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裡的蜥蜴
「最近的年輕人真是沒魄力。想當年,我那個時候啊……。」
「最近的人根本沒毅力,應該要吃點苦才對。一個個都是溫室中的花朵。」說出這種話的「大人」之多,這段日子以來已經看到膩,現在應該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了。
五、六十歲,或是更早的世代在度過青年期的時候,在經濟上非常困苦。簡單來說,就是較難養家餬口的時期。
經歷過戰爭的世代,不得不解決眼前的三餐問題;而他們的子女為了家人的溫飽,千里迢迢前往遙遠的異國,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他人反感的工作。然後,正當那些子女覺得生活有點改善的時候,又得面對金融危機。我承認,「大人」們當時就算面對試煉,也像雜草一樣撐了下來,沒有被打倒。
其中也有吃得比別人少、睡得比別人少,卻比誰都更努力打拚,最後取得成功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麻雀變鳳凰」。他們如今坐在高位,給予「跟著我這麼做,你們也能成功!」的建議,並居高臨下看著我們。藉由「成功人士的N種法則」等帥氣詞語闡述各自的成功故事,同時也把自己包裝成神話以及人們的夢想。
不要誤會。筆者不是因為我們也有可能成為人中之龍,所以想說服大家去照他們的話做。筆者是想談談那些龍除了腦中的如意珠,還做了什麼。
在那個時代,「大人」們也都是無數隻夢想著一躍龍門的鯉魚。他們拿自己生 活過的那條凶險又充滿活力的「溪流」,和現在進行比較。與當時相比,現今二、三十歲年輕人生活的環境,是非常豐足和平的「溫室」,應該要懂得心懷感激。沒錯,我們如今已沒有必要為了適應外部環境,努力出生入死。於是,我們在尚未得 知溫室外世界的狀況下,「順利地」長大了。
好了,那麼那一座溫室,是誰打造的呢?
讓我們回想一下學生時期。
大多數的父母和老師總是忙著把他們那個年代的成功方程式,代入我們的人生之中。
「只要用功讀書考上好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賺很多錢。」
「如果考上好大學,就會有一堆帥哥美女排隊等著跟你交朋友。」
「你們啊,大學比起選系,選校更重要。」
「所以,你們不要擔心,只要照著我們的安排用功讀書就好!」上一世代的人把我們關進溫室裡,讓我們安全長大。然而,這反而成為妨礙我們成長的原因。偶爾鼓起勇氣,想要逃離溫室的蜥蜴們,便會被貼上「小混混」或「痞子」的標籤。接著時光飛逝,爬出溫室之後,卻被他們吐著舌嫌棄道:「最近 的年輕蜥蜴,為什麼都這麼軟弱無力?」難道他們沒有想到,我們是被他們關起來的嗎?
對溫室裡的我們來說,不曾擁有找尋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的機會。只能分成擅長國、英、數和不擅長國、英、數——擅長的事必須在國、英、數裡面尋找;不擅長的也只能從國、英、數的範圍內挑出。學生時代時,以為像這樣跟隨父母和老師的指引,就算不算成功,至少可以過得平凡又幸福。於是大家的學生時期都在相似的框架內,遵守著紀律並用功讀書,然後通過入學考試,進入大學就讀。連考上哪個科系會學到什麼、未來又能從事什麼職業都不太清楚,只是把分數符合的,或是聽說未來工作比較好找的科系填上申請表。擅長數學的朋友就算不知道那個科系在做什麼,還是會選擇就業比較順利的理工科;而數學不太好的朋友,則會選擇工作還算好找的商學領域科系。
直到實際上了大學後,才開始覺得這條路好像不是己想走的。然而想要鼓起勇 氣忽視這段十年以上的歲月,去尋找新的出路,並不是那麼簡單。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我喜歡的事究竟是什麼呢?
