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試閱1
擔心老後生活也莫可奈何,我能做的只是累積今天
與其思考和擔憂不知道將來是否會發生的事情,我認為現在所累積的每一天都關係到老後的生活。
我現在六十三歲,對於距離我還很遙遠的八十歲,或是即將到來的七十歲之後的事情,我都不太去思考。我覺得這些都是就算思考也無可奈何的事。
當我對母親抱怨自己上了年紀的事情時,她總會說:「你還這麼年輕,在胡說些什麼?」看在八十九歲的母親眼裡,我還很年輕。
自從父親去世之後,我母親獨自生活了十多年。因為腳有點不舒服,所以無法自由外出,不過她每天早上會認真閱讀報紙,如果有想看的電視節目,就會拿著紅色鉛筆確認節目單,然後錄起來。她會吃自己喜歡吃的以及對身體好的食物,烹煮均衡的飲食,洗衣和打掃也都不假他人之手。
天氣好的時候,就到附近散散步,用手機拍攝花朵的照片,很開心地欣賞。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會過著這樣的老後生活?有時候隱約會出現這種想法。
現在母親並未被認定需要接受照護,她自己也明講絕對不想去養老院。我覺得自己理想中的晚年生活也是像母親一樣,現在的住所也將會是我最後終老的家吧。
當我看到朋友的父母們時,我也會擔心自己能夠一個人生活到什麼時候。無論經濟上還是心力上,我都不想給兒子們添麻煩,讓他們為了我出錢出力。如果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或許也會去養老院。
到那個時候就把這間房子賣掉,雖然金額不多,我想可以把為了老後生活的積蓄拿出來使用。
這幾年每到生日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好幾年前的電視劇《倒數第二次戀愛》當中的台詞。女主角小泉今日子在四十六歲生日時,在鄰居家的驚喜派對上,面對插著四十六根蠟燭的蛋糕,很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都這個年紀了,還慶祝什麼生日」的場景。這個時候扮演鄰居的中井貴一對她說出的台詞是「生日是要慶祝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慶祝你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另一件則是慶祝你現在還好好地活著。說什麼上了年紀就討厭過生日、不想要慶生,這種說法很奇怪。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應該要慶祝生日,這是非常棒的事。相較於二十歲的生日,四十六歲的生日更加精采美好,這些蠟燭的數量就是妳努力至今的證明。」既沒有體力,記憶力趨近於零,再也沒辦法勉強自己硬撐。雖然我也會擔心晚年的身體健康和經濟狀況,不過真的就是如同中川貴一所言。不要因為年齡增長而感到悲觀,這是應該覺得高興的日子,也是我在母親生日時一定會傳達的話語。
內文試閱2
平時節約支出,當花則花,張弛有度
經常聽到「與自己程度相符」這句話,我認為今後的生活所需要的不就是這個「與自己程度相符」嗎?
