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3:為你的休息下定義 (節錄)

──允許自己現在需要休息,就算你認為不可能

 

假如休息這件事你連想都不敢想,那該怎麼辦?或許你現在是一個全職的單親家長;或者你在照顧一位生病的朋友,他需要你全天候的看護;或許你為了有個安穩的住所而身兼數職,從這一頭趕到另一頭,完全沒時間給自己;或許你是得留在家帶好幾名孩子的家長,還有一堆堆永遠洗不完的衣物;也許你是一位護理師或心理治療從業人員,值勤表上的患者超乎你的能力所及。你肩上的擔子也許超過任何一個正常人可以承受的範圍,而你還認為休息是給那些脆弱或享有特權的人。你也許不知道該如何在生活裡安排休息,這不表示你就不需要休息。本章設計的練習將會鼓勵你在能力所及之內,隨時隨地創造休息的空檔,包括早上醒來的第一時間,以及從早到晚,在會議與會議之間、接小孩前與下班後的時段。這些個別的休息空檔或許無法一次大量填滿你匱乏的休息時間,但久而久之會積少成多,並改善你的精力容量。

二○一一那年,有次我見完客戶回家後,感覺整個人被掏空了。當時我還在攻讀社工研究所,同時在大學心理諮商中心進行準諮商師的實習。我一進家門,就把自己重重摔在沙發上。我的伴侶為我做了晚飯,但我累到吃不下。家人很開心見到我,然而我沒有殘存的力氣對任何事感興趣。

「幫幫忙,」我說,「我今天沒辦法再傾聽或處理任何一個字了。我們可不可以坐在這裡看電視,然後就去睡覺呢?」五分鐘後,坐直身體的我昏睡了過去。

我的人生不需要等到完全瓦解,才能讓我痛苦地意識到生活不能再這樣運作下去。在那個當下,我真的沒有任何力氣可以再付出。我人生的前二十八年,一直在做我認為別人期待我做的每一件事,對每個要求都不負所託,盡力把每項任務做到完美。但突然間,我卻再也無法用這個模式走下去了。我過往的所作所為都圍繞著一個信念:唯有當我能為其他人提供莫大的幫助,我才能被人接納;唯有當我使命達成,才能被愛。這些觀念驅使我努力不懈,因為我害怕如果慢下來,或讓任何人知道我真正的感受,我就可能遭到拒絕或拋棄。

我並不想成為回到家只剩空殼的人,完全沒一丁點力氣可以留給我自己或另一半。我帶著嫉妒拿自己和其他人做比較,那些人似乎把生活過得很容易,而且毫不費力地面面俱到──他們既能把自己照顧好,又能完成人生的理想。為什麼我卻感覺自己四分五裂?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要怎樣才能做更多?我的一生都在過度運作和追逐成就中度過,這使我疲憊不堪,因為我錯誤地試圖贏得無法被贏得的東西──我身為人的價值。

我深深地理解到,在必須工作以維持生計、給孩子受教育,或不得不運轉才能維持現狀的巨大壓力下崩潰時,為什麼我們依舊會迴避休息的需求,以及把休息放在第一位是多麼地不可能。當你長期借用自己的能量,你的人生會感覺像是一疊撲克牌,即使是最輕微的呼氣,也會讓你熟悉和喜愛的一切倒塌。因此對這樣的你來說,生活最安全的選擇彷彿就是緊緊抓住現狀,握緊拳頭做完每件該做的事。不過,如果你再不照顧自己對休息的需求,你人生中的每件事都將無法維持。

假如你感同身受,請聽取我的建議:你不僅需要休息,還必須休息。你的疲憊是理所當然的。你本身沒有任何錯。你是一個生活在晚期資本主義的人,社會制約使你相信,你最寶貴的地方就是為他人做出的成就和貢獻。甚至可能有人會教導你,放棄你的休息來照顧其他人是正確且最佳的做法。你會需要時間去消除所有驅動你追求無限生產力的那些說法,當然,調整你與自己的對話也相當耗神。因此,首先你一定要休息。不過,究竟怎樣才叫做「休息」呢?