學生時代的我們,沒有機會自行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每個漆黑夜裡,忙著在點了燈的K書中心假裝用功,而這種內心的疑問卻因為明天要交的數學作業,被我們越推越遠。
大人們總是說,只要照著他們決定好的路走就可以了;他們還說,聽大人的話絕不會有一丁點壞處;乖乖聽媽媽的話,就連睡覺時也會有好事降臨。然而,我們從未想過那條路,實際上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我們並未被給予探索其他出路的機會,也無法為了尋找新的道路,在途中拿著指南針改變方向。因為沒有改變路線的機會,如今還會費盡心思否認其他道路的存在。
「其他道路如果通往懸崖,該怎麼辦?目前為止走的這條路也不怎麼差,有非得找尋其他道路的必要嗎?」失去方向感的蜥蜴們就像這樣無比畏縮地活著。我們能做的,只有用嘴巴吵鬧而已。
如果把自己經歷過的「成功方程式」強加於他人身上,這樣的人無關年紀,都會成為「老頑固」。
成年的蜥蜴們度過了必須抵擋急流的艱辛生活。然而,在溫室中成長的年輕蜥蜴們,也是在溫室中,各自經歷過激烈的競爭才活了下來。如果說我們有錯——難道單純太容易適應環境,並順應一切也是錯的嗎?我說的正是大人們為我們打造的溫室。
蜥蜴也擁有各自不同的花紋
我們是溫室裡的蜥蜴。原本以為大家都是一樣的蜥蜴,仔細一看才發現,身上的花紋都各自有些不同。其中,也有以「考試成績」這個華麗花紋為傲的傢伙。而且,這些人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大人們的目光。
「那孩子不是蜥蜴,而是龍!」
「照這樣好好長大的話,以後會是個偉大的人物。」
「真希望我也可以養一隻那樣的龍!」
沒有任何人注意到我身上模糊的花紋,身邊的人也都只叫我模仿朋友身上的花紋。
他們勸我,說不定這麼做,未來至少可以變成一條「蚺蛇」。大人們的疼愛和欽羨總是被那些紋路華麗的蜥蜴們佔據,甚至就連他們咬傷其他蜥蜴,也很容易被原諒。
那種蜥蜴的名稱叫做「媽朋兒」。
(譯註:意指媽媽朋友的兒子,即在媽媽眼中,比起自己的兒子,總是更加完美的人。)
非常偶然地,我們身邊一定會有一個的「媽朋兒」不只功課好,連運動也很擅長,沒有一件事是他不擅長的。
某天,我實在覺得太傷心了,便試著頂撞了媽媽。
「不是嘛!他是帶著優秀基因出生的,但是我的腦袋就遺傳到媽媽,我能有什麼辦法?」
「喂!我不就是希望你別像我一樣,因為不會念書而過著這種生活,才會這麼說嗎?」
我還想要吃當天的晚餐,於是決定不再繼續頂撞。
成績好的話,能擁有所謂「師」字輩專業工作的機率相對比較高。父母們親眼看著那些功課好的朋友,於名門大學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過著富裕生活的樣貌。便想:「我雖然做不到了,但是我的孩子一定要過那種生活!」
這世上還有比這個更強大的動力嗎?
不但如此,他們還篤信,只有名門大學才是活路。
就算到處借錢,也要搬到以學風優良著稱的地區,還要把大部分的薪水用在子女的課外教育。想像著自己的孩子從「SKY」(譯註: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的英文縮寫,是韓國的三大名校。)畢業,披上法袍的樣子,並把菜籃中的國產牛改成澳洲進口牛肉。這點小事一點也不難。萬一,那戶人家的孩子稍微有點讀書的資質,就連祖父母也會把所有的身家都押在孫子的課外教育上。「我們家終於出了個人才啊!」心裡不斷想著,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價值投資了。如此一來,每當孩子開始從學校帶回來小小的進步,就會把「孫子幣」暴漲視為既定事實,在社區裡到處向人炫耀。
但現在,世界改變了。孩子的嘴裡居然會說出「房東比造物主強」這種話。想要成為房東的想法是從哪裡來的呢?因為孩子們太快就知道,「這個世界是以金錢為中心運轉」這個苦澀事實。
最近孩子們的未來志向也改變很大。根據國小、國中、高中學生未來志向的調查結果,創作者、電競選手、歌手、網路漫畫家上升至前幾名;在你我爭相想要成為醫生、老師、科學家的未來志向間,吹起一股新的風潮。比起一定要讀好書,他們更想成為某種人才;夢想從事可以賺進大筆錢財,同時自己又喜歡且樂在其中的職業種類。
近來脫離以國、英、數三科為中心的學習,不但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還能爭取財富與幸福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此外,人們也開始發現,並不是只要會讀書,就一定能通往幸福快樂的生活。成績優異而考上名門大學,畢業後在大企業工作的朋友其實也一樣,每次見面時,老是把想要辭職去當Youtuber的話掛在嘴邊。
