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摘錄一、你絕對可以改變,而且更活在當下

 

在後續的內容中,各位將學會如何現在就成為未來自我。現在就成為你的未來自我,可以創造出你想要的人生。

MrBeast的巨大成功,來自於他全身心投入自己想要的那個未來自我。他的勇氣讓他持續不斷地刻意練習,這是發展任何一種專業知識的系統性方法。刻意練習必須針對特定的目標,你要像MrBeast一樣,對你的未來自我有個明確的觀點。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說:「精神的構思永遠先於物質的創造。」那些創造出重大事物的人,都是先在腦海中看到它,然後朝著那個形象努力。隨著不斷向前邁進,他們的視野變得愈發清晰、擴大和進化。

就連《聖經》也寫道:「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無論你現在是什麼樣的人,都是你的未來自我之「確據」。你對未來自我的投入程度與抱持多大的信心,皆是你所做的每件事、所想的每個念頭之確據。

一旦你確立了自己的目標,並且打定主意全心投入,你就會看到所有能夠幫助你達成目標的事物。心理學家稱其為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你會看到你正在追尋的事物;你會看到你在意的事物;你關注的事物會擴大。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

 

「數百萬種外在事物呈現在我的感官面前,卻從未真正進入我的體驗中。為什麼呢?因為我對它們沒興趣。我的體驗是我同意關注的事物。

 

你不僅會看到你正在追尋的事物,你還會朝著你最想要、且打定主意要得到的事物採取行動。

信仰是行動和力量的原則。透過信仰,你可以移山、把人送上月球、賺取數百萬美元,以及治癒無藥可救的絕症。想要發揮無比強大的信仰力量,你必須對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打造出願景。誠如美國作家芙蘿倫絲.希恩(Florence Shinn)所說:「知道你已經得到了,然後依此行事。」

 

知道無論你想要什麼,都是你的了。

表現得就像你想要的一切都可以、也將會是你的。

 

事實是,我們早就這樣做了,目前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磨練我們為自己設想的未來自我,我們正在被自己對未來的看法所驅動。

 

為什麼你目前會全心投入那個特定的未來?

如果你全心投入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情況又會如何呢?

如果你選擇別的事物,情況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你一○○%投入你想要的事物,也知道最終結果是你的了,關於你所創造的未來,就會有愈來愈多的確據。你不會再把達成目標視為一件苦差事,相反地,你會為了沒能朝向你的夢想前進而感到痛苦,並且不再像從前那樣,把短期快樂當做避風港。

 

你將變得異常勇敢。

你將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指導傳承與合作關係。

你的心態、信念和心理模式將會改變,你看世界的眼光將與從前的自己截然不同。

 

你會得到更好的結果,誠如領導力專家吉姆.戴思默(Jim Dethmer)、黛安娜.查普曼(Diana Chapman)和凱莉.克蘭普(Kaley Klemp)所說:

 

全心投入是對你想要「什麼」所做的宣言,你可以從結果得知你正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而非口說無憑。我們全心投入,我們產生結果,結果乃是全心投入的證明。

 

你的身分隨著你的行為而改變了。你的身分是你最應該全心投入的事。你的身分是以你的願景為基礎,當你改變了全心投入的願景時,身分便立即改變,從而立即改變了你的思想和行為的走向。

全心全意擁抱你的未來自我相當需要勇氣,而且時間有可能比你預期的更長。你也確實會遇到阻礙,但只要下定決心,沿途所面臨的一切,只會令你更有能力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

你所遭遇的一切會強化你的決心。你能夠把任何經驗轉化為收穫,讓你走得更遠,並獲得超乎原本想像的進步。

當你一○○%投入且堅定不移時,你一定能得想出辦法。天無絕人之路,就像詩人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所說:「當你做出決定後,宇宙就會設法令它成真。」

就像MrBeast一樣,你可以創造一個完全超乎目前的你能想像的未來。就像我跟女兒菲比一樣,你也可以今天、立即改變舊有的模式,而第一步便是決定你的未來自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現在就成為你的未來自我。

本書的第一篇將分析你的未來自我可能面對的七大威脅,第二篇是要告訴各位,關於未來自我的七大真理,第三篇則提供了七大步驟,教各位如何從現在開始想像、定義並成為你的未來自我。

想要自在活在當下的祕訣,就是創造你想要的未來,這概念有其科學根據,並非信口開河。本書結合了古人的智慧與最新的科學研究,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各位明白如何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

你準備好了嗎?

那我們開始吧,敬你的未來自我一杯!