 

為自己定義休息

休息,是指任何能夠補充或恢復能量的活動。休息是必要的,你的能量多寡會決定你有多少能力去實現理想。休息是最基本的需求,賦予你能力去照顧其他需求,所以你必須「花力氣」把休息擺在首位──但這無疑也是你長期抗拒它的原因之一。因為你已經疲憊不堪了,也許你渴望好好休息,但你早已沒力氣善待自己。隨著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況越來越嚴重,不滿的循環也持續重複著。矛盾的是,提前休息才能供應你更多的能量去應付每一天。

讓我們先從何謂休息開始談起。許多人會用狹窄的眼光認為休息就是睡覺。儘管睡眠很重要,但這不是我們在日常裡安排休息的唯一辦法。滿足我們對休息的需求有兩個面向,包括優先安排休息的片刻,以及控制消耗能量的漏洞。此外,與安全感的需求一樣,每個人的休息需求也是獨特的。

也許在你接觸這本書以前,你早已對自我照顧的概念感到倦怠。你可能做過很多努力了,而且將最新的愛自己文章提出的多項建議一一試過後,卻發現沒一樣能為你帶來改善。問題在於,你並不是一個「公版」的人類,通用清單上的建議或許能提供你幾種方法嘗試,可惜那只是微不足道的替代品,取代你轉向自己、詢問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可能喜歡泡泡浴、點一根蠟燭與閱讀,或者活動筋骨能使你恢復體力,像是到外面散步。活動身體雖然會消耗體力,卻可能產生更多的能量。我個人發現清理車子或整頓一個小空間,可以讓我獲得休息。雖然這些活動需要付出體力,但美化一個小空間和進行手動操作的事,帶給我的能量遠比完成這些任務所付出的更多。

你的目標是,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暫緩的片刻,而不是把休息推到待辦清單的最後,等所有事都處理完才進行──換句話說,就是「遙遙無期」。假如一整天你沒花時間觀照自己的各種需求,那麼等到工作結束後,這些需求勢必會把你淹沒。如果你覺得自己像個有許多需求滿溢出來的水桶,這沒什麼好驚訝的,因為一整天下來,你根本沒考慮過你的身體或撥時間給自己。

 

★日記時間

●根據上述的休息定義,你可以主動進行的休息活動有哪些?請列出清單!

●可以被動進行的休息活動又有哪些?請列出清單!

●你可以怎麼做,為日常生活加入更多主動的休息時間?

●又該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加入更多被動的休息時間?

●為了對休息說「是」,你預計自己能夠也有意願對什麼說「不」呢?

 

 

Chapter 7:重新掌握你的自主權(節錄)

──世上沒有「對的」或「錯的」答案,只有「你的」答案!

 

你重新建立的真實自我和信任,帶著你走到這一刻──你開始真正代表自己做決定。

你是一個有自主權的人類,不是一個機器人。這一生,你幾乎可以做任何事,但你沒能力去做所有事──一定也無法同時執行所有事。請你一天撥出五分鐘照顧自己,都可能需要你對某件事說「不」才有可能,即使那個回絕對象是你自己。很多人都感覺到,自己的人生似乎被塞滿了,卻不確定情況是如何或為何會變成這樣。當我們想說「不」的時候,我們可能習慣性地說「好」,因為我們不給自己說不的選擇,以為那個「不」將會使我們變得比較沒用、不被愛或者沒價值。但是,每次我們想說「不」卻說「好」的時候,無形中就強化一個觀念:唯有當我們取悅他人、迎合他們的需求勝過自己的,或者為他們的難受負責時,我們才稱得上是有價值。這麼做顯然是在直接告訴自己──我們不如身邊其他人那麼重要,我們的自主權需要奮力爭奪。

 