在五十七歲離職之後,不同於當正職員工的時候,既沒有獎金、薪水也大幅減少,根本沒辦法存錢。如果實際領到的收入有十二萬日圓的話,只要運用巧思,讓生活水準與這份收入相符即可。
去百元商店、上拍賣網站買東西,到圖書館借書的生活也已經超過六年。
雖然圖書館很難借閱到剛出版的新書,不過也不會發生掏錢買了新書,讀後卻不怎麼有趣而感到失算的遺憾。既不會增加家裡的書本數量,又可以隨意借閱一眼就吸引住目光的書籍,我覺得如果不利用圖書館就太可惜了。不只是跟整理有關的書籍,我也會從圖書館借閱一些居家佈置範例和節省開銷的書籍。
雖說如此,如果滿腦子只考慮省吃儉用和每個月的開銷,這種日子沒有半點樂趣。
我覺得有時候也必須擁有「與自己程度不符」的時間。自己一個人的生活,即便每天吃的是便宜的飯菜,但是在住家附近散步的時候,如果發現看起來很好吃的餐廳,我也會進去看看;或是和親朋好友相聚,享受一頓平常不會吃的、稍微奢侈的豐盛美食。無論如何都很想要的話,我也會購買比平時昂貴的衣服和包包……。這種張弛有度的金錢使用方式,就算是阮囊羞澀、預算有限,也不會對生活產生任何不滿。
內文試閱3
只擁有真正會使用的物品
STYLE 1
歷時兩年多,緩慢進行的物品整理告一段落
只擁有必要的物品、簡單的生活。當我以此為目標的時候,才發現那些不需要的、不使用的東西多到令人驚訝。即使是不忍心丟棄的物品,也有很多是屬於「如果不見就會遺忘」的東西,我才意識到這些東西多麼地浪費空間。
如果是空間寬敞的房子,就算多一件家具也不會覺得礙事。但是在小宅裡,即使只是丟棄一件小家具,屋內空間就會變得比想像中更加清爽。最重要的是,打掃起來很輕鬆。
相較於把已經不穿的衣服塞滿抽屜,保有充裕的空間會更易於使用。衣櫃的掛衣桿也是如此,比起掛得又擠又滿,寬鬆的狀態可以一眼就看到有什麼衣服,衣物也不會被擠得皺巴巴地,而且會懷著珍惜的心情對待每一件衣服。減少衣服和包包、鞋子,減少餐具……。沒辦法一次就完成,我只在自己想做的時候才動手整理。前後花了兩年多,家裡才變成現在的狀態。
直到最近,這些整理工作終於告一段落,我認為現在應該算是自己最好的狀態,不過如果心情和環境有所變化的話,今後也會再次重新審視。
有時候也會有一些雖然覺得不需要,卻無法捨棄的東西。
為了方便清洗和打掃,我決定丟掉地墊。放在廚房和廁所的地墊,我都很乾脆地丟棄,但是擺在玄關處的地墊卻難以割捨。當時在輕井澤的暢貨中心購買,是我很喜歡、讓我一見傾心的地墊,是打從住在這裡開始就一直使用到現在、帶有回憶的地墊。
雖然沒有丟棄這塊地墊,但是在持續整理物品的過程中,我意識到如果只是努力減少物品並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又重新把這塊地墊拿出來使用。
回到家的時候,可以把腳踩在比地板更柔和的地墊上。即使過了二十年也不會厭倦的顏色和圖案,每次映入眼簾的時候,都覺得好喜歡這塊地墊,內心覺得很滿足。
STYLE 2
「如果有的話會很方便」與「如果沒有會很困擾」的東西
我雖然經常去百元商店,但是只購買需要的東西。如果進入店內四處閒逛,你會發現廚房用品和清潔用品特別多,也有很多看起來很方便、讓人想擁有的新產品。
當下覺得看起來很方便、好像很不錯的商品,結果經常是買了之後,只使用一、兩次就被打入冷宮。其實,「如果擁有的話會很方便的東西」多半是沒有必要性、沒有也沒問題的東西;相反地,「如果沒有的話會很困擾的東西」多半是必要的物品,因此我養成只買必須品的習慣。不只是會增加不需要的物品,我認為我不想做這種跟把錢丟到水裡沒什麼兩樣的事情。
