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人是這樣學會說謊的
人為什麼會說謊?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說謊呢?
面不改色說著謊的人在想什麼?
讓我們一同思考與謊言相關的各種簡單疑問。
01 人說謊的4大理由:人類365天都用說謊度日
人為何說謊?4大理由
相信絕沒有誰不曾說謊*。人跟謊言的關係,就是這樣切也切不斷。
若從目的來分類,謊言大致上分成1.防禦、2.逞能、3.欺瞞*、4.擁護等4大類型。舉例而言,明明是睡過頭才上班遲到,卻拿「電車誤點」當藉口,就屬於為自保所說的1.防禦之謊。
另外,去探望大病之人,為了幫對方打氣鼓勵,就算對方的氣色再差,也會說出「比想像中更有精神耶」等等話語,這可說就是發揮著4.擁護之謊的效用。 我們不應認定「說謊就是壞事」。在這4類謊言中,3.欺瞞之謊經常會跟詐欺等犯罪行為扯上關係;但在競爭的社會裡,有時也會被視為自身勝過他人所需的「戰略」。
當有誰對你說謊,或者自身說了謊等,不妨試著冷靜分辨,它是屬於1~4中的哪類謊言。這也能幫助你認識他人和自己的性格。
WORD 謊:虛假的言語。將不真實之事說得宛如事實,欺騙他人。
WORD 欺瞞:說謊欺騙。人除了欺騙他人,有時也會欺騙自己。
謊言有4大類型
謊言可分為以下4類,人會依情形分別使用這些謊言。
1.防禦之謊
用來保護自己的謊言。這是一種本能,因此很難判斷善惡、真偽或以道德感去壓抑。
[圖]為什麼遲到!
我身體不太舒服(其實是睡過頭)
2.逞能之謊
用來壯大聲勢的謊言。想掩飾不堪的祕密,也符合這個類別。
[圖]哇……我考80分!(其實是65分)
3.欺瞞之謊
透過欺騙他人來獲得自身利益的謊言。有時也會變成詐欺等犯罪行為。
[圖]只剩一件,現在不買就沒有了喔
4.擁護之謊
用來庇護他人的謊言。因判斷說謊比誠實更能守護他人而說謊。
[圖]這件事是我下的判斷(其實明明是我做錯事)
小知識 日本人很放縱謊言?
在日本,包括「說謊亦方便」、「傻老實」等,都是在允許說謊或揶揄過分誠實的詞句。由此可見,若要擁有圓滑的人際關係,誠實跟謊言的效力都應該同等重視。
02 人從什麼時候學會說謊?:假哭、裝作沒聽到都是小事一樁
謊言會隨著年紀進步
你知道嗎?就連天使般純潔的嬰兒,也是厲害的小騙子。
舉例而言,明明在哭卻沒有眼淚,換句話說就是假哭,嬰兒從滿1歲之前就已經會了。
嬰兒的哭聲,本來就是為了生存,因而顯得不可或缺。包括肚子餓了、尿布濕了等,無法說話的嬰兒,會透過大聲哭嚎,將不適的心情傳達給父母知道。
不過,正因哭泣能明確吸引父母的關切,嬰兒也懂得假哭。
此外,據說當嬰兒做錯事情,感到「好像會被罵」的時候,也會採取某些行為,不露聲色地轉移父母的注意力,或者「裝作沒聽到」。
隨著嬰兒進一步成長,說謊能力也會逐漸提升,例如會將幻想或願望說得像是真正發生過、藏起祕密、將自身的惡作劇說成別人的錯等。
儘管如此,這並不需要擔心。對人類這種社會性動物*而言,謊言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手段。我們也可以將學會巧妙說謊,視為一個人的成長證據。
WORD 純潔:不帶汙穢、純粹。心靈純淨的狀態。
WORD 社會性動物:為了適應生存,而以群體組成社會的動物。除人類之外,還有猿猴、狗、蜜蜂、螞蟻等。
孩子的謊言與應對方法
面對孩子說謊,若未適切處置,也可能會發展為說謊成性的狀況,大人必須充分教育與引導。
好的謊言(孩子特有的謊)
●幻想之謊
說出「我跟貓咪說話了」等,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幼小的孩童無法區分幻想和現實,有時會誤將自己的想像當成真正發生過的事情。
●願望之謊
明明沒跟父母約定,卻對朋友說「爸媽答應下次要買玩具給我」等。當「如果能這樣就好了」的希望過於強烈,有時會信以為真。
父母必須持此態度
別質疑「你在說謊吧」、「不要亂說話」,而要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這也能幫助孩子發展想像力。
必須留意的謊言
●保身之謊
害怕被責備而說謊。對自己做的錯事佯裝不知情,或怪到別人頭上等。
●虛榮之謊
想受到周遭認可、吸引他人注意,因此說謊誇大自己。例如想讓朋友覺得羨慕,而說自己「擁有」其實沒有的東西等。
父母必須持此態度
別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罵。重要的是適當說明,說謊會使他人困擾,對自己也並不是好事。
小知識 假哭的理由?