什麼時候說「不」

光是提起某件事物,就會令你充滿憤怒或抱怨的時候。

你對一個項目失去熱情或力氣的時候。

你只因為想要某個人喜歡你而選擇說好的時候。

你其實希望可以說不,卻找不到理由的時候。

你有其他更想要做的事的時候。

你只因為覺得應該說好,而選擇說好的時候。

你繼續說好,是因為害怕改變主意後其他人會怎麼看(或說)你的時候。

 

如何說「不」

說「不」的外部作業,關係到你的後勤管理。你能否給自己一、兩分鐘,避免立刻在現場給予答覆?這幾分鐘讓你有時間稍作鎮定,記起你已決定「只對真正想做的事說好」,而凝聚力量再度回到對話裡,並表達:「不,很抱歉我無法那麼做。」為自己寫下幾個應對不同(及特別棘手)情況的答覆版本。我鼓勵你與自己信任的某個人一起練習,這麼做會幫助你做好準備。你想召集一個支持的團隊或負責的夥伴來為你加油也行,你沒理由需要單打獨鬥。

說「不」的內部作業,則是你的情緒管理。說「不」,是練習去相信你的時間寶貴,並且進一步鞏固一個信念:現在的你是感到滿足的,無關乎你為其他人所做的事。這個新習慣需要時間、提醒,以及最重要的練習。隨著你說「不」的次數越多,以及為自己挪出更多空間後,你將開始對一天的進行感到越輕鬆,相關技巧也會日益增長。為你自己寫一張便利貼、在手機上設定一個提醒鬧鐘,告訴自己說「不」完全沒問題;記錄一則流水帳,寫下所有你說「不」而世界沒有因此倒塌的情況。觀察其他人順利說「不」的時刻,並留意即使如此,你可能仍然喜愛他們。

下次有人徵求你做一件你真的不想做的事,你就說「不」。

這個練習沒有簡易新手區,你需要拿出一些勇氣。然而,對每個人說好並不是你的工作,這會造成你在各種狀況中迷失自我。你的工作並不是每次都要承擔起所有責任,你是被允許休息和玩耍的。而想對你自己說「好」,就必須先教會自己如何去說「不」。

假如你還沒準備好對一個活生生的人說「不」,嘗試用幾個方法安靜地說「不」:

 

●在社群網站上,不追蹤或封鎖那個你不想再繼續追蹤的人物。

●停止閱讀一本你不太享受的書。

●當你渴求休息卻停不了滑動頁面時,放下你的手機並閉上眼睛。

●早上開車去上班時,問你自己真正想聽的內容是什麼。

 

如何說「好」

你會如何應用你的新知,以及重新取回的時間、空間、能量呢?答案是對你自己說「好」!在這裡,有個重點要記得,說「不」和說「好」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是為你贏得空間,另一個則為你的日子培養愉快的細微體驗。這種愉快可以為你帶來歡樂、休息或補充活力。另外,也是投入你想要或需要處理的事之後,所帶來的特定愉悅感,而不是為了取悅他人,去做強加在你生活裡的事項。選擇與你天生的直覺有更深的同步,會為你帶來難以置信的力量。每次你對自己說「好」,就是在強化一個信念:你的愉悅感受是重要的,並且值得把它放進生活行事曆的優先順位。

當你開始嘗試各種說「好」的決定,要記得本書一開始我們對「準備就緒」的重新定義。說「好」,不代表必須全力以赴,也不表示你必須毫無恐懼或存疑。你可能在一個充滿好奇或共鳴的片刻想說「好」。當你對某個想法或邀請說「好」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柔軟。你可能察覺到你的「好」,包藏在某個尖銳的嫉妒裡,因為某人獲得、實現或創造了某件事物。這些更細微的時刻都藏著「好」,縱使你經常貶低或忽視它們。藉由說「不」,你挪出更多空間照料自我關係,調整自己去接受更多散落在注意力周圍的微小渴望。你有越多的熱情引領這些喜好和夢想往前,這些想望就越有可能在未來成真。你越是準備就緒、有能力且有意願為自己創造更多空間,你就有更多空間能優先考慮自己的各種「yes」。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