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如同我在《好奇心》一書裡描寫,我首次見到歐普拉時,正逢人生低潮。我們約在她入住的貝沙灣飯店共進早餐。歐普拉跟她長久以來的摯友蓋伊兒.金(Gayle King)待在一起,金是傑出的記者及電視主播。當時我正面臨感情危機;通常,我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敞開心胸,但不知道為什麼,我馬上就覺得自己可以信任歐普拉。我覺得自己好像早就認識她了。很快地,我就開始對她掏心掏肺,盡情傾訴我的感受,而這些心情我從沒對別人訴說過。歐普拉全神貫注的方式有種特質,她將自己靠近我、凝視我眼神的方式,讓我覺得她看見了真正的我並且關心我。她不僅重述我說的話,還有種天賦,能幫助我綜合自己的思緒及感受,並釐清這些錯綜複雜的情緒。她會說:「所以,也就是說,根據你對於這件事的感受......聽起來好像,你必須相信那件事......」歐普拉協助我更了解我自己。跟她產生連結是一種非常震撼的經驗,而那次經驗為我帶來的感受從未消失。

多年後,歐普拉邀請我上她的節目《超級靈魂星期天》(Super-Soul Sunday)針對我的書與她進行對談。這一次,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我很習慣為自己製作的電影及電視節目受訪,但相較下,打書的公開巡迴則更私人;因為書裡寫的都是我的人生經驗,談論這些內容讓我覺得很脆弱,也不太自在。我將成為這長達一小時節目的唯一焦點,我必須深入自己的靈魂。開車前往歐普拉於蒙特西托(Montecito)的住宅路上(節目訪談通常在那裡進行),焦慮感朝我襲來。

抵達目的地後,大門打開了,我們停在長長的車道上。一看到歐普拉穿著亮綠色的衣服踏過草皮走來,我緊繃的神經立刻放鬆;我馬上就感到舒服又安全,且呼吸終於再度順暢。這種感受並非來自於她所說的任何話,而來自於我們眼神交會、打招呼時,她的臉色立刻亮起來的模樣帶給我的感受。我覺得自己備受理解。

二○一三年,歐普拉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致詞,談論她對人們的觀察:「我的職業生涯裡,共做了超過三萬五千次訪談,每次攝影機一關機,受訪者都會轉向我,無一例外地用自己的方式問這個問題:『這樣可以嗎?』布希總統問過、歐巴馬總統也問過;不管英雄人物還是家庭主婦都問過;案件的被害人、行兇者也都問過。甚至是碧昂絲也用她的碧昂絲風格問過......他們都想知道一件事――這樣可以嗎?」我們的內心深處,都不乏自我質疑和不安全感。我們藉由他人的雙眼來衡量自己是否可以信任他們。在從他人眼裡找到敞開的態度與關注後,我們才較能讓自己變得脆弱,並分享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他人的傾聽後,我們感到備受理解及肯定;在感到被理解及肯定後,我們就會喜歡這些人;只要喜歡這些人,我們就能信任他們;信任這些人以後,我們就更能展現最根本、真實的自我。為了建立超越一般閒聊且深刻、有意義的連結,我們必須達到上述的那種境界。

人們在與歐普拉面對面時能敞開心胸,大部分是因為他們可以從歐普拉注視他們的方式感受到真摯的關心及關懷。歐普拉毫無保留地展現自我,這讓其他人在她面前也想展現自我。在這方面,我相當崇拜歐普拉,並盡力以誠懇、真實的自我待人。

我發現,如果我不逼自己在與他人面對面接觸時竭盡所能表現出最真實的自我,就無法盡可能地為自己也為他們善用這些面對面的時刻。如果我自我武裝,只跟他們用表面相處,就像我根本不在現場一樣。如果我隱藏真實的自我,試著討好誰或裝扮成別種面貌,那我跟自己要面對面相處的對象,就浪費了以最本質的靈魂連結的機會。

凝視他人的眼神有時候的確可能很尷尬、嚇人,甚至讓你覺得丟臉。在另一個人面前展現「真我」,也不一定總讓你覺得舒服――反而常常讓你不自在。但我從中學到的是,如果我們想在自己的人生中建立有真實意義的連結,就必須允許自己脆弱。

在手機漸漸普及以前,如果我在活動上提早抵達,或發現自己單獨跟陌生人待在同一個空間(例如電梯裡),我會覺得好像必須跟他們說點什麼,或至少表現出我知道他們的存在。我想,我們應該都有過這種感覺。但現在,我們通常會低頭看手機,一直滑社群媒體的動態或察看信箱收件夾,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開啟一段對話,也可能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想跟我們聊天。

要冒險與他人產生連結,需要一點勇氣。畢竟我們的興趣、關注或凝視的視線不一定會得到回應。再加上我們身而為人,勢必都會有不安全感,因此我們常覺得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是因為我的外表嗎?」「因為我不夠有趣?」「因為我不夠重要?不夠聰明?」但問題通常不是出在這些地方。有時候,人們就不在那種想與他人產生連結的狀態裡。時機或狀況不對,或也可能因為,我們得再加強自己產生連結的技巧。研究顯示,如果你想跟別人建立真心的連結,眼神交會最理想的時間是七到十秒(如果是一群人,則是三到五秒)。如果凝視時間太長,可能會讓人失去興趣、開始覺得詭異。如果你想連結的對象沒有回應你,你可以思考看看,或許眼神注視的時間太長了?你的凝視有沒有變得像在瞪人?是否站得太近?也或許你讓人覺得太刻意了;也許你讓人覺得有所企圖。下次遇到同樣的狀況時,試著換個方法。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你的嘗試沒有成功,是因為你想連結的對象覺得尷尬、害羞或沒安全感。他們可能因為覺得脆弱而不自在,這可能來自於他們成長的環境,或過去的糟糕經驗。你可能永遠也無法知道,為什麼他們對於接受交流感到遲疑。但我發現,如果你能克服這種不舒服的感受,最終就很有可能獲得你正在追尋的那種火花。

【摘錄自:第二章 勇於冒險,產生連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