相反地,學生時期功課沒有那麼好,還沉迷電腦的朋友,卻在頗具名氣的遊戲公司上班,成為有實力的遊戲開發者。可見因為擁有自己的夢想並為此努力的人,在經濟上更加寬裕,甚至看起來比那些曾是許多大人心目中標準的「媽朋兒」還要 更加幸福。
世界好像發生了什麼變化。現在比起大學的招牌,是否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更重要。當然,讀書讀得好,就能吃得好、過得好的可能性還是很高。但是,儘管如此,也不代表他們一定是幸福的。相反地,儘管不太會讀書,卻能找出自己喜歡什麼並 磨練實力的人,完全有可能賺進很多財富。再加上,他們是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這不知道有多麼幸福。
讀書不是不重要,而是要避免沒有時間了解自己,變成只因為別人都在做,自己也跟著做,毫無目標也不知理由的用功。
在開始讀書前,需要有觀察自己擁有何種花紋的時間。那段時間肯定會在離開「溪流」的時候,讓我們比他人更快適應,並幫助我們能夠使自身獨有的花紋更加耀眼。
華麗的貼文圍繞著我
這個世界上,如果只有我一個人,還會有自卑感嗎?
自卑感是和別人比較時,會感受到的情感。因為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在生活中,會不斷與人締結關係。近來,因為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平臺的發達,讓我們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生動地確認他人的生活。然而,與人的連結有時候太過火了,反而會損毀自我的存在感。例如:抖音上流行的挑戰,好像也必須跟著做,並拍下影片上傳;Instagram上如果出現受歡迎的餐廳,就算花了好幾個小時等待,似乎也要親自嘗過並上傳認證照才滿意。
「連他也做了,我怎麼可能不做?」
然而,被捲入看不見盡頭的貼文戰爭後,會發現人生的標準不再是自己,而是得配合著他人的視線。與此同時,離「自己喜歡什麼」的答案也越來越遠。
Instagram裡的朋友們全都看起來很幸福——雅雅圖雷今天似乎在米其林二星餐廳用餐了。搜尋後才發現,那裡是連午餐套餐也超過二千五百元的高價餐廳。突然之間,覺得自己剛剛才拿出來的泡麵包裝看起來十分寒酸。
於是我無緣無故切了一點堆在冰箱裡的蔥,加了一些冷凍庫裡的餃子和年糕,最後還打了一顆蛋。在新貼文中的我,成為了一位興趣是做家常菜的人。
#清空冰箱 #家常菜 #料理很愉快
不過,莫名的失敗感,還是讓我感到苦澀,被雞蛋包裹的泡麵麵條也無法撫慰心中的空虛。雖然暫時變得悶悶不樂,不過很快又習慣性地更新貼文,瀏覽起其他人的驕傲,帶著一半羨慕,一半忌妒的心理滑過一則又一則。突然,一張讓我瞪大 雙眼的照片映入眼中,手指也不自覺地停了下來。
「什麼?柯洛圖雷買了賓士?之前聽說他在玩股票,該不會發大財了吧?」
不知道是想要感受到更強烈的失落感,還是打算戳破圖雷的虛張聲勢,我像是一頭眼前出現獵物的猛獸,開始仔細搜查那傢伙最近的貼文。剛剛那股沮喪的心情已經被我拋諸腦後。
「他好像是車奴耶?之前聽說有人買了中古進口車後,人生變得極其艱難,他是好好做過功課後才買的嗎?既然賺了錢,應該要先買房子才對啊,嘖嘖……。」
為了不擇手段將圖雷變成令人失望的傢伙,我絞盡腦汁,拚命想要證明「圖雷的行動是虛張聲勢的蠢事」。但是,我終究只能承認儘管不知道圖雷是不是車奴,但我的確是個「窮人」。
「唉,好孤獨啊!」
在朋友們華麗的貼文之間,我變得無比淒涼。今天根本什麼都不想做了。
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自卑感,會奪走我們的實踐能力,把我們變成嘴砲。
玩社群平臺時,自卑感是必定會產生的嗎?儘管如此,如果要戒掉社群平臺,又好像是宣布要和這個世界斷絕聯繫,讓人更加害怕。該怎麼做,我們才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拿別人引爆自卑感,而完全用在自己身上呢?下面這則故事說不定可以提供一點線索。
***
好久沒去東海岸,又到了引頸期盼的社群平臺炫耀時間。以大海為背景,按下數十次快門得到的照片,再加上幾個hashtag後上傳的貼文,讓人無比自豪。雖然無法盡情享受波濤的涼爽,不過沒關係。畢竟這是隔了多久才等到的貼文機會啊?
