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Lesson2 檢視內心真實感受

若是有某段關係讓你打從心裡特別地不舒服,也說不清那是怎樣的情緒、不知道該怎麼趕走這種討人厭的感受,這時候我會建議為這些情緒、想法「正名」。

找出為何你會這麼在意對方的原因,仔細思考該怎麼做才能和他修補關係,去檢視對他的想法,這麼做都會讓你如釋重負。

寫封告別信
試著寫封告別信給他吧!但是,這封信只需要「寫」、不用寄出去。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寫「告別信」,難道不能只是寫信嗎?因為在以告別為前提書寫文字時,情緒感受會更強烈,對方的重要性也會更加明顯。舉例來說,你可以大膽想像自己或是要告別的對象即將離開人世,再也見不到面了,這次要藉由這封信跟他說最後的話。

也可以學習下面這些案例:

親愛的希莉雅:
轉眼間我們好幾年沒見了,我一直覺得應該是妳要主動聯繫我,但總之,現在我寫信給妳了。我常想起妳,也很懷念以前的美好時光。妳還記得嗎?那時候我們……

或者是:

親愛的爸爸:
每當我回想童年時光,都會想起你帶我去釣魚的事。我好喜歡跟你一起出門,謝謝你在忙碌的生活中特別撥時間陪我。我也記得,每次有臭男生找我麻煩,你都會現身來救我,爸爸最能讓我有安全感。只是,後來你有了新對象,離開媽媽、離開我,我想你並不知道我有多難過……

我特別分享一封從開頭到結尾都非常完整的告別信範本。

親愛的瑪麗:
打從一起上學開始,我們就是好朋友,我們認識彼此的家人,也知道彼此的初戀男朋友。我一直覺得不管什麼事都該跟妳分享。謝謝妳自始至終地支持我,如果沒有妳的陪伴,真不知道我要怎麼撐過痛苦的高中歲月。我也想謝謝妳特地撥空參加我二十五歲的慶生會,「妳選擇我」這件事,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高中時,妳曾說我是妳很重要的支柱,但我非常懊悔每次都顧著講自己的事,其實我應該多聽妳說話的。現在的我們變得好生疏,我真的很難過。即使妳搬到日德蘭,我仍希望彼此可以維持友誼、分享媽媽經。

我把這封信當作「最後的告別信」,因為這樣我才不會去期待妳會寫信或打電話給我。祝妳一切都好,因為妳值得。
喬瑟芬

寫完告別信後,請再找個見證人。這個人可以是原本就跟你關係親近的人,或是心理諮商師,甚至是已逝的親人照片、寵物或盆栽,對著他/牠/它大聲唸出信件內容。雖然你已逐字寫下內容,但有時候唸出來,可以幫助你宣洩更多情緒。

勇敢放手
是否要和心中那個渴望更親密的人告別,可能會讓你猶豫不決、無法下定決心。然而有時候,「勇敢放手」反而能為彼此的關係開啟新契機。想像一下,和對方做最後告別後,你可能因為對方的離去而悲傷,但心中同時也有股釋放感。你一定要知道,就算結束和對方之間的關係,人生也會持續走下去,而你也會過得好好的。

只是,想像最後的告別並不容易,尤其是要跟一段曾經親密的關係說再見,試想看看,如果現在想要改變的是親子關係,你有可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嗎?我相信多數人都沒辦法做到這樣的練習。如果「勇敢放手」這個方法讓你覺得太直接,或許你可以去試試心理諮商。或是先設定好一個朋友,萬一你在寫信時,情緒太高漲、一股腦兒湧出難以承擔時,他可以陪你聊聊。

這雖然是個自我練習,有時也需要朋友或專業人士從旁協助。你可能會想是否要把這封寫好的信交給當事者,或告訴對方「你已經放下了」。但請等等,這樣做很可能讓他從你的眼神、語調中察覺出不對勁。如果想把信交給當事人,信件內容應該要有所不同。我在後面的Lesson6、7 裡會更詳細解釋。

探尋自己的渴望
寫信,也可以幫助你探索自己對對方的渴望與需求。方法就是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寫封信給自己,把所有你想聽他說的話都寫下來。不用擔心這些內容會不切實際,這時的重點是順著自己的需求,讓想像力自由翱翔。以下便是蘿恩以前男友名義寫給自己的信:

親愛的蘿恩:
很高興我們遇見了彼此。我在妳身上學到很多,讓我的人生因此而更加豐富。
記得我們爭吵過幾次,現在我終於知道自己並不是個好相處的人。感謝妳的寬宏大量,不計較我那些讓妳不舒服的行為。我很後悔當初自己沒能同等地對待妳,為什麼我一直這麼死腦筋呢?
蘿恩,妳值得更好的男人。由衷希望妳的往後人生一切安好。
雅各蘿恩寫完信後,先大聲地唸給自己聽;接著,又請朋友幫忙唸。雖然這封信的內容一字一句都是她親筆寫下,但寫完這封信確實地讓她卸下重擔。不只這樣,蘿恩也發現即使她與雅各之間發生過那麼多的事,自己還是渴望雅各能肯定彼此在過往付出的感情。

而愛倫則是用前單戀對象的名義,寫一封信給自己:

親愛的愛倫:
我很懷念過去和妳相處的時光。我想邀妳去哥本哈根來場輕旅行,不知妳意下如何?
赫勒

愛倫在大聲唸出信件內容的同時,心裡也想像假如赫勒真的提出邀請,自己會迫不及待答應的畫面,同時思考自己該做些什麼事,好讓兩人可以開啟緣分。
蓮恩也以媽媽的名義寫了信給自己。

親愛的蓮恩:
我知道妳很生氣那天發生的事。媽媽非常希望可以重來一次,妳願意原諒我嗎?
愛妳的媽媽

蓮恩讀了信後發現,假若媽媽真的願意為自己的兒時遭遇擔起責任,不只是對她的意義重大,她也深信只要媽媽這樣說,自己就能擺脫心魔、原諒媽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