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摘錄1】前言:不安,是妳認真活著的痕跡

女兒啊,好久沒寫信給妳了,最近還好嗎?有沒有按時吃飯?在美國的新婚生活是否依然甜蜜?工作也都還順利吧?雖然我們經常透過電話或即時通保持聯繫,但媽媽心裡還是時常惦記著妳啊!沒辦法,只要分隔兩地,當媽的就會不自覺地時時刻刻都在擔心小孩是否吃飽、穿暖?身體是否健康、有沒有哪裡不舒服?

有時,我會反問自己,這輩子是否曾如此渴望得知某人的消息。其實我在生妳之前,一直是個很享受工作成就感,只看前方、勇往直前的人,甚至一度以為世上沒有什麼事是自己辦不到的,簡單來說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直到生了妳以後,才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妳襁褓時期,我每天都必須一邊看著醫院同事的臉色,一邊照顧脆弱的妳,整天擔心妳會不會突然跌倒受傷或發高燒,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這讓我初次體認,原來世上還是有許多不能如己願的事。在這些獨自承擔的日子裡,甚至曾質疑自己,如果連妳都照顧不好,那我究竟還能做什麼?後來終於體會什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為什麼人們會說,每一個人都要等當了父母、親自養過小孩後,才會真正成熟。

我想,要是當初沒有生下妳,或許我在事業上會有更耀眼的成就,但我相信,就算那時事業有成,心裡也一定是空虛的。每當我意志動搖時,只要想起妳,就能再次找回生活重心。這樣看來,在我人生中,或許妳才是老天爺給我最大的禮物。

如此寶貝的妳,去年某天突然向我提起了終身大事,還說婚後定居美國。我原以為,妳可能在美國工作個幾年,等快要結婚時一定會再回來韓國,到時我就能經常見到妳。所以即便心裡很想念,也不斷告訴自己再多忍耐一下吧,卻萬萬沒想到妳竟然要直接在異國落地生根了。

一方面我感到非常欣慰與驕傲,世界上怎麼可能有父母不祝福子女長大成人,積極開拓自己的未來呢?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心中某個角落的確有些不捨和空虛。應該說,得知這個消息時,一開始真的很難接受妳離我千里之遙,獨自一人在異地生活的事實。直到有一天,我腦中突然浮現一個念頭,我想好好送妳一份禮物——為了帶給我人生非常多寶貴禮物、即將遠離我獨自生活的妳。

我是妳的母親,妳是我唯一的寶貝女兒,回想我們相處的三十年歲月,真的發生了好多事。然而我發現,可能是因為過去妳一直都在我身邊,抑或以為未來妳也一定會在我身旁,所以其實有很多話,我都沒能親口對妳說。

過去三十三年期間,我身為精神科醫師,至今接觸過的病患應該超過二十萬人,看診時間將近七萬小時。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人生痛苦和煩惱,找我一吐怨氣並諮詢解脫之道。每當遇見和妳年齡相仿的患者最讓我心疼,因為她們總令我想起妳,深怕有些事情妳會不會也不敢向我開口。

好比幾天前,一位三十歲女性,她不發一語,突然就嚎啕大哭了起來,哭到用完一整盒衛生紙也停不下來。大哭一場後,可能多少撫平了一些情緒,才終於開口說話。原來她是約聘人員,這陣子飽受公司隨時可能請她走人的壓力,加上先前原本約定好的婚約,也被男方突然喊卡,所以這陣子很不好受,壓力很大。最後她還補了一句:「大哭一場,心裡終於舒坦多了,過去一直很想哭,但因為怕父母擔心,總是強忍著情緒。」

當下聽她講完這些話,妳不知道我有多心疼。明明應該是充滿自信與活力的花樣年華,卻過著連哭泣都不敢隨意哭的日子。

人們雖然經常抱怨景氣不佳、民不聊生,但只要年輕人因為沒有正職工作而心裡徬徨,或為了將每月所剩無幾的薪水存起來而備感壓力時,旁觀者們嘴上雖說著感慨萬分的安慰話語,內心卻認為這些年輕人一定是不夠努力才會淪落至此。「明明有手有腳也有大學文憑,卻在家裡當米蟲,一定是他個人問題;一定是因為不珍惜用錢才會存不到錢」……這些都是人們心中最真實的心聲。