會有這種心理的只有我有嗎?時間不管我們樂不樂意,依舊會繼續流逝;不過貼文的瞬間,可以選擇我們想要的東西,經過編輯後上傳。我們每個人都至少曾有過一次,在社群平臺上傳所謂「幸福瞬間」貼文的經驗。而其他人也會盡最大努力,想要炫耀自己經歷了多麼精彩的事。然而,他們在上傳貼文後,會有一陣子又回歸平凡的日常生活。說不定也 會經歷一些辛苦的事,只是不會顯露在社群平臺上而已。不管是誰,每個人的「貼文冷卻時間」恢復的時間點都不同。所以,我們看到的每一篇貼文,才都充滿全新、值得炫耀的事。
沒有人總是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許多人在經歷超越平凡日常的快樂經驗時,會感受到幸福。然而,那種事在別人身上也不常發生,就跟自己一樣。所以,我們不必拿他人特別的瞬間,和自己平凡的日常比較,而覺得自己更加不幸。千萬不要因為捏造出來的自卑感而畏縮。
在社群平臺上傳貼文,就好像發射煙火一樣。我們只是每個人輪流在發射煙火而已。因為發射的人很多,貼文區才總是光明又華麗。所以,我們只要當成自己在欣賞煙火秀就可以了。偶爾我們也會發射幾枚煙火,為這份華麗錦上添花。
正如同我們的煙火不會因為他人的煙火「更大,還可以連續發射」而消失,在社群平臺上傳多如過江之鯽的炫耀文之際,我們的時間也在流逝,等待著專屬我們的冷卻時間到來。
所以,完全不用覺得沮喪。
「最近的年輕人真是沒魄力。想當年,我那個時候啊……。」
「最近的人根本沒毅力,應該要吃點苦才對。一個個都是溫室中的花朵。」說出這種話的「大人」之多,這段日子以來已經看到膩,現在應該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了。
五、六十歲,或是更早的世代在度過青年期的時候,在經濟上非常困苦。簡單來說,就是較難養家餬口的時期。
經歷過戰爭的世代,不得不解決眼前的三餐問題;而他們的子女為了家人的溫飽,千里迢迢前往遙遠的異國,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他人反感的工作。然後,正當那些子女覺得生活有點改善的時候,又得面對金融危機。我承認,「大人」們當時就算面對試煉,也像雜草一樣撐了下來,沒有被打倒。
其中也有吃得比別人少、睡得比別人少,卻比誰都更努力打拚,最後取得成功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麻雀變鳳凰」。他們如今坐在高位,給予「跟著我這麼做,你們也能成功!」的建議,並居高臨下看著我們。藉由「成功人士的N種法則」等帥氣詞語闡述各自的成功故事,同時也把自己包裝成神話以及人們的夢想。
不要誤會。筆者不是因為我們也有可能成為人中之龍,所以想說服大家去照他們的話做。筆者是想談談那些龍除了腦中的如意珠,還做了什麼。
在那個時代,「大人」們也都是無數隻夢想著一躍龍門的鯉魚。他們拿自己生 活過的那條凶險又充滿活力的「溪流」,和現在進行比較。與當時相比,現今二、三十歲年輕人生活的環境,是非常豐足和平的「溫室」,應該要懂得心懷感激。沒錯,我們如今已沒有必要為了適應外部環境,努力出生入死。於是,我們在尚未得 知溫室外世界的狀況下,「順利地」長大了。
好了,那麼那一座溫室,是誰打造的呢?
