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學創業】--當職人踏上經營者之路
如果有夢想、有理想,就一定要創業。因為當你只是一個員工,老闆不一定有辦法為你實現你的夢想,達到你的理想!
1.1世界冠軍到開店,我準備好了!
吳寶春,你比賽完之後要做什麼?
我要開店。我要開一家自己的店。
確定嗎?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確定。我做好準備了!
從下定決心,走上參加國際烘焙競賽這條路開始,這幾句和自已的對話,經常在腦海中升起,不管是在一個人的午夜夢迴,還是每一次上場比賽前的最後準備。
二○一○年三月,我前往法國參加在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比賽前一晚,因為旅途時差和賽事壓力徹夜難眠,我告訴自己,都已經努力了那麼久,如果說一直以來等待的那個盡頭即將在明天到來,那麼,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既然自問都已經盡全力了,就表示我已經準備好了,明天比賽結果如果能爭取到世界冠軍,代表堅持到底的代價有了回報;如果不能,這一路的過程應該也可說問心無愧了吧。
完成這一番內在對話,像是在心裡埋下一顆定心丸,終於不再讓比賽成敗的得失心情佔據腦海,逐漸讓自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比賽上,並和自己約定,明天天亮,不但要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做出最美味的麵包,更要把從十五歲當學徒以來,所學到的一切技術全部釋放出來,盡其在我徹底完成之後,坦然接受裁判的評分結果,而且不論得到第幾名,回到台灣都一定要到開一家自己的麵包店。
歷經數小時的比賽,我以創作的「荔枝玫瑰麵包」做為代表台灣國家特色作品,摘下世界盃麵包大賽首屆「大師賽」歐式麵包組冠軍,手裡捧著熱騰騰的世界冠軍獎盃,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會場飄揚,那一刻的心情非常激動,除了喜悅之外長期緊繃的情緒總算能夠放鬆下來,心裡更有一份前所未有的篤定,因為我終於要開店創業了,開啟屬於自己的一番新事業!
回國之後,我立刻開始著手創業的事,找資金、找店面更要找幫手組團隊,設計店內要賣的麵包種類,這個開店計畫,雖然在腦海裡已經計畫過很多遍,想像過各種的可能性,甚至連店裡要賣那幾款麵包、使用什麼食材,以及要呈獻給顧客怎樣的口感,都已經設定好了,但實際上路了,才發現原來過程中有那麼多細節需要去規劃和處理。對大半輩子只會做麵包的我來說,這些都是沒做過事、沒遭遇過的問題,但我內心並不會因此感到慌張,因為只要是不會的、不懂的,和做麵包參加世界比賽一樣,虛心歸零向高手請益學習,一定就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
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創業?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我。台灣麵包店一家開過一家,很多賣得風風火火,但更多是開沒多久就撐不下去關門的,更何況,在拿下世界麵包冠軍之前,我已經是大型麵包店裡的主廚了,也經常受原物料廠商的邀請擔任烘焙顧問,不管是薪水或資歷,都達到一定的水準。相對的,如果要自行創業的話,不只要籌措出大筆的創業基金,同時也要面臨一旦創業失敗,錢燒光了卻賺不回來的風險。
但我覺得,如果有夢想、有理想,就一定要創業。因為當你只是一個員工,老闆不一定有辦法能為你實現你的夢想、達到你的理想。比如說,我想要用媽媽的名義成立教育基金會;又比如,我想成為一個像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先生一樣的企業家,這都是我的夢想,要真正實現一定得靠自己的力量去開創自己的事業,才可以達成這些目標!