這些年輕的孩子一心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而全力以赴,卻面對連一個職缺都不願提供的無情社會,因而感到挫折、感到辛苦,而這些問題全都被歸咎於自己太差勁,於是連放聲大哭都不敢。即便埋怨這社會、埋怨他人也沒有用,無情的時間仍然不斷流逝,能承擔這一切如噩夢般痛苦的人,只有自己。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有很多話想對與妳年紀相仿的朋友們說,想叫她們不要太執著於每一件事情都要會。

如果現在感到不安,就代表妳有在認真過生活,不必太過擔心。這些是至今我沒能對那些在診療室裡遇見的年輕朋友們說的話,也是我想對步入婚姻後就要出國的妳說的。於是我開始寫書,過去一年來,我在稿紙上寫了又擦,擦了又寫。

三十三年的精神科醫師生涯,雖然讓我學到很多事,但依然覺得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更擔心我的文章會不會不但沒能撫慰心靈受傷的年輕人,反而將她們推下更深的懸崖。但是我相信有些話現在不說,以後一定會後悔,所以我決定將心中想說的話整理成冊,這些是除了媽媽以外沒有人會對妳說的話。

女兒啊,媽媽愛妳。無論其他人對妳評價如何,妳都是我這輩子最疼愛的寶貝女兒。這也意味著,無論妳做出任何決定,導致任何結果,我都會無條件支持妳,所以只要如同以往,不要有任何畏懼,勇往直前就對了。

嘗到失敗滋味又何妨?大不了休息一會兒再重新上路就好,至少不是一個連試都沒試過的傻子,這樣就夠了。無論面臨任何挫折,都希望妳能以趣味盎然的平常心面對。若是想不到如何能讓生活變得更有趣,或心中怒火無法平息時,不妨翻開這本書吧!希望媽媽這一路犯過各種小錯誤卻依然快樂的人生,能為妳帶來一些勇氣與力量。

為我的女兒,以及世界上的所有女兒,加油。

永遠疼愛妳、支持妳的媽媽

【摘錄2】放棄扮演每個人眼中的好人

至今妳扮演過女兒、朋友、前輩、晚輩以及員工等角色,但從結婚那一刻起,妳將成為媳婦、妻子以及未來孩子的母親,也就是說妳必須扮演的角色會突然增加。人們通常希望自己能扮演好所有角色,盡可能實現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並擔下所須承擔的責任,達成被賦予的任務,更何況這是個徹底肯定一人分飾多角、能者多勞的世界。

然而在我眼裡,那些想盡辦法扮演好所有角色的人反而令人同情,因為如果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必定需要犧牲自己。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只要自己辛苦一點、犧牲一點,所有事情就會順利。所以想說的話不敢說、想吃什麼也忍著;比起自己「想做」的事,會選擇先做「應該做」的事。只要為了老公好,即便犧牲自己也是應該的;就算自己快累垮了,這該死的世界依然強調「這才是所謂真正的母性」。

女兒啊,如果有人對妳述說女性該有哪些美德,並要求妳要像我們的母親一樣過一生,記得千萬要把耳朵遮住,然後果斷地回絕對方:「我沒辦法做好每件事。」如果對方因此認定妳不是好女人,妳就將它當作是種稱讚。唯有如此,才能在扮演多種角色的同時,不忘自己的立場,並守護好自己。

我曾希望能成為能幹的醫師、好媽媽、好太太、好朋友、好媳婦、好上司……喔,不對,應該說我已經朝這樣的目標努力了好多年,但無論我多努力,還是有人不喜歡我,再怎麼樣仍然有很多漏洞和問題。只要醫院工作順利,妳就會有事使我操心;妳聽話了,娘家就有突發狀況;娘家稍微安靜了,婆家又會有事。於是無論我多麼加倍努力想處理好每一個環節,最終還是沒有風平浪靜的一天。尤其在妳還小時,我每天必念著:「希望今天順利!」要是我抱怨一、兩句,旁人還會說:「幹嘛自找罪受,在家帶小孩不是更好?」

雖然當時這些話讓我很受傷,但也因此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比起每件事都力求完美,不如要求自己無論扮演哪種角色,只要狀況不嚴重,適當地調節,這樣過日子就好。也就是放棄扮演每個人眼中的好人,放下「每件事都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欲望。