讓我們回想一下學生時期。
大多數的父母和老師總是忙著把他們那個年代的成功方程式,代入我們的人生之中。
「只要用功讀書考上好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賺很多錢。」
「如果考上好大學,就會有一堆帥哥美女排隊等著跟你交朋友。」
「你們啊,大學比起選系,選校更重要。」
「所以,你們不要擔心,只要照著我們的安排用功讀書就好!」上一世代的人把我們關進溫室裡,讓我們安全長大。然而,這反而成為妨礙我們成長的原因。偶爾鼓起勇氣,想要逃離溫室的蜥蜴們,便會被貼上「小混混」或「痞子」的標籤。接著時光飛逝,爬出溫室之後,卻被他們吐著舌嫌棄道:「最近 的年輕蜥蜴,為什麼都這麼軟弱無力?」難道他們沒有想到,我們是被他們關起來的嗎?
對溫室裡的我們來說,不曾擁有找尋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的機會。只能分成擅長國、英、數和不擅長國、英、數——擅長的事必須在國、英、數裡面尋找;不擅長的也只能從國、英、數的範圍內挑出。學生時代時,以為像這樣跟隨父母和老師的指引,就算不算成功,至少可以過得平凡又幸福。於是大家的學生時期都在相似的框架內,遵守著紀律並用功讀書,然後通過入學考試,進入大學就讀。連考上哪個科系會學到什麼、未來又能從事什麼職業都不太清楚,只是把分數符合的,或是聽說未來工作比較好找的科系填上申請表。擅長數學的朋友就算不知道那個科系在做什麼,還是會選擇就業比較順利的理工科;而數學不太好的朋友,則會選擇工作還算好找的商學領域科系。
直到實際上了大學後,才開始覺得這條路好像不是己想走的。然而想要鼓起勇 氣忽視這段十年以上的歲月,去尋找新的出路,並不是那麼簡單。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我喜歡的事究竟是什麼呢?
學生時代的我們,沒有機會自行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每個漆黑夜裡,忙著在點了燈的K書中心假裝用功,而這種內心的疑問卻因為明天要交的數學作業,被我們越推越遠。
大人們總是說,只要照著他們決定好的路走就可以了;他們還說,聽大人的話絕不會有一丁點壞處;乖乖聽媽媽的話,就連睡覺時也會有好事降臨。然而,我們從未想過那條路,實際上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我們並未被給予探索其他出路的機會,也無法為了尋找新的道路,在途中拿著指南針改變方向。因為沒有改變路線的機會,如今還會費盡心思否認其他道路的存在。
「其他道路如果通往懸崖,該怎麼辦?目前為止走的這條路也不怎麼差,有非得找尋其他道路的必要嗎?」失去方向感的蜥蜴們就像這樣無比畏縮地活著。我們能做的,只有用嘴巴吵鬧而已。
如果把自己經歷過的「成功方程式」強加於他人身上,這樣的人無關年紀,都會成為「老頑固」。
成年的蜥蜴們度過了必須抵擋急流的艱辛生活。然而,在溫室中成長的年輕蜥蜴們,也是在溫室中,各自經歷過激烈的競爭才活了下來。如果說我們有錯——難道單純太容易適應環境,並順應一切也是錯的嗎?我說的正是大人們為我們打造的溫室。
蜥蜴也擁有各自不同的花紋
我們是溫室裡的蜥蜴。原本以為大家都是一樣的蜥蜴,仔細一看才發現,身上的花紋都各自有些不同。其中,也有以「考試成績」這個華麗花紋為傲的傢伙。而且,這些人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大人們的目光。
「那孩子不是蜥蜴,而是龍!」
「照這樣好好長大的話,以後會是個偉大的人物。」
「真希望我也可以養一隻那樣的龍!」
沒有任何人注意到我身上模糊的花紋,身邊的人也都只叫我模仿朋友身上的花紋。
他們勸我,說不定這麼做,未來至少可以變成一條「蚺蛇」。大人們的疼愛和欽羨總是被那些紋路華麗的蜥蜴們佔據,甚至就連他們咬傷其他蜥蜴,也很容易被原諒。
那種蜥蜴的名稱叫做「媽朋兒」。
(譯註:意指媽媽朋友的兒子,即在媽媽眼中,比起自己的兒子,總是更加完美的人。)
非常偶然地,我們身邊一定會有一個的「媽朋兒」不只功課好,連運動也很擅長,沒有一件事是他不擅長的。
某天,我實在覺得太傷心了,便試著頂撞了媽媽。
「不是嘛!他是帶著優秀基因出生的,但是我的腦袋就遺傳到媽媽,我能有什麼辦法?」
「喂!我不就是希望你別像我一樣,因為不會念書而過著這種生活,才會這麼說嗎?」
我還想要吃當天的晚餐,於是決定不再繼續頂撞。
成績好的話,能擁有所謂「師」字輩專業工作的機率相對比較高。父母們親眼看著那些功課好的朋友,於名門大學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過著富裕生活的樣貌。便想:「我雖然做不到了,但是我的孩子一定要過那種生活!」
這世上還有比這個更強大的動力嗎?
