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以輕鬆不費力
如果有人問你:「你相信生命是艱難的,還是輕鬆不費力?」我想大部分的人會說,生命是艱難的。
我們很常聽到周遭的人說:生活不容易、賺錢很辛苦、人生就是苦海……特別是在前往成功的路上,常常有人勉勵我們:要拚命搏鬥、經得起折磨受苦才能夠有所收穫。
這些話乍聽之下好像很勵志,也讓許多人奉為圭臬,事實上是非常不妥的。根據吸引力法則,如果我們認為人生是來受苦的,就會吸引來更多的苦,讓自己去體驗,於是,就會不斷生活在受苦的情境中。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即使拚命奮鬥,生活還是沒有比較好;有人問題不斷,常常陷入受苦的漩渦中;在吃苦、受苦中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因為這些都是「受苦意識」轉化而成的實相,這也是另一種心想事成,只是,不是我們想要的。
當我越深入了解生命、宇宙法則,才恍然大悟:受苦不是生命的本意,老天要給我們的是喜悅,不是折磨,真正的生命本質,其實是輕鬆不費力的。
輕鬆不費力,在大自然處處可見:綠芽從土裡冒出,不需要苦苦掙扎;蝴蝶自在飛舞,不需要與空氣對抗;小鳥輕鬆展翅,不需要費力飛翔……一切都是自動發生。
很多人把生命看作是一場戰鬥,不斷地在其中受傷、受苦。但是,生命不是戰鬥,而是遊戲,每一個人都是在上帝後花園遊戲的小孩,而我們的創造力,就是在遊戲中展現。
關於這一點,看看周遭的小孩就可知道,他們在玩遊戲的時候,神情是認真專注的,而靈感、創造力就在此時湧現,整個過程也是輕鬆喜悅、不費力,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
如何看待生命,生命就如何回應
你能想像生活可以輕鬆不費力嗎?你可以在遊戲中工作,在工作中成功;做你喜歡的事,並輕鬆地吸引金錢來到身邊;理想伴侶不用苦苦尋找,而是自然地出現;貴人在你需要的時候來幫助你;你熱愛每一天的生活,不管做什麼,都能樂在其中、喜悅充滿。
這樣的生活不是天方夜譚,當我走入內在之旅,活出了平安喜悅,才知道一切都是有可能。事情的本質往往是簡單的,只是我們把它複雜化了,這就是大道至簡的原理。只要走在對的路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我們要做的只是回歸本源。清楚地知道生命是喜悅,不是折磨,我們可以像小孩一樣認真,但是,不要苦苦掙扎,認真是一種喜悅,苦苦掙扎卻不是。每個人都有選擇權,你可以決定走艱難的、或輕鬆不費力的路。你如何看待生命,生命就如何回應你,當你覺得費力、艱難、受苦、掙扎,那就表示,還有一條輕鬆不費力的路在等著你。
只要下定決心,就可開始走這一條路。
不要誤會輕鬆不費力是偷懶,或什麼都不做,想要過這樣的生活,也是需要經過練習的。當你看見鋼琴家在台上,不看琴鍵、閉著雙眼,面帶微笑地沉浸在美妙旋律中,或是在極快的節奏中,輕鬆地彈出如瀑布般流暢的音符,這一切都是輕鬆不費力的表現,但是,在這輕鬆的背後,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練習的結果。
就像每一個大師一樣,在還沒有成名之前,都需要時間與耐心做練習,不管你想要什麼,擁有它之前,都要先了解宇宙法則之後好好遵循它,並且認識自己,如此一來後續所得到的回饋,就是輕鬆不費力。
所謂認識自己,就是先從思維開始,察覺自己腦中錯誤的、不適用的信念,並釋放對自己的批判,例如:我很差勁、不夠好、不值得、害怕錢不夠用等等。然後轉化信念:我已盡力,下次會做得更好、我夠好、我值得擁有、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足夠的金錢……等等。
想要認識自己,也能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投射。好比憤怒,表面上是跟那個人、那件事有關,事實上,是因為對方按到我們的情緒按鈕,碰觸到我們對自己最在意的地方。比方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看法,其實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無法接受、看重自己。
接下來,我會在每一個章節,更詳細地與你分享,如何遵循宇宙法則與認識自己。
富足的第一步
有人問,為何有些人賺錢輕輕鬆鬆,短期內就可以累積財富;有些人努力了一輩子做牛做馬,還是賺不到什麼錢?金錢有什麼祕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擁有富足是每一個人的權利,無法擁有它,必有其原因。想要擁有富足,就要對金錢有所認識。金錢是一種交換,也就是我們做了某事以後,所得到的回饋。許多人以為要用辛苦、痛苦,甚至用疾病來交換金錢。事實上,我們可以用喜悅的方法,來換取金錢,而這個方法就是金錢的第一個祕密:
金錢不是賺來的,而是吸引來的。很多人以為到處拿證書、每天長時間的工作、加班到夜晚就能夠致富,結果到頭來還是無法存到錢,不禁要問:為什麼?
