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對話的背後是關係

有一首詩叫做〈時間告訴你美麗的祕訣〉,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想要擁有漂亮的儀態,千萬別以為只有自己在走路。」

被解釋為美麗儀態的英文單字「poise」有著沉著、平衡、優雅、冷靜且自我控制的意思。這似乎是在說,在生活中,如果想擁有更好的態度(姿態),就要記住自己是和其他人一起生活的。

「話」又是如何呢?想把話說得沉穩優雅,又想要有威嚴,需要什麼樣的姿態呢?那就是不要忘記「自己是和大家一起生活的」。對話不能單獨進行,也因為必須和別人互動,所以會被感動,但也可能受傷。

有時我們會因為某句話高興得不知所措,也可能聽到讓自己受傷,所以放在心裡許久的話。雖然有些話能瞬間成為我們的能量,但也會有侵蝕我們自尊心的話。某些話我們聽了會感動流淚,有些話則會被我們當作耳邊風。有的話會越嚼越香,但某些話卻一輩子折磨著我們。我聽過的那些話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二十幾歲時,我好不容易送走初戀,迎來了真正的戀愛,我覺得停滯不前的初戀不是愛情,並沉浸在幸福快樂的新戀情中。但是一年過後,我和那個人分手了,從說分手的那天起,我的悲傷就像可以寫進百科全書中一樣可觀,也看不到悲傷泥沼的盡頭。我愁眉苦臉了好幾個月都無法打起精神。

在那段不論碰到誰都會流下眼淚的日子,我的指導教授對拿著論文大綱的我說:「你把打工看得那麼重要嗎?」

其他學生經常與教授面談,並討論論文的方向,但我卻是自己擬了大綱就擅自開始寫論文,所以教授覺得我很荒唐是理所當然的。我不斷道歉,走出房間後淚流滿面。我沒辦法反駁教授。我每周都要打兩到三份工來還學貸並繳房租,賺取生活費對我來說很重要,雪上加霜的是和男朋友分手。在失戀的痛苦中我的錢不夠,必須打工,還要寫論文。「打工有那麼重要嗎?」這句話在這樣的低潮中傷害了我。

那件事發生幾天後,對首爾很不熟的妹妹說要來找我,也許是察覺到我的狀態不太好吧。妹妹在陌生的首爾街頭迷路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才見了面,但沒聊多久她就要離開了,她小心翼翼地拿出裝有禮券的信封。對話的背後是關係

