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富人的想法、富人的行為

身為想法整理諮詢者,經常會收到企業CEO或成功人士的邀請,希望我協助他們進行想法整理。與他們談話過後,我發現成功人士有幾項特徵,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思考速度」、「決定速度」,以及「執行速度」相當快。

這是在為年輕時就白手起家的物流業L代表進行諮詢時發生的事情。當時我和他一同用餐,L代表說他將一份重要物品忘在家裡了。一般人在這個情況下,通常會慌亂不知所措,或是苦惱著該不該回去拿,又或者是拜託家裡的人帶過來。

不過L代表一點都不慌亂,沉穩地打電話給人在家裡的妻子說「現在我叫了計程車,可以幫我拜託司機先生將那件物品送來我所在的地方嗎?」他打破了我對於「計程車是人搭的」固有觀念,那一天我也見識到物品搭計程車前來的特殊景象。

標榜要「打破固有觀念」的他,平常想法就很獨特,但問題發生不過10秒就可以找出解決方法一事,更是讓我驚訝。與他相處時,每每都感嘆於他的想法與執行的速度。當他想到不錯的事業點子時,馬上就能具體化執行,絲毫不猶豫。想到方法的同時馬上致電給相關人員,以及可以一同推動這個項目的人,迅速建立起團隊與聯絡群組,馬上決定見面日期。

多數的人都是想得多、做得慢;相對的,行動快、但想法不實際的情況也不少。而L代表兩者很均衡,有想法就馬上付諸執行,當然他的行動力並不是一夕之間就冒出的。

那麼L代表為何能如此快速行動呢?因為他是一位能將腦中的想法快速整理的人。舉例來說,當想到事業點子時,馬上致電給可以一同完成的人,這一行動的前提,是他能迅速思索並整理出需要哪些人,只要能好好整理就能付諸行動。

快速、即刻付諸執行是L代表的習慣,過去的他學了多少、想了多少、整理了多少事情呢?為了實踐想法,他又有多少炙熱的執行能力呢?想法的速度,足以支撐想法的執行速度,就是L代表成功的祕訣。成功人士的行動速度跟思考速度一樣快

我曾經協助擁有百萬人訂閱的YouTube頻道「申師任堂」的創作者進行想法整理,見過幾次面之後發現,他的行動能力極快,對於想法與行動他是這樣說的:

「我認為做什麼事情都必須以想法20%、行動80%的比例為佳。舉例來說,早上想個一兩個小時,這時只需要想,下午就只能行動,行動的時間就必須明確的行動;若是一週的時間,就是一天想,剩下的六天必須徹底執行。重點不是花幾小時、幾天的時間慢慢考慮,只要認為已經想得夠充分,就必須先嘗試。我在工作的時候,自我會分裂,思考的自我就只會徹底思考,然後要求行動的自我停止思考、開始工作,就好像我的體內同時存在老闆與員工一樣。」

成功人士無所畏懼

近來諮商的Y代表的執行力也令人印象深刻,經營網路商店的他只是一位20幾歲的年輕人,但他卻是僅花一年半的時間就達成年營業額70億韓圜的外柔內剛的青年代表。詢問其成功祕訣時,他是這樣說的:

「其實我是一般平凡人,高中畢業後就入伍在海軍服役,退伍後在愛寶樂園加勒比海灣做救生員,也做過SECOM保全公司三班交替的警衛,上班時總是想著要有一番事業,直到發現網路商店人人都能開,所以馬上報名上課。但也不是所有去上課的人都發展得很順利,只有像我這樣不畏懼、不退縮,帶著自信開始做的人,才能在這個市場堅持下去。」

不斷推動網路商店事業的他,執行力比任何人都高,不過他的成功祕訣不僅只是執行力,他真正的成功祕訣是「不畏懼」地行動。只要有想法就會下決定,下了決定就會執行,不畏懼、不猶豫,若在執行過程中有需要學習的事物,也毫不猶豫地報名相關課程,不會害怕自己能否吸收,與其擔心害怕,還不如專注在上課學習,將學習的內容變成自己的一部分。由此可知,能招來錢與運的人,一旦下定決心,就會毫不畏懼地行動。

