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主動發話,要用回應對方的方式交談
讀心師可以看穿人的心思,條件是什麼呢?
就是本書一開始提及的「對方是否表現出聆聽態度」。
讀心術是與人溝通的極致技巧,所以更需要對方的協助。但無論是讀心術或魔術,自以為是的態度都無法帶來理想的結果。
舉例來說,剛學會魔術的人都會很想表演給別人看。但如果用「我會變魔術喔,要不要看?」這種說法,除非是真的很感興趣的人,否則一般人都不願買單。
只要對方沒表現出聆聽態度,說再多對方也不會有任何反應。
因為人們不喜歡聽自己沒興趣的話題,如果聽出是在炫耀,那就更不想聽了。
如果是尊敬或喜歡的人也就罷了,除此之外誰會想長時間聽別人說這種話呢?
此外,初次見面時,有時候必須靠自我介紹向對方傳達自己的魅力。要讓別人理解自己,談論實績或經驗是最快的方法。
但若為了說得更有魅力,滔滔不絕地闡述自己的實績或經驗,聽的人會有種「好像在聽你炫耀,真不舒服」的感覺。有很多人都在這一步吃了大虧。
我還在跑業務的時候,就算要說明「本公司的保險魅力……」,大部分的人都只會冷冷地回答「不需要」。在對方沒表現出聆聽態度的狀況下,就算想說明魅力之處,也只會讓對方產生戒心。
有些人應該很不喜歡被服飾店店員詢問「想找什麼款式?」吧。如果本來就是來買衣服的人也就算了,隨便走進來逛的人應該也不知該如何回答。我們當然知道店員是好心詢問,但還是能明顯看出店員「想趕快賣出去的心情」。
不只是業務和服務業,若對沒有表現出聆聽態度的人一個勁地說個不停,也會讓對方產生戒心和厭惡感。
反之,若對方表現出聆聽態度,同樣的話題也會得到不錯的反應。
那我們該如何讓自己的話題順利進展下去呢?
就是用「回答對方提問」的方式交談。
下面這張是我的名片。
在「讀心師」這個頭銜旁邊有一行字寫著「讀心師可以看穿你的心」。拿到這張名片的人,基本上都會問我「讀心師真的能看穿別人的心嗎?」。
這時我就會說「是呀,要不要試試看!」,並做個簡單的表演。
再來只要表示「可以像這樣將誘導他人的技術活用在商業領域,我就是這方面的演講講師和顧問」,對方就會接著問「什麼樣的演講啊?」,就能將對方從名片引導至我的官方網站。
這就是「用回答對方提問的方法交談」,我稱之為「提問契機」。
製造提問契機的重點,就是「引起對方的興趣」。以我為例,是因為對方對「讀心師」的身分感到好奇,所以我可以直接說明,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頭銜。這種時候就要「製造反差感」。
比如在酒廠上班,要在各家餐廳跑業務的人,就在名片上寫下「我完全不會喝酒」這幾個字吧。拿到名片的人一定會問「你不會喝酒嗎?」。
這時你就可以說「是呀!所以我對無酒精飲料特別了解,有很多方法可以吸引不會喝酒的客人上門喔!」,接著對方又會問「是什麼方法啊?」。如此一來這筆生意就能談得很順利。
因為酒廠員工這個「頭銜」,和完全不會喝酒這個「特徵」有反差感。對方對反差感有反應,進而產生疑問。重要的是「特徵」部分讓人感受到魅力。「不會喝酒所以不懂酒」一點魅力也沒有,但「對無酒精飲料特別了解」就是個有魅力的特徵,才能建立起提問契機。
像這樣把提問契機放進名片及對話中,讓對方產生興趣,自己就容易開啟話題。
而且自己不必耗費唇舌,對方就會拋出疑問,你也不會變得盛氣凌人。
對溝通越沒自信的人,就越會努力製造話題卻落得一場空,之後變得自我厭惡。越是這種人越適合這項技術。
讓對方拋出疑問引導對話節奏的讀心師,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搭起溝通的橋樑。
POINT
讓對方產生疑問的重點是「不協調感」,試著在對話或頭銜中製造「反差感」吧。
用「六秒的沉默」控制情緒
「要怎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很多人會這樣問我,但其實心理健康跟讀心術不能畫上等號。只是讀心師確實給人冷靜沉著、擅長控制自己情緒的印象。
擅長控制情緒的人或許所在多有,但讀心師也是普通人,一定會有情緒起伏。我自己還在跑業務的時候,也曾因為生意談不攏對客戶死纏爛打,因為部下或工作人員沒照我的話做就狠狠批評,因為被上司刁難而回嘴。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過情緒失控,讓對方不愉快的經歷。
但人類本來就是有情緒的生物,這些都是正常反應,只是將情緒表露在外,可能會對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我的觀點是,讓自己變得情緒化那一刻就輸了,一定會被討厭,之後不管怎麼道歉可能都無法挽回。
這裡有個「深呼吸等待六秒」的方法,可以讓情緒穩定,展現冷靜沉著的態度。
在控制人類情緒的憤怒管理學中,有個「怒氣頂點最長只會維持六秒」的說法。因為由神經傳導物質「去甲基腎上腺素」引發的興奮狀態,在體內翻騰至穩定需要六秒的時間,所以才會有這種說法。
如果因為某些不如意的事焦躁憤怒,感覺情緒快爆發的時候,不要當場回嘴,試著在腦中默數六秒,這樣就能輕鬆避免自己大動肝火。
能順利實踐這個方法自然不成問題,但我也看過很多失敗的例子。就算實際默數六秒,刻意壓抑情緒的感覺反而成了壓力,讓人無法成功控制。
所以我開發了一種穩定情緒的方法,就是「想像電梯慢慢往下」。
這是催眠療法也會使用的「電梯深化法」的應用。
試著想像從高樓頂樓搭乘電梯「非常緩慢地」搭到一樓,你會感到放鬆,體內的力量緩緩釋放。
這樣就能深呼吸,自動熬過六秒的時間,也不太會產生「刻意壓抑情緒」的感覺,所以是個穩定心情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我還會想像「自己是一棟大型建築物,有個小小的電梯從頭頂搭到腳底」。
這種方法不必閉上雙眼沉思,所以跟對方交談時也能使用。當你在人際關係中因為情況不如意而無法壓抑情緒時,這種想像能讓心情穩定,讓你繼續跟對方交談。這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心情從容許多,溝通也能圓滑順利。
活用六秒沉默法控制情緒,就不會讓對方產生不愉快的心情,這樣也無須積累不必要的壓力。
POINT
情緒快不能控制時,閉上眼睛阻斷視覺資訊,會更容易想像搭電梯往下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