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講不出心裡的期待與擔憂?——我們真的走得下去嗎?
階段一:陷入惡性循環的伴侶
俊豪和雅芩在愛情長跑八年後,開始討論是否要進入婚姻,女方卻突然在準備婚禮的階段,表示自己需要一點時間做好心理準備,希望先緩緩登記和婚禮的時間。
「我不曉得怎樣可以讓她放心,也不曉得怎麼讓她開心。」俊豪先回應我。
我輕輕點點頭並看向俊豪,示意他往下說。
他們相互對望了一眼。
「我很期待可以開啟兩人的人生新篇章。其實我真的期待好久了,我知道她心裡也是這樣期待的,但我也同時感受到她很焦慮。」
「你有感受到她在焦慮些什麼嗎?你好像覺得女友的焦慮,已經成為你們關係往前走的障礙?」我問。
「她會跟我說,她有些擔心婚後的生活和適應。我知道這時候她期待聽到我的安撫,或給她一些保證。我覺得自己都做了,每次看她悶悶不樂,我就會想關心她。但一開始她會讓我知道她在擔心什麼,現在就算問她,她也好像越來越不會講到自己。我覺得我們倆真的可以一起解決這些問題,當兩個人一起面對,這些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不是嗎?但她的反應,有時也讓我對進入婚姻這件事有點迷惘:會不會只是我一廂情願,她並沒有真的想跟我走下去。」
雅芩補充說到:「對,所以他這時候就會問:『我們真的要結婚嗎?』但我沒有不想跟他結婚,我只是有我的擔心。」
對於結婚這件事,俊豪充滿自己的憧憬和藍圖。他很希望兩人完成人生大事後,能一起度蜜月、一起規畫未來、一起籌備同住的生活。在這些憧憬背後,俊豪想牽著雅芩的手往前走。
另一方面,雅芩雖然很期待可以進入婚姻,卻也有自己的擔心。後續和雅芩談了之後,我才理解這些擔心其實有很多層次,而在他們的對話中,並沒有機會真正攤開這些擔心來整理清楚。
於是,協助這對伴侶「攤開」這個目前影響他們進入婚姻的情況,是諮商的方向與目標,也是我這個伴侶治療師的工作。
我們從第一層次的擔心談起:雅芩擔心婚後兩人生活的變動、擔心另一半的家庭對自己成為媳婦後有更多的期待、擔心自己的生涯發展和崇尚自由的性格會因為婚姻而被束縛,也擔心自己不符合社會上「好媳婦標籤」的樣子。這些因為角色轉換隨之而來的期待與框架,使雅芩陷入焦慮和恐慌,並對於進入婚姻有所顧慮。這似乎也是許多女性在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時會有的心情。
「我可以感覺到妳要進入婚姻前,有很務實的思考。雖然充滿憧憬,但也同時擔心婚姻會遇到的現實面。這份憂慮也成為妳之所以請另一半多給些時間的原因,不過似乎過去也沒有機會理清楚這些脈絡。」我對雅芩的擔心表達肯定和理解。
「有時候看到她心情不好,我會問怎麼了,不懂她為什麼需要擔心。遇到婆媳問題或婚姻出現適應問題,通常不都是因為先生沒有作為嗎?可能先生沒有扮演好支持的角色,但我是很願意支持她的啊!但看到她這樣,偶爾也會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都在一起八年了耶!難道這些時間不足以讓她對我產生一些信任感嗎?」
「我懂了,所以這時候你就會像剛剛說的,想要安撫她、給她一些保證,也想告訴她:『放心,我會陪妳,不會讓妳一個人面對結婚後的變化。』是嗎?不過,我想你的安撫跟保證,好像沒有發揮作用,這讓你有點挫折。加上你看到女友的擔心和對婚姻的猶豫,也讓你有點著急,想要在交往多年後能夠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
俊豪點了點頭。
我轉向雅芩:「妳看到他不斷告訴妳說不用擔心,他會陪妳一起面對婚姻時,妳有什麼感覺?」
「我相信他有意願跟我一起面對,我也很謝謝他。可是他也會一直告訴我,要我不用想這麼多,加上他處理一些事情的方式和態度,真的無法不讓我擔心!」
其實讓他們卡住的問題,已經不單純是雅芩擔心結婚後的變化和無法掌控未來,而是慢慢演變成當她出現這些擔心時,俊豪並沒有辦法承接自己的不安,讓她覺得不被理解,也覺得被催促。
於是,這時有機會談談他們來諮商前在討論中看不到的部分,也就是第二層次的擔心,更是真正讓他們卡在這個惡性循環的核心原因:雅芩擔心自己的不安會帶給俊豪壓力,再加上向俊豪表達擔心和焦慮後,他也只是自顧自地要雅芩不要想這麼多,然後堅持趕快完成他規畫好的事情。這一年來,俊豪的反應讓雅芩更覺得他無法理解自己的不安,雅芩也無法真正感受到俊豪的安慰和關心。
因此,雅芩開始把這些話藏在心裡面,在「嘗試向對方表達卻可能不被理解」和「靠自己來消化心裡的不安」之間,雅芩選擇後者。希望可以透過自我安撫和調適,讓自己稍微喘口氣。
階段二:隱藏在追與逃背後的故事
現階段在這段關係裡,男方看起來比較像是追逐抗議方,女方則為逃避退縮方。
俊豪對關係的互動和未來有所期待,希望能夠開始規畫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也期待女友與自己一樣嚮往;雅芩在面對新的關係階段時,其實出現很多人都會有的顧慮和擔心,加上過往的家庭經驗,讓她對於婚後兩個家庭會出現的摩擦,以及可能近乎無解的婆媳問題有了災難性的想法。她的父親在婆媳問題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也可能讓雅芩投射在另一半身上,不指望對方能幫上什麼忙,甚至擔心他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一方著急挫折,一方害怕不安,使得雙方卡在惡性循環中。關係中會出現惡性循環,經常是因為用來「滿足」和「回應」自己依附需求的行為出現問題。比如俊豪透過安撫、安慰、給予保證與追問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可以被依靠、被愛的依附需求;雅芩則透過停下腳步、躲起來自己消化焦慮,來減少自己不被理解、不被接納的感受。不妨也藉由下頁的表格整理,梳理這對伴侶惡性循環的模式和形成的原因。
階段三:你是否也陷入這樣的關係
—對關係的發展和未來迷惘
在我的諮商實務現場,經常遇到關係穩定發展並朝結婚方向進行的伴侶。此時尋找諮商協助的內容,往往脫離不了以下幾個狀態和掙扎,讓伴侶們面臨關係的衝突與困境,為原本穩定的關係帶來挑戰:
一、我們真的適合嗎?
