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不用命令,也讓團隊為你賣命的「領導」課
■你抱怨屬下不努力的遊戲,得停!
不管在哪個國家,職場上總是常見主管與下屬互相對立的狀況。不是主管訓斥屬下不努力,就是員工抱怨主管們只會出一張嘴等等。可是,我們都清楚,優秀的團隊才能創造出成功的事業,畢竟沒有誰可以一個人做好所有的事,而身為領導者,如何帶領下屬與凝聚團隊向心力,更顯得特別重要。
好的領導者必定是傑出的溝通者,能夠激勵人心,就可以讓屬下自動自發地跟隨、想展現出最棒的成就。因此,出色的領導者會提升自我溝通表達能力,並有辦法使得讓團隊全心全意為目標打拚。
◎團隊中的每個小零件都很重要
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許多不同的特點,每個角色的位置安排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如同一只設計精良的機械錶,每個零件都得環環相扣。當所有環節銜接得宜,並且確實運作時,才能使得機械錶不斷轉動,團隊的合作也是相同道理。
然而,每個人來自不同背景,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與處世之道,如何依照專業技能將每個人放在適當的位置,就考驗著領導者的智慧;而成功地讓這些專業人士互相合作,發揮各自效益,達到互補與創造成績的目的,則是領導者的能耐。
卡內基對於溝通技巧提出了明確的見解,更針對領導者如何帶領團隊、凝聚人心,提出明確的方法與步驟。該怎麼做?後文將和讀者一起分享。
■【第1課】先說自己的錯才去指責,對方才聽得進去
傳統的管理者會將自己與屬下區隔,覺得員工是請來幫自己解決所有問題的,因此會將所有的問題都丟給他們,如果沒有圓滿解決,就將他們資遣。
就管理者的角度來說,這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樣的方法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使得員工離職率高升。許多人在評估工作時並不完全以薪資作為唯一考量,而是會觀察工作氣氛,看團隊是否有共進退的情感。工作上會遇到的問題,不僅存在個人身上,也同時考驗著企業經營的大方向。如果永遠都沒有遇到問題,這才最讓人感到詭異,畢竟要拓展新領域或是發展新技術,本來就是需要邊實作邊修正,「遇到問題」才是常理。◎有問題,絕不會是一個人的問題
如果每次遇到問題時,領導者就要下屬或是員工來扛責任,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團隊一定留不住人才。許多時候,問題解決不了,並不是只有一個環節需要調整,更不會只是一個人的問題。因此,若是管理者願意主動將問題承擔下來,並帶領團隊所有的人,一起尋找解決辦法,就可以激勵團隊、達成共識,不只可以解決問題,還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連桂慧老師給經理人的第12堂課
大家都有過處理他人錯誤的經驗吧?不管是老闆、主管、屬下,還是新員工犯錯,都常會讓我們覺得生氣。我有個學員是公司的總經理,年紀輕輕便自己創業。他有一位得力助手,公司是兩人一起打拚起來的,所以他相當器重這位助手。
當這個助手在帶團隊時出現一些問題,總經理想幫助他,但他又不太願意講出來,讓人想幫也不知道該從何幫起。總經理只好將自己知道的事全部告訴對方,希望可以知道問題的癥結點,並找到解決方案。對方看起來似乎有在聽,卻仍然沒有達成共識。
有次,這個助手同仁犯了一個錯誤,這次讓公司承擔了相當大的虧損,讓總經理非常生氣。以往的他就會劈哩啪啦地告訴對方,應該要怎樣做,但是他忽然想起在卡內基上課的經驗,課堂上常說到「先說自己的錯,再說對方的錯」、「設法讓對方覺得點子是自己想到的」。他心想,或許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方式。
他將那位同事叫來辦公室,並且告訴他:「我覺得公司這次的損失,不能完全怪你,我自己在領導上也要負責,可能我沒有盡力將你帶好。」當這位總經理這樣說的時候,這位助手同仁愣住了,他說:「其實是我的問題比較大,我讓公司虧損了,當事情發生時,我已經發現自己犯了好幾個不該犯的錯誤。」
總經理又說;「這樣子啊,我想你在公司這麼資深,應該有很多解決方案吧。」同仁回覆他:「對,我有想到要……。」於是,總經理就將辦公室讓給這位同仁,要他利用那裡很大一片的白板,好好思考該怎樣處理,並且寫下來,寫完後再下班。說完後,總經理就離開了。
