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尋找支持陪伴:盤點身邊的支持圈,持續綻放
肯定有些人會讓我們坐在他們當中哭泣,卻仍視我們為戰士。──美國詩人亞卓安.芮曲(Adrienne Rich)的《源》(Sources)
置身黑暗十分辛苦,有時會覺得與其一直努力朝綻放的目標邁進,不如放棄會比較輕鬆。沒錯,放棄應該會比較輕鬆;最起碼短時間是這樣沒錯。正如前文所述,要綻放,就必須具備意念、決心、毅力、耐心,這些全都需要能量,而傷痛的時候,就會覺得能量好像不足以完成一天必須要做的基本事情,更不可能留有能量使自己有所轉變。要是誠實面對自己,很多人至少都曾經閃過一個念頭:「全都結束的話,會比較輕鬆。」在此,並不是說我們正在考慮結束自己的生命;但說來感傷,有些人確實痛苦難捱,覺得自己毫無逃脫的方法,只有輕生一途。我為那些人感到心碎,但願我們能替他們注射「希望點滴」幾個小時,增進他們的能力,在黑暗中看見出路。不過,人生四分五裂時,就會以為隔天早上不醒來會比較好,這種想法相當常見。
因此,本章的重點是要避免各位陷入那種絕望之中(若此時此刻的你已陷入絕望,則是要幫你逃脫出來),同時還要達成你為自己定下的綻放意念。我把這第三條綻放原則稱為「尋找支持陪伴」。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獨自度過黑暗。我們需要跟別人建立關係、維繫關係,人生遭逢困境時尤其需要這麼做。
唯有強者、勇者才會開口請求幫助
人不願意向外求援,背後有很多原因。感到傷痛時,經常會覺得孤獨或主動遠離他人,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無精打采,或覺得緊張或害怕。此外,也時常會覺得自己不需要幫忙,希望自己不需要幫忙,或努力證明自己不需要幫忙。西方世界很重視獨立,有能力自行做些事情,就會覺得自己很堅強又成功。請人幫忙或倚賴他人,就會被瞧不起並被視為弱者,彷彿求助者沒有信心或沒有能力,或者信心能力皆無,進而導致在西方社會中,請求他人幫忙及尋求支持被極度污名化。
像這樣以負面視角看待求助,我並不認同。或許是因為我的職業是幫助人吧!也知道人需要莫大的勇氣才敢承認自己正在苦苦掙扎,也需要一些幫助。也或許是因為我曾經置身於黑暗,所以很清楚別人的支持有多重要。
在我看來,請求他人幫忙可說是勇敢的舉動,需要很大的內在力量才做得出來。向外求助就是不向絕望與無望屈服,唯有強者勇者才做得出這樣的選擇,就算是、尤其是少有跡象顯示改變即將到來,強者勇者還是會向外求助。我十分佩服那些勇敢說出自己需要幫忙的人、說自己需要陪伴的人、說自己需要擁抱的人,抱久一點,拜託。
打下能支撐內心傷痛的「樁」
你有沒有留意到呢?有些植物在成長期間會獲得比較多的支撐,而獲得支撐的植物通常在旁邊會插著木製或金屬製的「樁」,植物會綁在樁上。有些植物甚至是放在大圓籠裡頭,好讓樁的結構完全包圍住植物。雖然本書是以花園的比喻為基礎,但說來諷刺,我沒有擅長園藝的綠手指,園藝知識也不多,所以我做了一些研究,了解有些植物為何要用這種方式支撐。
結果發現植物在以下情況需要樁的幫助:(1)剛移植;(2)結很多果實,果實很重尤其需要支撐;(3)開大串的花;(4)特別高;和/或(5)需要防止惡劣天氣危害,例如:強風暴雨。其中,番茄、四季豆、黃瓜、南瓜、金魚草、大理花、百日草等植物符合前述一項或多項類別,在初期與成長期需要樁的支撐。我還得知一點,一旦樁彎曲或壞掉,植物就很難再度挺直起來。在植物旁邊插上樁,用意是要讓植物獲得支撐,免得植物在成長時折斷,並可確保植物充分發揮潛力。換句話說,某些植物要綻放,使用樁子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你知道還有什麼需要獲得「樁」嗎?是暗夜綻放者。我們的世界天翻地覆後,我們就有如「剛移植」到新花園的植物,而那個花園通常不是我們要的也不是特別喜歡的。我們置身於黑暗後,定下了意念,要結許多的果實或燦爛綻放前,必須先站得既高又壯。而我們在這段時間面對的情況,超過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惡劣天氣」或壓力源。換句話說,雖然我們也許很討厭承認這點,但我們確實脆弱,也需要額外的支持,免得被沉重的苦痛壓垮或倒下。「組裝」你的支持圈