其實努力打拚、苦苦掙扎,這些都不是致富關鍵。金錢其實是一種能量,想要擁有它,最輕鬆不費力的方式就是吸引它來。如何吸引它來呢?
之前有提過,想法是地表最強的能量,散發什麼想法,宇宙也會如實地回應我們,於是匱乏的,吸引匱乏的;豐盛的,吸引豐盛的。所以,決定貧富的關鍵,不在於有多刻苦、多努力,重要的是你對金錢的信念。
也就是說正確的信念,為你吸引來金錢;錯誤的信念,則帶你遠離金錢。現在,我列舉阻止財富到來的六個最常見錯誤信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是否踩在金錢的誤區。
1. 不敢愛錢
有些人害怕別人說自己愛錢,於是無法接受金錢。但是,金錢跟你的愛人一樣,如果不愛它,它就擦身而過,往別的地方去。唯有當你願意愛它、接受它,金錢才會來到你的生命中。
2.害怕金錢不夠用
很多人對金錢有恐懼感,害怕錢不多、錢不夠用,這也就是窮人會變得更窮的原因。頭腦中的匱乏感,總是告訴我們這個太少、那個不夠,而這樣的思維,是無法吸引金錢來的。事實上,宇宙豐盛無缺,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如果能夠放下匱乏感,那麼,你很快地就能擁有豐盛。
我曾經住過一家民宿,和女主人相談甚歡。有次她提到金錢的事,說自己其實很節儉,有時出門跟大家聚餐,看錢從手中出去都好心痛。明明知道這樣不好,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麼節儉。總是害怕未來、擔心錢太少無法過活。
她的經濟狀況其實還不錯,自己有住房、兩份工作,還有一個房子出租給房客。於是我問她:「小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如何?」
她說小時候,家境並不好,因為爸爸常生病,媽媽要扛起這個家,兼很多差事,她國小就隨著媽媽到處打零工,母女看盡別人的臉色,因此她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努力賺錢。
從小到大,她的成績優異,但這麼用功為的是拿獎學金,賺取學費。大學時,認識同校的一名男生,兩人陷入愛的漩渦,但她希望等畢業有工作、經濟穩定之後再來成家,沒有想到那名男生最後跟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孩子結婚了。
這就是了,過往的經歷,深深地影響到她現在對金錢的匱乏感。我告訴她:「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釋放匱乏感,讓自己自由吧!」她默默地點頭。我知道她還需要一點時間,但是了解問題的根源,是一個好的開始。我請她進行練習,告訴自己:「過去已經過去了,以前我只是個孩子,無法改變家中經濟,也無法改變男友的選擇。現在我已經長大、是個成人了,擁有相當的財富,也擁有自己的力量,我要釋放過去的匱乏感,不讓過去的經驗影響我,讓自己好好享有現在的豐盛。」同時也建議她常常使用肯定句,來加強金錢的豐盛意識。
3.害怕給出金錢
有人告訴我,當他從銀行將存款領出的剎那,或者付費給別人的時候,往往有種恐懼感,甚至還有心痛的感覺,好像錢給出就沒有了,再也回不來。
對很多人而言給出金錢,卻不擔心恐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讓我們進一步來認識金錢:有些人以為金錢像一塊大餅,切了一大半給了別人,就是等於失去。但是,金錢的運作並不是這樣的。
貨幣這個字的英文是 currency,也是流動的意思,金錢純粹是一種流動,就像迴圈一樣,凡是出去的,會再流轉回來,金錢不是只有佔有,也要給出。
這個運作方式,就是豐盛法則告訴我們的「給予與接受要平衡」。當我們擁有金錢,卻吝於給出,如此就癱瘓了一方能量的流動,無法平衡,也等於告訴宇宙:「我不想擁有更多。」
金錢是有翅膀的,有時候你必須讓它飛出去,好招來更多的金錢,回到你身邊。當我們接受了別人的金錢,也要帶著愛與祝福給出,如此才能讓迴圈順利流動,宇宙也會加倍奉還。
當我了解豐盛法則,知道金錢是如何運作的,便帶著歡喜心給出金錢,因為我知道:所給出的金錢,可以幫助一個人、一個家庭,或者正在就學的孩子。當我願意以喜悅、祝福進行給予的時候,也在無意中得到更多的回饋。