許多事情之所以會變得嚴重,是因為在一開始就沒有達到「清楚、直接」,假設只是一般的小事,也許還有機會挽回,但是如果是重要的事,短短的一句話就會造成許多誤會。造成令人遺撼的後果,相當可惜。
卡內基在溝通與人際關係上提到,溝通的目的是在讓「對方」清楚收到自己的意思。因此,如何清楚表達並讓對方明白無誤,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課題。
★連桂慧老師給經理人的第37堂課
有位學員在國外念書後,就直接留在當地工作,他跟我分享在國外工作時的慘痛經驗。他向來只接受上級分派下的任務,從來不表達自己的意見,當時的同事都說他像是一頭牛,默默地耕耘,不會喊累也不會提出自己的想法。
有時,上級交代下來的工作,根本無法一個人完成,但是他不會提出,只會默默努力,想著要趕快完成。最後真的做不完,就變成被主管責罵,還拖累了其他部門。
因此,他在國外工作得不開心,沒多久就回到臺灣。他找了一個新工作,同時也來卡內基上課。他分享自己在卡內基學到的最大的事,就是「建立自信」,讓他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並知道如何尋求協助。
現在的他知道如何跟上級表達意見了。要是任務太過困難,他會提出自己的問題和需要的資源,以便順利完成工作。有一天,他接到一個很難的訂單,是從來都沒有生產過的品項。以往的他一定默默接下,自己亂撞,但這次他先問清楚主管對於訂單的需求,再清楚表達自己從有接過這類的訂單。
主管給了他一些建議,他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說明執行上的困難點、可能需要哪些部門配合才能做好等等。當主管聽到他這樣說明時,很開心他能周全思考,也請其他部門一起參與會議,大家重新調整負責的事項,共同完成了任務。
激勵的話:逆來順受的人,即使內在擁有強大力量,但卻因為沒有勇氣表現出來,所以承受別人不能承受的苦,也是對自己最壞的人。我們不需要招搖地站在風頭上,但也不要當個苦情的老好人。自己若不幫自己的忙,也不能期待別人善待我們。溝通是雙向的,要先懂得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才能讓對方明白你的需求,真正達到成效。
■你抱怨屬下不努力的遊戲,得停!
不管在哪個國家,職場上總是常見主管與下屬互相對立的狀況。不是主管訓斥屬下不努力,就是員工抱怨主管們只會出一張嘴等等。可是,我們都清楚,優秀的團隊才能創造出成功的事業,畢竟沒有誰可以一個人做好所有的事,而身為領導者,如何帶領下屬與凝聚團隊向心力,更顯得特別重要。
好的領導者必定是傑出的溝通者,能夠激勵人心,就可以讓屬下自動自發地跟隨、想展現出最棒的成就。因此,出色的領導者會提升自我溝通表達能力,並有辦法使得讓團隊全心全意為目標打拚。
◎團隊中的每個小零件都很重要
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許多不同的特點,每個角色的位置安排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如同一只設計精良的機械錶,每個零件都得環環相扣。當所有環節銜接得宜,並且確實運作時,才能使得機械錶不斷轉動,團隊的合作也是相同道理。
然而,每個人來自不同背景,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與處世之道,如何依照專業技能將每個人放在適當的位置,就考驗著領導者的智慧;而成功地讓這些專業人士互相合作,發揮各自效益,達到互補與創造成績的目的,則是領導者的能耐。
卡內基對於溝通技巧提出了明確的見解,更針對領導者如何帶領團隊、凝聚人心,提出明確的方法與步驟。該怎麼做?後文將和讀者一起分享。
■【第1課】先說自己的錯才去指責,對方才聽得進去
傳統的管理者會將自己與屬下區隔,覺得員工是請來幫自己解決所有問題的,因此會將所有的問題都丟給他們,如果沒有圓滿解決,就將他們資遣。
就管理者的角度來說,這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這樣的方法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使得員工離職率高升。許多人在評估工作時並不完全以薪資作為唯一考量,而是會觀察工作氣氛,看團隊是否有共進退的情感。工作上會遇到的問題,不僅存在個人身上,也同時考驗著企業經營的大方向。如果永遠都沒有遇到問題,這才最讓人感到詭異,畢竟要拓展新領域或是發展新技術,本來就是需要邊實作邊修正,「遇到問題」才是常理。◎有問題,絕不會是一個人的問題