被扔掉的廚房家電則是果汁機和咖啡機。這兩樣都是某樣東西附送的贈品。既佔空間又不是我喜歡的顏色。這幾年來,雖然偶爾會使用一下,不過我覺得就算沒有這兩樣家電也無妨,於是就扔掉了。實際上,即使沒有它們也絲毫不覺得困擾。相反地,扔掉之後才覺得「還是有需要」,又重新購買的是小烤箱。因為可以用烘烤微波爐烤麵包,當初覺得有這台應該就夠了。可是當我早上烤麵包的時候,就無法同時使用微波爐。烤好麵包之後,爐內溫度很高,還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使用。最重要的是,用小烤箱烤過的麵包絕對比用微波爐烤的還要好吃。
我丟棄的那台小烤箱是便宜貨也不講究顏色,而且已經使用了很多年。雖然我不後悔扔掉那台小烤箱,不過我也因此得知在生活中,自己需要以及不需要的東西。
擔心老後生活也莫可奈何,我能做的只是累積今天
與其思考和擔憂不知道將來是否會發生的事情,我認為現在所累積的每一天都關係到老後的生活。
我現在六十三歲,對於距離我還很遙遠的八十歲,或是即將到來的七十歲之後的事情,我都不太去思考。我覺得這些都是就算思考也無可奈何的事。
當我對母親抱怨自己上了年紀的事情時,她總會說:「你還這麼年輕,在胡說些什麼?」看在八十九歲的母親眼裡,我還很年輕。
自從父親去世之後,我母親獨自生活了十多年。因為腳有點不舒服,所以無法自由外出,不過她每天早上會認真閱讀報紙,如果有想看的電視節目,就會拿著紅色鉛筆確認節目單,然後錄起來。她會吃自己喜歡吃的以及對身體好的食物,烹煮均衡的飲食,洗衣和打掃也都不假他人之手。
天氣好的時候,就到附近散散步,用手機拍攝花朵的照片,很開心地欣賞。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會過著這樣的老後生活?有時候隱約會出現這種想法。
現在母親並未被認定需要接受照護,她自己也明講絕對不想去養老院。我覺得自己理想中的晚年生活也是像母親一樣,現在的住所也將會是我最後終老的家吧。
當我看到朋友的父母們時,我也會擔心自己能夠一個人生活到什麼時候。無論經濟上還是心力上,我都不想給兒子們添麻煩,讓他們為了我出錢出力。如果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或許也會去養老院。
到那個時候就把這間房子賣掉,雖然金額不多,我想可以把為了老後生活的積蓄拿出來使用。
這幾年每到生日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好幾年前的電視劇《倒數第二次戀愛》當中的台詞。女主角小泉今日子在四十六歲生日時,在鄰居家的驚喜派對上,面對插著四十六根蠟燭的蛋糕,很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都這個年紀了,還慶祝什麼生日」的場景。這個時候扮演鄰居的中井貴一對她說出的台詞是「生日是要慶祝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慶祝你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另一件則是慶祝你現在還好好地活著。說什麼上了年紀就討厭過生日、不想要慶生,這種說法很奇怪。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應該要慶祝生日,這是非常棒的事。相較於二十歲的生日,四十六歲的生日更加精采美好,這些蠟燭的數量就是妳努力至今的證明。」既沒有體力,記憶力趨近於零,再也沒辦法勉強自己硬撐。雖然我也會擔心晚年的身體健康和經濟狀況,不過真的就是如同中川貴一所言。不要因為年齡增長而感到悲觀,這是應該覺得高興的日子,也是我在母親生日時一定會傳達的話語。
內文試閱2
平時節約支出,當花則花,張弛有度
經常聽到「與自己程度相符」這句話,我認為今後的生活所需要的不就是這個「與自己程度相符」嗎?