有一首詩叫做〈時間告訴你美麗的祕訣〉,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想要擁有漂亮的儀態,千萬別以為只有自己在走路。」
被解釋為美麗儀態的英文單字「poise」有著沉著、平衡、優雅、冷靜且自我控制的意思。這似乎是在說,在生活中,如果想擁有更好的態度(姿態),就要記住自己是和其他人一起生活的。
「話」又是如何呢?想把話說得沉穩優雅,又想要有威嚴,需要什麼樣的姿態呢?那就是不要忘記「自己是和大家一起生活的」。對話不能單獨進行,也因為必須和別人互動,所以會被感動,但也可能受傷。
有時我們會因為某句話高興得不知所措,也可能聽到讓自己受傷,所以放在心裡許久的話。雖然有些話能瞬間成為我們的能量,但也會有侵蝕我們自尊心的話。某些話我們聽了會感動流淚,有些話則會被我們當作耳邊風。有的話會越嚼越香,但某些話卻一輩子折磨著我們。我聽過的那些話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二十幾歲時,我好不容易送走初戀,迎來了真正的戀愛,我覺得停滯不前的初戀不是愛情,並沉浸在幸福快樂的新戀情中。但是一年過後,我和那個人分手了,從說分手的那天起,我的悲傷就像可以寫進百科全書中一樣可觀,也看不到悲傷泥沼的盡頭。我愁眉苦臉了好幾個月都無法打起精神。
在那段不論碰到誰都會流下眼淚的日子,我的指導教授對拿著論文大綱的我說:「你把打工看得那麼重要嗎?」
其他學生經常與教授面談,並討論論文的方向,但我卻是自己擬了大綱就擅自開始寫論文,所以教授覺得我很荒唐是理所當然的。我不斷道歉,走出房間後淚流滿面。我沒辦法反駁教授。我每周都要打兩到三份工來還學貸並繳房租,賺取生活費對我來說很重要,雪上加霜的是和男朋友分手。在失戀的痛苦中我的錢不夠,必須打工,還要寫論文。「打工有那麼重要嗎?」這句話在這樣的低潮中傷害了我。
那件事發生幾天後,對首爾很不熟的妹妹說要來找我,也許是察覺到我的狀態不太好吧。妹妹在陌生的首爾街頭迷路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才見了面,但沒聊多久她就要離開了,她小心翼翼地拿出裝有禮券的信封。
「用這個買本書吧!姊姊看書的時候不是最能感到幸福的嗎?」
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當時妹妹的那句話比任何人所說的話都讓我得到更大的安慰。
如果要我選出一生難忘的話,那就是教授和妹妹說的這兩句話。雖然我這輩子聽過很多其他的話,但這兩句是在我最貧窮且辛苦,內心惶惶不安,動不動就想哭的時期聽到的話。
話有兩個特性。第一,對話不是一個人可以進行的,每句話都能代表著說那句話的人、當下的情境,以及兩人在那個情境下的互動。這就是話的第一個特質,「關係」。在彼此的關係中給予傷害和安慰就是對話的特質。第二,話語有著不斷變動的特性。一句話給人的感覺不是永恆不變的,要給這句話套上什麼框架取決於自己。「賺錢有那麼重要嗎?」說這句話的教授不久之後用依舊生硬的語氣說:「已經寫到這種程度了,就讓你過吧!」
我很感激「這種程度」這句話。
話會傷人是必然的,但把話視為安慰是一種選擇。我想,可以稍微改寫一下山姆.萊文森(Sam Levenson)的詩。
「如果你覺得對話是獨自進行的,那你可能會受傷。
如果你希望得到安慰,就要想著你不是一個人。」