畢竟,如果我只是一個員工,我的任務就是幫老闆賺錢,可是,如果我是老闆的股東、合夥人,那麼在企業裡面,我的努力就會有一個未來。當然,我也常跟很多年輕朋友分享,並不一定要創業才能成就人生,創業只是實現理想的一條可行途徑而已。我也曾經想過,如果當年待的麵包店或公司老闆讓我成為他股東,我是不是就可能不會出來創業了?人之所以努力工作,就是想要有個保障,想要有好的未來,倘若我在老闆的手下就能獲得這些,也不一定要真的自己出去創業當老闆。只是當年我還沒有那樣的條件,也因此,在選擇未來的道路時,創業幾乎一直是我唯一要走的路,於是,抱回世界麵包冠軍的同一時間,也等於正式踏上創業這條路的起跑線。
其實,準備開店的這一年,我已經四十歲了,不但早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到了這麼大歲數才擁有自己的店,更是遙遙落後許多同行,因為多數麵包師傅「出師」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店創業,我十五歲隻身從屏東到台北當學徒,花了十年時間從三手、二手做到師傅,二十五歲時成為一家麵包店獨當一面的主廚,很多麵包師傅之所以願意吞忍做學徒階段,種種師傅的不合理要求和磨練,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出師」後可以擁有自己的店,許多當年一起做學徒的友人,到我開店的年紀時都已事業有成,住大房子開名車出入了,看在眼裡我當然很羨慕,也會著急催促自己,趕快創業賺錢改善家人的生活。
從二十五歲成為師傅,到四十歲拿下世界麵包冠軍,整整十五年,我一直都把創業這件事放在心上,也隨時都在準備,經常問自己,怎樣才算準備好?何時才是創業開店的最佳時機?因此,就算還在當別人的員工,但我總是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公司,爭取下班後去上課進修的機會,除把麵包做好也思考怎樣才能把麵包賣好。
二○○五年決定踏上比賽這條路之前,一度曾經決定要開店闖一闖,那時剛回到高雄,也已在幾家規模不小的麵包店歷練過不同職位,老實說心中充滿了雄心壯志,很想證明一下自己,但兩個原因讓我後來還是打消在那時開店的念頭。
一來,那時沒有足夠的創業資本,沒有錢當然也有沒有錢的作法,可以先買進中古烤箱設備,再向原物料商賒帳,讓麵包店先有現金流進來再逐步成長,也不是不可行。真正讓我裹足不前的原因是,我認真問自己,現在做出來的麵包好吃嗎?是能讓客人吃了有幸福感、願意一買再買的麵包嗎?對於這個問題坦白說我內心還有很多的問號。
我永遠記得,三十歲那年,和幾個麵包店師傅結伴到日本自助旅行,也是人生第一次出國,在一家叫Anderson麵包店吃到一款牛奶吐司麵包,麵包體不但鬆軟且彈性十足,加上老麵口感,咬下去就像奶香十足的雲朵,和自己做的吐司比起來根本天差地遠,我做的是一邊吃一邊會掉屑屑的菜瓜布啊。不只這家麵包店,很多日本麵包店的法國麵包,吃進口中竟然還會回甘,一方面終於明白原來這才叫麵包,一個好吃的麵包,能帶給人們如此的感動和驚喜;另一方面,則是打從心底徹底懷疑自己,做了十幾年麵包還被人家稱作師傅了,到底算不算真正會做麵包?
