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談判?
要在荒野之中找到路徑,到達應許之地,
必須先找到談判的方法。
我們的現實世界就是一張巨大的談判桌,不管你喜不喜歡高不高興,你都是個參與者。我們每個人也都會跟他人發生碰撞和衝突,無論是自家親朋好友或是外頭的銷售業務、競爭對手,或者種種具備唬人名稱的實體「機構」或「權力架構」。你的工作事業能否成功發達,甚至整個人生是否圓滿充實,就看你能不能明快處理這些遭遇。
談判需要知識也要努力,但它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博取對方的好感,來幫助我們獲得想要的東西。
我們想要什麼東西呢?
我們什麼都想要:聲望、自由、金錢、正義、地位、愛、安全和認可。不過有些人會比大家更知道要怎麼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現在各位也即將成為其中一員。
傳統上,大家會以為擁有最多才能、最努力投入和受過最完整訓練的人才能獲得獎賞,而擁有優點長處和努力到最後就一定會勝利;但是,現實生活證實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只是幻想。真正的「贏家」似乎不只需要能力,也必須展開「談判」來獲得想要的成果。
「談判」到底是什麼?談判是運用資訊和力量來影響「張力網路」(web of tension)中的行為。各位要是對此廣泛定義加以思考,就會發現無論工作或生活,其實都一直在談判。
在工作之外,我們會運用資訊和力量來影響誰的行為呢?其實做先生的,會跟太太談判,做太太的也會跟先生談判(希望各位的婚姻都是雙贏的合作談判)。我們對親人、朋友也會運用資訊和力量。面對要開你罰單的交通警察、不願接受你個人支票的店家、不提供基本服務或想要租金加倍的房東、自以為提供教育就想跟你收錢的專業人士、想在你身上大撈一筆的賣車業務,或是你明明已經預訂卻推說「沒有空房」的飯店櫃台,碰上這些疑難雜症都需要談判。而有些最常發生也最讓人心煩意亂的談判,其實就是在自己家中出現,許多父母和孩子往往不知不覺就參與這些碰撞衝突。我從我的個人經驗就能為大家舉個例子。
我和我太太有三個孩子。我那個小兒子九歲時才五十磅重(不到二十三公斤),對這個年紀來說顯然體重過輕。其實他讓我們全家都感到很尷尬。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跟我太太都很愛吃,而且他的哥哥姊姊也是胃口好得很,結果這個小弟卻是瘦巴巴。往往就有人會說:「他從哪兒來?」或問:「這是誰家的孩子?」
我們這個小兒子自有一套避開食物供應之處的生活方式,才會變得如此消瘦憔悴。對他來說,凡是三餐、廚房、餐點、食物等等,都是褻瀆不潔的字眼。
幾年前,有一次我在外頭四處演講奔波整個星期,直到週五晚上才回到家。一個人在外當然是寂寞得很,至少我是這麼覺得,所以我就在想當晚要跟太太好好相處。等我走進家門的時候,驚訝地發現太太像個胎兒似地縮在沙發上,還吸吮著自己的大拇指。我意識到這可能是出了什麼問題,她小聲地說:「今天真是不好過!」
為了讓她擺脫鬱悶,我說:「我們為什麼不上館子吃一頓呢?」
她和兩個大孩子都說:「好主意!」
只有九歲的小兒子不同意:「我才不去什麼館子!那是吃飯的地方!」這時候我一把將他抱起,直接抬進車上。這也是一種談判方式。
等到我們進入餐館時,九歲兒子還在繼續抱怨。最後他說:「爸爸,我為什麼要跟大家一樣坐在桌邊呢?我為什麼不能待在桌子下面?」
我對太太說:「反正我們有四個人吃飯,一個躲在桌下,誰管他要幹嘛?說不定還能省點錢!」其實她一開始是反對,但我說服她說這辦法不錯。
餐點開始上桌後,剛開始的十分鐘相安無事。在第二道菜還沒來之前,我突然覺得一隻濕濕涼涼的手爬上了我的腿。幾秒鐘以後,我太太也嚇得跳起來。
我氣得伸手往桌下撈,一把抓住小傢伙的肩膀,直接摔在我身旁的座位上,低聲警告說:「坐著別動!也不要跟我、跟媽媽或跟哥哥姊姊說話!」
他回答說:「好啊!但我可以站在椅子上嗎?」
「好吧,」我讓步:「但不要再煩我們!」
二十秒後,那個瘦小子突然兩手張在嘴邊大聲叫喊:「這家爛餐廳!」
我雖然吃了一驚,但還是足夠鎮定,用力抓住他的脖子,把他塞到桌子底下,然後趕快買單結帳、付錢走人。
在回家的路上,我太太對我說:「賀伯,我想我們今晚都學到一些教訓。以後別再帶這個小怪物去餐廳了。」
我必須承認,從此之後我們再也不帶那個瘦小子進餐館。雖然只是個九歲的孩子,但他在那個場合讓大家滿臉尷尬,就是運用資訊和力量來影響我們的行為。跟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樣,這就是一個談判者啊!至少是打贏了他的爸媽。
我們在工作上也不斷要進行談判,雖然你不一定知道自己正在這麼做。部屬或員工也會運用資訊和力量來影響上級和主管的行為。比方說你有一套想法或建議,希望可以獲得上級的認可。這時候你需要做的是把這套想法加以包裝,讓它能夠滿足上級主管的需求,同時成為貴組織當前的優先事項。有很多人雖然具備技術和專長,但是缺乏推銷想法所需要的談判技巧,結果只能怨嘆懷才不遇,只會感到挫敗而沮喪。
現在的老闆要是夠聰明,也會運用談判手段來鼓勵員工努力投入工作。所謂的「老闆」,就是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