不說自己的話,就得跟隨他人的標準生活

我們說的話代表「自己」。悲劇的開始往往是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要說的話。但只要我們發揮判斷他人所說的話時百分之一的能力,冷靜地思考自己將要說出口的話,就會減少許多交流時受傷的事件。
說錯話是人性,所以因此而受傷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我們的對話只是單純語言的相遇,還會造成這種傷害嗎?如果語言只是符號,是不是就不會有人因此受傷?然而,對話不是單純的符號碰撞,而是不同立場、知識和智慧的交流,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識形態、經驗和背景。
三十年前爆紅的旅美韓僑歌手楊俊日因為言行不符韓國民族性,所以被拒絕更新簽證,因此幾乎要退出演藝圈,最近他的人生則成為熱門話題。他的曲風、舞蹈、在舞台上的表演與造型在一九九○年代初似乎太前衛了。他最近在某節目中唱了自己三十年前的歌曲之後,被主持人問到未來計畫時如此回答。
「嗯,我不制定計畫。我認為,每時每刻都竭盡全力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說有什麼計畫的話,那就是希望能成為謙虛的爸爸和老公。」
他所說的話很特別嗎?「不制定計畫,每天都努力生活最重要」這句話是人人都很常聽見的話。但是,為什麼大家卻被這句話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因為他的經驗在背後支撐著他。雖然退出韓國演藝圈後,他仍多次挑戰要成為歌手,但每次都失敗,因此只能拋下這個夢想,從事英語講師或餐廳服務生維持家計,同時扮演好爸爸和老公的角色,這樣的生活經驗讓他的這句話變得更有價值。
即使是相似的話,不同的人說,聽起來的感覺也不一樣,那是因為說話者的經驗不同。透過這段經歷,他思考並煩惱了許多事,因此這句話是他在這段過程中領悟到的感觸。如果想知道一個人所說的某句話是什麼意思,就必須思考他是如何生活的,因為人們所說的話都是生活經驗的產物。
我經歷過什麼?
我遇到什麼樣的人?
我看過什麼?
我讀了什麼?
我是如何思考的?
我做過什麼事?
我的生活有什麼煩惱?
世界上充斥著許多好話,透過網路和手機隨時可以看到眾多名言,只要動動手指,就能收集到某人累積的知識之語、洞察之語、安慰之語、智慧之語。我們可以隨時聽到並記錄這些話,也能儲存,甚至可以花錢購買,並將這些話加工後換成自己的話。試著在YouTube上搜尋「自尊」,馬上就能看見大量的名言。這些名言中有源於自身經驗的話,也有把他人的名言拼湊在一起後編造出來的話。兩者顯然是有差異的。歌手楊俊日的話屬於前者,因此帶給我們莫大的感動。
法輪禪師說:「凝聚別人智慧的是知識,而不是智慧。」我們平時是帶著自己的經驗,以及從中領悟的小智慧說話,還是用別人的智慧集結而成的知識說話呢?坦白說,我是後者。是因為缺乏經驗和思考嗎?不是的,是因為我認為比起自己的經驗和洞察,別人的話看起來更帥氣且令人印象深刻。
比起從自己的經驗和思考中得出的「我的話」,許多人更喜歡名言、經過權威認證的話,或得到大眾認可的話。因此,我們把自己的話丟了,帶著「聽來的話」生活。如果失去自己的話,就必須跟隨他人的標準生活。就算自己的東西更有價值,許多人還是喜歡追隨別人的東西。失去「自我」其實是從失去自己的話開始的。沒有自己的話,就無法成為人生的主人。
這並不是說集結他人的智慧不好。人如果沒有他人的幫助,是無法獨自生存的。但是,如同再漂亮的房子、再貴的衣服和包包、他人的財產和名譽,都無法成為自己的,別人的話也不是我的,用這些話生活會讓我們失去自主性。那些話也無法讓我們更有價值,因為只要出現更好的話,隨時都能輕易被取代。
用自己的話說話的人是很有力量的,因為從自己的經驗得出的智慧話語是真實的,所以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說話者也會因此更有自信,所以即使出現錯誤,也能很快承認並道歉。如此一來,我們與他人的衝突也會減少。現在,請大家問問自己:
「我是用誰的話來生活的呢?」
不被稱讚動搖才能不被指責左右

