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五章 總會有人不開心

我們都需時常注意,身邊是否有總是在批評、抱怨、不看好、扭曲動機的人?不要怕,你有靠山!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你明明想追求一個很棒的目標、完成一些很好的事,但是偏偏有人阻礙?
這時,你的反應是什麼?是灰心挫折?還是乾脆放棄?

當我們想要帶來改變時,總會有些人感動、興奮,鼓勵我們、加入我們;但也有些人澆冷水、背後說壞話,甚至搞破壞。這些人有可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也可能是我們身旁親近的人,也或許是網路酸民。尼希米的築牆工程本來就不容易了,偏偏又遇上超級強力的反對和阻撓,他如何面對人們的反對力量?

「和倫人參巴拉和官長亞捫人多比雅聽到有人來幫以色列人謀求好處,非常不悅。」—尼希米記 2:10(當代譯本)
「但和倫人參巴拉和官長亞捫人多比雅,以及阿拉伯人基善聽說後,就譏笑我們,藐視我們,說:『你們在做什麼?想要背叛王嗎?』」—尼希米記 2:19(當代譯本)

這兩段經文中,再次出現那頻頻阻撓工程的主要人物—參巴拉和多比雅,加上基善。這是他們最一開始聽見尼希米來到猶大省時的反應,他們很不開心猶太人打算重建城牆,便開始嘲笑、藐視參與工程的人們,甚至刻意扭曲他們的動機,編造謊言。

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參巴拉、多比雅、基善,這三個人:「參巴拉」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月神賜生命」,參巴拉是當時撒馬利亞的省長,有權有勢。從他的名字可以知道,他家族的信仰並非是尼希米所相信的上帝。

「多比雅」則是「耶和華是良善的」的意思,多比雅是亞捫的省長。從他的名字看來,我們大概可以猜想他的父母是信奉上帝的,與以色列人一樣。

你的身邊也有參巴拉、多比雅、基善嗎?

現今的參巴拉和多比雅,可能就出現在這些情況中:當他們聽到有人得到好處、要換更大的房子、換一輛車子,或是買了一個品質好的東西,他們就會很不開心,他們可能會說:「何必這麼奢華浪費,為什麼不把這些錢捐給窮人?」

或是有人決定開始一個新的生活習慣,決定開始吃得健康、早睡早起;開始學一個新的語言、樂器、更多進修,他們就會酸酸地說:「幹嘛這麼累!」、「真的做得到嗎?」、「過沒多久就會放棄的啦!」;當有人決定開始加入教會的敬拜團、擔任教會小組長,他們會說:「他是不是把自己想得太厲害了?」、「想做這麼多,真的做得來嗎?」、「是不是只是為了得到掌聲?」但當事人可能心裡只覺得莫名其妙,他根本沒有這樣想!

請特別注意,這些使用嘲笑、貶低,甚至扭曲動機的方式在「扯後腿」、「見不得人好」的人,有時像多比雅一樣,跟我們有相同信仰,這些人說話的衝擊力,甚至比不同信仰的人的傷害力更大。

我們都需時常注意,身邊是否有那總是在批評、抱怨、不看好、扭曲動機的人,他們就是我們生命中的「參巴拉」和「多比雅」。當然,我們也要常常省察自己,會不會不知不覺就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參巴拉」、「多比雅」了。接下來,我們會來細看這些「參巴拉、多比雅們」常常使用的手段。

小心,不要中招了
「參巴拉聽說我們正在重建城牆,非常憤怒,就嘲笑猶太人。」—尼希米記 4:1(當代譯本)

如同前面提過的,「嘲笑」正是他們的手段之一。當他們發現你不退卻,就變得生氣,這是魔鬼很常使用的方式,尤其是當你開始走在上帝所呼召你的路上、開始更多接近上帝,「牠」必會想盡辦法阻撓,透過我們身邊的人釋出干擾。

「這不需要你來做,還有比你更厲害的人!」
「你幹嘛那麼參與教會、幹嘛奉獻!」
「沒有人這樣做!」

丟下這些話之後,他們期望我們開始自我懷疑、信心動搖。最後我們說:「好吧,算了,我放棄!」參巴拉和多比雅的嘲笑還沒結束:「這群弱小的猶太人在做什麼呢?要重建城牆嗎?要獻祭嗎?要在一日之間建好嗎?要用廢墟中燒過的石頭來建造嗎?」