嬰兒會假哭,背後也確實有著寂寞、睏、肚子餓等等理由。別因為是假哭就置之不理,記得要逗逗孩子,採取適切應對,讓孩子感到安心。
03孩子的謊與大人的謊: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懂得「說謊亦方便」?
4歲前後罪惡感就會萌芽
在社會上,眾人的思考方式全都相異,卻又得與彼此牽絆,因此誠實有時反倒會意外引發摩擦。大人為了適應這樣的社會,就會在各式各樣的場合中,硬著頭皮說謊。
另一方面,尤其是在幼兒期的孩童,則會經常在自身不自覺的狀況下說謊,這是跟大人謊言的一大差異。例如在3歲左右,就會經常碰到孩子想著「如果能這樣就好了」,而將幻想或願望當成既有事實來講述的例子。孩子成長到4歲後,也會開始為了逃避處罰而說謊,或者推託抵賴。這可說是為了保護自己所說的防禦之謊。與之同時,孩子也會萌生出「說謊是錯的」、「說謊會被罵」的罪惡感*。
當進一步成長成為小學生時, 他們會觀察大人並學習到「可以或不可以說謊的場合、情況」,另外,還可以看到他們明知朋友說謊卻忽略的例子。就這樣,孩子們也學會了「謊言也方便」。
WORD 罪惡感:覺得自己有罪、做了錯事。尤其是憂鬱症患者,就連自己沒有責任的事情,也傾向感到罪惡。
心理檔案(1) 孩子會向大人學說謊
實驗:將3歲至6歲的186位孩童隨機分成2組,讓孩童體驗以下2個階段。
1.
A組:事先說明「隔壁房間有許多糖果」。接著馬上告訴他們「有很多糖果是騙人的」。
B組:完全不曉得關於糖果的情報。
2.
(1)進行遊戲,從玩具發出的聲音或臺詞,猜測該玩具是何種卡通人物。
(2)大人暫時離席,並先指示「不可以為了聽得更清楚,而去調高玩具的音量」。
(3)大人在1分半後回到房間,詢問「你們有沒有調高玩具的音量」。
結果
A組:5歲以上的孩子,有80%都調高了音量。不僅如此,之中有90%都謊稱「沒有調高玩具的音量」。
B組:整體有60%的孩子調高了音量。其中的60%謊稱「沒有調高玩具的音量」。
→由此可知,面對大人事前先謊稱「有糖果」,又說「其實沒有」的孩子們,變得更容易說謊。
小知識 「說謊亦方便」的意涵
「方便」是佛教用語,指為了將眾生導向真正佛道所使用的手段。由此延伸,說謊雖是壞事,若為獲得好的結果,有時仍須當成必
人為什麼會說謊?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說謊呢?
面不改色說著謊的人在想什麼?
讓我們一同思考與謊言相關的各種簡單疑問。
01 人說謊的4大理由:人類365天都用說謊度日
人為何說謊?4大理由
相信絕沒有誰不曾說謊*。人跟謊言的關係,就是這樣切也切不斷。
若從目的來分類,謊言大致上分成1.防禦、2.逞能、3.欺瞞*、4.擁護等4大類型。舉例而言,明明是睡過頭才上班遲到,卻拿「電車誤點」當藉口,就屬於為自保所說的1.防禦之謊。
另外,去探望大病之人,為了幫對方打氣鼓勵,就算對方的氣色再差,也會說出「比想像中更有精神耶」等等話語,這可說就是發揮著4.擁護之謊的效用。 我們不應認定「說謊就是壞事」。在這4類謊言中,3.欺瞞之謊經常會跟詐欺等犯罪行為扯上關係;但在競爭的社會裡,有時也會被視為自身勝過他人所需的「戰略」。
當有誰對你說謊,或者自身說了謊等,不妨試著冷靜分辨,它是屬於1~4中的哪類謊言。這也能幫助你認識他人和自己的性格。
WORD 謊:虛假的言語。將不真實之事說得宛如事實,欺騙他人。
WORD 欺瞞:說謊欺騙。人除了欺騙他人,有時也會欺騙自己。
謊言有4大類型
謊言可分為以下4類,人會依情形分別使用這些謊言。
1.防禦之謊
用來保護自己的謊言。這是一種本能,因此很難判斷善惡、真偽或以道德感去壓抑。
[圖]為什麼遲到!
我身體不太舒服(其實是睡過頭)
2.逞能之謊
用來壯大聲勢的謊言。想掩飾不堪的祕密,也符合這個類別。
[圖]哇……我考80分!(其實是65分)
3.欺瞞之謊
透過欺騙他人來獲得自身利益的謊言。有時也會變成詐欺等犯罪行為。
[圖]只剩一件,現在不買就沒有了喔
4.擁護之謊
用來庇護他人的謊言。因判斷說謊比誠實更能守護他人而說謊。
[圖]這件事是我下的判斷(其實明明是我做錯事)
小知識 日本人很放縱謊言?