能在聊天時表達情緒的表情符號中,有一個表情符號是無條件稱讚,它通常用在以下的情境中。
你還能呼吸啊,很棒喔。
你工作的樣子很讚。
腸道運動很活躍喔,太好了。
讀空氣也是一種才能,做得好!
看著這個表情符號,我忽然想起高中時的自己。當時我的綽號是「稱讚醬」。因為很常誇獎別人,所以朋友們為我取了這個綽號。表面上看起來是暖洋洋的外號,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哎呀,不用問有珍啦,她什麼都說好看。」
不分時代,十幾歲的青少年對包包、運動鞋、衣服,甚至是文具等的設計、顏色和品牌都非常敏感。但是,每次朋友們問我的意見時,我都會回「很好看、漂亮、很棒」。是因為我對時尚或設計沒有自信嗎?還是因為家境貧寒,所以我打從一開始就沒興趣?或是為了得到朋友們的喜愛?嚴格來說,這三個因素都曾影響我,其中,第三個理由是最主要的原因。
現在的我又是如何呢?我的稱讚大部分是為了親近他人。高中時成為「稱讚醬」或許也是為了交朋友。因此,雖然當時人緣看似很好,全班幾乎沒有和我不熟的人,但是卻沒有真正的摯友。
我為什麼要為了與人建立關係而選擇稱讚別人呢?可能是因為我很容易受對方的心情或情緒的影響,也很習慣看別人的臉色。雖然我現在比以前好了一點,但仍然保留了一些這個特性,我相信只有讓對方心情變好,我們的關係才會好。
另一個選擇稱讚別人的原因是,我是喜歡被誇獎的人。但是喜歡被稱讚的人,往往對批評也很敏感。總而言之,就是對別人說的話會有很大的反應,而且容易被他人的話所左右。然而,如果總是輕易被如同蜜糖或匕首之類的話所動搖,人際關係就很可能因為一句話而變好或變壞。
因為工作而認識的P是非常親切且細心的人。他的話很多,口才很好,所說的話有一半是稱讚。我們才剛見面,他就對我大加稱讚,讓我聽了很不好意思。為了不負過去「稱讚醬」的綽號,我也誇獎他的成果,此後幾年我們經常互相問候,並一起工作、吃飯。就這樣,我們透過稱讚累積了友情。
但是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覺得他讓我很不舒服。我感覺到他的稱讚中有太多的空洞,甚至包含許多空頭支票,因此難以判斷他說的哪些話是真心的。漸漸地,我開始把他的話當成耳邊風。
最後,我終於委婉地指出這個問題,他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不愉快。比如,他多次說要一起做某個計畫,但是卻遲遲沒有履行,對於這個空頭支票,我表示:「我們好像很難共事,不如就當一般朋友也很好。」我也開始對他浮雲般、沒有靈魂的稱讚保持沉默。某天,我發現自己已經兩個月沒聯絡他了,於是打電話問候。
「……喂?」
自從認識他以來,這是第一次聽到他如此冰冷的聲音,我甚至懷疑他是不是刪除了我的電話號碼,因為那是回應陌生電話的語氣。我對他不同以往的反應感到驚訝,臉也因此發燙,簡單問候就掛了電話。從那以後,他也沒再聯絡我。
我沒能聽到他的說法,所以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比起疏遠的關係,我更遺憾的是我們建立的是互相稱讚的膚淺關係。容易因為他人的話受到傷害和動搖的兩人,緊緊貼著稱讚這個OK繃,但是這樣的關係既脆弱又危險。一旦某個人隱約意識到這個問題,這段關係就無法再維持下去。
和他疏遠後,我仔細思考過去我所說過的稱讚。那些不真心,為了與人和睦相處或建立親密關係而說的話,究竟削弱了多少關係。因為稱讚而親近的關係終將因為這些膚淺的話而結束。
在關係中的過度稱讚有時會成為相互束縛的陷阱,並讓人時刻當心自己無法符合這些稱讚,甚至為了讓自己符合稱讚的內容花費過多的精力,或因此說謊、開空頭支票,就像為了演戲穿上不合身的衣服一樣,很容易感到不舒服。我們會因此不能與人坦誠相待,關係也會受損。甚至可能會讓我們落入以下的狀況。
「我的外號是解決師,所以孩子們一有問題就會跑來找我,這實在很傷腦筋,為什麼會對我有這麼高的期望呢?」
「部長每次開會都說我工作做得很好,讓我常常周末都要加班,好累。」
「大家都稱讚我是孝子。為了不辜負這個稱讚,我很認真照顧父母。但其實我不太喜歡他們,我覺得自己好偽善。」
「男朋友的朋友都說希望有像我這樣的女朋友,所以我覺得自己好像有義務讓大家知道我很棒,因此我常常只在社群軟體上傳幸福的照片,但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我很會讀書,但我希望聽到別人誇讚我的外貌。所以我一邊減肥一邊讀書,但實在太累了,好想放棄一切。」
「大家都說我充滿熱情,我總覺得好像時時刻刻都有人在看著我,所以不管做什麼都要很努力,但我覺得負擔好重。」
法尚大師說:「稱讚和批評是同根的。只有不被稱讚所左右,才能不被批評所動搖。」只喜歡聽恭維的好話,身邊就會聚集那樣的人。一群脆弱的人聚在一起反覆稱讚或批評對方,不用多想也能知道結局是悲傷且令人遺憾的。即使大家都是好人,但如果承受他人稱讚或批評的能力很弱,也會送走寶貴的緣分。
看著手機裡的電話簿,想想親近的人吧,想想自己是否因為這種對話而和他們維持著扭曲的關係。比起只會恭維的人,我們更應該積極認識心地善良且堅強的人。為了培養健康的關係,即使是再好的稱讚,也該有個限度。
「用這個買本書吧!姊姊看書的時候不是最能感到幸福的嗎?」

