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 
與負面思考的天性搏鬥
愛倫.里德博士

對我來說,早上一醒來,心跳就噗通、噗通加快,這種感覺既熟悉又正常。接下來的一天,會有什麼壓力很大的事等著我做呢?我準備好了嗎?我昨天完成的工作夠不夠?我的健康有沒有什麼問題?家人的健康如何?昨天有沒有說了什麼會後悔的話呢?

在我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念頭之前,類似的問題早就在大腦裡打轉了。我眼睛都還沒張開,身體都還沒確知自己醒來呢!每天,我活著就像為了要一一完成待辦事項那樣,如果沒出差錯地熬過了一天,就好像如釋重負,一直到隔天早上,同樣的戲碼重來一次為止。

我的大腦專注想著的,主要都是如何避免問題。這般專注地想著要避免問題,讓我一直只注意到問題。我甚至沒想過,「只注意到問題」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問題。事實上,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是如此運作的。這麼看來,這是常態,正常得很。

在這種情況下,正常,並不是什麼好事。

我的天性狀態就是早上起床後,把一長串可能會出錯的待辦清單項目,好好想過一遍。我知道自己會這樣,是因為我這輩子幾乎都如此過日子。別誤會了,我沒有過得很慘,也沒有憂鬱症。我努力去做的每一件事情,幾乎也都成功完成。我還常常發現自己心裡是這麼想的:「做完A之後,我就要好好放鬆」,或者「我熬過B之後,就可以好好享受一番。」理論上,我搞不好可以繼續這樣過我的人生,而且還很成功。只不過,有一天我突然領悟到,可能我回過頭來看自己的人生時,心裡會想:「是啊,那樣很好,只是,我為什麼沒辦法真正享受這一切呢?」

人類大腦的功能,本來就是會尋找潛在的問題。人類之所以天生這樣,背後有個重要的原因。從演化的觀點來看,我們都同意,有辦法在森林裡快速辨識衝向你的野熊,或是高速衝過來的對向來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快速辨識潛在的問題。這可是好事一樁。壞就壞在這麼一來,會嚴重破壞我們的健康、快樂,以及成功。不過,這並非必然的結果。

5年前,我有幸開始和本書另一位作者傑森.塞爾克博士(Dr. Jason Selk)共事。我在研究所攻讀心理學時認識了他,當時的我,什麼機會都想抓住,而且還盡力學舞蹈。他需要找個人處理行政事務,我又需要一份工讀兼差。我是個一心想發展舞蹈事業的心理學研究生,這個工作根本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把心理學和達成最佳表現的基本概念,都融為一體了。當時他正要接下聖路易紅雀隊(St. Louis Cardinals)的心理訓練總教練(director of mental training),他知道自己的事業,即將要大鳴大放。一點也沒錯。傑森出版了四本暢銷書之後,開發出「解方導向專注力」(Relentless Solution Focus,簡稱RSF)的基本原則,也就是專注於解決方案的心智能力,尤其指的是面臨逆境時的心智能力。這些基本原則已經協助了無數人,過著更好的生活,達到自己標準的最終成功。我比其他任何人都還要感謝這些基本原則。採用這一套方法,改變了我體驗人生的方式。

什麼是「堅持不懈」?

我跟著傑森每天教大家一起培養心智堅韌性的基本觀念。雖然我對這些基本觀念很熟悉,可是,我還是得竭盡努力才能維持RSF心態。除了績效表現教練的身分之外,我還是個耕耘了10年以上的專業舞者。每天通常都要先花5個小時以上的時間,練舞排舞,然後再轉換成教練身分,訓練運動員和商界人士,而且我同時還身兼了母親與妻子的角色。

所謂「表現」,談的可不只是站在數萬人面前的舞台上演出。我們每天從頭到尾都不斷地在表現,而且,不管場域為何,要完成最佳表現,都要靠心理韌性。無論是跟客戶講電話也好、每天練舞和排舞也行,這些心理韌性的基本概念,都是助我發揮潛力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們讓我真正享受這個過程。

有好一段時間,我都以為自己可以維持這種心態。大多時候,我都可以輕鬆地處理負面思維與問題,專注在尋求解方。儘管不見得每天都很理想,可是我的天性狀態,從時時擔心,變成知足樂觀。早上醒來時,我會欣然期待一天的到來,心跳沒有因為擔心而加速,也沒有隨之而來的焦慮感。

