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的訣竅看準對方喜形於色的時候
「心理狀態」會左右暗示效果
要跟人討論事情的時候,最好先仔細判斷「現在對方處於什麼狀態?」再決定要不要開口。
如果對方的心情好像很不錯,就會認真聽你說話;如果對方在生氣,就留到合適的時機點再說—這是自明之理。
舉例來說,雖然只是單純想請假,卻因為主管出門後被鳥屎滴到,或上班途中被誤認為電車癡漢,或下樓梯時不小心絆倒跌個狗吃屎……一大早進公司就火冒三丈,當你在他心情極差的狀態下詢問:「我下星期能不能休年假?」也只會討來一陣怒罵後不了了之,不管你提出的要求多麼合情合理,仍然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
這是因為生氣的對象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情緒,心中沒有餘裕去聽別人說話。暗示人的絕佳時機,就是在對方喜形於色的狀態。
剛獲得獎金、用划算的價格買到想買的東西,或是在連假前心情十分放鬆等,對方越是處於愉快狀態時,越容易輕鬆接受你的說法。
如果主管正呈現這種狀態,當你提出「請准我休年假」這類請求,主管應該也會溫柔地說:「好好休息喔!畢竟休息也很重要嘛。」
在暗示的時候,確實掌握狀況是絕對必要的。
不只對方,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
不只有對方的狀態,我們也要清楚了解自己的狀態。
舉例來說,假設你為了工作忙得暈頭轉向,煩躁不堪,神經總是繃得超緊。如果在這種狀態下跟別人說話,恐怕你的話語會時時帶刺,或總是對人冷嘲熱諷,最終甚至會與對方起不必要的口角。
因此,在自己忙碌、想睡覺、疲憊的時候,最好不要跟人接觸。
加拿大主教大學(Bishop’s University)的史蒂夫哈維(Stephen Harvey)博士就曾以一○七位商務人士為對象,調查了他們會在什麼時候發生人際關係上的衝突。
這個調查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起口角、粗暴待人、抱怨、遷怒別人等這類狀況,會在什麼時候形成,甚至是導致發生的機率提高。
調查結果發現,工作的勤務時間越長,也就是工作越忙碌,人際關係的衝突就會越頻繁地發生。可見我們在疲勞的時候,會在連自己都無法察覺的情況下神經緊繃。
如果你很忙,最好盡量避免跟人說話,因為不小心的發言有可能讓你和對方吵起來。要找對方說話時,就盡量算準自己很高興,對方也喜形於色的時機吧。忙碌的時候,心中不再游刃有餘,這種時候是不會聽別人說話的。不管在哪家公司都一樣,如果遇到結算期等繁忙時期,最好避免拜託別人做事。
迷你鐵則──看準發揮暗示效果的時機。
■暗示的訣竅不在第一次就放棄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正面的話語,就不斷烙印在對方心中吧
想暗示別人的時候,至少要重複同樣的話三次。如果只說一次「你會成長的!」
對方通常還是會半信半疑。
假設你是主管,想要拓展屬下的才能的話,只說一次「你會成長!」往往不會有
什麼太大的效果。
若想讓暗示發揮更大的效用,就必須重複同樣的話至少三次。
「你的才能只是還沒充分發揮而已。」
「你的潛在能力無窮,接下來會不斷成長喔。」
「我幾乎可以清楚看見你成長的模樣。」
至少非說到這種程度不可。
誤以為是「絕對的事實」
如果你有喜歡的異性,即使向對方說了一次「我愛你」,對方只會用「你不要逗我啦」來一笑置之。不管你的話語中含有多少心思,只說一次都是不夠的。
然而,如果重複三次呢?