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當時妹妹的那句話比任何人所說的話都讓我得到更大的安慰。

如果要我選出一生難忘的話,那就是教授和妹妹說的這兩句話。雖然我這輩子聽過很多其他的話,但這兩句是在我最貧窮且辛苦,內心惶惶不安,動不動就想哭的時期聽到的話。

話有兩個特性。第一,對話不是一個人可以進行的,每句話都能代表著說那句話的人、當下的情境,以及兩人在那個情境下的互動。這就是話的第一個特質,「關係」。在彼此的關係中給予傷害和安慰就是對話的特質。第二,話語有著不斷變動的特性。一句話給人的感覺不是永恆不變的,要給這句話套上什麼框架取決於自己。「賺錢有那麼重要嗎?」說這句話的教授不久之後用依舊生硬的語氣說:「已經寫到這種程度了,就讓你過吧!」

我很感激「這種程度」這句話。

話會傷人是必然的,但把話視為安慰是一種選擇。我想,可以稍微改寫一下山姆.萊文森(Sam Levenson)的詩。

「如果你覺得對話是獨自進行的,那你可能會受傷。

如果你希望得到安慰,就要想著你不是一個人。」

不說自己的話,就得跟隨他人的標準生活

我們說的話代表「自己」。悲劇的開始往往是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要說的話。但只要我們發揮判斷他人所說的話時百分之一的能力,冷靜地思考自己將要說出口的話,就會減少許多交流時受傷的事件。

說錯話是人性,所以因此而受傷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我們的對話只是單純語言的相遇,還會造成這種傷害嗎?如果語言只是符號,是不是就不會有人因此受傷?然而,對話不是單純的符號碰撞,而是不同立場、知識和智慧的交流,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識形態、經驗和背景。

三十年前爆紅的旅美韓僑歌手楊俊日因為言行不符韓國民族性,所以被拒絕更新簽證,因此幾乎要退出演藝圈,最近他的人生則成為熱門話題。他的曲風、舞蹈、在舞台上的表演與造型在一九九○年代初似乎太前衛了。他最近在某節目中唱了自己三十年前的歌曲之後,被主持人問到未來計畫時如此回答。「嗯,我不制定計畫。我認為,每時每刻都竭盡全力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說有什麼計畫的話,那就是希望能成為謙虛的爸爸和老公。」

他所說的話很特別嗎?「不制定計畫,每天都努力生活最重要」這句話是人人都很常聽見的話。但是,為什麼大家卻被這句話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因為他的經驗在背後支撐著他。雖然退出韓國演藝圈後,他仍多次挑戰要成為歌手,但每次都失敗,因此只能拋下這個夢想,從事英語講師或餐廳服務生維持家計,同時扮演好爸爸和老公的角色,這樣的生活經驗讓他的這句話變得更有價值。

即使是相似的話,不同的人說,聽起來的感覺也不一樣,那是因為說話者的經驗不同。透過這段經歷,他思考並煩惱了許多事,因此這句話是他在這段過程中領悟到的感觸。如果想知道一個人所說的某句話是什麼意思,就必須思考他是如何生活的,因為人們所說的話都是生活經驗的產物。

我經歷過什麼?
我遇到什麼樣的人?
我看過什麼?
我讀了什麼?
我是如何思考的?
我做過什麼事?
我的生活有什麼煩惱?