然後,我當了媽媽。

我的大兒子威廉出生之後,我覺得,過去好幾年沒有時刻處在焦慮之中的那些時間,好像都補回來了。我是那種覺得什麼都可能發生的媽媽,以此為藉口,覺得只要談到兒子,「要我不擔心焦慮」,根本不可能。當了媽媽,就是會碰到這種狀況。這種擔心,是媽媽的擔心。我跟自己這樣說。我挺成功的說服了自己,把RSF心態原則擺一邊吧,無須堅持。為了兒子,我允許自己陷入問題導向的思維裡,卻不知不覺影響到生活上的其他方面。問題導向的思維,往往會造成這樣的效果。

我跟運動員和商界專業人士共事,學到了一點:你不需要經營某家市值幾百萬的企業,不需要在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的第七戰中出賽,不需要在籃球比賽剩3秒時站在罰球線上罰球,更不需要站在舞台上面對觀眾,才會有這種普遍存在的擔心、外在壓力,以及負面思考,因為這種情況本來就很常見。事實上,對我來說,最容易套用RSF心態的場域,就是我的專業舞蹈工作,大多數人可能以為這份工作的壓力應該很大才是,但我發現,面對日常生活上比較常見的的壓力時,我才會需要更努力維持心理韌性。而且,不管你喜歡與否,就算你只在生活的某一個方面,面臨了負面想法帶來的心智脆弱,這也會嚴重影響你在生活各方面的感受和體會。

多虧了一早的心悸,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都沒執行RSF心態的練習了。我終於認清,自己當母親的這個藉口,就只是個藉口而已。就維持RSF心態而言,我又回到了原點。嗯,應該說,可能不是原點,應該比原點再好一些,畢竟,當時的我還在協助別人貫徹執行RSF練習;我對這些基本概念可為瞭若指掌。這應該也算吧,不是嗎?

不,那不算。只是「懂」還不夠,付諸實行才算。

你的大腦,天生就是要讓你體驗心智脆弱的;對你、對我而言,這可能都是相當正常的事。心理韌性不是天生的,這個事實讓我們輕易就接受了自己的天性狀態,但是你可以學會在心理上更為堅韌。我所謂的「學會」,指的是理解基本觀念、每天執行這些觀念、努力持之以恆。如果沒做到的話,就得想辦法把這些基本觀念找回來。儘管不容易,但是你是有能力辦到的。

有些時候,你會做不到。心理韌性本來就與完美與否無關。這個概念重要到再說一次也行:心理韌性和完美與否無關。重點在於當你(或生活)不盡完美時,你有沒有可以反擊和演練的工具。心理韌性的練習沒有終點,其重點在於奮力對抗。關鍵在於你要你明白,這場比賽永無終止。「贏」只是一時的,而且,有時候贏的意思是,比起原本連奮鬥都不奮鬥的結果,你輸得更「漂亮」。我向你們保證,最後的成果,絕對值得所有最後失敗的戰鬥,我們就是在奮戰中,才學會對抗自己的正常天性,贏得勝利的啊!
●導讀
你值得擁有這一切
傑森.塞爾克博士

如果我說,我們可以減去半數的心理健康疾患,而且還能減少世界上30%的疾病與身體的病痛,你覺得如何?或者我說,你將從這本書學會一個祕訣,能取得自己人生的掌控權、大幅增進自己的幸福、成功,並且改善外在壓力之下的表現能力?而且,只要每天花3分鐘,就可以做到,這聽起怎麼樣?

花點時間,想想上述的這些話。你身受憂鬱和焦慮之苦的可能性,真的會少掉一半,得到重大疾病的可能性還能降低30%,甚至還可以更加成功,而且,每天只要花你3分鐘的努力而已。接下來你會讀到的,可能是你這輩子所學當中最重要的東西。這本書將教會你的,是解開人類幸福、健康,以及成功之真正秘訣所需要的知識與訓練。在繼續往下讀之前,你一定要先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值得擁有這一切。你值得過得幸福,活得健康,表現得比現在的你更出色。無論你來自何方、不管你過去做了什麼,或現在做的是什麼,你都值得過著快樂、平靜,以及滿足的人生。我要再說一次:你值得擁有這一切。

大部分的人,大半輩子都在擔心可能會出錯,然後,剩下的時間則用來想著自己沒有的一切事物。在本書中,你將學會達到自己想都沒想過的成就,碰到事情出錯的時候,你會曉得如何導正。你再也不用晚上躺在床上,擔心人生可能隨時會踩到的那些地雷了。相反地,你會很有自信,知道自己終於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靈活應用所學,處理迎面而來的所有問題。

