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習慣改善你與自己的關係
不久前的某一天,我發現一個簡單的道理,我稱它為「擊掌習慣」,可以幫你改善這輩子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你與自己的關係。我會與你分享我發現的經過、科學證明,以及如何運用這個習慣,讓你的生命轉彎。
一切始於某天早晨,我站在浴室裡刷牙,瞥見鏡中的自己,心想:噁。
我惡狠狠地挑剔起所有我不喜歡的部位:眼底的黑眼圈、尖尖的下巴、右側的乳房比左側小、鬆垮的肚皮⋯⋯。我腦子裡冒出各種想法:我看起來好糟糕、我得多多運動、我討厭我的脖子⋯⋯。冒出的每個念頭,讓我更嫌棄自己。
我看了看時間,發現再過15分鐘就是我的第一個Zoom線上會議,於是我告訴我自己:「以後一定要早點起床。」我又想到各種待辦事項:我努力要敲定的生意、還沒回覆的電子郵件和簡訊、還沒遛的狗、老爸的切片檢查報告、今天得幫孩子們辦好幾件事⋯⋯。種種瑣事讓我一個頭兩個大,而我現在連內衣都還沒穿,咖啡也還沒喝。我只想吶喊:「啊!」
那天早上,我好想給自己倒杯咖啡,癱在電視機前面,忘掉一切煩心事。但我很清楚不可以,因為沒人會飛奔而來,替我解決問題,或代我完成清單上的事務,代替我做運動,甚至是代我搞定工作上那不得不啟齒的艱難對話。
我只想⋯⋯從該死的生活中⋯⋯喘上一口氣!
那幾個月彷彿身處地獄,壓力片刻不停歇,我忙得焦頭爛額,全心全力在照並擔心自己以外的每個人、每件事,但誰來照顧我?我相信你多少可以體會這種心情——當生活上的要求越積越多,你的心態卻崩潰了,這時會陷入無限的低潮迴圈。
我需要有人告訴我:
「你想得沒錯,這很辛苦。」
「你不應該受到這種待遇,這不公平⋯⋯」
「要說誰應付得來,當然是你。」
這些才是我想聽的話,我需要安慰與精神喊話。
儘管我是一名世界一流的勵志講者,在這時我卻想不出要跟自己說什麼。當時的我不曉得哪根筋不對勁,也不知道為何那樣做,沒來由地,我站在浴室,身上穿著內衣,舉起手,向鏡子裡那個疲憊的我潦草地致個意。這一刻,我什麼都不想,只想和自己說:「我看見妳了!我看見妳了,我愛妳。好啦,梅爾,妳行的。」擺出那個姿勢以後,我才意識到,向自己致意的舉動,其實就是「擊掌」。明確可辨,跟握手一樣常見的動作,絕不會誤認。我們在生活裡一定有擊掌的經驗,別人也會跟我們擊掌,次數多到數不清。或許那些擊掌有一點矯情,但我站在浴室,用最狼狽的樣貌,倚著浴室的洗臉檯,跟鏡中的自己擊掌。
我半個字都沒說出口,行動卻告訴了自己迫切需要聽的話。我在安慰自己,我什麼事都做得到。我在鼓勵鏡中見到的女人抬頭挺胸,再接再厲。當我的手觸及鏡面,摸到鏡中人,精神為之振奮。「我不孤單,我還有我」,一個簡單的表態,一個給自己的善意舉動,是我需要的對待,而我受之無愧。
在那當下,鬱悶的胸膛頓時舒展開來,我挺起肩膀,咧嘴笑起:「擊掌也太老套了吧!」但突然間,我檢視自己的狀態,看起來沒那麼疲憊,感覺沒那麼孤單,待辦清單似乎也沒那麼嚇人了。我有勇氣展開一天的生活了。
隔天早晨,鬧鐘響了。壓力和焦慮迎面而來,如往常般感到一個頭兩個大。我起床,整理床鋪,接著走進浴室,鏡中的我就在那裡,彷彿說著:「妳好呀,梅爾。」我想都沒想就綻出笑容,發現我又對著鏡子跟自己擊掌。
第三天早晨起床,我察覺自己會想去鏡子前跟自己擊掌,還滿心期待。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做作,但卻是真的!我整理床鋪的速度比平時快一些,帶著沒人會在清晨6:05就燃起的熱情踏進浴室。只有一句話能形容我的感受:
感覺就像即將見到朋友。
那天,我回想起自己這輩子的擊掌經驗,聯想到年輕時參加的團隊運動,想起以前跟閨蜜們參與的路跑,想起在波士頓芬威球場(Fenway Park)觀賞棒球賽,當紅襪隊(Red Sox)得分時,整座球場爆發的擊掌熱潮。想起當朋友升職、跟廢物分手、打牌打贏了⋯⋯,在這些時刻,我都會與人擊掌。
這也讓我想起我人生中的一個精采時刻:2001年,我參加了紐約市馬拉松,當時造成 2,977 人殞命和雙子星大樓(Twin Towers)崩毀的911恐怖攻擊事件,才剛過2個月。
42.195公里的比賽路線繞行紐約市的5個區,觀眾把人行道擠得水泄不通,觸目所及的每棟樓房、每個窗戶都懸掛著美國國旗。要不是42.195公里的跑道兩側,人山人海的觀眾都跟我擊掌、為我加油,否則只有我孤軍奮戰的話,我根本不可能會有特種部隊般的耐力跑完全場。平常我拎著菜爬兩層樓梯就氣喘吁吁了,再加上當時我是新手媽媽,帶著兩個不到 3 歲的小孩做全職工作,根本不曾為路跑做過完善的訓練(我連跑鞋都還來不及穿到服貼)。
跑完一場全馬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因此既然爭取到參賽機會,便下定決心要去跑。有好幾次我的膝蓋發軟、膀胱無力,而我的心在苦苦哀求:不行啦,我做不到。有時候,我慢到步履蹣跚,後悔怎麼沒有更努力訓練?怎麼不提早兩週買雙新跑鞋呢?
跑到快一半時,我想從補水站的志工那聽到他們附和我,說我應該放棄,但他們一點都不聽話。「放棄?現在?你都跑這麼遠了!」他們的鼓勵打消了我想放棄的念頭,我提腳繼續跑。
你比自己想的還要堅強
我能跑完那場馬拉松,唯一的原因是沿途一直鼓勵我、幫我喝采的人們,激勵的聲音不曾間斷。要是我聽從腦袋裡的聲音,根本跑不到一半,在我腳上的水泡破裂,每一步都痛得要命時,就舉白旗了。
有人為你加油打氣的滋味真的很美妙,所以我才能集中精神,控制住身體的行動。在擊掌的灌溉下,我相信即使是自己從沒做過的事,也能辦得到。當我全身的力量將用盡,喘得上氣不接下氣,眼睜睜看著其他跑者大步跑到我前方,是那些陌生人的擊掌,讓我沒有放棄。這就是關鍵所在:擊掌不只是手拍一下那麼簡單,而是一個人將精力與信念傳遞給另一個人,使你內在的某種
力量甦醒,你會記起某種已被拋諸腦後的情緒和感受。
每一次的擊掌彷彿在說:「我對你有信心!」 我也對自己產生了信心,相信自己有繼續向前的能力,一步接一步,堅持6小時,直到我通過終點線,達成目標。
人生與跑馬拉松之間有不少相似處。兩者都很漫長、值回票價;有時激昂,有時痛苦。如同陌生人的擊掌為馬拉松帶來的力量,假如你每天早晨醒來,都能提取相同的擊掌能量,來鼓舞自己前進,伴你奔過慌亂忙碌的每一天,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挑剔自己對你有實質的助益嗎?
如果可以拋開挑剔,學會鼓舞自己前進,如此度過人生的每一天、每一週、每一年,一步步朝著目標與夢想前進,那會如何?想像你就是自己的頭號啦啦隊、粉絲、支持者,那會怎樣?難以想像,是吧?其實不難的。
老實回答我一個問題:你有多常給自己加油、喝采?
我敢說你剛才的結論跟我一樣——幾乎從來沒有。
為什麼不為自己加油呢?既然備受疼愛、鼓勵、讚美的滋味如此美妙,既然那股力量能支持你走下去,協助你達成目標,為什麼不自己來呢?