準備比賽要一步一步來,如果要組隊去法國世界盃比賽,得先通過台灣區選拔賽並取得亞洲盃冠軍。為了爭取最佳成績,我不但暫停開店的計畫,也決定戒掉抽了十幾年的菸癮,從當學徒我就開始學人家抽菸,抽得很凶後來幾乎一天兩包菸,每次廚房休息時間就出來抽兩根,明知抽菸對身體不好還常抽到想吐,心裡不想抽卻又戒不掉,就算把香菸送給別人,經過便利商店還是忍不住掏錢買菸。直到有一天,我問自己如果連戒菸自己能控制的事都做不到,憑什麼拿冠軍呢?把冠軍和戒菸畫上等號,一開始周圍朋友沒人相信我戒菸會成功,因為已經說過要戒菸十幾次了,戒菸後兩年,那時已拿下亞洲盃冠軍正準備世界盃大賽,有一天晚上竟然又夢到自己在抽菸,因此拿不到世界冠軍,醒來還嚇出一身冷汗。
坦白說,決定要全心參加比賽時,也不知道拿了冠軍會怎樣,我只知道那是一個能改變未來出人頭地的機會。過去台灣從來沒有人參加國際性的烘焙比賽過,也沒有人可以給我們方向和任何的資訊,只能透過穀研所了解大致比賽規則,但每參加一次比賽,我對於未來的夢想就越來越清楚。
一開始,我設定的目標只是拿下台灣冠軍。二○○六年我和曹志雄師傅、文世成師傅組成的團隊,從二十七個參賽隊伍中贏得冠軍,我和大家一樣都覺得不可思議,隔年挺進亞洲盃再度過關斬將,終於在二○○八年圓了前往法國比賽的夢想,抱回世界盃麵包大賽的團隊亞軍獎盃,我個人則以「紅酒桂圓麵包」拿下歐式麵包的個人優勝。
拿到世界盃麵包大賽亞軍後,才是我人生即將面臨最大煎熬的開始。原本世界盃麵包大賽和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由各國家派出代表團隊,每四年舉辦一次,但二○○八年世界盃麵包賽大會上,主辦單位宣布將在二○一○年舉辦第一屆世界盃麵包賽個人組的大師賽,我和曹志雄則因取得優勝資格,分別取得參加第一屆大師賽的歐式麵包和藝術麵包項目參賽資格。
不知道這是老天再次給我的絕佳機會,還是在考驗我改變命運的決心。那一年,我已經三十八歲,學做麵包二十年、準備比賽超過一千個日子,終於拿到世界麵包冠軍賽的入場門票,但同時也面臨創業開店的再次抉擇。很多身邊好友都認為,我都拚到台灣第一、亞洲冠軍,已經很不錯了,開一家店綽綽有餘,更何況,萬一下一場比賽輸掉怎麼辦?
但不知道從哪來的一股勇氣,可能因為夢想近在咫尺,就像跑馬拉松只差最後一段路就奔向終點線,從拿到世界盃麵包大賽亞軍獎盃那一刻,我就決定要挑戰二○一○年的麵包大師冠軍賽,抱著亞軍獎盃回到屏東老家,我更在媽媽牌位更許下願望,兩年後一定會把冠軍獎盃到手。
當我這樣跟朋友說的時候,他們覺得我不可思議甚至不可理喻,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當時甚至為了能全心練習爭取世界冠軍,回國不到半年,便毅然決定離開帕莎蒂娜這家店的正職工作,到參加麵包大師冠軍賽前,整整兩年時間沒有固定收入,戶頭一度只剩下新台幣十幾萬元,要不是遇到哈肯鋪創辦人黃銘誠師傅願意聘我當他公司顧問,還有好幾家原物料商找我兼差當講師,無償提供比賽練習場地和設備等,一路上許多貴人的照顧,根本就扛不起每個月一萬元房租,和逐月匯六萬塊給前妻照顧子女的經濟負擔,更別說安心準備比賽。
回溯驅動我創業的關鍵動力,除完成幫媽媽成立基金會的夢想,另外就是受到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的影響。
我退伍後不久,便遇見了許文龍先生,不是真的遇見他本人,而是我從他《觀念:許文龍和他的奇美王國》書中,看見成功之道的樣子,以及一個企業家的智慧和風範。從書裡面,我看到許文龍先生從做買賣生意開始到開辦工廠生產自己的產品,他從為別人工作到為自己工作,最後還要帶領企業成為世界盟主,這些思維對年輕的我帶來很深的啟發。於是,當時便在心裡立下了對我人生來說,影響最極為深遠的一個心願:我要成功,要成為一個像許文龍先生一樣的企業家!
以許文龍先生為事業的榜樣,就像是在心裡埋下了一顆種籽,隨著我不停去想去實踐,最後終於慢慢的發芽成長茁壯起來。也因此,在看見世界盃麵包大師賽的邀請時,別人眼中認為是一場不見得能贏的比賽,但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希望,一個絕好的測試機會,想試看看這麼多年下來,我到底成長了多少,到底夠不夠格去與世界級的人物同場競爭。我如此熱切想成為世界冠軍,最重要的原因,是想知道自己真正的程度可以到達哪裡,能不能去挑戰巔峰?
