大中卻意外獲得五百四十萬張選票,差點使朴氏落選。儘管朴氏以些微的差距險勝,卻從此將金氏視為眼中釘。朴氏前前後後策劃了意外車禍與綁架案,雖然讓金氏往後跛腳,一生不良於行,但仍幸運地撿回一命。此後,朴氏又屢屢誣陷,最後害金氏入獄服刑五年。
幾年後,朴正熙的政權在政變中走到末路,經歷了崔圭夏的短暫統治,由全斗煥繼任總統。但金大中的日子卻沒有比較好過,他被控訴謀反,以陰謀內亂罪被判死刑。
無計可施的他,只好尋求美國的幫助,美國因此向韓國施壓,金大中被改判死刑緩執行,他索性逃到美國避難。直到一九八四年,他才回到韓國,但是全家人都遭到政府監視,失去自由。
多年後,重獲自由的金大中兩次參選,卻連續輸給了盧泰愚及金泳三,這兩任總統也相繼為難他,受到無數次迫害的金大中,為了保全自身,只好辭去國會的職務,宣布退出政界。直到一九九八年,高齡七十四歲的金大中才終於完成了他的夢想──當選總統。
就任後,他並沒有報復政敵,而是設宴款待他們,以實際行動讓他們知道,慘無人道的迫害到此結束。
他屢屢遭到政治迫害,心愛的妻子也離開人世,但他從未放棄理想。二○○○年,還因促成南北韓雙邊會談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在韓國,金大中被稱為「忍冬草」,人們稱讚他的勇氣和堅毅的信念,更讓人尊敬的是,他在被判死刑後,要家人不要為他報仇的寬廣胸襟。金大中內心的平和與寬容是他的致勝法寶,讓他無論經歷何事都能坦然面對。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紫羅蘭把香氣留在踩扁了它的腳上,這就是寬恕。」寬容可以給別人一個機會,為自己帶來平靜,也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煩。就如同子貢問孔子,哪個字可以一生奉行,孔子回答他:「恕。」恕,就是原諒與寬容。7.永遠保持幽默感
中國人權運動的先驅楊杏佛因為鼻子很大,所以胡適替他取了個「楊大鼻子」的外號,後來大家都這麼稱呼他。
有次胡適來拜訪他,恰巧他不在,胡適實在無聊,索性提起筆寫了首打油詩《致楊大鼻子》:「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直懸一寶塔,倒掛兩煙筒。親嘴全無份,聞香大有功;江南一噴嚏,江北雨濛濛。」
楊杏佛回家後,看到這首諷刺自己大鼻子的詩,連連拍手叫好道:「好詩,好詩!」他大方地面對友人的戲弄,就是因為這完全無傷大雅,即使友人有意譏笑,也沒有計較的必要。
胡適也是一個面對他人批評毫不在意的人,如果說楊杏佛對好友非常大度,那胡適就是在面對對手時展現大度。
胡適在給友人的書信裡寫道:「我忍受了十幾年的罵名,但我從來不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得不中肯,我反而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得太過火,害自己的名聲受損,我更替他們感到不安。要是罵我能讓他們快樂,那就是我間接對他們有恩,我當然願意讓他們罵。胡適一生不斷被攻擊,但他不僅不計較,反而更加豁達,可見他的沉穩與大氣。
面對他人的謾罵和欺負,無傷大雅就毋須介懷,我們不妨學習楊杏佛和胡適那樣自我調侃,還給自己一個平和快樂的心情。
8.主動退讓,給對方台階下
某家五星級飯店裡,有位顧客突然憤怒地嚷嚷著,要剛才幫他上菜的服務生過來解釋。
服務生很快就過去查看,只見顧客指著剛剛送上的飲料說:「你送來的飲料都結塊、壞掉了!」服務生一看,立刻明白這位先生是因為將牛奶和檸檬混和,而導致結塊現象,看起來就像飲料壞掉了。他微笑著道歉:「對不起先生,我們現在就幫您換一杯。」顧客繼續無理取鬧地說:「你們的飲料壞掉,誰知道菜還能不能吃,我要求換菜。」
周圍的人有點看不下去,但是那位服務生卻始終保持微笑,一邊道歉一邊說:「好的,待會兒馬上幫您送上新的飲料,再請您幫我重新點菜。」因為他態度溫和,顧客也不好意思繼續吵鬧,態度冰冷地答應後就讓人把菜端走。
一會兒,服務生端著新的紅茶,微笑著向顧客說:「先生,您的紅茶到了,請您先飲用,我馬上送來菜單。」服務生走後,這位先生拿起一旁附上的檸檬和牛奶,正準備加入紅茶時,突然發現杯子底下壓著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先生,牛奶和檸檬混在一起會結塊,請您在牛奶和檸檬中擇一加入。