如果每次遇到問題時,領導者就要下屬或是員工來扛責任,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團隊一定留不住人才。許多時候,問題解決不了,並不是只有一個環節需要調整,更不會只是一個人的問題。因此,若是管理者願意主動將問題承擔下來,並帶領團隊所有的人,一起尋找解決辦法,就可以激勵團隊、達成共識,不只可以解決問題,還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連桂慧老師給經理人的第12堂課
大家都有過處理他人錯誤的經驗吧?不管是老闆、主管、屬下,還是新員工犯錯,都常會讓我們覺得生氣。我有個學員是公司的總經理,年紀輕輕便自己創業。他有一位得力助手,公司是兩人一起打拚起來的,所以他相當器重這位助手。
當這個助手在帶團隊時出現一些問題,總經理想幫助他,但他又不太願意講出來,讓人想幫也不知道該從何幫起。總經理只好將自己知道的事全部告訴對方,希望可以知道問題的癥結點,並找到解決方案。對方看起來似乎有在聽,卻仍然沒有達成共識。
有次,這個助手同仁犯了一個錯誤,這次讓公司承擔了相當大的虧損,讓總經理非常生氣。以往的他就會劈哩啪啦地告訴對方,應該要怎樣做,但是他忽然想起在卡內基上課的經驗,課堂上常說到「先說自己的錯,再說對方的錯」、「設法讓對方覺得點子是自己想到的」。他心想,或許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方式。
他將那位同事叫來辦公室,並且告訴他:「我覺得公司這次的損失,不能完全怪你,我自己在領導上也要負責,可能我沒有盡力將你帶好。」當這位總經理這樣說的時候,這位助手同仁愣住了,他說:「其實是我的問題比較大,我讓公司虧損了,當事情發生時,我已經發現自己犯了好幾個不該犯的錯誤。」
總經理又說;「這樣子啊,我想你在公司這麼資深,應該有很多解決方案吧。」同仁回覆他:「對,我有想到要……。」於是,總經理就將辦公室讓給這位同仁,要他利用那裡很大一片的白板,好好思考該怎樣處理,並且寫下來,寫完後再下班。說完後,總經理就離開了。
許多事情之所以會變得嚴重,是因為在一開始就沒有達到「清楚、直接」,假設只是一般的小事,也許還有機會挽回,但是如果是重要的事,短短的一句話就會造成許多誤會。造成令人遺撼的後果,相當可惜。
卡內基在溝通與人際關係上提到,溝通的目的是在讓「對方」清楚收到自己的意思。因此,如何清楚表達並讓對方明白無誤,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課題。
★連桂慧老師給經理人的第37堂課
有位學員在國外念書後,就直接留在當地工作,他跟我分享在國外工作時的慘痛經驗。他向來只接受上級分派下的任務,從來不表達自己的意見,當時的同事都說他像是一頭牛,默默地耕耘,不會喊累也不會提出自己的想法。
有時,上級交代下來的工作,根本無法一個人完成,但是他不會提出,只會默默努力,想著要趕快完成。最後真的做不完,就變成被主管責罵,還拖累了其他部門。
因此,他在國外工作得不開心,沒多久就回到臺灣。他找了一個新工作,同時也來卡內基上課。他分享自己在卡內基學到的最大的事,就是「建立自信」,讓他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並知道如何尋求協助。
現在的他知道如何跟上級表達意見了。要是任務太過困難,他會提出自己的問題和需要的資源,以便順利完成工作。有一天,他接到一個很難的訂單,是從來都沒有生產過的品項。以往的他一定默默接下,自己亂撞,但這次他先問清楚主管對於訂單的需求,再清楚表達自己從有接過這類的訂單。
主管給了他一些建議,他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說明執行上的困難點、可能需要哪些部門配合才能做好等等。當主管聽到他這樣說明時,很開心他能周全思考,也請其他部門一起參與會議,大家重新調整負責的事項,共同完成了任務。
激勵的話:逆來順受的人,即使內在擁有強大力量,但卻因為沒有勇氣表現出來,所以承受別人不能承受的苦,也是對自己最壞的人。我們不需要招搖地站在風頭上,但也不要當個苦情的老好人。自己若不幫自己的忙,也不能期待別人善待我們。溝通是雙向的,要先懂得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才能讓對方明白你的需求,真正達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