面對比賽如此,創業開店也是。我內心真正想的,不是一家只夠養家活口的麵包店,而是做出一番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我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開麵包店只是這一切的起點。如今我準備好了,並不只是因為拿到世界冠軍,而是從比賽過程中,學到如何面對失敗的勇氣和心態;以及對於想呈現一家怎樣風格和意義的麵包店,心中的藍圖越來越清晰了!
【貳、玩創新】
製作麵包過程最關鍵的步驟是攪拌,因為當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最能促進酵母活動力。也如同各種跨界學習和體驗混合得越好,一家麵包店也就越精彩。
2.2有道理的創新
蔥麵包 老味也能創新
創新有很多不同的路徑,例如大小波蘿組合起來取代生日宴會上的壽桃,是從麵包使用者場景切入的創新;酒釀桂圓麵包藉由改變商品規格與包裝的創新,讓麵包從自用變成滿足送禮需求的伴手禮。除此之外,有些經典品項像是蔥麵包、紅豆麵包等,其實光是產品本身進行大幅提升,就能創造新的商業價值,也是一種創新的做法。
蔥麵包、紅豆麵包、克林姆,這三款經典台式麵包,是幾乎台灣所有麵包店都有販售的商品,也是最受到消費者歡迎且歷久不衰的口味,因此,從第一家吳寶春麵包店門市高雄店開幕,店內就推出了這幾款經典台味並以「新臺風系列」命名。
對每一位麵包師傅來說,這幾款台式麵包不但非常熟悉,更是從做學徒時就開始接觸的品項。我也不例外,對於這樣的經典味道充滿許多記憶,尤其是蔥麵包,早年我在當學徒時叫做豬油麵包,麵團整形好之後放在烤盤上,鋪上蔥花塗上豬油、白胡椒、沙茶醬和蛋汁等,烘烤過程豬油會流到烤盤底部,形成像是煎烤麵團的酥脆口感,出爐之後鐵盤上的豬油不能倒掉,回鍋使用才能讓下一批麵包香氣更香更濃,但烤過蔥麵包的鐵盤則因沾黏焦化的麵團,洗起來特別費工,卻成為學徒們最不想面對的苦差事。
我後來觀察到,蔥麵包不只深受台灣消費者喜歡,因頗能代表台式料理的獨特風味,很吸引國外消費者注意,許多日韓觀光客到店內甚至指名要買蔥麵包。雖然多數麵包店目前已改用含鹽奶油或橄欖油取代豬油,但傳統蔥麵包對很多人來說仍太過油膩,於是,我著手進行改造,除把麵團大小從一般的六十公克縮小為四十公克,這樣吃完一整個口感不會太膩之外,蔥則是使用宜蘭三星當天現採的粉蔥,切的寬度為零點五公分、烘烤時間設定在八分鐘,蔥必需完全烤熟吃起來才不會感到辣口。
至於克林姆和紅豆麵包,除內餡一定店內自製不假他人之手之外,以紅豆麵包為例,改造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紅豆餡的熬煮工序,更為精進和講究,除優選台灣萬丹紅豆,為確保每顆紅豆都有煮透,還必須在中火的狀態下加冷水來回煮沸十次,然後靜置到四十度再拌入糖和麥芽,讓整顆紅豆從紅豆心到外表甜度一致。另一個就是整形過程,務必要把紅豆餡平均分布到麵團各處,而不是集中在中心處,這樣客人每一口都能吃到麵包體和紅豆餡,不會最後一口吃到一整團過於甜膩的紅豆餡。
這些從細節處進行改造的思考,很多都是從參加比賽過程中得到的啟發,但我覺得這樣還是不夠好,這幾款台式甜麵包的麵團還有提升空間。於是,在推出這三個品項即將屆滿十年,隨店內發表使用夢幻麵團研發多款吐司新品之際,我們同時將蔥麵包、紅豆麵包和克林姆麵包這三款經典品項,同步升級為夢幻麵團,常溫放置三天也仍如第一天般口感,讓消費者充分感受到,雖然是再簡單不過的品項,但我們始終保持不斷創新和自我進步的態度。
如果有夢想、有理想,就一定要創業。因為當你只是一個員工,老闆不一定有辦法為你實現你的夢想,達到你的理想!