在參與想法整理課程之後,他找上我接受一對一諮詢,派發的作業也馬上完成,就算在準備CEO演講,只要我給出任務,他也隨即會利用即時通訊軟體錄音回覆。絲毫不畏懼評語總是認真完成一切的他,令我難忘。我詢問他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網路商店事業在1年半就超過70億韓圜的年營業額,之後也專注在員工福利與創造一個好的公司文化上,因為自己年紀尚輕,不足之處還很多,也因為什麼都是第一次,所以擔心害怕的部分也不少,但也都因為努力執行而一步步解決,如今還做了想法整理的諮詢,往後應該可以更進一步。我明年的目標是年營業額100億韓圜與打進全球市場!」

想改變人生,要先改變思考模式

成功人士與普通人最大的差異是什麼?正是行動力。而行動快速的原因就是思考力,也就是具有訓練過的「思考模式」。成功人士擁有正向的思考模式,擁有正向思考模式的人,行動也會毫不猶豫,由於可快速具體化想法,做什麼事情都很有自信、迅速處理。相反的,具有負面思考模式的人會如何呢?

負面思考模式有兩大特徵。

第一,不合理、狹隘,且過於武斷。即使某件事情在未來有50%的成功或失敗機率,負面思考的人會認為失敗的可能性更高,並覺得自己的想法相當合情合理。

第二,自動化思考。由於習慣了負面思考,所以與個人意志無關,凡事不知不覺就往負面思考,容易喪失信心並深陷無力感,完全不敢嘗試新事物。

該如何克服負面想法呢?首先,必須先意識到自己具有負面思考模式,觀察自己平時說話的習慣,若經常出現「這不行」、「做不到」、「果真是不行」,就必須減少說這些話,或是以「我可以」、「先做做看」、「總之先做」這類正向話語取代。

以合理的方式反駁負面思考也是個好方法。在開始進行之前,若感覺不太好、覺得可能做不到的時候,就可以問自己「為什麼不可以?」「真的不可以嗎?」「沒有可行的辦法嗎?」藉此找出可以成功的方式並建立可行的計畫,負面思考就會自然遠離。

成功者大致上是能毫不畏懼地執行,而普通人在事情的開始階段就會因恐懼而猶豫不決。

那麼,該如何戰勝恐懼呢?只要知道恐懼是什麼,就能減緩恐懼。所謂恐懼是「預測某一現象或經驗時所帶有的焦慮情感」,醫學專家說,若從生物學角度看來,就與我們害怕時所產生的焦慮情緒一樣,也就是一個人獨自在黑暗之處時、兇猛的動物近在眼前時、手術之前、建立改變現狀的目標時,都會引起一樣的身體反應。這種恐懼與其他所有情緒一樣,都是一種資訊。若將感受到的情緒視為一項資訊,察覺到「原來現在的我是覺得恐懼啊」,就能理智地面對。

恐懼可以藉由準備與知識來緩解,只要看得到方向的話,恐懼就會消失。在建立具體目標與計畫時,會冒出許多好點子,即可逐漸脫離恐懼。就如同我們初次到一個地方時,不會隨意亂走,會先查詢地圖或導航一樣,如果對未來的恐懼越來越大,就必須找尋更多資訊、累積更多知識,並以此為基礎徹底進行準備。跟著本書的步伐,整理腦中的想法並具體執行,就能將過程中產生的恐懼,轉化成勇氣與自信。

整理想法有困難的原因與解決對策

許多人都想好好整理腦中複雜的想法,但若要開始進行想法整理,卻又迷茫於不知道該從哪個想法開始整理,反而讓腦袋更加複雜困惑。究竟想法整理困難的原因是什麼呢?