當我沒有了匱乏感,也就擁有滿滿的豐盛,不管走到哪裡,總有同學、朋友或學生,願意主動請客為我買單;有人介紹更多的工作機會,帶來收入;或者收到他人的感謝卡、贈禮、免費機票等等。
4.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金錢
如果有人心血來潮要送你禮物,你是會開心接受?還是搖搖頭,覺得無功不受祿而拒絕?同樣的,很多人對金錢有不配得的感受,這個感受背後的信念是,我不值得、不夠好、怎麼能有資格,接受這麼好的禮物?這樣的信念,也是阻止金錢到來的原因。
我有一個很優秀的學生,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多年,因為工作認真,得到長官的賞識,決定以加薪來鼓勵她的傑出表現。但是,在這個學生的認知裡,學術工作是清廉的,不應該獲得獎賞。於是,那一個月加薪多出的三千元,跟她後來意外跌傷所付的醫藥費,是一樣的金額。宇宙絕對不會勉強我們,去接受自己不要的東西,如果認為不配擁有,那麼,豐盛也不會停留,而從另一個管道流走。
5.做不喜歡的工作,也會富足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做不喜歡的工作,很難致富。」
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做不喜歡的事,是折磨自己,也無法享受富足。所以勇敢地去活出自己的天賦,做你喜歡的事吧!(關於天賦,後續章節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6.走在靈性路上,金錢是不重要的
這一點更是錯誤的認知!事情本身沒有定義,是人們賦予它定義。很多人認為靈性是清高的,金錢是低俗的,兩者無法匹配。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給予的定義。
金錢無罪!真正的大師,不會給金錢貼標籤,而是敬重金錢,將它視為宇宙的供應與祝福。以金錢好好照顧自己、幫助別人,用愛與智慧去運用它,是靈性與物質最佳的融合。
有人會問,正面想法固然可吸引金錢,但是,如果我真的沒有錢,如何有正面的想法,這不是很矛盾嗎?
匱乏吸引匱乏的,豐盛吸引豐盛!想要富足,第一步就是轉化。
現在的生活境況,都是過去思想的累積。如果對現狀不滿,就需要有所改變。想要富足,需將注意力放在你要的,而非不要的,就像看電視一樣,不喜歡就轉台。如果你想要富足,就先換個富腦袋,當你先啟動豐盛的意識,就能吸引豐盛前來,這就是轉變的開始!
從現在開始,每天用豐盛的信念來對待金錢,用正面語句做轉化練習,告訴自己:
◆我是豐盛的。
◆我願意接受宇宙的恩典。
◆我允許豐盛來到我的身邊。
◆財富滾滾而來。
你會發現,將負面的信念轉化,結果也會跟著轉變。比方說,你想找個適合的工作,就剛好有貴人介紹那樣的工作給你;想要創業,有人願意跟你投資合作;想要得到資金,親朋好友會伸出援手……只要走在對的路上,宇宙會用各種方式來幫助你,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練習清單】釋放匱乏感
用鼻子輕輕吸一口氣,然後將嘴巴微張,慢慢吐氣,感覺每一次的吸氣、吐氣,越來越深沉,自己越來越放鬆、平靜。
告訴自己:過去已經過去了,我願意釋放頭腦中的匱乏感,不讓過去的經驗影響我。
從現在開始,我願意以豐盛的意識,轉化匱乏感,允許豐盛流入生命中。
我也敞開心門,開始迎接豐盛富足,全然地接受宇宙的恩典,並持以感謝,好好享有它。
在不完美中,看見自己的完整
那一天,王太太來到我面前,看起來十分疲憊。她說上班壓力滿大的,很多事情要處理,得要做到最好,最近健康也出了一點問題,常常感覺累。
「壓力來自哪裡?上司、同事、還是家人?」
她說都不是。我瞬間明白了!便問她:「你的壓力是自己給的吧!」她點點頭。
「你對自己要求很高嗎?」
「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她的眼神投向遠方,好像回憶起些什麼。不久,收回視線嘆了一口氣:「我的個性像極了母親,她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她說從小母親管得很嚴,尤其對成績要求很高,考不到滿分就會被懲罰,對此她很反感,也曾經反抗過,但是都沒有用。她常常告訴自己,長大後絕對不要像母親一樣。沒想到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後,她事事要求完美,不完美就不放過自己,簡直就是母親的翻版。