1.1世界冠軍到開店,我準備好了!
吳寶春,你比賽完之後要做什麼?
我要開店。我要開一家自己的店。
確定嗎?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確定。我做好準備了!
從下定決心,走上參加國際烘焙競賽這條路開始,這幾句和自已的對話,經常在腦海中升起,不管是在一個人的午夜夢迴,還是每一次上場比賽前的最後準備。
二○一○年三月,我前往法國參加在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比賽前一晚,因為旅途時差和賽事壓力徹夜難眠,我告訴自己,都已經努力了那麼久,如果說一直以來等待的那個盡頭即將在明天到來,那麼,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既然自問都已經盡全力了,就表示我已經準備好了,明天比賽結果如果能爭取到世界冠軍,代表堅持到底的代價有了回報;如果不能,這一路的過程應該也可說問心無愧了吧。
完成這一番內在對話,像是在心裡埋下一顆定心丸,終於不再讓比賽成敗的得失心情佔據腦海,逐漸讓自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比賽上,並和自己約定,明天天亮,不但要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做出最美味的麵包,更要把從十五歲當學徒以來,所學到的一切技術全部釋放出來,盡其在我徹底完成之後,坦然接受裁判的評分結果,而且不論得到第幾名,回到台灣都一定要到開一家自己的麵包店。
歷經數小時的比賽,我以創作的「荔枝玫瑰麵包」做為代表台灣國家特色作品,摘下世界盃麵包大賽首屆「大師賽」歐式麵包組冠軍,手裡捧著熱騰騰的世界冠軍獎盃,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會場飄揚,那一刻的心情非常激動,除了喜悅之外長期緊繃的情緒總算能夠放鬆下來,心裡更有一份前所未有的篤定,因為我終於要開店創業了,開啟屬於自己的一番新事業!
回國之後,我立刻開始著手創業的事,找資金、找店面更要找幫手組團隊,設計店內要賣的麵包種類,這個開店計畫,雖然在腦海裡已經計畫過很多遍,想像過各種的可能性,甚至連店裡要賣那幾款麵包、使用什麼食材,以及要呈獻給顧客怎樣的口感,都已經設定好了,但實際上路了,才發現原來過程中有那麼多細節需要去規劃和處理。對大半輩子只會做麵包的我來說,這些都是沒做過事、沒遭遇過的問題,但我內心並不會因此感到慌張,因為只要是不會的、不懂的,和做麵包參加世界比賽一樣,虛心歸零向高手請益學習,一定就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
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創業?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我。台灣麵包店一家開過一家,很多賣得風風火火,但更多是開沒多久就撐不下去關門的,更何況,在拿下世界麵包冠軍之前,我已經是大型麵包店裡的主廚了,也經常受原物料廠商的邀請擔任烘焙顧問,不管是薪水或資歷,都達到一定的水準。相對的,如果要自行創業的話,不只要籌措出大筆的創業基金,同時也要面臨一旦創業失敗,錢燒光了卻賺不回來的風險。
但我覺得,如果有夢想、有理想,就一定要創業。因為當你只是一個員工,老闆不一定有辦法能為你實現你的夢想、達到你的理想。比如說,我想要用媽媽的名義成立教育基金會;又比如,我想成為一個像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先生一樣的企業家,這都是我的夢想,要真正實現一定得靠自己的力量去開創自己的事業,才可以達成這些目標!