世界上充斥著許多好話,透過網路和手機隨時可以看到眾多名言,只要動動手指,就能收集到某人累積的知識之語、洞察之語、安慰之語、智慧之語。我們可以隨時聽到並記錄這些話,也能儲存,甚至可以花錢購買,並將這些話加工後換成自己的話。試著在YouTube上搜尋「自尊」,馬上就能看見大量的名言。這些名言中有源於自身經驗的話,也有把他人的名言拼湊在一起後編造出來的話。兩者顯然是有差異的。歌手楊俊日的話屬於前者,因此帶給我們莫大的感動。

法輪禪師說:「凝聚別人智慧的是知識,而不是智慧。」我們平時是帶著自己的經驗,以及從中領悟的小智慧說話,還是用別人的智慧集結而成的知識說話呢?坦白說,我是後者。是因為缺乏經驗和思考嗎?不是的,是因為我認為比起自己的經驗和洞察,別人的話看起來更帥氣且令人印象深刻。比起從自己的經驗和思考中得出的「我的話」,許多人更喜歡名言、經過權威認證的話,或得到大眾認可的話。因此,我們把自己的話丟了,帶著「聽來的話」生活。如果失去自己的話,就必須跟隨他人的標準生活。就算自己的東西更有價值,許多人還是喜歡追隨別人的東西。失去「自我」其實是從失去自己的話開始的。沒有自己的話,就無法成為人生的主人。

這並不是說集結他人的智慧不好。人如果沒有他人的幫助,是無法獨自生存的。但是,如同再漂亮的房子、再貴的衣服和包包、他人的財產和名譽,都無法成為自己的,別人的話也不是我的,用這些話生活會讓我們失去自主性。那些話也無法讓我們更有價值,因為只要出現更好的話,隨時都能輕易被取代。

用自己的話說話的人是很有力量的,因為從自己的經驗得出的智慧話語是真實的,所以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說話者也會因此更有自信,所以即使出現錯誤,也能很快承認並道歉。如此一來,我們與他人的衝突也會減少。現在,請大家問問自己:

「我是用誰的話來生活的呢?」

不被稱讚動搖才能不被指責左右

能在聊天時表達情緒的表情符號中,有一個表情符號是無條件稱讚,它通常用在以下的情境中。

你還能呼吸啊,很棒喔。

你工作的樣子很讚。

腸道運動很活躍喔,太好了。

讀空氣也是一種才能,做得好!

看著這個表情符號,我忽然想起高中時的自己。當時我的綽號是「稱讚醬」。因為很常誇獎別人,所以朋友們為我取了這個綽號。表面上看起來是暖洋洋的外號,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哎呀,不用問有珍啦,她什麼都說好看。」

不分時代,十幾歲的青少年對包包、運動鞋、衣服,甚至是文具等的設計、顏色和品牌都非常敏感。但是,每次朋友們問我的意見時,我都會回「很好看、漂亮、很棒」。是因為我對時尚或設計沒有自信嗎?還是因為家境貧寒,所以我打從一開始就沒興趣?或是為了得到朋友們的喜愛?嚴格來說,這三個因素都曾影響我,其中,第三個理由是最主要的原因。現在的我又是如何呢?我的稱讚大部分是為了親近他人。高中時成為「稱讚醬」或許也是為了交朋友。因此,雖然當時人緣看似很好,全班幾乎沒有和我不熟的人,但是卻沒有真正的摯友。

我為什麼要為了與人建立關係而選擇稱讚別人呢?可能是因為我很容易受對方的心情或情緒的影響,也很習慣看別人的臉色。雖然我現在比以前好了一點,但仍然保留了一些這個特性,我相信只有讓對方心情變好,我們的關係才會好。

另一個選擇稱讚別人的原因是,我是喜歡被誇獎的人。但是喜歡被稱讚的人,往往對批評也很敏感。總而言之,就是對別人說的話會有很大的反應,而且容易被他人的話所左右。然而,如果總是輕易被如同蜜糖或匕首之類的話所動搖,人際關係就很可能因為一句話而變好或變壞。