對暗夜綻放者而言,最好的一種「樁」或支持,顯然就是他人了。研究結果十分明確:得到別人支持就會更健康、更快樂、更長命。此外,也比較不會受到壓力的負面影響。反之,孤立與寂寞不僅會引發憂鬱症和其他健康問題,死亡率也會增加百分之二十六。實際上,部分研究顯示孤立與寂寞的壞處等同於抽菸!說來有意思,甚至不一定需要別人的支持也能獲益,光是想到自己能獲得社會支持,自己的幸福感就會受到有益的影響。
話雖如此,處於苦痛之中的人,有時就算有良好的支持系統,還是會覺得非常寂寞。我記得分居後的前幾個月出門跟朋友聚會,還是會感到孤獨。就算是跟朋友坐在一起,也還是孤獨。我知道朋友很愛我,為了我,他們什麼都願意做。然而,我的傷痛是朋友帶不走的,朋友也不曉得我有多痛。朋友不曉得,並不是朋友的錯,因為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那麼疼的傷痛是存在的,等我親身經歷過才明白,而且我還是臨床心理師。別人怎麼會明白呢?不過,我一定要花時間跟朋友相處才行,就算一開始跟朋友相處覺得很孤獨,也還是要找朋友陪伴。
我有很多正在應付憂鬱與哀傷的個案都表示,他們怕自己的傷心會成為別人有負擔,害別人心情不好。他們說:「現在連我都不想待在自己身邊,別人怎麼可能會想待在我身邊呢?」然而,誠如先前提到的研究結果,此時是最是需要別人待在自己身邊的。而為了多少減輕個案這類「成為他人負擔」的焦慮感,我通常都會建議他們打造自己的支持「圈」,這樣就不會只有一個人獨自肩負著支持的重擔了。
在這個小圈子裡,除了由我擔任個案的治療師外,或許還可以涵蓋下列人士:個案非常信賴的幾位朋友;個案共度快樂時光的其他朋友(個案對這些朋友不傾訴自己的情緒狀態);家人;其他的專業治療師,例如:針灸師、按摩師、能量療癒師、健身教練等;支持團體;神職人員或靈性導師(只要合乎個案的信念系統就行了)。我也鼓勵個案一天至少做一次社會接觸,而且不是透過訊息或社群媒體。雖然數位的溝通方式可幫助人們保持聯繫,但是沒有什麼比得上現實生活的互動交流,最起碼是比不上打電話。當你正處於急性的失去階段或不幸階段,家人與朋友往往會待在你的身邊。然而,一段時間過後,緊密的支持與聯繫就會開始減少。這很自然,親友的聯繫減少了,問候你、詢問你的處境的頻率也減少了,背後的原因除了親友覺得有負擔外,還有其他各式原因。就算少數人覺得有負擔,那也沒關係。記住,我們要建立的是由好幾個人組成的支持圈,不是只有一個人而已。
此外,我發現一件事,很多時候,別人並不曉得你還需要或想要聊聊自己的狀況。他們以為最好是等你「主動」提起。由此可見,如果你還是需要別人的支持(如果你置身黑暗中,那就還是需要支持),有時必須主動提出要求。有人可以打電話、喝杯茶跟你聊天,讓你靠在肩膀上哭泣;在寂寞的週五夜晚有人陪伴你、有人開車載你去看醫師、有幫手幫你處理家務、有人鼓勵你……,那麼心情就不會一直很差。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方式可以建立支持圈,那就是組成或加入「綻放團體」。暗夜綻放者的團體是介於讀書會與支持團體之間。綻放團體不同於一般的讀書會,不太會去討論書籍、作者、文學上的選擇與手法。綻放團體也有別於典型的支持團體或哀傷團體,綻放團體不著眼於黑暗,而是著眼於綻放。綻放團體的目的是要促進各個成員的綻放過程,而且是運用本書的原則與寫作題目來促進綻放過程。綻放團體不僅幫助你組裝花園的樁子,還讓你有機會在別人遭逢困境時支持別人。至於如何創立綻放團體,詳情請見本書的附錄。
支持圈中除了好話,更需要聽到「實話」
我們傷痛的時候,周遭必須是關愛並支持我們的人,而原因除了提供情緒上的支持或實際上的支持之外(例如:在我們必須去醫生或律師那裡的時候,幫我們照顧小孩),還有另一項極其重要的原因:我們需要一些會對我們說實話的人。置身於黑暗之中,會需要知道事實,好比人需要呼吸空氣,需要喝水。雖然傷痛的時候不需要很多東西就能往前走,但是不知道實情的話就走不遠。正在經歷失去的時候、人生天翻地覆的時候,就會接連不斷去問「自己是誰」,自己正在經歷什麼,為什麼會經歷這樣的傷痛。過去以為的所有事實,現在可能會去質疑。也許,原本該關心你的人卻惡毒批評起你的性格。也許,有人對你說,你得到癌症,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正面,是因為你做錯事受到懲罰。或者說你失去小孩,是因為神希望她回到天堂。有時,我們甚至會用自己的話語毀掉自己。