她的高標準不僅針對自己,在公司、在家裡的要求也是如此。工作上老是有做不完的事,別人做兩小時就能完成的報告,她需要兩天,因為自己覺得做不完善、怕有錯誤、還可以更好,於是不停地修改、拖延,帶給自己極大的壓力。而且,事情做不完她也不請別人幫忙,因為她不相信別人會做得像自己這般用心,不可能比她更仔細、更好。
在家裡,先生隨處放置的衣物、食品,或是不小心弄髒的地板,她都用放大鏡來檢視,因此常常小事變大事,弄得兩人彼此神經緊張,起了衝突後鬧得不歡而散。
真正令她感到衝擊的是,那一天她的女兒興高采烈地拿了成績單到她面前:「媽媽你看!我這學期很用功,考了第二名。」
結果她正眼也不瞧,沒有一句鼓勵、臉上沒有喜悅、沒有微笑,只是冷冷地說:「為什麼沒有考第一名?」
孩子聽了以後,小小的身影好似頓時縮成一團,別過頭,默默不語、悄悄地退回自己的房間。孩子走後,她突然感受到女兒的受傷,也從女兒身上看到小時候的自己,以前母親不也是這樣對待她?
現在她不管做什麼都好累,人際關係上也造成極大的困擾,自己真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
完美並不會帶來愛與認同
完美主義者大都有幾種特性:不允許犯錯、在乎別人的看法、太注意小細節、缺乏彈性、無法信任別人、無法委託別人幫忙、難以放鬆,正因為這些特性,也極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如焦慮、憂鬱、憤怒、強迫等等。
其實,完美主義者最在意的事,就是害怕被別人拒絕、不被愛。他們往往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好,別人才會欣賞我、愛我」,「我不能犯錯,犯錯就代表我是失敗者」。
但是,完美主義者沒有想到的是,想要用完美這種標準來獲得別人的愛,結果常常是令人失望的。因為完美是一個達不到的目標,所以他們永遠也無法感受到被愛。
地球就是一個學習的教室,沒有人不是在犯錯中學習,犯錯只是一個經驗,它告訴我們,下一次如何做會更好。不允許犯錯,其實背後的心理是害怕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別人不喜歡自己,這種錯誤的認知,也會在無形中為自己帶來壓力。
很多人都在追求完美,但是,世界上沒有完美這一回事。完美並不會帶來愛與認同,只會讓自己失去信心,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且給自己、別人帶來壓力。不完美,其實是很美的,就像一個瓶子裝滿了水,就無法再倒入其他的東西,正因為不完美,我們才有空間得以成長,否則人類將停止創造。
追尋完整,而非完美
禪宗裡有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大師年事已高,想將衣缽傳給一個有智慧的人,於是,將兩個愛徒叫到面前來。大師說:「我現在要做一個測驗,誰通過了,誰就是我的繼承者。」兩個愛徒畢恭畢敬地答應了。
大師說:「現在,請你們去外面找一片最完美的花瓣回來。」
兩個愛徒聽到後即刻出門。不久,大徒弟便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捧著花瓣回來,獻給師父:「這不是最完美的,卻是我看到最完整的花瓣。」
小徒弟在外面繞了很久,過了一個小時,卻空著手回來。他很懊惱又無奈地說:「我一路上看到許多花瓣,想挑選最完美的回來,但是,卻找不到一片完美的花瓣,所以什麼都沒帶回來。」
大師一聽,當場就下了決定,將衣缽傳給大徒弟。
這一則故事告訴我們,完美或不完美,只是認知的問題。小徒弟一心尋找完美,卻一無所獲;大徒弟知道花瓣不完美,卻能夠接受它,這就是完整。人也是這樣,唯有接受自己,就像太極圖一樣,有黑、有白;有優點、缺點;有陽光、也有陰影的一面,才是最大的完整。
唯有先接受自己,才能夠接受別人,當你在不完美的事情上看到完整,你就成熟了!