在我擔任績效教練的職業生涯裡,有幸曾與當今世上最健康、最快樂、最成功的人士一起合作,包括各行各業的執行長、職業運動員、企業老闆、宗教與產業領導人、知名的演員和音樂家,還有其他公認「箇中翹楚」的人士。我發現,許多這類超級名人都擁有的一個特質,就是心理韌性。在大家眼中,外表和聰明才智看起來都尋常不過的人,卻能創造出異常傑出的成果,這些人正是能夠主宰心理層面的那些人。

他們掌控了異於尋常的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這些最成功的人早就學會導引自己的想法,以創造出正向的情緒和具備生產力的行動,而不是執著在自己沒有,或者辦不到的所有事情上。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明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卻還是沒做?你明知道對自己最有利的,應該要採取行動,生活也會因此有所改善,卻不知怎麼搞的,一直沒去做?是的,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其實這相當正常。只是,在這種情況下,正常並不是好事。我會在本書教會你,消除「不能主宰」的情況,或大幅降低發生的機率。

說到底,真正的成功,就是思想控制。最快樂、最健康,也最成功的那些人所選擇的想法,是生理上能改善其生活品質的想法。心理韌性,就是思想控制,選擇正確的想法,讓你覺得更好,同時促使你採取行動,以創造出正向的結果。

這些年來,我也碰過正在訓練,或以往曾經訓練過心理韌性的客戶,我發現所有會去練習讓自己擁有更高心理韌性的人,都能夠有所進步。聽好了,各位,如果想要制定更好的決策,同時真正堅持執行這些決策,心理韌性就是基礎。

這並不是說,心智堅韌的人花更多的時間思考而已,很多人也會花無數時間想東想西,心理韌性則有所不同。具備心理韌性的人,其實更擅長思考,也更善於在更短的時間內制定決策,同時,達成的成果更好。他們能更有效決定自己要說的話和要做的事,也會更投入,採取後續跟進的行動。如果心智堅韌的人真的偏離了自己設定的軌道,也能更快回到正軌。

心智堅韌的人可以降低得到許多重大疾病的風險,例如癌症、心臟疾病、中風、呼吸道疾病等,而且產生焦慮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還有睡眠問題的可能性,也會低很多。心智堅韌的人比大部分的人更快樂、更健康,也更成功,而且程度差異很大。

我的心得是,心理韌性就是「專注於解決方案」的能力,而且,尤其是指我們碰到困境時,專注於解方導向的能力,這也是我同事愛倫.里德博士和我,一起教導和輔導人們的內容。健康與成功的關鍵,就是這種以解決方案,而非問題本身為導向的專注力。儘管聽起來可能很簡單,它卻完全與我們的天性背道而馳,而且還很難做到。不過,我們接受一點點教育訓練,就可以克服心智本來的運作方式,成就心理韌性,人人都學得來,這就是RSF心態,愛倫和我面對輔導的客戶,以及每年演講會上的數萬名觀眾,運用的就是這一套原則。
二十年前,我開始把自己對認知神經科學、腦化學,以及人為表現的知識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套訓練方法,讓大家了解究竟如何培養心理韌性。研究臨床病人幾年之後,我開發出一套三個步驟的流程,專門用來幫助人們透過RSF心態,改變和控制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行為。這個方法已經過實證,成功幫助了運動員贏得職棒世界大賽、美式足球聯盟超級盃、各類全國錦標賽、奧運金牌,多年來更替企業提升30%的生產力。更重要的是,這套三步驟的流程,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而且更快樂也更健康)的人,一個大幅改善後,2.0版的你。

自己開設公司的泰咪.夏得洛(Tammy Shadlow)分享:

以前的情況是,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根本讓我無力以對,現在我利用RSF的方法,將負面想法趕出我的身體,不會真的讓壓力累積。我現在每天醒來,不是立刻感受到壓力與焦慮,而是頭腦清楚,覺得自己最起碼比昨天又往前進了一步。在工作上,我現在是更好的領導者;在與丈夫和孩子的關係上,我的投入肯定更多。RSF心態改變了我的人生,或者,也許我應該說,它把我的人生還給了我。」

某位職棒大聯盟(Major League)賽揚獎得主,同時也是現役投手的運動員說道:

過去的我,只要站在投手丘上,所有的負面想法就會跑進我的大腦裡,諸如今天風是否很大、萬一今天我對上的是上次讓我難堪的人等。我想的甚至可能是私人的事,例如跟老婆吵架,或跟哪個孩子處不好。那些想法會進到我的大腦裡,讓我分心。現在,不用60秒,我就可以把那些想法甩開,RSF絕對是讓我維持如此穩固職業生涯的原因,而且它肯定在我得到賽揚獎那一年,幫助我朝著目標穩定前進。」