「他們建的石牆,一隻狐狸上去就能踩倒!」—尼希米記 4:2-3(當代譯本)

他們的嘲笑中,也帶著「貶低」。貶低尼希米一群人的能力、貶低他們所建立的東西的品質很差、脆弱無用,並且「提醒他們過去的失敗」,提醒他們過去多次重建城牆的失敗經歷。

「還記得你之前創業失敗?」
「還記得英文是你最爛的科目?」
「還記得你上次在老闆面前報告,結果慘不忍睹?」
「還記得上次你嘗試和朋友分享信仰,他們拒絕你嗎?」
「還記得上次你帶敬拜,結果大破音?」
「還記得上次你當組長,結果大家都不理你?」
「還記得你上次表達你的想法時,他就不理你了?」
「還記得上次你嘗試跳舞,結果被同學笑說很難看?」

你的腦中也出現過這種聲音嗎?

這些聲音,可能來自仇敵魔鬼、網路上的酸民、很愛八卦的人,甚至是我們身邊的朋友、老師、成長環境,但它更常來自我們的內心。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可能有參巴拉和多比雅的聲音,每次想要突破、做一些什麼時,就來勸退我們。

想想看,如果我們所做的事真的這麼沒有價值,那為什麼魔鬼要這麼強烈反彈?也許正是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會帶來太深遠的影響,所以魔鬼處心積慮地要我們退縮、放棄。

「像尼希米一樣被嘲笑和藐視的人,也會和他一樣被讚揚。」—某聖經學者

或許,今天最容易聽到「參巴拉」和「多比雅」聲音的地方就是網路社群了。

飾演最新版蜘蛛人的男演員湯姆 ‧ 霍蘭德(Tom Holland),於2022 年 8 月,在他的社群平台上拍了一段影片,表達他的決定:「考量到我的心理健康,我決定暫時離開社群媒體,因為我發現自己受到 Instagram、Twitter 的過度刺激,當看到網路上那些關於我的留言、評論,都快把我壓垮了,這對我的心理狀態很不好,所以我決定刪除這些 APP。」

他表示暫時不會再有任何動態更新。消息一出,許多粉絲心疼,也紛紛支持他的決定,當時他的 Instagram 粉絲人數高達 6800 萬。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刪除社交媒體,兩年前他就這麼做過,樹大招風的他,很容易受到各種批評。曾有酸民說他演技不好、年紀太輕、資歷不夠、不夠格擔任蜘蛛人等等;而他坦承自己無法不在乎酸言酸語,每次只要看到都很受傷。他也說自己會很在意粉絲的反應、發文的讚數等等,久而久之,變成得失心很高、讓自己身陷其中,影響到生活,甚至連心理健康都亮紅燈了。

像 Tom Holland 一樣,我們是有選擇的。在面對到嘲笑、貶低、自我懷疑時,選擇不去相信、選擇不聽;與那些對你沒有益處的人事物保持距離,讓自己有些空間喘息,也許你的心會感到更開闊、自在。

利用「缺口」
「參巴拉、多比雅、阿拉伯人、亞捫人和亞實突人聽說耶路撒冷的城牆正在重建、缺口正在填補,非常憤怒,便一起圖謀襲擊耶路撒冷,使城內混亂。」—尼希米記 4:7-8(當代譯本)

他們又來了,這次還變本加厲增加了其他人。這次攻擊的時機是趁著工程正在「填補缺口」時,試圖要來攻擊、造成混亂。仇敵惡者也會利用我們的缺口,來帶來生命的混亂。

第一種缺口,是內心的缺口。

灰心、沮喪、挫折、想放棄的心情,或是我們感到孤單、寂寞,這些負面的情緒感受若沒有好好的面對、處理,就會成為敵人可以趁虛而入的地方。仇敵可能會將這個情緒慢慢放大成一個「自我控告」,我們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的時刻越來越多,甚至眼光、想法、行為都漸漸的籠罩在負面感受之下。