如果在這段脆弱的時間聽從了不合適的聲音,好比需要樁子支撐的植物卻沒有,那麼脆弱的莖就會被壓力給壓垮,而虛假帶來的傷害難以復原。我們需要關心我們的人表達關愛,這樣就能想起自己真正的模樣,想起自己的潛能,想起自己是被愛的,想起自己有理由相信自己不會永遠待在黑暗裡。我們在黑暗裡沒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沉溺在絕望或自憐自艾的狀態,此時也需要別人對我們點出實情。
最後,你的花園(亦即社會支持圈)裡的那些人,不是每一個都該知道你的苦痛的細節。有些人在那裡,是要幫助你繼續實踐你這輩子的角色與責任。花園裡要有一些人是我們不會對他們透露自己的失去與哀傷,而這點確實至關重要。這些人也許是上司、某些同事、銀行員、牙醫、患者、員工。他們在花園裡扮演重要的角色,讓我們有機會重新連結到自己內心裡沒陷入哀傷的那些部分,讓我們(實際上和比喻上)穿上自己的專業服飾,去做有用的事,就算此時此刻沒拿出最好的表現也沒關係。他們給我們的贈禮,就是他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哀傷以外的事情,可以「繼續往前走」。
尋找支持陪伴的療癒書寫
在下文的寫作題目中,有機會讓去思考自己的花園裡已經有了哪些人,以及這些人各自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根據研究顯示,光是想想自己目前的社會支持情況的舉動,就能提升幸福感。此外,你會寫下自己此時此刻需要哪些其他的支持,以及哪些方法可找到那些支持。你會想出一些可以增加社會支持的具體步驟,在度過黑暗的時候獲得支持。盤點自己的支持樁
想一想,哪些人已經在你的花園裡,亦即社會支持圈裡的人。也就是說,哪些人給你情緒上、實際上或實情告知上的支持,哪些人給你機會「繼續往前走」並履行這輩子的責任,或別種支持。請用花幾分鐘的時間,把這些人列出來。除了列出每個人的姓名外,還要寫出對方提供的支持種類,以及對方的支持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增加有用的支持樁
現在,想一想這段時間會從哪些其他的支持種類中獲得益處。也許你會在盤點時留意到自己缺少某種支持,或擁有的某種支持不多。也或許,你會有很多非正式的個人支持,沒有很多專業上的支持;也許情況恰好相反也說不定。請寫下來,你想獲得哪些其他種類的支持。
接著,寫下你也許會在哪裡找到這種支持。這意思也許是要去問圈子裡的某個人願不願意提供這種支持給你;也許是要去查當地治療師的姓名,或聯絡宗教場所的某個人,對方應該能給你一些建議。最後,寫下本週你會做的兩、三件實際的事情,這樣就能把這些支持樁(亦即隊友)加到你的花園裡。
拔掉無益的支持樁
在你的社會支持圈裡,誰會打擊你?誰會害你對自己、對自身的處境感到難受?如果有這種情況,就應該要從花園裡拔掉這些支持樁。
不一定要從人生裡把他們給一起拔掉,但是他們對你的痊癒、對往前邁進的能力造成妨礙,那你可能不會希望對方待在你的內在支持圈。在思考這個想法時,把浮現的念頭全部寫下來。
什麼時候與他人產生連結?
想一想,你上次覺得真正跟人有所連結或獲得支持的情況。請描述當時的處境:誰提供了支持?哪種支持?你有什麼反應?有什麼感受?
立即見效的支持方案
制定計畫,下次當你覺得寂寞或傷心時可以立即採用。當人覺得寂寞或傷心時,往往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此相對,下次試著反著做。
想一想你能聯絡的對象、想一想你在這種情況下會說什麼話,並寫下來。你覺得自己會有什麼感受?你願不願意勇敢試試看?原因是什麼?
本週請跟支持樁有所連結
除了把一週的每一天寫下來之外,還要把你會聯絡的某個人的姓名及其聯絡方式寫下來。最好是親自見到對方或打電話給對方(視訊聊天更加分!)。做不到的話,傳訊息或電子郵件也可以,只要傳訊息或電子郵件不是常態就好。因為只有「真正的」面對面接觸,內心才會更有滿足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寫完之後,你覺得……
1.完成本章的寫作題目後,你的心裡浮現了什麼?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寫作當中,有任何東西跟前面幾章不一樣?