這種時候,就像之後慢慢發揮後勁的冷酒、後來才感到疼痛的重擊一般,對方會將你的話信以為真。
因為對方會心想:「你都說了三次,應該是真的吧?」
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的瑪麗亞薩拉戈薩(Maria Zaragoza)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
她先讓二百五十五名大學生看了五分鐘的強盜影片,接著透過暗示,將影片中完全沒出現的事情,植入這群學生的記憶之中。
舉例來說,實際上犯人沒有戴手套,她卻提到「那個戴了手套的犯人……」,明明影片中沒有狗,卻說「有隻狗在叫……」利用暗示話術植入假的記憶。
薩拉戈薩還調查了只暗示一次和暗示三次的情況,並在一週後確認他們的記憶混淆程度。
結果發現,重複暗示三次後,學生的記憶混淆程度會強出六倍。
「那個戴了手套的犯人……」
「犯人戴著手套……」
「我想犯人為了不留下指紋而戴了手套……」
諸如此類。
被暗示三次之後,我們會把暗示內容視為絕對的事實。不管是多虛假的暗示,只要嘗試三次,就會成功。畢竟暗示三次之後,對方也會覺得你的話是真的。
迷你鐵則──只要重複告訴對方,不管是否為事實,都會留在對方的記憶中。
「心理狀態」會左右暗示效果
要跟人討論事情的時候,最好先仔細判斷「現在對方處於什麼狀態?」再決定要不要開口。
如果對方的心情好像很不錯,就會認真聽你說話;如果對方在生氣,就留到合適的時機點再說—這是自明之理。
舉例來說,雖然只是單純想請假,卻因為主管出門後被鳥屎滴到,或上班途中被誤認為電車癡漢,或下樓梯時不小心絆倒跌個狗吃屎……一大早進公司就火冒三丈,當你在他心情極差的狀態下詢問:「我下星期能不能休年假?」也只會討來一陣怒罵後不了了之,不管你提出的要求多麼合情合理,仍然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
這是因為生氣的對象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情緒,心中沒有餘裕去聽別人說話。暗示人的絕佳時機,就是在對方喜形於色的狀態。
剛獲得獎金、用划算的價格買到想買的東西,或是在連假前心情十分放鬆等,對方越是處於愉快狀態時,越容易輕鬆接受你的說法。
如果主管正呈現這種狀態,當你提出「請准我休年假」這類請求,主管應該也會溫柔地說:「好好休息喔!畢竟休息也很重要嘛。」
在暗示的時候,確實掌握狀況是絕對必要的。
不只對方,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
不只有對方的狀態,我們也要清楚了解自己的狀態。
舉例來說,假設你為了工作忙得暈頭轉向,煩躁不堪,神經總是繃得超緊。如果在這種狀態下跟別人說話,恐怕你的話語會時時帶刺,或總是對人冷嘲熱諷,最終甚至會與對方起不必要的口角。
因此,在自己忙碌、想睡覺、疲憊的時候,最好不要跟人接觸。
加拿大主教大學(Bishop’s University)的史蒂夫哈維(Stephen Harvey)博士就曾以一○七位商務人士為對象,調查了他們會在什麼時候發生人際關係上的衝突。
這個調查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起口角、粗暴待人、抱怨、遷怒別人等這類狀況,會在什麼時候形成,甚至是導致發生的機率提高。
調查結果發現,工作的勤務時間越長,也就是工作越忙碌,人際關係的衝突就會越頻繁地發生。可見我們在疲勞的時候,會在連自己都無法察覺的情況下神經緊繃。
如果你很忙,最好盡量避免跟人說話,因為不小心的發言有可能讓你和對方吵起來。要找對方說話時,就盡量算準自己很高興,對方也喜形於色的時機吧。忙碌的時候,心中不再游刃有餘,這種時候是不會聽別人說話的。不管在哪家公司都一樣,如果遇到結算期等繁忙時期,最好避免拜託別人做事。
迷你鐵則──看準發揮暗示效果的時機。
■暗示的訣竅不在第一次就放棄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正面的話語,就不斷烙印在對方心中吧
想暗示別人的時候,至少要重複同樣的話三次。如果只說一次「你會成長的!」
對方通常還是會半信半疑。
假設你是主管,想要拓展屬下的才能的話,只說一次「你會成長!」往往不會有
什麼太大的效果。
若想讓暗示發揮更大的效用,就必須重複同樣的話至少三次。
「你的才能只是還沒充分發揮而已。」
「你的潛在能力無窮,接下來會不斷成長喔。」
「我幾乎可以清楚看見你成長的模樣。」
至少非說到這種程度不可。
誤以為是「絕對的事實」
如果你有喜歡的異性,即使向對方說了一次「我愛你」,對方只會用「你不要逗我啦」來一笑置之。不管你的話語中含有多少心思,只說一次都是不夠的。
然而,如果重複三次呢?
這種時候,就像之後慢慢發揮後勁的冷酒、後來才感到疼痛的重擊一般,對方會將你的話信以為真。
因為對方會心想:「你都說了三次,應該是真的吧?」
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的瑪麗亞薩拉戈薩(Maria Zaragoza)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
她先讓二百五十五名大學生看了五分鐘的強盜影片,接著透過暗示,將影片中完全沒出現的事情,植入這群學生的記憶之中。
舉例來說,實際上犯人沒有戴手套,她卻提到「那個戴了手套的犯人……」,明明影片中沒有狗,卻說「有隻狗在叫……」利用暗示話術植入假的記憶。
薩拉戈薩還調查了只暗示一次和暗示三次的情況,並在一週後確認他們的記憶混淆程度。
結果發現,重複暗示三次後,學生的記憶混淆程度會強出六倍。
「那個戴了手套的犯人……」
「犯人戴著手套……」
「我想犯人為了不留下指紋而戴了手套……」
諸如此類。
被暗示三次之後,我們會把暗示內容視為絕對的事實。不管是多虛假的暗示,只要嘗試三次,就會成功。畢竟暗示三次之後,對方也會覺得你的話是真的。
迷你鐵則──只要重複告訴對方,不管是否為事實,都會留在對方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