畢竟,如果我只是一個員工,我的任務就是幫老闆賺錢,可是,如果我是老闆的股東、合夥人,那麼在企業裡面,我的努力就會有一個未來。當然,我也常跟很多年輕朋友分享,並不一定要創業才能成就人生,創業只是實現理想的一條可行途徑而已。我也曾經想過,如果當年待的麵包店或公司老闆讓我成為他股東,我是不是就可能不會出來創業了?人之所以努力工作,就是想要有個保障,想要有好的未來,倘若我在老闆的手下就能獲得這些,也不一定要真的自己出去創業當老闆。只是當年我還沒有那樣的條件,也因此,在選擇未來的道路時,創業幾乎一直是我唯一要走的路,於是,抱回世界麵包冠軍的同一時間,也等於正式踏上創業這條路的起跑線。
其實,準備開店的這一年,我已經四十歲了,不但早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到了這麼大歲數才擁有自己的店,更是遙遙落後許多同行,因為多數麵包師傅「出師」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店創業,我十五歲隻身從屏東到台北當學徒,花了十年時間從三手、二手做到師傅,二十五歲時成為一家麵包店獨當一面的主廚,很多麵包師傅之所以願意吞忍做學徒階段,種種師傅的不合理要求和磨練,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出師」後可以擁有自己的店,許多當年一起做學徒的友人,到我開店的年紀時都已事業有成,住大房子開名車出入了,看在眼裡我當然很羨慕,也會著急催促自己,趕快創業賺錢改善家人的生活。
從二十五歲成為師傅,到四十歲拿下世界麵包冠軍,整整十五年,我一直都把創業這件事放在心上,也隨時都在準備,經常問自己,怎樣才算準備好?何時才是創業開店的最佳時機?因此,就算還在當別人的員工,但我總是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公司,爭取下班後去上課進修的機會,除把麵包做好也思考怎樣才能把麵包賣好。
二○○五年決定踏上比賽這條路之前,一度曾經決定要開店闖一闖,那時剛回到高雄,也已在幾家規模不小的麵包店歷練過不同職位,老實說心中充滿了雄心壯志,很想證明一下自己,但兩個原因讓我後來還是打消在那時開店的念頭。
一來,那時沒有足夠的創業資本,沒有錢當然也有沒有錢的作法,可以先買進中古烤箱設備,再向原物料商賒帳,讓麵包店先有現金流進來再逐步成長,也不是不可行。真正讓我裹足不前的原因是,我認真問自己,現在做出來的麵包好吃嗎?是能讓客人吃了有幸福感、願意一買再買的麵包嗎?對於這個問題坦白說我內心還有很多的問號。
我永遠記得,三十歲那年,和幾個麵包店師傅結伴到日本自助旅行,也是人生第一次出國,在一家叫Anderson麵包店吃到一款牛奶吐司麵包,麵包體不但鬆軟且彈性十足,加上老麵口感,咬下去就像奶香十足的雲朵,和自己做的吐司比起來根本天差地遠,我做的是一邊吃一邊會掉屑屑的菜瓜布啊。不只這家麵包店,很多日本麵包店的法國麵包,吃進口中竟然還會回甘,一方面終於明白原來這才叫麵包,一個好吃的麵包,能帶給人們如此的感動和驚喜;另一方面,則是打從心底徹底懷疑自己,做了十幾年麵包還被人家稱作師傅了,到底算不算真正會做麵包?