2.本週有什麼成長嗎?就算是只成長一點點也算。你有沒有做出任何改變?有哪些地方是你引以為榮的?
3. 你在人生中,要如何持續應用這個綻放原則呢?
持續綻放的訣竅
本章的重點是聯絡及接觸別人,藉此支持自己度過黑暗。事實上,根據許多有趣的研究結果顯示,「支持他人」亦有效提振心情與幸福感的作用。
前陣子,我在網路上讀到一則故事。有一對移民的夫婦幫助了某個在路邊爆胎的男人。那個男人想把錢給那對夫婦,好謝謝他們幫助了他。那對夫婦不肯收錢,丈夫說:「今天的你,就是明天的我。」他說的沒錯。很簡單,我們需要彼此。請想想你的花園裡有誰,中心地帶或邊緣地帶都可以;請想想誰應該也需要支持。你有沒有任何或小或大的方式,能多少支持對方呢?如果你願意試試看,我鼓勵你寫出自己的經驗,以及該經驗對心情產生的影響。
暗夜綻放者:芮妮
這是我某位個案的故事,想與各位分享她是如何透過療癒寫作的力量度過人生的難關。這位個案得到乳癌後,經歷漫長的痊癒與轉變的旅程。芮妮之所以提議寫這個片段,一是為了帶來啟發,他人也能因此期望自己在黑暗裡綻放,二是為了訴說寫作是如何幫助她在黑暗中找到寶物並使自己有所轉變。以下,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與各位分享芮妮的暗夜綻放的故事。
芮妮的黑暗
我的健康有幾年不明所以逐漸衰退,後來經醫生診斷才突然得知,四十二歲的我罹患早期乳癌。同時,在被診斷罹癌的兩年前,我們的獨生女經診斷失能,而後順利撐過那段難熬的時光,所以我罹癌並不是最壞的消息。只是,惡夢般的事件接連發生,我罹癌只是其一,而罹癌的前一年,我母親經診斷患有多發性骨髓瘤。
我本能上認為自己得病是有原因的,也以為自己一定要探究箇中原因,還要弄清楚自己為何且如何在這個年紀生了大病。此外,也要掌握自己的健康以及女兒的健康,這當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還是開始投入療癒領域以及我日後所稱的「暗夜綻放」。我接受標準的乳癌療法,動手術並進行放射治療,還要服用荷爾蒙阻斷劑五年。常規癌症療法有(實際存在與潛在的)副作用,我沮喪又害怕,迫切想了解還有哪些癌症療法是基於實證,也是安全的。有人建議我從事療癒活動,而寫日誌或療癒寫作即是其一。寫作就跟氣功和靜觀一樣,最後經證明都是十分重要的療癒方法。
芮妮如何把寫作當成治療工具?
我報名參加皮爾斯博士的「療癒寫作」四週工作坊,學習療癒寫作的技巧與方法,本書亦有摘述。我看得出來,那些指示、建議、題目都很有用,而我寫日誌的方式也有顯著的改善。然而,還要再過幾年,我才會明白這種寫作方式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一段時間過後,我就懂得重寫自己的人生敘事。有了闡述新敘事的能力以後,我得以脫離家族裡漫長的跨世代創傷史,放下既有的受害者情結,掌握自主的力量。然而,我隨即明白好處不僅於此,我還獲得了靈性上、能量上的美好療癒贈禮。
寫作幫助了芮妮獲得療癒,並在暗夜綻放
光是把內心的念頭與情緒寫到紙頁上,這簡單的動作往往能帶來立即的解脫。雖然這種做法有時危險,但是寫完後多半總是覺得比較輕鬆,心靈也更充實。經診斷罹癌的七年後,我重溫了治療期間寫的日誌,內心驚嘆不已,當時寫下而後遺忘許久的文字,顯然已奠定了痊癒的基礎。此外還有一點更叫我驚嘆,就是當時寫下的文字,清楚描繪出我是怎麼痊癒的。我覺得,療癒寫作的過程多少有點像是潛意識的靈性手電筒,在最黑暗、最茫然的時刻,照亮我的前路,引領我邁向療癒。
芮妮成為抗癌教練,分享自身經驗
經過了漫長又艱辛的七年,前陣子腫瘤科醫師表明已無疾病證據,我再也不用接受治療,非常開心。不僅我的生理健康有了很大的進展,就連靈性與心理健康也大幅改善。跟實踐前述療癒法前的人生相比,現在過的人生平衡又充實許多。有鑑於此,我也主動找方法幫助別人度過罹癌往往會有的困惑與恐懼,幫助他們在黑暗時刻獲得療癒並有所轉變。為此,我踏上全面抗癌教練之路,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激勵他人去體驗這項轉變法的好處,進而在暗夜裡綻放。
肯定有些人會讓我們坐在他們當中哭泣,卻仍視我們為戰士。──美國詩人亞卓安.芮曲(Adrienne Rich)的《源》(Sources)