二、到底要不要跟這個人結婚?
三、都在一起這麼久,分開是不是太可惜了?
四、關係中長期累積了一些問題,看起來好像度過困境,可是那些問題的根源真的解決了嗎?
五、婚後就要開始面對兩個家庭的生活,我真的準備好了嗎?
六、如果我沒有想清楚,會不會後悔?
看到另一半對關係的猶豫和擔心,你可能會馬上關心、追問、再三確認關係,甚至聯想到「是不是我不好,導致你沒辦法馬上回應?」於是,你想要知道哪裡做得不夠多?哪裡讓另一半不滿意或不開心?這些行為再正常不過了,因為此刻的你心中充滿不安,並且認為應該要做點什麼,才可能推動關係的進展。所以你想要找到一些施力點:想知道對方愛不愛你、自己能不能被對方依靠,也可能想透過努力和保證,來感受到對方因為信任,願意將自己未來的幸福交給你。
然而,如果你是這個情況裡逃避退縮的一方,另一半的確認和追問可能讓你感受到壓力和負擔。這是個重大的決定。你想要稍微緩一緩,也藉此喘口氣,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走。特別是過往的經驗告訴你,如果沒有想清楚接下來的路,或許會讓自己過著不想要的生活。那個「不確定性」,也可能會讓你停在原地,甚至往後退。
此刻若再加上你覺得對方並不瞭解情況,只是為了關係有所進展而給出保證和承諾,便讓你更猶豫,擔心這個依靠可能不那麼踏實。在你做出決定前,這時候更需要對方的理解、接納和尊重,而非急著推你去做還沒有想清楚的決定。
階段四:擺脫惡性循環的重要關鍵
—找出彼此推動惡性循環的責任
當兩人的互動卡住時,如果雙方有機會在衝突之後緩和下來,去看見彼此在惡性循環的推動中,各自扮演什麼角色,該承擔什麼責任,便有機會及早停下不斷侵蝕伴侶關係的互動,破解惡性循環。
「我發現雅芩妳其實並沒有想推開俊豪。妳不是要說,不想跟他一起走未來的人生道路;也不是要講,不相信他會想幫忙。而是當妳在人生的路途上迷惘了、停下來了、蹲下來了,妳想說:『可不可以先不要著急,等我一下!』」我說。
「對,我就是這個意思。」雅芩回應我。
「可是很不巧的是,當妳停下來看著眼前的路開始不安、掙扎,發現俊豪這麼著急,用各種方式想說服妳往前走,反而讓妳有更大的壓力和負擔,也更不曉得如何回應他的期待。看起來,他好像在表示能陪妳面對未來的挑戰。可是妳當下最大的困難,就是覺得他好像沒有真的理解發生什麼事、妳在擔心什麼,就想要妳放心、不要擔心,對不對?」我看似在回應雅芩的感受,這段話同時也是說給坐在一旁的俊豪聽。這是伴侶諮商的好處,可以同時將重點呈現給兩個人,事半功倍。
著急的心情、不顧一切拉著另一半往前走的行為,正是男方推動惡性循環的行為與責任。有時候,急沒有辦法幫我們解決問題,反而會帶來更多問題。
我看到眼前的俊豪正把頭往上仰,眼眶噙著淚。
我等了一下後接著說:「其實我聽到在你的著急背後,你真的很怕她就這樣離開了,對不對?一想到有可能失去她,你既難過又害怕,特別是當她說:『不要管我,讓我自己一個人靜一靜。』這時更讓你覺得,她是不是正在為離開做準備,也難怪你這麼焦急!」同樣地,我雖然在回應男方,也同時在呈現給他們兩人聽,不安時躲起來的行為對關係帶來的影響,正是女方的責任。
擔憂關係是正常的,只是自己一個人躲起來消化、處理憂慮的方式,可能為關係帶來挑戰。
在這段諮商中,俊豪意識到自己的著急推動了惡性循環;雅芩理解到自己遇到關係的困境時,「閉關」躲起來自己消化的行為,也是惡性循環之所以成形的因素之一。此刻,他們已經能看到自己的責任。
一旦能踏出擺脫惡性循環的第一步,覺察和體會自己的「深層情緒」,接下來則可以試著看見自己推動惡性循環的行為,並且為此負起責任,就會減少不滿或怪罪對方。如此一來,便有機會看到自己能為關係帶來改變的可能性,進而適當地調整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