如果有人問你:「你相信生命是艱難的,還是輕鬆不費力?」我想大部分的人會說,生命是艱難的。
我們很常聽到周遭的人說:生活不容易、賺錢很辛苦、人生就是苦海……特別是在前往成功的路上,常常有人勉勵我們:要拚命搏鬥、經得起折磨受苦才能夠有所收穫。
這些話乍聽之下好像很勵志,也讓許多人奉為圭臬,事實上是非常不妥的。根據吸引力法則,如果我們認為人生是來受苦的,就會吸引來更多的苦,讓自己去體驗,於是,就會不斷生活在受苦的情境中。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即使拚命奮鬥,生活還是沒有比較好;有人問題不斷,常常陷入受苦的漩渦中;在吃苦、受苦中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因為這些都是「受苦意識」轉化而成的實相,這也是另一種心想事成,只是,不是我們想要的。
當我越深入了解生命、宇宙法則,才恍然大悟:受苦不是生命的本意,老天要給我們的是喜悅,不是折磨,真正的生命本質,其實是輕鬆不費力的。
輕鬆不費力,在大自然處處可見:綠芽從土裡冒出,不需要苦苦掙扎;蝴蝶自在飛舞,不需要與空氣對抗;小鳥輕鬆展翅,不需要費力飛翔……一切都是自動發生。
很多人把生命看作是一場戰鬥,不斷地在其中受傷、受苦。但是,生命不是戰鬥,而是遊戲,每一個人都是在上帝後花園遊戲的小孩,而我們的創造力,就是在遊戲中展現。
關於這一點,看看周遭的小孩就可知道,他們在玩遊戲的時候,神情是認真專注的,而靈感、創造力就在此時湧現,整個過程也是輕鬆喜悅、不費力,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
如何看待生命,生命就如何回應
你能想像生活可以輕鬆不費力嗎?你可以在遊戲中工作,在工作中成功;做你喜歡的事,並輕鬆地吸引金錢來到身邊;理想伴侶不用苦苦尋找,而是自然地出現;貴人在你需要的時候來幫助你;你熱愛每一天的生活,不管做什麼,都能樂在其中、喜悅充滿。
這樣的生活不是天方夜譚,當我走入內在之旅,活出了平安喜悅,才知道一切都是有可能。事情的本質往往是簡單的,只是我們把它複雜化了,這就是大道至簡的原理。只要走在對的路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我們要做的只是回歸本源。清楚地知道生命是喜悅,不是折磨,我們可以像小孩一樣認真,但是,不要苦苦掙扎,認真是一種喜悅,苦苦掙扎卻不是。每個人都有選擇權,你可以決定走艱難的、或輕鬆不費力的路。你如何看待生命,生命就如何回應你,當你覺得費力、艱難、受苦、掙扎,那就表示,還有一條輕鬆不費力的路在等著你。
只要下定決心,就可開始走這一條路。
不要誤會輕鬆不費力是偷懶,或什麼都不做,想要過這樣的生活,也是需要經過練習的。當你看見鋼琴家在台上,不看琴鍵、閉著雙眼,面帶微笑地沉浸在美妙旋律中,或是在極快的節奏中,輕鬆地彈出如瀑布般流暢的音符,這一切都是輕鬆不費力的表現,但是,在這輕鬆的背後,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練習的結果。
就像每一個大師一樣,在還沒有成名之前,都需要時間與耐心做練習,不管你想要什麼,擁有它之前,都要先了解宇宙法則之後好好遵循它,並且認識自己,如此一來後續所得到的回饋,就是輕鬆不費力。
所謂認識自己,就是先從思維開始,察覺自己腦中錯誤的、不適用的信念,並釋放對自己的批判,例如:我很差勁、不夠好、不值得、害怕錢不夠用等等。然後轉化信念:我已盡力,下次會做得更好、我夠好、我值得擁有、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足夠的金錢……等等。
想要認識自己,也能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投射。好比憤怒,表面上是跟那個人、那件事有關,事實上,是因為對方按到我們的情緒按鈕,碰觸到我們對自己最在意的地方。比方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看法,其實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無法接受、看重自己。
接下來,我會在每一個章節,更詳細地與你分享,如何遵循宇宙法則與認識自己。
富足的第一步
有人問,為何有些人賺錢輕輕鬆鬆,短期內就可以累積財富;有些人努力了一輩子做牛做馬,還是賺不到什麼錢?金錢有什麼祕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擁有富足是每一個人的權利,無法擁有它,必有其原因。想要擁有富足,就要對金錢有所認識。金錢是一種交換,也就是我們做了某事以後,所得到的回饋。許多人以為要用辛苦、痛苦,甚至用疾病來交換金錢。事實上,我們可以用喜悅的方法,來換取金錢,而這個方法就是金錢的第一個祕密:
金錢不是賺來的,而是吸引來的。很多人以為到處拿證書、每天長時間的工作、加班到夜晚就能夠致富,結果到頭來還是無法存到錢,不禁要問:為什麼?