置身黑暗十分辛苦,有時會覺得與其一直努力朝綻放的目標邁進,不如放棄會比較輕鬆。沒錯,放棄應該會比較輕鬆;最起碼短時間是這樣沒錯。正如前文所述,要綻放,就必須具備意念、決心、毅力、耐心,這些全都需要能量,而傷痛的時候,就會覺得能量好像不足以完成一天必須要做的基本事情,更不可能留有能量使自己有所轉變。要是誠實面對自己,很多人至少都曾經閃過一個念頭:「全都結束的話,會比較輕鬆。」在此,並不是說我們正在考慮結束自己的生命;但說來感傷,有些人確實痛苦難捱,覺得自己毫無逃脫的方法,只有輕生一途。我為那些人感到心碎,但願我們能替他們注射「希望點滴」幾個小時,增進他們的能力,在黑暗中看見出路。不過,人生四分五裂時,就會以為隔天早上不醒來會比較好,這種想法相當常見。
因此,本章的重點是要避免各位陷入那種絕望之中(若此時此刻的你已陷入絕望,則是要幫你逃脫出來),同時還要達成你為自己定下的綻放意念。我把這第三條綻放原則稱為「尋找支持陪伴」。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獨自度過黑暗。我們需要跟別人建立關係、維繫關係,人生遭逢困境時尤其需要這麼做。
唯有強者、勇者才會開口請求幫助
人不願意向外求援,背後有很多原因。感到傷痛時,經常會覺得孤獨或主動遠離他人,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無精打采,或覺得緊張或害怕。此外,也時常會覺得自己不需要幫忙,希望自己不需要幫忙,或努力證明自己不需要幫忙。西方世界很重視獨立,有能力自行做些事情,就會覺得自己很堅強又成功。請人幫忙或倚賴他人,就會被瞧不起並被視為弱者,彷彿求助者沒有信心或沒有能力,或者信心能力皆無,進而導致在西方社會中,請求他人幫忙及尋求支持被極度污名化。
像這樣以負面視角看待求助,我並不認同。或許是因為我的職業是幫助人吧!也知道人需要莫大的勇氣才敢承認自己正在苦苦掙扎,也需要一些幫助。也或許是因為我曾經置身於黑暗,所以很清楚別人的支持有多重要。
在我看來,請求他人幫忙可說是勇敢的舉動,需要很大的內在力量才做得出來。向外求助就是不向絕望與無望屈服,唯有強者勇者才做得出這樣的選擇,就算是、尤其是少有跡象顯示改變即將到來,強者勇者還是會向外求助。我十分佩服那些勇敢說出自己需要幫忙的人、說自己需要陪伴的人、說自己需要擁抱的人,抱久一點,拜託。
打下能支撐內心傷痛的「樁」
你有沒有留意到呢?有些植物在成長期間會獲得比較多的支撐,而獲得支撐的植物通常在旁邊會插著木製或金屬製的「樁」,植物會綁在樁上。有些植物甚至是放在大圓籠裡頭,好讓樁的結構完全包圍住植物。雖然本書是以花園的比喻為基礎,但說來諷刺,我沒有擅長園藝的綠手指,園藝知識也不多,所以我做了一些研究,了解有些植物為何要用這種方式支撐。
結果發現植物在以下情況需要樁的幫助:(1)剛移植;(2)結很多果實,果實很重尤其需要支撐;(3)開大串的花;(4)特別高;和/或(5)需要防止惡劣天氣危害,例如:強風暴雨。其中,番茄、四季豆、黃瓜、南瓜、金魚草、大理花、百日草等植物符合前述一項或多項類別,在初期與成長期需要樁的支撐。我還得知一點,一旦樁彎曲或壞掉,植物就很難再度挺直起來。在植物旁邊插上樁,用意是要讓植物獲得支撐,免得植物在成長時折斷,並可確保植物充分發揮潛力。換句話說,某些植物要綻放,使用樁子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你知道還有什麼需要獲得「樁」嗎?是暗夜綻放者。我們的世界天翻地覆後,我們就有如「剛移植」到新花園的植物,而那個花園通常不是我們要的也不是特別喜歡的。我們置身於黑暗後,定下了意念,要結許多的果實或燦爛綻放前,必須先站得既高又壯。而我們在這段時間面對的情況,超過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惡劣天氣」或壓力源。換句話說,雖然我們也許很討厭承認這點,但我們確實脆弱,也需要額外的支持,免得被沉重的苦痛壓垮或倒下。「組裝」你的支持圈
對暗夜綻放者而言,最好的一種「樁」或支持,顯然就是他人了。研究結果十分明確:得到別人支持就會更健康、更快樂、更長命。此外,也比較不會受到壓力的負面影響。反之,孤立與寂寞不僅會引發憂鬱症和其他健康問題,死亡率也會增加百分之二十六。實際上,部分研究顯示孤立與寂寞的壞處等同於抽菸!說來有意思,甚至不一定需要別人的支持也能獲益,光是想到自己能獲得社會支持,自己的幸福感就會受到有益的影響。