不久前的某一天,我發現一個簡單的道理,我稱它為「擊掌習慣」,可以幫你改善這輩子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你與自己的關係。我會與你分享我發現的經過、科學證明,以及如何運用這個習慣,讓你的生命轉彎。
一切始於某天早晨,我站在浴室裡刷牙,瞥見鏡中的自己,心想:噁。
我惡狠狠地挑剔起所有我不喜歡的部位:眼底的黑眼圈、尖尖的下巴、右側的乳房比左側小、鬆垮的肚皮⋯⋯。我腦子裡冒出各種想法:我看起來好糟糕、我得多多運動、我討厭我的脖子⋯⋯。冒出的每個念頭,讓我更嫌棄自己。
我看了看時間,發現再過15分鐘就是我的第一個Zoom線上會議,於是我告訴我自己:「以後一定要早點起床。」我又想到各種待辦事項:我努力要敲定的生意、還沒回覆的電子郵件和簡訊、還沒遛的狗、老爸的切片檢查報告、今天得幫孩子們辦好幾件事⋯⋯。種種瑣事讓我一個頭兩個大,而我現在連內衣都還沒穿,咖啡也還沒喝。我只想吶喊:「啊!」
那天早上,我好想給自己倒杯咖啡,癱在電視機前面,忘掉一切煩心事。但我很清楚不可以,因為沒人會飛奔而來,替我解決問題,或代我完成清單上的事務,代替我做運動,甚至是代我搞定工作上那不得不啟齒的艱難對話。
我只想⋯⋯從該死的生活中⋯⋯喘上一口氣!
那幾個月彷彿身處地獄,壓力片刻不停歇,我忙得焦頭爛額,全心全力在照並擔心自己以外的每個人、每件事,但誰來照顧我?我相信你多少可以體會這種心情——當生活上的要求越積越多,你的心態卻崩潰了,這時會陷入無限的低潮迴圈。
我需要有人告訴我:
「你想得沒錯,這很辛苦。」
「你不應該受到這種待遇,這不公平⋯⋯」
「要說誰應付得來,當然是你。」
這些才是我想聽的話,我需要安慰與精神喊話。
儘管我是一名世界一流的勵志講者,在這時我卻想不出要跟自己說什麼。當時的我不曉得哪根筋不對勁,也不知道為何那樣做,沒來由地,我站在浴室,身上穿著內衣,舉起手,向鏡子裡那個疲憊的我潦草地致個意。這一刻,我什麼都不想,只想和自己說:「我看見妳了!我看見妳了,我愛妳。好啦,梅爾,妳行的。」擺出那個姿勢以後,我才意識到,向自己致意的舉動,其實就是「擊掌」。明確可辨,跟握手一樣常見的動作,絕不會誤認。我們在生活裡一定有擊掌的經驗,別人也會跟我們擊掌,次數多到數不清。或許那些擊掌有一點矯情,但我站在浴室,用最狼狽的樣貌,倚著浴室的洗臉檯,跟鏡中的自己擊掌。
我半個字都沒說出口,行動卻告訴了自己迫切需要聽的話。我在安慰自己,我什麼事都做得到。我在鼓勵鏡中見到的女人抬頭挺胸,再接再厲。當我的手觸及鏡面,摸到鏡中人,精神為之振奮。「我不孤單,我還有我」,一個簡單的表態,一個給自己的善意舉動,是我需要的對待,而我受之無愧。
在那當下,鬱悶的胸膛頓時舒展開來,我挺起肩膀,咧嘴笑起:「擊掌也太老套了吧!」但突然間,我檢視自己的狀態,看起來沒那麼疲憊,感覺沒那麼孤單,待辦清單似乎也沒那麼嚇人了。我有勇氣展開一天的生活了。
隔天早晨,鬧鐘響了。壓力和焦慮迎面而來,如往常般感到一個頭兩個大。我起床,整理床鋪,接著走進浴室,鏡中的我就在那裡,彷彿說著:「妳好呀,梅爾。」我想都沒想就綻出笑容,發現我又對著鏡子跟自己擊掌。
第三天早晨起床,我察覺自己會想去鏡子前跟自己擊掌,還滿心期待。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做作,但卻是真的!我整理床鋪的速度比平時快一些,帶著沒人會在清晨6:05就燃起的熱情踏進浴室。只有一句話能形容我的感受:
感覺就像即將見到朋友。
那天,我回想起自己這輩子的擊掌經驗,聯想到年輕時參加的團隊運動,想起以前跟閨蜜們參與的路跑,想起在波士頓芬威球場(Fenway Park)觀賞棒球賽,當紅襪隊(Red Sox)得分時,整座球場爆發的擊掌熱潮。想起當朋友升職、跟廢物分手、打牌打贏了⋯⋯,在這些時刻,我都會與人擊掌。
這也讓我想起我人生中的一個精采時刻:2001年,我參加了紐約市馬拉松,當時造成 2,977 人殞命和雙子星大樓(Twin Towers)崩毀的911恐怖攻擊事件,才剛過2個月。
42.195公里的比賽路線繞行紐約市的5個區,觀眾把人行道擠得水泄不通,觸目所及的每棟樓房、每個窗戶都懸掛著美國國旗。要不是42.195公里的跑道兩側,人山人海的觀眾都跟我擊掌、為我加油,否則只有我孤軍奮戰的話,我根本不可能會有特種部隊般的耐力跑完全場。平常我拎著菜爬兩層樓梯就氣喘吁吁了,再加上當時我是新手媽媽,帶著兩個不到 3 歲的小孩做全職工作,根本不曾為路跑做過完善的訓練(我連跑鞋都還來不及穿到服貼)。
跑完一場全馬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因此既然爭取到參賽機會,便下定決心要去跑。有好幾次我的膝蓋發軟、膀胱無力,而我的心在苦苦哀求:不行啦,我做不到。有時候,我慢到步履蹣跚,後悔怎麼沒有更努力訓練?怎麼不提早兩週買雙新跑鞋呢?
跑到快一半時,我想從補水站的志工那聽到他們附和我,說我應該放棄,但他們一點都不聽話。「放棄?現在?你都跑這麼遠了!」他們的鼓勵打消了我想放棄的念頭,我提腳繼續跑。
你比自己想的還要堅強
我能跑完那場馬拉松,唯一的原因是沿途一直鼓勵我、幫我喝采的人們,激勵的聲音不曾間斷。要是我聽從腦袋裡的聲音,根本跑不到一半,在我腳上的水泡破裂,每一步都痛得要命時,就舉白旗了。
有人為你加油打氣的滋味真的很美妙,所以我才能集中精神,控制住身體的行動。在擊掌的灌溉下,我相信即使是自己從沒做過的事,也能辦得到。當我全身的力量將用盡,喘得上氣不接下氣,眼睜睜看著其他跑者大步跑到我前方,是那些陌生人的擊掌,讓我沒有放棄。這就是關鍵所在:擊掌不只是手拍一下那麼簡單,而是一個人將精力與信念傳遞給另一個人,使你內在的某種
力量甦醒,你會記起某種已被拋諸腦後的情緒和感受。
每一次的擊掌彷彿在說:「我對你有信心!」 我也對自己產生了信心,相信自己有繼續向前的能力,一步接一步,堅持6小時,直到我通過終點線,達成目標。
人生與跑馬拉松之間有不少相似處。兩者都很漫長、值回票價;有時激昂,有時痛苦。如同陌生人的擊掌為馬拉松帶來的力量,假如你每天早晨醒來,都能提取相同的擊掌能量,來鼓舞自己前進,伴你奔過慌亂忙碌的每一天,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挑剔自己對你有實質的助益嗎?
如果可以拋開挑剔,學會鼓舞自己前進,如此度過人生的每一天、每一週、每一年,一步步朝著目標與夢想前進,那會如何?想像你就是自己的頭號啦啦隊、粉絲、支持者,那會怎樣?難以想像,是吧?其實不難的。
老實回答我一個問題:你有多常給自己加油、喝采?
我敢說你剛才的結論跟我一樣——幾乎從來沒有。
為什麼不為自己加油呢?既然備受疼愛、鼓勵、讚美的滋味如此美妙,既然那股力量能支持你走下去,協助你達成目標,為什麼不自己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