在日本,包括「說謊亦方便」、「傻老實」等,都是在允許說謊或揶揄過分誠實的詞句。由此可見,若要擁有圓滑的人際關係,誠實跟謊言的效力都應該同等重視。
02 人從什麼時候學會說謊?:假哭、裝作沒聽到都是小事一樁
謊言會隨著年紀進步
你知道嗎?就連天使般純潔的嬰兒,也是厲害的小騙子。
舉例而言,明明在哭卻沒有眼淚,換句話說就是假哭,嬰兒從滿1歲之前就已經會了。
嬰兒的哭聲,本來就是為了生存,因而顯得不可或缺。包括肚子餓了、尿布濕了等,無法說話的嬰兒,會透過大聲哭嚎,將不適的心情傳達給父母知道。
不過,正因哭泣能明確吸引父母的關切,嬰兒也懂得假哭。
此外,據說當嬰兒做錯事情,感到「好像會被罵」的時候,也會採取某些行為,不露聲色地轉移父母的注意力,或者「裝作沒聽到」。
隨著嬰兒進一步成長,說謊能力也會逐漸提升,例如會將幻想或願望說得像是真正發生過、藏起祕密、將自身的惡作劇說成別人的錯等。
儘管如此,這並不需要擔心。對人類這種社會性動物*而言,謊言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手段。我們也可以將學會巧妙說謊,視為一個人的成長證據。
WORD 純潔:不帶汙穢、純粹。心靈純淨的狀態。
WORD 社會性動物:為了適應生存,而以群體組成社會的動物。除人類之外,還有猿猴、狗、蜜蜂、螞蟻等。
孩子的謊言與應對方法
面對孩子說謊,若未適切處置,也可能會發展為說謊成性的狀況,大人必須充分教育與引導。
好的謊言(孩子特有的謊)
●幻想之謊
說出「我跟貓咪說話了」等,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幼小的孩童無法區分幻想和現實,有時會誤將自己的想像當成真正發生過的事情。
●願望之謊
明明沒跟父母約定,卻對朋友說「爸媽答應下次要買玩具給我」等。當「如果能這樣就好了」的希望過於強烈,有時會信以為真。
父母必須持此態度
別質疑「你在說謊吧」、「不要亂說話」,而要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這也能幫助孩子發展想像力。
必須留意的謊言
●保身之謊
害怕被責備而說謊。對自己做的錯事佯裝不知情,或怪到別人頭上等。
●虛榮之謊
想受到周遭認可、吸引他人注意,因此說謊誇大自己。例如想讓朋友覺得羨慕,而說自己「擁有」其實沒有的東西等。
父母必須持此態度
別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罵。重要的是適當說明,說謊會使他人困擾,對自己也並不是好事。
小知識 假哭的理由?
嬰兒會假哭,背後也確實有著寂寞、睏、肚子餓等等理由。別因為是假哭就置之不理,記得要逗逗孩子,採取適切應對,讓孩子感到安心。
03孩子的謊與大人的謊: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懂得「說謊亦方便」?
4歲前後罪惡感就會萌芽
在社會上,眾人的思考方式全都相異,卻又得與彼此牽絆,因此誠實有時反倒會意外引發摩擦。大人為了適應這樣的社會,就會在各式各樣的場合中,硬著頭皮說謊。
另一方面,尤其是在幼兒期的孩童,則會經常在自身不自覺的狀況下說謊,這是跟大人謊言的一大差異。例如在3歲左右,就會經常碰到孩子想著「如果能這樣就好了」,而將幻想或願望當成既有事實來講述的例子。孩子成長到4歲後,也會開始為了逃避處罰而說謊,或者推託抵賴。這可說是為了保護自己所說的防禦之謊。與之同時,孩子也會萌生出「說謊是錯的」、「說謊會被罵」的罪惡感*。
當進一步成長成為小學生時, 他們會觀察大人並學習到「可以或不可以說謊的場合、情況」,另外,還可以看到他們明知朋友說謊卻忽略的例子。就這樣,孩子們也學會了「謊言也方便」。
WORD 罪惡感:覺得自己有罪、做了錯事。尤其是憂鬱症患者,就連自己沒有責任的事情,也傾向感到罪惡。
心理檔案(1) 孩子會向大人學說謊
實驗:將3歲至6歲的186位孩童隨機分成2組,讓孩童體驗以下2個階段。
1.
A組:事先說明「隔壁房間有許多糖果」。接著馬上告訴他們「有很多糖果是騙人的」。
B組:完全不曉得關於糖果的情報。
2.
(1)進行遊戲,從玩具發出的聲音或臺詞,猜測該玩具是何種卡通人物。
(2)大人暫時離席,並先指示「不可以為了聽得更清楚,而去調高玩具的音量」。
(3)大人在1分半後回到房間,詢問「你們有沒有調高玩具的音量」。
結果
A組:5歲以上的孩子,有80%都調高了音量。不僅如此,之中有90%都謊稱「沒有調高玩具的音量」。
B組:整體有60%的孩子調高了音量。其中的60%謊稱「沒有調高玩具的音量」。
→由此可知,面對大人事前先謊稱「有糖果」,又說「其實沒有」的孩子們,變得更容易說謊。
小知識 「說謊亦方便」的意涵
「方便」是佛教用語,指為了將眾生導向真正佛道所使用的手段。由此延伸,說謊雖是壞事,若為獲得好的結果,有時仍須當成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