話雖如此,處於苦痛之中的人,有時就算有良好的支持系統,還是會覺得非常寂寞。我記得分居後的前幾個月出門跟朋友聚會,還是會感到孤獨。就算是跟朋友坐在一起,也還是孤獨。我知道朋友很愛我,為了我,他們什麼都願意做。然而,我的傷痛是朋友帶不走的,朋友也不曉得我有多痛。朋友不曉得,並不是朋友的錯,因為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那麼疼的傷痛是存在的,等我親身經歷過才明白,而且我還是臨床心理師。別人怎麼會明白呢?不過,我一定要花時間跟朋友相處才行,就算一開始跟朋友相處覺得很孤獨,也還是要找朋友陪伴。
我有很多正在應付憂鬱與哀傷的個案都表示,他們怕自己的傷心會成為別人有負擔,害別人心情不好。他們說:「現在連我都不想待在自己身邊,別人怎麼可能會想待在我身邊呢?」然而,誠如先前提到的研究結果,此時是最是需要別人待在自己身邊的。而為了多少減輕個案這類「成為他人負擔」的焦慮感,我通常都會建議他們打造自己的支持「圈」,這樣就不會只有一個人獨自肩負著支持的重擔了。
在這個小圈子裡,除了由我擔任個案的治療師外,或許還可以涵蓋下列人士:個案非常信賴的幾位朋友;個案共度快樂時光的其他朋友(個案對這些朋友不傾訴自己的情緒狀態);家人;其他的專業治療師,例如:針灸師、按摩師、能量療癒師、健身教練等;支持團體;神職人員或靈性導師(只要合乎個案的信念系統就行了)。我也鼓勵個案一天至少做一次社會接觸,而且不是透過訊息或社群媒體。雖然數位的溝通方式可幫助人們保持聯繫,但是沒有什麼比得上現實生活的互動交流,最起碼是比不上打電話。當你正處於急性的失去階段或不幸階段,家人與朋友往往會待在你的身邊。然而,一段時間過後,緊密的支持與聯繫就會開始減少。這很自然,親友的聯繫減少了,問候你、詢問你的處境的頻率也減少了,背後的原因除了親友覺得有負擔外,還有其他各式原因。就算少數人覺得有負擔,那也沒關係。記住,我們要建立的是由好幾個人組成的支持圈,不是只有一個人而已。
此外,我發現一件事,很多時候,別人並不曉得你還需要或想要聊聊自己的狀況。他們以為最好是等你「主動」提起。由此可見,如果你還是需要別人的支持(如果你置身黑暗中,那就還是需要支持),有時必須主動提出要求。有人可以打電話、喝杯茶跟你聊天,讓你靠在肩膀上哭泣;在寂寞的週五夜晚有人陪伴你、有人開車載你去看醫師、有幫手幫你處理家務、有人鼓勵你……,那麼心情就不會一直很差。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方式可以建立支持圈,那就是組成或加入「綻放團體」。暗夜綻放者的團體是介於讀書會與支持團體之間。綻放團體不同於一般的讀書會,不太會去討論書籍、作者、文學上的選擇與手法。綻放團體也有別於典型的支持團體或哀傷團體,綻放團體不著眼於黑暗,而是著眼於綻放。綻放團體的目的是要促進各個成員的綻放過程,而且是運用本書的原則與寫作題目來促進綻放過程。綻放團體不僅幫助你組裝花園的樁子,還讓你有機會在別人遭逢困境時支持別人。至於如何創立綻放團體,詳情請見本書的附錄。
支持圈中除了好話,更需要聽到「實話」
我們傷痛的時候,周遭必須是關愛並支持我們的人,而原因除了提供情緒上的支持或實際上的支持之外(例如:在我們必須去醫生或律師那裡的時候,幫我們照顧小孩),還有另一項極其重要的原因:我們需要一些會對我們說實話的人。置身於黑暗之中,會需要知道事實,好比人需要呼吸空氣,需要喝水。雖然傷痛的時候不需要很多東西就能往前走,但是不知道實情的話就走不遠。正在經歷失去的時候、人生天翻地覆的時候,就會接連不斷去問「自己是誰」,自己正在經歷什麼,為什麼會經歷這樣的傷痛。過去以為的所有事實,現在可能會去質疑。也許,原本該關心你的人卻惡毒批評起你的性格。也許,有人對你說,你得到癌症,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正面,是因為你做錯事受到懲罰。或者說你失去小孩,是因為神希望她回到天堂。有時,我們甚至會用自己的話語毀掉自己。