第二種缺口,是關係上的缺口。

在婚姻、家庭、朋友關係中的缺口常常是從「誤解、疙瘩」開始。這些沒有解決的誤解,若沒有好的溝通、表達、和好來解開,可能會進一步造成衝突。

對於公司、部門或教會的領導者來說,這個缺口也有可能就是「人力的缺口」,當一間公司裡的員工數量不足,遲遲沒有補齊人力或是調整業務量,結果造成大家工作壓力都太大,工時太長又很疲憊,而最終流失人才。

英文裡有個俗諺是“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魔鬼藏在細節裡)別輕看一小小的缺口、縫隙,它可能就是仇敵入侵的地方。

太累很致命
疲累,也是一個仇敵很輕易就可以帶來混亂的時刻。在城牆建立至一半時,他們的狀態開始動搖:「猶大人說:『工人已經精疲力盡,還有太多瓦礫有待清理,我們自己無法重建城牆。』」—尼希米記 4:10(當代譯本)

當精疲力盡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我沒有辦法」、「我不行了」、「我要放棄」的念頭,因為身體和精神超出負荷,導致意志力也被削弱,可能會使原本充滿抱負的夢想,在身心俱疲之下被迫停擺。

我們需要休息
因為體力不支而放棄實在太可惜了,我們需要常常察覺自己的身心狀態,並刻意的休息,讓身心有回到平衡、重新得力的時間。

「我們是上帝的傑作,是在基督耶穌裡創造的,為要叫我們做祂預先安排給我們的美善之事。」—以弗所書 2:10(當代譯本)

上帝創造我們、為我們的生命訂下美好的計畫,但要順利完成計畫,我們的身、心、靈需要健康,才會有力量和清晰的思緒。別讓疲憊成為阻擋我們完成上帝工作的原因!

「我們的敵人說:『我們要趁他們不知不覺,進入他們中間殺死他們,阻止他們的工作。』」—尼希米記 4:11(當代譯本)

「警覺性」和「自我覺察」非常重要。因為魔鬼總是利用我們「不知不覺」的時候來進行偷竊、殺害、毀壞。所以,除了照顧好自己,也要多多「留心注意」,留意是否其實已經有混亂在婚姻、家庭、教會中產生。

混亂可能是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閒話、八卦、埋怨開始,漸漸讓你覺得疑惑、迷惘、產生好多疑問—「神,祢真的有在聽我的禱告嗎?」、「神,祢真的是良善的嗎?」、「我這樣子跟隨主有意義嗎?」等等,當這些聲音籠罩,會使你的信心陷入混亂,喜樂,關係、夢想、平安就被殺死了,而「參巴拉」、「多比雅」也就得逞,阻止了我們繼續朝著神給我們的目標邁進。

有效的休息
為了不讓這件事發生,我們都需要適時的休息。你都怎麼休息呢?旅行、跟朋友聚餐,還是在家追劇、睡覺、滑手機?

美國腦神經學家 Saundra Dalton-Smith 提出四種真正有效率、益處的休息方法:

1. 精神休息法
讓自己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中,可以幫助「清空大腦」。透過接觸藝術、音樂、運動、與人聊天,或是烹飪、撫摸寵物、寫日記等等方式,反而可以使大腦從複雜的思緒中抽離。

2. 情緒休息法
承認、面對並處理你所有的感受,不忽視及壓抑情緒。可以透過找到信任、有同理心的人傾吐想法,來舒緩情緒;在感到內心不舒服時,主動發起對話溝通不隱忍;還有在有壓力或想逃避時問自己:「我怕的是什麼?」

3. 社交休息法
被重視、被愛以及歸屬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只要沒有建立情感連結時,我們就會感到孤獨。遠離那些會帶來負能量,在關係中不斷予取予求的人;主動向親近的人表達關懷,並感激他們的付出。科學研究顯示,「感激」與「被感激」都能刺激催產素(Oxytocin)的分泌,這會使人感到幸福,大腦也會活化。

4. 感官休息法
視覺、聽覺與嗅覺等感官的疲勞,對腦部神經是有損害的。可以透過遠離電子產品、關閉手機通知和螢幕讓眼睛休息;沉浸在喜歡的音樂中,或是打電話給摯愛的人,聽聽他們的聲音;到大自然中活動,呼吸新鮮空氣與芬多精,讓花草樹木的芬芳來喚醒嗅覺、讓蟲鳴鳥叫聲喚醒聽覺。在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也使用上這四種方法讓自己休息。(沒錯!耶穌也是需要休息的!)