健康地愛自己的人,很清楚知道不必事事完美;就算失敗或犯錯,仍相信自己具有充分價值、值得被愛。美國劇作家喬.柯德爾(Jo Coudert)就曾說過:「人沒有非要得到他人的愛不可,也不需要為此犧牲自我;真正的生活重心且無比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愛自己。在妳這輩子所認識的人當中,唯有妳,才是最終對自己不離不棄的那個人。」

如果這世界對妳太苛求,讓妳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備感壓力時,不如做好被別人說「不懂事」的心理準備,正面面對。別忘記,媽永遠都會支持那樣就好的妳。
【摘錄3】妳的人生全是他人的待辦事項?

診間裡,恩英用空洞的眼神對我說:「我覺得這世界彷彿充斥著責任,我的人生怎麼全都是待辦事項,在我的人生當中沒有自己。」她總是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為了配合他人要求,寧願犧牲委屈自己,從來都沒有認真正視過自己的情感與感受。不,應該說她一直都很害怕面對內心的自己。

追問其原因,是出自於每晚酒醉後家暴成習的父親,母親也為此備受折磨。當時年紀還小卻是長女的她,每天早上都要幫弟弟妹妹準備便當,晚上則要變身守護媽媽與弟妹的女戰士。無力反抗的母親,視恩英為家中棟梁,稱讚不已。然而其實在她的內心,深藏著埋怨憤怒的情緒,因為從小必須忍受母親強迫她扮演大人的角色,未曾哭鬧;以及怨恨父親每天把家人推向不安的深淵。但另一方面,她又會因自己對父母的怨恨而感到內疚。潛意識裡深怕憤怒與內疚會一併爆發吞噬家人的她,最後將所有情感徹底封存,不再讓自己有任何感受。只靠著責任感,像機器人一樣過生活,處理堆積如山的待辦事項。

然而人的情緒總有一天會爆發,就像往堵塞的水管裡不斷倒水,一定會溢出。當時沒能表露出來的情緒,日後反而容易引發更大的爆炸;而莫名的緊張與茫然不安,會轉化成沒來由的憤怒,嚴重的話還會演變成身體病症。

恩英之所以會因為壓力與責任感而動了自殺念頭,有著以下種種因素。人們普遍認為,應該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才對,畢竟誰想帶著不安、恐懼、擔心、憤怒等負面情緒呢?但其實人類的情感就像一條通道,如果想避開負面情緒而將情感通道堵住,那麼開心、幸福、歡喜等正面情感就同樣被限制住了。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曾說:「若想逃避心中地獄,就會遠離心中天堂。」恩英正是為了逃避對父母的憤怒與內疚,而變得再也感受不到任何開心與幸福,單純只剩下充斥著「責任」的人生。後來我送給恩英一首詩,大衛.格里菲斯(David L. Griffith)所寫的〈力量與勇氣的區別〉(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rength and Courage),節錄如下:

為了防禦自我,需要力量
為了脫下防禦姿態,需要勇氣
為了感受他人的痛苦,需要力量
為了面對自己的痛苦,需要勇氣
為了隱藏自己的情感,需要力量
為了表現自己所隱藏的情感,需要勇氣

在她的內心深處,仍舊躲藏著內在小孩,渴望著父母的關愛。如果說過去的恩英,為了掩蓋內在小孩的傷口而用盡力氣,那麼現在就是需要用勇氣面對內在小孩的時候了。想治癒傷口,就必須先正視傷口。恩英必須先承認父母並非她心目中理想的典範,也要體諒父母同樣是受害者,有其無可奈何的苦衷;再加上她在父母面前已不再是沒有力量的孩子,而是完全可以自我療癒的成人。因此,她決定從現在開始,即便會令他人失望,也要鼓起勇氣過自己的人生,面對過去壓抑的自我,勇敢表達自己的情感。

她決定從此刻起,學習如何安慰自己以及得到關愛,並與自己約定要努力執行「愛自己」的功課。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優先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選擇,而非父母會開心的事;並且決定即便只是完成一件小事,也要懂得稱讚自己。同時我向她強調:目前的她已經非常漂亮優秀,所以別再折磨自己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