這位先生看完紙條,臉立刻就紅了,他知道這是服務生好意提醒自己,也就是說,剛才的牛奶並沒有壞,是自己不了解這個物理反應,才造成這場誤會。他十分感謝那位服務生的做法,不但沒有辯解,為自己保全了面子,還善意提醒,並更換了新的飲料。
服務生再次出現時,這位顧客真誠地向他道了歉,並且請他把撤下去的菜都端了回來,離開時還在顧客滿意度調查中,給了這位服務生最高的評價。
9.千萬記得,報復解決不了任何事
印度詩人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曾講過一個故事。
有位擅長畫人物肖像的畫家,他的父親蒙冤而死。父親死後才被證明是無辜的,從此他痛恨那位沒弄清楚真相,就審判他父親的官員。
多年後,這位官員偶然走進畫家的店,他十分喜歡店裡的一幅畫,想要向他購買。畫家認出他正是當年那位審判官,就用布將畫蓋起來,無論官員如何拜託,他都不願意出售,不僅如此,還次次出言諷刺那位官員。最後官員只好請自己的父親來買那幅畫,但畫家仍然態度惡劣地不願意出售,還要官員的父親轉告他,這就是對他的報復。
這位畫家習慣在每天早晨畫一幅肖像畫當作練習,但這段時間他總是想著報復官員,漸漸無法專心作畫,因此感到十分苦惱。直到有一天,他觀察這段時間以來的畫作時,才發現自己因為太痛恨官員了,所以無論畫什麼人物,都有官員的影子,自然無法再完成特徵明顯的肖像畫。他後悔地說:「我報復到自己頭上了。」
畫家執著於報仇,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創作,仇恨不僅沒能為他帶來快樂,反而招致苦悶。他覺得不賣給對方畫作、次次羞辱他就是報復,其實只是給自己增添無盡的煩惱。
10.選擇寬容,讓彼此解脫
二○一四年四月十七日,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了一則新聞,內容是有位伊朗母親,將殺死自己兒子的犯人救下絞刑台。
這位囚犯今年剛滿二十六歲。七年前,他參與街頭鬥毆時失手殺了這位母親的兒子,因此被判處絞刑。按照伊朗的法律,行刑時,受害者家屬要踢開犯人身下的椅子,以完成吊死程序。但沒想到,這位母親並沒有踢開椅子,而是站在另一個椅子上,狠狠地打了犯人一個耳光,然後難過地說:「我原諒你。」犯人的母親原本已經不抱希望了,但看到這位慈悲母親饒恕了自己的兒子,忍不住上前擁抱她,兩位母親一起放聲大哭。
在場圍觀的人都鼓掌歡呼,也有不少人感動流淚。在伊朗,受害者家屬有權赦免死刑犯,這位犯人因此被釋放。
受害者的母親表示,失去兒子後,她沒有一天不痛苦,所以今天若是執行絞刑,那麼殺人犯的母親就必須承受和自己相同的痛苦。她相信兒子即使無法陪在她身邊,也會在天堂過得很好。
有位記者完整記錄下這感人的一幕,事件傳出立刻引起轟動,各國媒體爭相報導。有人說這就是母性的光輝,也有人說這位偉大的母親用一巴掌化解了仇恨。犯人在被釋放後痛哭,表示自己願意用一生感恩與贖罪。
11.學習釋懷,就是不與自己作對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與王安石一向不和,兩人才華不相上下,爭辯起來誰也不讓誰。有一次兩人起了口角,擔任宰相的王安石一氣之下,把官位比自己低的蘇東坡貶到了黃州。
宋元豐三年正月,蘇東坡狼狽地離開京城。這是他一生中最倒楣的時候,一開始是差點在大牢裡丟掉性命,後來又被王安石貶官,也顧不上過不過年,大年初一便前往被貶謫的地方。
到了黃州,他新就任的職稱有「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及「本州安置」。水部員外郎只是一個空有頭銜而無實權的職位,而黃州團練副使只是一個小小縣裡的武裝部副部長,勉強只有本州安置是有實權的職位,但只能在當地工作,實際上就相當於軟禁。
風水輪流轉,王安石在變法失敗後被罷退官職,以前那些跟在他屁股後面的人全部不見了;蘇東坡卻被赦免,得以回到京城。按理說,蘇東坡應該非常怨恨王安石,但是他在回京途中,特別跑去探望這位曾經的政敵。王安石非常感動,兩人不提以往的過節,只是互相交流詩詞文章,深深為對方的才華折服。
王安石與蘇東坡不計從前,最終結為好友,在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