「天晚日落的時候,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祂。」
—馬可福音 1:32-34(和合本)

這段經文,正是耶穌的「日常」,耶穌和門徒們每隔幾天就會到不同鄉鎮,當人們看見祂就會開始簇擁,希望能見到祂。聚會好像結束不了,耶穌一個一個服事生病、被鬼附的人,而且這些人都對耶穌抱著極大的期待,希望耶穌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這樣高強度的服事量下,耶穌怎麼休息呢?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馬可福音 1:35(和合本)

我們常常在看這段描述時,只覺得耶穌就是很早起,付代價去禱告,超級屬靈。這次我們試著深入到當下的情境,思考這段時間對耶穌來說是什麼?

天未亮的早晨,想必是滿涼爽的,耶穌迎著風,慢慢走到曠野去,這是難得身邊沒有民眾、沒有門徒的個人時間。一個人多麼自在!耶穌在曠野裡脫下鞋子,感受涼涼的沙土包覆腳掌,厚實又綿密,天空從昏暗慢慢越來越亮,可能還看到了日出。吸進一口涼爽而清新的空氣,耶穌開始禱告,時而靜默、時而大聲,無論哪一種,沒有人干擾,什麼都不需要在意⋯⋯。

一陣子後,聽見西門和其他門徒們都來了,他們說:「耶穌,眾人都在找祢。」耶穌說:「我們往鄰近的鄉村吧,我要在那裡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件事來的。」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
鬼。」(參馬可福音 1:36-39)

這段清晨的禱告,想必讓耶穌的身心得到休息和滋潤,重新得到力量。禱告幫助祂轉移焦點、淨空大腦,與天父的對話,讓祂在前一天服事中的情緒感受,得到紓解;遠離人群的自在和舒適的環境,耶穌的社交能量和感官都得到充電。

常常我們的焦點都是在耶穌服事多有成果,很少注意到其實這些成果的背後,是因為有有效的休息。

這樣回應就對了

面對敵人的攻擊,除了保持警戒、防範缺口、避免疲憊,還是要反擊的吧!

「我回答他們說:『天上的上帝必使我們亨通,我們身為祂僕人,要起來重建這城牆,但你們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業。』」—尼希米記 2:20(當代譯本)

尼希米回應充滿信心,一絲懼怕都沒有,他相信神一定會祝福他們,不會讓他們被打倒,因為這重建城牆工作的主導者是神;而且他相信神的祝福是「亨通」、「昌盛」,敵對的人則什麼都沒有。

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那些批評的人,通常也就「只」會批評而已。那些超愛批判政府、批判主管、批判教會、批判領袖的人,當你請他去做事時,他們可能其實也做不出什麼成果,他們只是喜歡批評。可怕的是,他們會希望其他人也一起來批判,以顯得他們很有想法和權勢,但實質上,批判不會成就任何事,不會帶來任何幫助和改變。

最好的傾訴的對象
「我禱告說:『我們的上帝啊,求祢垂聽,因為我們正在被人恥笑。求祢使他們對我們的凌辱歸到他們自己頭上,使他們被擄到外邦。不要遮掩他們的惡行,也不要從你面前塗抹他們的罪惡,因為他們在這些建造的人面前惹你發怒。』」—尼希米記 4:4-5(當代譯本)

面對攻擊,我們不需要忍氣吞聲,但也不需要去跟別人吵架,惟獨要做的,是去跟神說,將一切的委屈、氣憤和灰心都告訴神,讓神親自出手伸冤。

現今很多人的問題,是只是找人傾訴,卻忘記找神傾訴。

我們當然可以找人、宣洩情緒,但宣洩完了,很可能什麼事也沒有改變;試著找神傾訴吧!

當然,如果只是找神傾訴,但是禱告完,卻沒有任何行動,那我們就成為把責任丟給別人的人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