其實努力打拚、苦苦掙扎,這些都不是致富關鍵。金錢其實是一種能量,想要擁有它,最輕鬆不費力的方式就是吸引它來。如何吸引它來呢?
之前有提過,想法是地表最強的能量,散發什麼想法,宇宙也會如實地回應我們,於是匱乏的,吸引匱乏的;豐盛的,吸引豐盛的。所以,決定貧富的關鍵,不在於有多刻苦、多努力,重要的是你對金錢的信念。
也就是說正確的信念,為你吸引來金錢;錯誤的信念,則帶你遠離金錢。現在,我列舉阻止財富到來的六個最常見錯誤信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是否踩在金錢的誤區。
1. 不敢愛錢
有些人害怕別人說自己愛錢,於是無法接受金錢。但是,金錢跟你的愛人一樣,如果不愛它,它就擦身而過,往別的地方去。唯有當你願意愛它、接受它,金錢才會來到你的生命中。
2.害怕金錢不夠用
很多人對金錢有恐懼感,害怕錢不多、錢不夠用,這也就是窮人會變得更窮的原因。頭腦中的匱乏感,總是告訴我們這個太少、那個不夠,而這樣的思維,是無法吸引金錢來的。事實上,宇宙豐盛無缺,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如果能夠放下匱乏感,那麼,你很快地就能擁有豐盛。
我曾經住過一家民宿,和女主人相談甚歡。有次她提到金錢的事,說自己其實很節儉,有時出門跟大家聚餐,看錢從手中出去都好心痛。明明知道這樣不好,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麼節儉。總是害怕未來、擔心錢太少無法過活。
她的經濟狀況其實還不錯,自己有住房、兩份工作,還有一個房子出租給房客。於是我問她:「小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如何?」
她說小時候,家境並不好,因為爸爸常生病,媽媽要扛起這個家,兼很多差事,她國小就隨著媽媽到處打零工,母女看盡別人的臉色,因此她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努力賺錢。
從小到大,她的成績優異,但這麼用功為的是拿獎學金,賺取學費。大學時,認識同校的一名男生,兩人陷入愛的漩渦,但她希望等畢業有工作、經濟穩定之後再來成家,沒有想到那名男生最後跟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孩子結婚了。
這就是了,過往的經歷,深深地影響到她現在對金錢的匱乏感。我告訴她:「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釋放匱乏感,讓自己自由吧!」她默默地點頭。我知道她還需要一點時間,但是了解問題的根源,是一個好的開始。我請她進行練習,告訴自己:「過去已經過去了,以前我只是個孩子,無法改變家中經濟,也無法改變男友的選擇。現在我已經長大、是個成人了,擁有相當的財富,也擁有自己的力量,我要釋放過去的匱乏感,不讓過去的經驗影響我,讓自己好好享有現在的豐盛。」同時也建議她常常使用肯定句,來加強金錢的豐盛意識。
3.害怕給出金錢
有人告訴我,當他從銀行將存款領出的剎那,或者付費給別人的時候,往往有種恐懼感,甚至還有心痛的感覺,好像錢給出就沒有了,再也回不來。
對很多人而言給出金錢,卻不擔心恐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讓我們進一步來認識金錢:有些人以為金錢像一塊大餅,切了一大半給了別人,就是等於失去。但是,金錢的運作並不是這樣的。
貨幣這個字的英文是 currency,也是流動的意思,金錢純粹是一種流動,就像迴圈一樣,凡是出去的,會再流轉回來,金錢不是只有佔有,也要給出。
這個運作方式,就是豐盛法則告訴我們的「給予與接受要平衡」。當我們擁有金錢,卻吝於給出,如此就癱瘓了一方能量的流動,無法平衡,也等於告訴宇宙:「我不想擁有更多。」
金錢是有翅膀的,有時候你必須讓它飛出去,好招來更多的金錢,回到你身邊。當我們接受了別人的金錢,也要帶著愛與祝福給出,如此才能讓迴圈順利流動,宇宙也會加倍奉還。
當我了解豐盛法則,知道金錢是如何運作的,便帶著歡喜心給出金錢,因為我知道:所給出的金錢,可以幫助一個人、一個家庭,或者正在就學的孩子。當我願意以喜悅、祝福進行給予的時候,也在無意中得到更多的回饋。