因為工作而認識的P是非常親切且細心的人。他的話很多,口才很好,所說的話有一半是稱讚。我們才剛見面,他就對我大加稱讚,讓我聽了很不好意思。為了不負過去「稱讚醬」的綽號,我也誇獎他的成果,此後幾年我們經常互相問候,並一起工作、吃飯。就這樣,我們透過稱讚累積了友情。

但是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覺得他讓我很不舒服。我感覺到他的稱讚中有太多的空洞,甚至包含許多空頭支票,因此難以判斷他說的哪些話是真心的。漸漸地,我開始把他的話當成耳邊風。

最後,我終於委婉地指出這個問題,他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不愉快。比如,他多次說要一起做某個計畫,但是卻遲遲沒有履行,對於這個空頭支票,我表示:「我們好像很難共事,不如就當一般朋友也很好。」我也開始對他浮雲般、沒有靈魂的稱讚保持沉默。某天,我發現自己已經兩個月沒聯絡他了,於是打電話問候。

「……喂?」

自從認識他以來,這是第一次聽到他如此冰冷的聲音,我甚至懷疑他是不是刪除了我的電話號碼,因為那是回應陌生電話的語氣。我對他不同以往的反應感到驚訝,臉也因此發燙,簡單問候就掛了電話。從那以後,他也沒再聯絡我。我沒能聽到他的說法,所以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比起疏遠的關係,我更遺憾的是我們建立的是互相稱讚的膚淺關係。容易因為他人的話受到傷害和動搖的兩人,緊緊貼著稱讚這個OK繃,但是這樣的關係既脆弱又危險。一旦某個人隱約意識到這個問題,這段關係就無法再維持下去。

和他疏遠後,我仔細思考過去我所說過的稱讚。那些不真心,為了與人和睦相處或建立親密關係而說的話,究竟削弱了多少關係。因為稱讚而親近的關係終將因為這些膚淺的話而結束。

在關係中的過度稱讚有時會成為相互束縛的陷阱,並讓人時刻當心自己無法符合這些稱讚,甚至為了讓自己符合稱讚的內容花費過多的精力,或因此說謊、開空頭支票,就像為了演戲穿上不合身的衣服一樣,很容易感到不舒服。我們會因此不能與人坦誠相待,關係也會受損。甚至可能會讓我們落入以下的狀況。

「我的外號是解決師,所以孩子們一有問題就會跑來找我,這實在很傷腦筋,為什麼會對我有這麼高的期望呢?」

「部長每次開會都說我工作做得很好,讓我常常周末都要加班,好累。」

「大家都稱讚我是孝子。為了不辜負這個稱讚,我很認真照顧父母。但其實我不太喜歡他們,我覺得自己好偽善。」

「男朋友的朋友都說希望有像我這樣的女朋友,所以我覺得自己好像有義務讓大家知道我很棒,因此我常常只在社群軟體上傳幸福的照片,但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我很會讀書,但我希望聽到別人誇讚我的外貌。所以我一邊減肥一邊讀書,但實在太累了,好想放棄一切。」

「大家都說我充滿熱情,我總覺得好像時時刻刻都有人在看著我,所以不管做什麼都要很努力,但我覺得負擔好重。」

法尚大師說:「稱讚和批評是同根的。只有不被稱讚所左右,才能不被批評所動搖。」只喜歡聽恭維的好話,身邊就會聚集那樣的人。一群脆弱的人聚在一起反覆稱讚或批評對方,不用多想也能知道結局是悲傷且令人遺憾的。即使大家都是好人,但如果承受他人稱讚或批評的能力很弱,也會送走寶貴的緣分。

看著手機裡的電話簿,想想親近的人吧,想想自己是否因為這種對話而和他們維持著扭曲的關係。比起只會恭維的人,我們更應該積極認識心地善良且堅強的人。為了培養健康的關係,即使是再好的稱讚,也該有個限度。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