如果在這段脆弱的時間聽從了不合適的聲音,好比需要樁子支撐的植物卻沒有,那麼脆弱的莖就會被壓力給壓垮,而虛假帶來的傷害難以復原。我們需要關心我們的人表達關愛,這樣就能想起自己真正的模樣,想起自己的潛能,想起自己是被愛的,想起自己有理由相信自己不會永遠待在黑暗裡。我們在黑暗裡沒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沉溺在絕望或自憐自艾的狀態,此時也需要別人對我們點出實情。
最後,你的花園(亦即社會支持圈)裡的那些人,不是每一個都該知道你的苦痛的細節。有些人在那裡,是要幫助你繼續實踐你這輩子的角色與責任。花園裡要有一些人是我們不會對他們透露自己的失去與哀傷,而這點確實至關重要。這些人也許是上司、某些同事、銀行員、牙醫、患者、員工。他們在花園裡扮演重要的角色,讓我們有機會重新連結到自己內心裡沒陷入哀傷的那些部分,讓我們(實際上和比喻上)穿上自己的專業服飾,去做有用的事,就算此時此刻沒拿出最好的表現也沒關係。他們給我們的贈禮,就是他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哀傷以外的事情,可以「繼續往前走」。
尋找支持陪伴的療癒書寫
在下文的寫作題目中,有機會讓去思考自己的花園裡已經有了哪些人,以及這些人各自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根據研究顯示,光是想想自己目前的社會支持情況的舉動,就能提升幸福感。此外,你會寫下自己此時此刻需要哪些其他的支持,以及哪些方法可找到那些支持。你會想出一些可以增加社會支持的具體步驟,在度過黑暗的時候獲得支持。盤點自己的支持樁
想一想,哪些人已經在你的花園裡,亦即社會支持圈裡的人。也就是說,哪些人給你情緒上、實際上或實情告知上的支持,哪些人給你機會「繼續往前走」並履行這輩子的責任,或別種支持。請用花幾分鐘的時間,把這些人列出來。除了列出每個人的姓名外,還要寫出對方提供的支持種類,以及對方的支持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增加有用的支持樁
現在,想一想這段時間會從哪些其他的支持種類中獲得益處。也許你會在盤點時留意到自己缺少某種支持,或擁有的某種支持不多。也或許,你會有很多非正式的個人支持,沒有很多專業上的支持;也許情況恰好相反也說不定。請寫下來,你想獲得哪些其他種類的支持。
接著,寫下你也許會在哪裡找到這種支持。這意思也許是要去問圈子裡的某個人願不願意提供這種支持給你;也許是要去查當地治療師的姓名,或聯絡宗教場所的某個人,對方應該能給你一些建議。最後,寫下本週你會做的兩、三件實際的事情,這樣就能把這些支持樁(亦即隊友)加到你的花園裡。
拔掉無益的支持樁
在你的社會支持圈裡,誰會打擊你?誰會害你對自己、對自身的處境感到難受?如果有這種情況,就應該要從花園裡拔掉這些支持樁。
不一定要從人生裡把他們給一起拔掉,但是他們對你的痊癒、對往前邁進的能力造成妨礙,那你可能不會希望對方待在你的內在支持圈。在思考這個想法時,把浮現的念頭全部寫下來。
什麼時候與他人產生連結?
想一想,你上次覺得真正跟人有所連結或獲得支持的情況。請描述當時的處境:誰提供了支持?哪種支持?你有什麼反應?有什麼感受?
立即見效的支持方案
制定計畫,下次當你覺得寂寞或傷心時可以立即採用。當人覺得寂寞或傷心時,往往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此相對,下次試著反著做。
想一想你能聯絡的對象、想一想你在這種情況下會說什麼話,並寫下來。你覺得自己會有什麼感受?你願不願意勇敢試試看?原因是什麼?
本週請跟支持樁有所連結
除了把一週的每一天寫下來之外,還要把你會聯絡的某個人的姓名及其聯絡方式寫下來。最好是親自見到對方或打電話給對方(視訊聊天更加分!)。做不到的話,傳訊息或電子郵件也可以,只要傳訊息或電子郵件不是常態就好。因為只有「真正的」面對面接觸,內心才會更有滿足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寫完之後,你覺得……
1.完成本章的寫作題目後,你的心裡浮現了什麼?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寫作當中,有任何東西跟前面幾章不一樣?