不但如此,他們還篤信,只有名門大學才是活路。
就算到處借錢,也要搬到以學風優良著稱的地區,還要把大部分的薪水用在子女的課外教育。想像著自己的孩子從「SKY」(譯註: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的英文縮寫,是韓國的三大名校。)畢業,披上法袍的樣子,並把菜籃中的國產牛改成澳洲進口牛肉。這點小事一點也不難。萬一,那戶人家的孩子稍微有點讀書的資質,就連祖父母也會把所有的身家都押在孫子的課外教育上。「我們家終於出了個人才啊!」心裡不斷想著,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價值投資了。如此一來,每當孩子開始從學校帶回來小小的進步,就會把「孫子幣」暴漲視為既定事實,在社區裡到處向人炫耀。
但現在,世界改變了。孩子的嘴裡居然會說出「房東比造物主強」這種話。想要成為房東的想法是從哪裡來的呢?因為孩子們太快就知道,「這個世界是以金錢為中心運轉」這個苦澀事實。
最近孩子們的未來志向也改變很大。根據國小、國中、高中學生未來志向的調查結果,創作者、電競選手、歌手、網路漫畫家上升至前幾名;在你我爭相想要成為醫生、老師、科學家的未來志向間,吹起一股新的風潮。比起一定要讀好書,他們更想成為某種人才;夢想從事可以賺進大筆錢財,同時自己又喜歡且樂在其中的職業種類。
近來脫離以國、英、數三科為中心的學習,不但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還能爭取財富與幸福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此外,人們也開始發現,並不是只要會讀書,就一定能通往幸福快樂的生活。成績優異而考上名門大學,畢業後在大企業工作的朋友其實也一樣,每次見面時,老是把想要辭職去當Youtuber的話掛在嘴邊。
相反地,學生時期功課沒有那麼好,還沉迷電腦的朋友,卻在頗具名氣的遊戲公司上班,成為有實力的遊戲開發者。可見因為擁有自己的夢想並為此努力的人,在經濟上更加寬裕,甚至看起來比那些曾是許多大人心目中標準的「媽朋兒」還要 更加幸福。
世界好像發生了什麼變化。現在比起大學的招牌,是否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更重要。當然,讀書讀得好,就能吃得好、過得好的可能性還是很高。但是,儘管如此,也不代表他們一定是幸福的。相反地,儘管不太會讀書,卻能找出自己喜歡什麼並 磨練實力的人,完全有可能賺進很多財富。再加上,他們是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這不知道有多麼幸福。
讀書不是不重要,而是要避免沒有時間了解自己,變成只因為別人都在做,自己也跟著做,毫無目標也不知理由的用功。
在開始讀書前,需要有觀察自己擁有何種花紋的時間。那段時間肯定會在離開「溪流」的時候,讓我們比他人更快適應,並幫助我們能夠使自身獨有的花紋更加耀眼。
華麗的貼文圍繞著我
這個世界上,如果只有我一個人,還會有自卑感嗎?