當我沒有了匱乏感,也就擁有滿滿的豐盛,不管走到哪裡,總有同學、朋友或學生,願意主動請客為我買單;有人介紹更多的工作機會,帶來收入;或者收到他人的感謝卡、贈禮、免費機票等等。
4.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金錢
如果有人心血來潮要送你禮物,你是會開心接受?還是搖搖頭,覺得無功不受祿而拒絕?同樣的,很多人對金錢有不配得的感受,這個感受背後的信念是,我不值得、不夠好、怎麼能有資格,接受這麼好的禮物?這樣的信念,也是阻止金錢到來的原因。
我有一個很優秀的學生,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多年,因為工作認真,得到長官的賞識,決定以加薪來鼓勵她的傑出表現。但是,在這個學生的認知裡,學術工作是清廉的,不應該獲得獎賞。於是,那一個月加薪多出的三千元,跟她後來意外跌傷所付的醫藥費,是一樣的金額。宇宙絕對不會勉強我們,去接受自己不要的東西,如果認為不配擁有,那麼,豐盛也不會停留,而從另一個管道流走。
5.做不喜歡的工作,也會富足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做不喜歡的工作,很難致富。」
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做不喜歡的事,是折磨自己,也無法享受富足。所以勇敢地去活出自己的天賦,做你喜歡的事吧!(關於天賦,後續章節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6.走在靈性路上,金錢是不重要的
這一點更是錯誤的認知!事情本身沒有定義,是人們賦予它定義。很多人認為靈性是清高的,金錢是低俗的,兩者無法匹配。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給予的定義。
金錢無罪!真正的大師,不會給金錢貼標籤,而是敬重金錢,將它視為宇宙的供應與祝福。以金錢好好照顧自己、幫助別人,用愛與智慧去運用它,是靈性與物質最佳的融合。
有人會問,正面想法固然可吸引金錢,但是,如果我真的沒有錢,如何有正面的想法,這不是很矛盾嗎?
匱乏吸引匱乏的,豐盛吸引豐盛!想要富足,第一步就是轉化。
現在的生活境況,都是過去思想的累積。如果對現狀不滿,就需要有所改變。想要富足,需將注意力放在你要的,而非不要的,就像看電視一樣,不喜歡就轉台。如果你想要富足,就先換個富腦袋,當你先啟動豐盛的意識,就能吸引豐盛前來,這就是轉變的開始!
從現在開始,每天用豐盛的信念來對待金錢,用正面語句做轉化練習,告訴自己:
◆我是豐盛的。
◆我願意接受宇宙的恩典。
◆我允許豐盛來到我的身邊。
◆財富滾滾而來。
你會發現,將負面的信念轉化,結果也會跟著轉變。比方說,你想找個適合的工作,就剛好有貴人介紹那樣的工作給你;想要創業,有人願意跟你投資合作;想要得到資金,親朋好友會伸出援手……只要走在對的路上,宇宙會用各種方式來幫助你,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練習清單】釋放匱乏感
用鼻子輕輕吸一口氣,然後將嘴巴微張,慢慢吐氣,感覺每一次的吸氣、吐氣,越來越深沉,自己越來越放鬆、平靜。
告訴自己:過去已經過去了,我願意釋放頭腦中的匱乏感,不讓過去的經驗影響我。
從現在開始,我願意以豐盛的意識,轉化匱乏感,允許豐盛流入生命中。
我也敞開心門,開始迎接豐盛富足,全然地接受宇宙的恩典,並持以感謝,好好享有它。
在不完美中,看見自己的完整
那一天,王太太來到我面前,看起來十分疲憊。她說上班壓力滿大的,很多事情要處理,得要做到最好,最近健康也出了一點問題,常常感覺累。
「壓力來自哪裡?上司、同事、還是家人?」
她說都不是。我瞬間明白了!便問她:「你的壓力是自己給的吧!」她點點頭。
「你對自己要求很高嗎?」
「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她的眼神投向遠方,好像回憶起些什麼。不久,收回視線嘆了一口氣:「我的個性像極了母親,她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她說從小母親管得很嚴,尤其對成績要求很高,考不到滿分就會被懲罰,對此她很反感,也曾經反抗過,但是都沒有用。她常常告訴自己,長大後絕對不要像母親一樣。沒想到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後,她事事要求完美,不完美就不放過自己,簡直就是母親的翻版。