準備比賽要一步一步來,如果要組隊去法國世界盃比賽,得先通過台灣區選拔賽並取得亞洲盃冠軍。為了爭取最佳成績,我不但暫停開店的計畫,也決定戒掉抽了十幾年的菸癮,從當學徒我就開始學人家抽菸,抽得很凶後來幾乎一天兩包菸,每次廚房休息時間就出來抽兩根,明知抽菸對身體不好還常抽到想吐,心裡不想抽卻又戒不掉,就算把香菸送給別人,經過便利商店還是忍不住掏錢買菸。直到有一天,我問自己如果連戒菸自己能控制的事都做不到,憑什麼拿冠軍呢?把冠軍和戒菸畫上等號,一開始周圍朋友沒人相信我戒菸會成功,因為已經說過要戒菸十幾次了,戒菸後兩年,那時已拿下亞洲盃冠軍正準備世界盃大賽,有一天晚上竟然又夢到自己在抽菸,因此拿不到世界冠軍,醒來還嚇出一身冷汗。
坦白說,決定要全心參加比賽時,也不知道拿了冠軍會怎樣,我只知道那是一個能改變未來出人頭地的機會。過去台灣從來沒有人參加國際性的烘焙比賽過,也沒有人可以給我們方向和任何的資訊,只能透過穀研所了解大致比賽規則,但每參加一次比賽,我對於未來的夢想就越來越清楚。
一開始,我設定的目標只是拿下台灣冠軍。二○○六年我和曹志雄師傅、文世成師傅組成的團隊,從二十七個參賽隊伍中贏得冠軍,我和大家一樣都覺得不可思議,隔年挺進亞洲盃再度過關斬將,終於在二○○八年圓了前往法國比賽的夢想,抱回世界盃麵包大賽的團隊亞軍獎盃,我個人則以「紅酒桂圓麵包」拿下歐式麵包的個人優勝。
拿到世界盃麵包大賽亞軍後,才是我人生即將面臨最大煎熬的開始。原本世界盃麵包大賽和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由各國家派出代表團隊,每四年舉辦一次,但二○○八年世界盃麵包賽大會上,主辦單位宣布將在二○一○年舉辦第一屆世界盃麵包賽個人組的大師賽,我和曹志雄則因取得優勝資格,分別取得參加第一屆大師賽的歐式麵包和藝術麵包項目參賽資格。
不知道這是老天再次給我的絕佳機會,還是在考驗我改變命運的決心。那一年,我已經三十八歲,學做麵包二十年、準備比賽超過一千個日子,終於拿到世界麵包冠軍賽的入場門票,但同時也面臨創業開店的再次抉擇。很多身邊好友都認為,我都拚到台灣第一、亞洲冠軍,已經很不錯了,開一家店綽綽有餘,更何況,萬一下一場比賽輸掉怎麼辦?
但不知道從哪來的一股勇氣,可能因為夢想近在咫尺,就像跑馬拉松只差最後一段路就奔向終點線,從拿到世界盃麵包大賽亞軍獎盃那一刻,我就決定要挑戰二○一○年的麵包大師冠軍賽,抱著亞軍獎盃回到屏東老家,我更在媽媽牌位更許下願望,兩年後一定會把冠軍獎盃到手。
當我這樣跟朋友說的時候,他們覺得我不可思議甚至不可理喻,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當時甚至為了能全心練習爭取世界冠軍,回國不到半年,便毅然決定離開帕莎蒂娜這家店的正職工作,到參加麵包大師冠軍賽前,整整兩年時間沒有固定收入,戶頭一度只剩下新台幣十幾萬元,要不是遇到哈肯鋪創辦人黃銘誠師傅願意聘我當他公司顧問,還有好幾家原物料商找我兼差當講師,無償提供比賽練習場地和設備等,一路上許多貴人的照顧,根本就扛不起每個月一萬元房租,和逐月匯六萬塊給前妻照顧子女的經濟負擔,更別說安心準備比賽。
回溯驅動我創業的關鍵動力,除完成幫媽媽成立基金會的夢想,另外就是受到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的影響。
我退伍後不久,便遇見了許文龍先生,不是真的遇見他本人,而是我從他《觀念:許文龍和他的奇美王國》書中,看見成功之道的樣子,以及一個企業家的智慧和風範。從書裡面,我看到許文龍先生從做買賣生意開始到開辦工廠生產自己的產品,他從為別人工作到為自己工作,最後還要帶領企業成為世界盟主,這些思維對年輕的我帶來很深的啟發。於是,當時便在心裡立下了對我人生來說,影響最極為深遠的一個心願:我要成功,要成為一個像許文龍先生一樣的企業家!
以許文龍先生為事業的榜樣,就像是在心裡埋下了一顆種籽,隨著我不停去想去實踐,最後終於慢慢的發芽成長茁壯起來。也因此,在看見世界盃麵包大師賽的邀請時,別人眼中認為是一場不見得能贏的比賽,但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希望,一個絕好的測試機會,想試看看這麼多年下來,我到底成長了多少,到底夠不夠格去與世界級的人物同場競爭。我如此熱切想成為世界冠軍,最重要的原因,是想知道自己真正的程度可以到達哪裡,能不能去挑戰巔峰?