自卑感是和別人比較時,會感受到的情感。因為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在生活中,會不斷與人締結關係。近來,因為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平臺的發達,讓我們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生動地確認他人的生活。然而,與人的連結有時候太過火了,反而會損毀自我的存在感。例如:抖音上流行的挑戰,好像也必須跟著做,並拍下影片上傳;Instagram上如果出現受歡迎的餐廳,就算花了好幾個小時等待,似乎也要親自嘗過並上傳認證照才滿意。
「連他也做了,我怎麼可能不做?」
然而,被捲入看不見盡頭的貼文戰爭後,會發現人生的標準不再是自己,而是得配合著他人的視線。與此同時,離「自己喜歡什麼」的答案也越來越遠。
Instagram裡的朋友們全都看起來很幸福——雅雅圖雷今天似乎在米其林二星餐廳用餐了。搜尋後才發現,那裡是連午餐套餐也超過二千五百元的高價餐廳。突然之間,覺得自己剛剛才拿出來的泡麵包裝看起來十分寒酸。
於是我無緣無故切了一點堆在冰箱裡的蔥,加了一些冷凍庫裡的餃子和年糕,最後還打了一顆蛋。在新貼文中的我,成為了一位興趣是做家常菜的人。
#清空冰箱 #家常菜 #料理很愉快
不過,莫名的失敗感,還是讓我感到苦澀,被雞蛋包裹的泡麵麵條也無法撫慰心中的空虛。雖然暫時變得悶悶不樂,不過很快又習慣性地更新貼文,瀏覽起其他人的驕傲,帶著一半羨慕,一半忌妒的心理滑過一則又一則。突然,一張讓我瞪大 雙眼的照片映入眼中,手指也不自覺地停了下來。
「什麼?柯洛圖雷買了賓士?之前聽說他在玩股票,該不會發大財了吧?」
不知道是想要感受到更強烈的失落感,還是打算戳破圖雷的虛張聲勢,我像是一頭眼前出現獵物的猛獸,開始仔細搜查那傢伙最近的貼文。剛剛那股沮喪的心情已經被我拋諸腦後。
「他好像是車奴耶?之前聽說有人買了中古進口車後,人生變得極其艱難,他是好好做過功課後才買的嗎?既然賺了錢,應該要先買房子才對啊,嘖嘖……。」
為了不擇手段將圖雷變成令人失望的傢伙,我絞盡腦汁,拚命想要證明「圖雷的行動是虛張聲勢的蠢事」。但是,我終究只能承認儘管不知道圖雷是不是車奴,但我的確是個「窮人」。
「唉,好孤獨啊!」
在朋友們華麗的貼文之間,我變得無比淒涼。今天根本什麼都不想做了。
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自卑感,會奪走我們的實踐能力,把我們變成嘴砲。
玩社群平臺時,自卑感是必定會產生的嗎?儘管如此,如果要戒掉社群平臺,又好像是宣布要和這個世界斷絕聯繫,讓人更加害怕。該怎麼做,我們才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拿別人引爆自卑感,而完全用在自己身上呢?下面這則故事說不定可以提供一點線索。
***
好久沒去東海岸,又到了引頸期盼的社群平臺炫耀時間。以大海為背景,按下數十次快門得到的照片,再加上幾個hashtag後上傳的貼文,讓人無比自豪。雖然無法盡情享受波濤的涼爽,不過沒關係。畢竟這是隔了多久才等到的貼文機會啊?
會有這種心理的只有我有嗎?時間不管我們樂不樂意,依舊會繼續流逝;不過貼文的瞬間,可以選擇我們想要的東西,經過編輯後上傳。我們每個人都至少曾有過一次,在社群平臺上傳所謂「幸福瞬間」貼文的經驗。而其他人也會盡最大努力,想要炫耀自己經歷了多麼精彩的事。然而,他們在上傳貼文後,會有一陣子又回歸平凡的日常生活。說不定也 會經歷一些辛苦的事,只是不會顯露在社群平臺上而已。不管是誰,每個人的「貼文冷卻時間」恢復的時間點都不同。所以,我們看到的每一篇貼文,才都充滿全新、值得炫耀的事。
沒有人總是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許多人在經歷超越平凡日常的快樂經驗時,會感受到幸福。然而,那種事在別人身上也不常發生,就跟自己一樣。所以,我們不必拿他人特別的瞬間,和自己平凡的日常比較,而覺得自己更加不幸。千萬不要因為捏造出來的自卑感而畏縮。
在社群平臺上傳貼文,就好像發射煙火一樣。我們只是每個人輪流在發射煙火而已。因為發射的人很多,貼文區才總是光明又華麗。所以,我們只要當成自己在欣賞煙火秀就可以了。偶爾我們也會發射幾枚煙火,為這份華麗錦上添花。
正如同我們的煙火不會因為他人的煙火「更大,還可以連續發射」而消失,在社群平臺上傳多如過江之鯽的炫耀文之際,我們的時間也在流逝,等待著專屬我們的冷卻時間到來。
所以,完全不用覺得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