她的高標準不僅針對自己,在公司、在家裡的要求也是如此。工作上老是有做不完的事,別人做兩小時就能完成的報告,她需要兩天,因為自己覺得做不完善、怕有錯誤、還可以更好,於是不停地修改、拖延,帶給自己極大的壓力。而且,事情做不完她也不請別人幫忙,因為她不相信別人會做得像自己這般用心,不可能比她更仔細、更好。
在家裡,先生隨處放置的衣物、食品,或是不小心弄髒的地板,她都用放大鏡來檢視,因此常常小事變大事,弄得兩人彼此神經緊張,起了衝突後鬧得不歡而散。
真正令她感到衝擊的是,那一天她的女兒興高采烈地拿了成績單到她面前:「媽媽你看!我這學期很用功,考了第二名。」
結果她正眼也不瞧,沒有一句鼓勵、臉上沒有喜悅、沒有微笑,只是冷冷地說:「為什麼沒有考第一名?」
孩子聽了以後,小小的身影好似頓時縮成一團,別過頭,默默不語、悄悄地退回自己的房間。孩子走後,她突然感受到女兒的受傷,也從女兒身上看到小時候的自己,以前母親不也是這樣對待她?
現在她不管做什麼都好累,人際關係上也造成極大的困擾,自己真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
完美並不會帶來愛與認同
完美主義者大都有幾種特性:不允許犯錯、在乎別人的看法、太注意小細節、缺乏彈性、無法信任別人、無法委託別人幫忙、難以放鬆,正因為這些特性,也極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如焦慮、憂鬱、憤怒、強迫等等。
其實,完美主義者最在意的事,就是害怕被別人拒絕、不被愛。他們往往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做好,別人才會欣賞我、愛我」,「我不能犯錯,犯錯就代表我是失敗者」。
但是,完美主義者沒有想到的是,想要用完美這種標準來獲得別人的愛,結果常常是令人失望的。因為完美是一個達不到的目標,所以他們永遠也無法感受到被愛。
地球就是一個學習的教室,沒有人不是在犯錯中學習,犯錯只是一個經驗,它告訴我們,下一次如何做會更好。不允許犯錯,其實背後的心理是害怕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別人不喜歡自己,這種錯誤的認知,也會在無形中為自己帶來壓力。
很多人都在追求完美,但是,世界上沒有完美這一回事。完美並不會帶來愛與認同,只會讓自己失去信心,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且給自己、別人帶來壓力。不完美,其實是很美的,就像一個瓶子裝滿了水,就無法再倒入其他的東西,正因為不完美,我們才有空間得以成長,否則人類將停止創造。
追尋完整,而非完美
禪宗裡有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大師年事已高,想將衣缽傳給一個有智慧的人,於是,將兩個愛徒叫到面前來。大師說:「我現在要做一個測驗,誰通過了,誰就是我的繼承者。」兩個愛徒畢恭畢敬地答應了。
大師說:「現在,請你們去外面找一片最完美的花瓣回來。」
兩個愛徒聽到後即刻出門。不久,大徒弟便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捧著花瓣回來,獻給師父:「這不是最完美的,卻是我看到最完整的花瓣。」
小徒弟在外面繞了很久,過了一個小時,卻空著手回來。他很懊惱又無奈地說:「我一路上看到許多花瓣,想挑選最完美的回來,但是,卻找不到一片完美的花瓣,所以什麼都沒帶回來。」
大師一聽,當場就下了決定,將衣缽傳給大徒弟。
這一則故事告訴我們,完美或不完美,只是認知的問題。小徒弟一心尋找完美,卻一無所獲;大徒弟知道花瓣不完美,卻能夠接受它,這就是完整。人也是這樣,唯有接受自己,就像太極圖一樣,有黑、有白;有優點、缺點;有陽光、也有陰影的一面,才是最大的完整。
唯有先接受自己,才能夠接受別人,當你在不完美的事情上看到完整,你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