◎高績效人士都具備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講的不是接受精神鼓勵,它是一套可以透過訓練建立的技能。心理韌性有兩個目標要完成:首先,對表現突出的人來說,在面臨困難時,有處理問題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怎樣的困難,諸如生病不舒服、受傷、天氣不好,或是生活裡任何其他的偶發意外,個人都必須有能力克服障礙,有好表現。這一切,都是從你腦中的想法開始,一般人關注的都是困難,而心智堅韌的人已經學會了要專注在自己能做什麼,以克服困難。RSF心態,能讓我們更有能力辨識生命中的暴風雨,有心理準備,如此一來,我們不只能安然度過難關,還能真正學會在困境中茁壯。

心理韌性的第二個目標,就是系統性減少大多數人都會感受到的負面「腦袋垃圾」。我們每天會有12,000~60,000個想法,其中負面的思維就占了80%。此外,研究還發現這些負面想法所想的事情裡,85%都不會發生(Leahy,2005)。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被隨時可能有問題發生的滿滿負面想法,壓得喘不過氣,不知如何應對。他們想著所有可能出錯的事,卻沒注意眼前的順利,這種心態是很正常的。培養你的心理韌性,會大幅降低負面思考,讓你每天都出擊致勝,充實圓滿地過生活,同時,更讓你打造正確的心態與策略計畫,達成高度成就。

RSF心態是對付心智脆弱與負面思考的解藥。當我在聖路易公羊隊(St. Louis Rams)工作時,有一回我問球場管理主任史考特.帕克(Scott Parker),怎麼做才能除掉我家院子裡的雜草?他自信滿滿地回答我:「種更多草皮啊。」種更多草皮,雜草就沒地方生存下去了。同樣地,人類的心智也是這樣,如果我們可以訓練自己有更多的正面想法,這些想法就不會讓負面想法有生存的空間。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呢?情緒起伏會較小,碰到的困難也比較少。假如你喜歡情緒起伏,也愛意氣用事,你一定會討厭RSF心態。培養RSF心態,可以將情緒用事從你的生活中抽走,讓你有明確的優勢,以解決困難。生活變得艱難時,心智堅韌的人會更有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能夠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地進步向前。心智堅韌的人,知道自己有強韌的意志,對自身的想法敏銳清楚,而且控制得宜,同時也知道,正因為自己的心理韌性,所以比其他人更具優勢。

一旦你學會堅持不懈的態度,解決方案取代負面想法,弱點就越變越小,力量則越發強大,創造出自信與動力。假如第一個解決方案沒有解決問題,隨時還會有另一個解決方案等在那兒。等到問題變小,無關緊要的時候,我們的志氣昂揚,個人的績效表現、健康,以及成就,都會更高。

◎培養RSF心態的練習

RSF心態是一套具體有效的三步驟程序,能訓練正常人獲得心理韌性,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緒,以及績效表現。是訓練,不是教導。

1.辨識(Recognize):第一個步驟,就是要學會辨識負面思考已然入駐的情況。雖然聽起來很容易,不過自我評估其實是相當困難的。我們天生就是會關注自己的問題。好消息是,我們也都有一套內建的警示系統,在負面想法入駐時會警鈴大作,警告你我。可惜,幾乎沒有人學會如何辨識這個警告。RSF心態教大家的是,在心智脆弱和負面思考開始出現時,如何辨識,同時有效地利用這個能力,創造出正向的行為改變。

2. 取代(Replace):當我們學會了辨識問題導向的想法之後,一定要用更加正面的想法,取代負面思考。關鍵就是要迅速,時間不能超過60秒。想用RSF心態取代以問題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嗎?問自己這個簡單的問題就對了:我能做什麼,來改善這個情況?

3. 重新訓練(Retrain):肌肉不經訓練就不會強壯,而大腦有點像二頭肌的肌肉。想要開發心智強度,就非訓練不可。儘管我們天生就會負面思考,不過神經可塑性證實,我們的確可以重新訓練自己,變得更著重於解決方案之上,態度更為正面,而不是默許強調問題與負面態度的慣常情況。你要先訂出自己的人生願景,以及成就這個願景的方法,藉此發展出自己的成功架構。接下來,你要學會兩個有效的工具,心智訓練和成功日誌,以RSF心態訓練自己的心智,方能戰勝內在與外在的壓力,拿出發揮全能的績效表現。這套訓練,一天只花你不到3分鐘的時間而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