面對比賽如此,創業開店也是。我內心真正想的,不是一家只夠養家活口的麵包店,而是做出一番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我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開麵包店只是這一切的起點。如今我準備好了,並不只是因為拿到世界冠軍,而是從比賽過程中,學到如何面對失敗的勇氣和心態;以及對於想呈現一家怎樣風格和意義的麵包店,心中的藍圖越來越清晰了!
【貳、玩創新】
製作麵包過程最關鍵的步驟是攪拌,因為當所有材料混合在一起最能促進酵母活動力。也如同各種跨界學習和體驗混合得越好,一家麵包店也就越精彩。
2.2有道理的創新
蔥麵包 老味也能創新
創新有很多不同的路徑,例如大小波蘿組合起來取代生日宴會上的壽桃,是從麵包使用者場景切入的創新;酒釀桂圓麵包藉由改變商品規格與包裝的創新,讓麵包從自用變成滿足送禮需求的伴手禮。除此之外,有些經典品項像是蔥麵包、紅豆麵包等,其實光是產品本身進行大幅提升,就能創造新的商業價值,也是一種創新的做法。
蔥麵包、紅豆麵包、克林姆,這三款經典台式麵包,是幾乎台灣所有麵包店都有販售的商品,也是最受到消費者歡迎且歷久不衰的口味,因此,從第一家吳寶春麵包店門市高雄店開幕,店內就推出了這幾款經典台味並以「新臺風系列」命名。
對每一位麵包師傅來說,這幾款台式麵包不但非常熟悉,更是從做學徒時就開始接觸的品項。我也不例外,對於這樣的經典味道充滿許多記憶,尤其是蔥麵包,早年我在當學徒時叫做豬油麵包,麵團整形好之後放在烤盤上,鋪上蔥花塗上豬油、白胡椒、沙茶醬和蛋汁等,烘烤過程豬油會流到烤盤底部,形成像是煎烤麵團的酥脆口感,出爐之後鐵盤上的豬油不能倒掉,回鍋使用才能讓下一批麵包香氣更香更濃,但烤過蔥麵包的鐵盤則因沾黏焦化的麵團,洗起來特別費工,卻成為學徒們最不想面對的苦差事。
我後來觀察到,蔥麵包不只深受台灣消費者喜歡,因頗能代表台式料理的獨特風味,很吸引國外消費者注意,許多日韓觀光客到店內甚至指名要買蔥麵包。雖然多數麵包店目前已改用含鹽奶油或橄欖油取代豬油,但傳統蔥麵包對很多人來說仍太過油膩,於是,我著手進行改造,除把麵團大小從一般的六十公克縮小為四十公克,這樣吃完一整個口感不會太膩之外,蔥則是使用宜蘭三星當天現採的粉蔥,切的寬度為零點五公分、烘烤時間設定在八分鐘,蔥必需完全烤熟吃起來才不會感到辣口。
至於克林姆和紅豆麵包,除內餡一定店內自製不假他人之手之外,以紅豆麵包為例,改造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紅豆餡的熬煮工序,更為精進和講究,除優選台灣萬丹紅豆,為確保每顆紅豆都有煮透,還必須在中火的狀態下加冷水來回煮沸十次,然後靜置到四十度再拌入糖和麥芽,讓整顆紅豆從紅豆心到外表甜度一致。另一個就是整形過程,務必要把紅豆餡平均分布到麵團各處,而不是集中在中心處,這樣客人每一口都能吃到麵包體和紅豆餡,不會最後一口吃到一整團過於甜膩的紅豆餡。
這些從細節處進行改造的思考,很多都是從參加比賽過程中得到的啟發,但我覺得這樣還是不夠好,這幾款台式甜麵包的麵團還有提升空間。於是,在推出這三個品項即將屆滿十年,隨店內發表使用夢幻麵團研發多款吐司新品之際,我們同時將蔥麵包、紅豆麵包和克林姆麵包這三款經典品項,同步升級為夢幻麵團,常溫放置三天也仍如第一天般口感,讓消費者充分感受到,雖然是再簡單不過的品項,但我們始終保持不斷創新和自我進步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