想法無法被看見

腦中的想法眼睛看不見,我們不僅看不見他人的腦中想法,也看不見自己的,所以整理想法與整理房子不同。

我所創設的整理原理之一「羅分排」,也就是「羅列、分類、排序」的縮寫,所有整理都是依據這三項順序進行的。

試想我們在整理房子時,會先將家中既有的物品全數擺出來「羅列」,接著將相同物品進行「分類」,例如整理衣服時,會分為夏天的衣服與冬天的衣服;整理碗櫃時,會分為飯碗、湯碗。最後則是「排序」,優先將常穿的衣服放在顯見的地方、常用的碗盤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

家裡的垃圾或是物品都是眼睛可以明確看到的部分,所以不論是要丟棄,或是分類、改變位置都不難,大致上整理房子的問題多半不是不能做,而是覺得麻煩不想做。

那麼想法整理又是如何呢?比較接近「不能做」,因為想法眼睛看不見,所以才會難以整理。但其實仔細理解後會發現,想法的整理跟房子的整理一樣,都是採用「羅分排」的方式進行。以行事曆管理來說,首先是「羅列」該做事項,接著依據業務、日常、學業等「分類」,再來就是依據重要、緊急的順序「排序」。因此想法整理也是從羅列想法開始,緊接著分類與排序,只不過這個過程眼睛看不見,所以腦袋會覺得複雜。通常不會整理想法的人,是因為都只用腦袋整理,而沒有用到手。令我相當意外的是,許多人並沒有寫紙條或是記錄的習慣。

當然像「今天午餐吃什麼?」這類單純的決定可以快速在腦中整理,但問題若更複雜的話,該怎麼辦呢?掌握公司問題的現況、分析原因,並找出解決策略的這類複雜過程,光用腦子想是不夠的,正如同解數學題時,加法或減法這類簡單的問題可以用心算,但數字越大、題型越複雜時,就難以用心算的方式得出解答。

所以腦子要用、手也要動,手寫下來讓眼睛看見這一步是必須的,就如同X光讓我們看到體內,可以治療身體的疾病一般,如果能看到腦袋中的想法、理解整理的方法,就能進一步整理想法。

想法容易一閃而逝

整理想法時,必須寫下來的另一個原因是想法馬上會消失。大腦有所謂的工作記憶,僅能保存進入大腦的資訊約幾秒到30秒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會以該資訊為基礎來思考、計算或判斷,當資訊處理完成後,隨即會刪除以利後續新資訊進入。

這一記憶系統可以電腦作為比喻。電腦硬碟如同大腦的長期記憶儲存區,記憶體就是工作記憶的暫時儲存區。我們的大腦就像電腦資訊處理過程一樣,沒有休息,所以不論是多棒的點子,若沒有馬上記下來,就算之後想再度想起,也可能想不起來,最糟情況就是連有過這一絕妙點子的印象都沒有。

知道並理解想法會一閃而逝、珍惜自己所冒出的所有點子的人,會在想到好點子時馬上寫下來,隨時隨地都能做記錄,甚至有人連在洗澡時也會在洗澡間備有可以隨時記錄的工具。我也有冒出點子時就馬上記錄的習慣,為了因應睡覺睡到一半突然有什麼好點子的情況,我會在床邊放便條紙。我的包包裡一定會有便條紙,大部分的情況是利用手機的記事管理APP「Evernote」隨時記錄冒出的想法,緊急時則會用即時通訊軟體傳給自己。看書時想到的想法就會寫在旁邊空白處,移動中若想到什麼,就會使用手機的錄音功能來記錄。

世上所有偉大的成果都是從記錄開始,不論是多小的點子,只要能夠持續累積就能創造出大價值。我也從此處獲得許多經驗,因此時至今日我都隨時記錄不停歇。

這裡要稍微按下暫停鍵!那麼,單純累積許多筆記與記錄,就能做好想法整理了嗎?就如冰箱有許多料理食材,但並非因此就能做出源源不絕的好料理。想做出好吃的料理,除了要有健康又新鮮的食材(想法、資訊、知識、點子等)外,還必須有料理的工具(想法整理工具)與食譜(想法整理方法)。

想法整理包含「淨空想法的整理」、「保管想法的整理」與「設計想法的整理」,本書所謂的想法整理,不是淨空的整理,也不是大量收集與保管的整理,而是讓想法更有用處的整理,也就是「設計想法的整理」。然而設計想法不是單純用大腦想就夠了,如同設計師用繪圖板與圖解一類的工具,設計想法的整理也必須有想法整理的工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