2.本週有什麼成長嗎?就算是只成長一點點也算。你有沒有做出任何改變?有哪些地方是你引以為榮的?
3. 你在人生中,要如何持續應用這個綻放原則呢?
持續綻放的訣竅
本章的重點是聯絡及接觸別人,藉此支持自己度過黑暗。事實上,根據許多有趣的研究結果顯示,「支持他人」亦有效提振心情與幸福感的作用。
前陣子,我在網路上讀到一則故事。有一對移民的夫婦幫助了某個在路邊爆胎的男人。那個男人想把錢給那對夫婦,好謝謝他們幫助了他。那對夫婦不肯收錢,丈夫說:「今天的你,就是明天的我。」他說的沒錯。很簡單,我們需要彼此。請想想你的花園裡有誰,中心地帶或邊緣地帶都可以;請想想誰應該也需要支持。你有沒有任何或小或大的方式,能多少支持對方呢?如果你願意試試看,我鼓勵你寫出自己的經驗,以及該經驗對心情產生的影響。
暗夜綻放者:芮妮
這是我某位個案的故事,想與各位分享她是如何透過療癒寫作的力量度過人生的難關。這位個案得到乳癌後,經歷漫長的痊癒與轉變的旅程。芮妮之所以提議寫這個片段,一是為了帶來啟發,他人也能因此期望自己在黑暗裡綻放,二是為了訴說寫作是如何幫助她在黑暗中找到寶物並使自己有所轉變。以下,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與各位分享芮妮的暗夜綻放的故事。
芮妮的黑暗
我的健康有幾年不明所以逐漸衰退,後來經醫生診斷才突然得知,四十二歲的我罹患早期乳癌。同時,在被診斷罹癌的兩年前,我們的獨生女經診斷失能,而後順利撐過那段難熬的時光,所以我罹癌並不是最壞的消息。只是,惡夢般的事件接連發生,我罹癌只是其一,而罹癌的前一年,我母親經診斷患有多發性骨髓瘤。
我本能上認為自己得病是有原因的,也以為自己一定要探究箇中原因,還要弄清楚自己為何且如何在這個年紀生了大病。此外,也要掌握自己的健康以及女兒的健康,這當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還是開始投入療癒領域以及我日後所稱的「暗夜綻放」。我接受標準的乳癌療法,動手術並進行放射治療,還要服用荷爾蒙阻斷劑五年。常規癌症療法有(實際存在與潛在的)副作用,我沮喪又害怕,迫切想了解還有哪些癌症療法是基於實證,也是安全的。有人建議我從事療癒活動,而寫日誌或療癒寫作即是其一。寫作就跟氣功和靜觀一樣,最後經證明都是十分重要的療癒方法。
芮妮如何把寫作當成治療工具?
我報名參加皮爾斯博士的「療癒寫作」四週工作坊,學習療癒寫作的技巧與方法,本書亦有摘述。我看得出來,那些指示、建議、題目都很有用,而我寫日誌的方式也有顯著的改善。然而,還要再過幾年,我才會明白這種寫作方式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一段時間過後,我就懂得重寫自己的人生敘事。有了闡述新敘事的能力以後,我得以脫離家族裡漫長的跨世代創傷史,放下既有的受害者情結,掌握自主的力量。然而,我隨即明白好處不僅於此,我還獲得了靈性上、能量上的美好療癒贈禮。
寫作幫助了芮妮獲得療癒,並在暗夜綻放
光是把內心的念頭與情緒寫到紙頁上,這簡單的動作往往能帶來立即的解脫。雖然這種做法有時危險,但是寫完後多半總是覺得比較輕鬆,心靈也更充實。經診斷罹癌的七年後,我重溫了治療期間寫的日誌,內心驚嘆不已,當時寫下而後遺忘許久的文字,顯然已奠定了痊癒的基礎。此外還有一點更叫我驚嘆,就是當時寫下的文字,清楚描繪出我是怎麼痊癒的。我覺得,療癒寫作的過程多少有點像是潛意識的靈性手電筒,在最黑暗、最茫然的時刻,照亮我的前路,引領我邁向療癒。
芮妮成為抗癌教練,分享自身經驗
經過了漫長又艱辛的七年,前陣子腫瘤科醫師表明已無疾病證據,我再也不用接受治療,非常開心。不僅我的生理健康有了很大的進展,就連靈性與心理健康也大幅改善。跟實踐前述療癒法前的人生相比,現在過的人生平衡又充實許多。有鑑於此,我也主動找方法幫助別人度過罹癌往往會有的困惑與恐懼,幫助他們在黑暗時刻獲得療癒並有所轉變。為此,我踏上全面抗癌教練之路,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激勵他人去體驗這項轉變法的好處,進而在暗夜裡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