在五十七歲離職之後,不同於當正職員工的時候,既沒有獎金、薪水也大幅減少,根本沒辦法存錢。如果實際領到的收入有十二萬日圓的話,只要運用巧思,讓生活水準與這份收入相符即可。
去百元商店、上拍賣網站買東西,到圖書館借書的生活也已經超過六年。
雖然圖書館很難借閱到剛出版的新書,不過也不會發生掏錢買了新書,讀後卻不怎麼有趣而感到失算的遺憾。既不會增加家裡的書本數量,又可以隨意借閱一眼就吸引住目光的書籍,我覺得如果不利用圖書館就太可惜了。不只是跟整理有關的書籍,我也會從圖書館借閱一些居家佈置範例和節省開銷的書籍。
雖說如此,如果滿腦子只考慮省吃儉用和每個月的開銷,這種日子沒有半點樂趣。
我覺得有時候也必須擁有「與自己程度不符」的時間。自己一個人的生活,即便每天吃的是便宜的飯菜,但是在住家附近散步的時候,如果發現看起來很好吃的餐廳,我也會進去看看;或是和親朋好友相聚,享受一頓平常不會吃的、稍微奢侈的豐盛美食。無論如何都很想要的話,我也會購買比平時昂貴的衣服和包包……。這種張弛有度的金錢使用方式,就算是阮囊羞澀、預算有限,也不會對生活產生任何不滿。
內文試閱3
只擁有真正會使用的物品
STYLE 1
歷時兩年多,緩慢進行的物品整理告一段落
只擁有必要的物品、簡單的生活。當我以此為目標的時候,才發現那些不需要的、不使用的東西多到令人驚訝。即使是不忍心丟棄的物品,也有很多是屬於「如果不見就會遺忘」的東西,我才意識到這些東西多麼地浪費空間。
如果是空間寬敞的房子,就算多一件家具也不會覺得礙事。但是在小宅裡,即使只是丟棄一件小家具,屋內空間就會變得比想像中更加清爽。最重要的是,打掃起來很輕鬆。
相較於把已經不穿的衣服塞滿抽屜,保有充裕的空間會更易於使用。衣櫃的掛衣桿也是如此,比起掛得又擠又滿,寬鬆的狀態可以一眼就看到有什麼衣服,衣物也不會被擠得皺巴巴地,而且會懷著珍惜的心情對待每一件衣服。減少衣服和包包、鞋子,減少餐具……。沒辦法一次就完成,我只在自己想做的時候才動手整理。前後花了兩年多,家裡才變成現在的狀態。
直到最近,這些整理工作終於告一段落,我認為現在應該算是自己最好的狀態,不過如果心情和環境有所變化的話,今後也會再次重新審視。
有時候也會有一些雖然覺得不需要,卻無法捨棄的東西。
為了方便清洗和打掃,我決定丟掉地墊。放在廚房和廁所的地墊,我都很乾脆地丟棄,但是擺在玄關處的地墊卻難以割捨。當時在輕井澤的暢貨中心購買,是我很喜歡、讓我一見傾心的地墊,是打從住在這裡開始就一直使用到現在、帶有回憶的地墊。
雖然沒有丟棄這塊地墊,但是在持續整理物品的過程中,我意識到如果只是努力減少物品並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又重新把這塊地墊拿出來使用。
回到家的時候,可以把腳踩在比地板更柔和的地墊上。即使過了二十年也不會厭倦的顏色和圖案,每次映入眼簾的時候,都覺得好喜歡這塊地墊,內心覺得很滿足。
STYLE 2
「如果有的話會很方便」與「如果沒有會很困擾」的東西
我雖然經常去百元商店,但是只購買需要的東西。如果進入店內四處閒逛,你會發現廚房用品和清潔用品特別多,也有很多看起來很方便、讓人想擁有的新產品。
當下覺得看起來很方便、好像很不錯的商品,結果經常是買了之後,只使用一、兩次就被打入冷宮。其實,「如果擁有的話會很方便的東西」多半是沒有必要性、沒有也沒問題的東西;相反地,「如果沒有的話會很困擾的東西」多半是必要的物品,因此我養成只買必須品的習慣。不只是會增加不需要的物品,我認為我不想做這種跟把錢丟到水裡沒什麼兩樣的事情。
被扔掉的廚房家電則是果汁機和咖啡機。這兩樣都是某樣東西附送的贈品。既佔空間又不是我喜歡的顏色。這幾年來,雖然偶爾會使用一下,不過我覺得就算沒有這兩樣家電也無妨,於是就扔掉了。實際上,即使沒有它們也絲毫不覺得困擾。相反地,扔掉之後才覺得「還是有需要」,又重新購買的是小烤箱。因為可以用烘烤微波爐烤麵包,當初覺得有這台應該就夠了。可是當我早上烤麵包的時候,就無法同時使用微波爐。烤好麵包之後,爐內溫度很高,還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使用。最重要的是,用小烤箱烤過的麵包絕對比用微波爐烤的還要好吃。
我丟棄的那台小烤箱是便宜貨也不講究顏色,而且已經使用了很多年。雖然我不後悔扔掉那台小烤箱,不過我也因此得知在生活中,自己需要以及不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