 

摘錄二、威脅六:不上場實戰注定會失敗

 

「榮譽不屬於只會張嘴批評的人;不屬於只會指出強者如何跌倒、實幹者哪裡可以做得更好的人。榮譽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奮勇拼搏的人,他們的臉上沾滿灰塵、汗水和鮮血;榮譽屬於頑強奮鬥的人;屬於犯了錯但仍屢敗屢戰的人,因為天底下的努力沒有錯誤或缺陷;榮譽屬於真正努力做實事的人;屬於懷抱滿腔熱忱做出偉大奉獻的人;屬於投身於有價事業的人;榮譽屬於勇敢追求偉大夢想的人,他們必將取得豐功偉業,即便失敗了也不可恥,因為他們曾放膽一試,他們絕不會像那些心性冷漠膽小的人,永遠不知勝敗為何物。」

──老羅斯福總統

 

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的傳奇四分衛湯姆.布雷迪(Tom Brady),被公認是美式足球、甚至是所有的團隊運動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他曾七度贏得超級盃冠軍,還創下其他多項美式足球體壇記錄。但布雷迪最令人驚訝的,是他職業生涯的「長壽」,在我撰寫本書時,他已經「高齡」四十四了。

其實布雷迪的體格很一般,並非天賦異秉型的運動員。事實上,他的速度很慢、動作又不協調。在二〇〇〇年的國家美式足球聯盟選秀,他直到第六輪、第一九九位才雀屏中選。他身上實在看不出有任何過人之處,所以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飽受大眾的質疑:

 

「他絕不會成為一名厲害的四分衛」。

「他的運動能力不行啦。」

 

即使他數度藉由球場上的勝利來回擊懷疑者,但隨著他的年齡日漸增長,質疑聲浪依然存在:

 

「他太老了,打不動啦。」

 

在ESPN體育台最近播放的紀錄片《競技場上的人》(Man in the Arena)中,布雷迪談到了質疑和看不起他的人,並未實際上過球場戰鬥,所以不論他們說什麼或做什麼,都不會在球場上起到任何作用。

前國家美式足球聯盟球員博.伊森(Bo Eason)也表示,他在觀看電視台播放的體育節目時,除非評論員曾是上場打過球的真正球員,否則他會關靜音:「電視上的體育節目是為球迷製作的,不是為球員製作的。專業人士根本不看這些東西,這不是為他們製作的,而是為了播給觀眾看的。」

有趣的是,美國的運動賽事報導幾乎和運動本身一樣受歡迎,甚至更受歡迎。那些坐在播報台上的體育主播,西裝革履地坐在椅子上指點戰術好不痛快,嘴砲軍師的球評遂成為一種享有盛譽又博人眼球的消遣方式。

不論你做什麼,總會有一群外行人在場外大肆批評,他們會質疑你,甚至試圖讓你遠離競技場上的嚴酷和危險。《成功》雜誌(Success)的前發行人戴倫.哈迪(Darren Hardy)曾說:「千萬不要聽信你不願意與之交換位置的人所提出建議。」當你想要找明師提供意見時,務必尋找那些仍在賽場上的人、或有相關經驗的前輩。

除了別為門外漢的意見分心,你的未來自我還面臨一個更可怕的威脅:你一直不敢踏上競技場。不敢踏上競技場意味著你可能想太多,以至於陷入分析癱瘓的狀態。你讓恐懼占了上風,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想想世上有多少人一直懷抱創業、寫書、學習外語,或任何令人嚮往的夢想。

羅馬的哲學家小加圖(Cato)曾說:「猶豫不決的人必錯失良機。」你猶豫著要不要進入賽場的時間愈久,學習曲線被推遲的時間也愈長。只在場邊刻意練習並沒有用,不上場比賽就注定了要失敗。

站在場外看似很安全,但其實這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為待在場外,你會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卻對自己感興趣的任何主題都自以為是專家,但其實你根本成不了專家。始終站在場邊觀戰,只會讓你的人生徒增遺憾。

心理學對勇氣做出的定義是:積極主動地追求有風險、但有價值且高尚的目標。心理學家大衛.霍金斯(David Hawkins)認為,勇氣是通往所有正向變化的大門。踏上賽場需要勇氣,因為你有可能會失敗;你會立刻因為你的行為和無知而大受打擊,雖然當下很痛苦,但唯有如此才能學習和調適。

儘管持續待在競技場外,不會感受到任何挫敗,但日復一日毫無進展,不就注定了你的失敗嗎。我也是用了五年的時間才成功說服自己開始在網路上寫作;二〇一〇年從教會返家的路上,我已經知道自己想成為作家,卻一直拖到二〇一五年才終於踏上這個舞台,開始學習如何寫作,並且有所進步。

當我把作品放上網路發表後,獲得了一些支持,但也收到一些不留情面的回饋和批評,而且隨著作品愈來愈受歡迎,批評聲浪也愈來愈大。但是,比起處理場外人士的批評,更難的是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我該繼續公開分享自己的理念、想法和心情嗎?我該去學習寫作嗎?該去學習如何有效率地寫作並準時交稿嗎?

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我上場了,而且學得很快。每當我在賽場上往前一步,就會看到更多我以前完全看不見的東西。我學會了如何拓展業務,還與對的明師和網紅建立聯繫;我與對的人合作出書,還獲得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會。

當我的程度還停留在「C」點時,我完全看不見「E」點該有的行動和行為。我必須真正踏上賽場,才能對其風貌一覽無遺。失敗成了我最好的朋友,讓我有機會從競技場上的前輩那裡「偷師」,學到許多東西。

想當初我跟我老婆領養三名孩子時,也歷過相同的狀況。就算你讀過數百本某個主題的書籍,都比不上實際操作的經驗。唯有真正進入賽場,資訊才會派上用場,因為你需要找出解決方案,而且是現在就要。在競技場上失敗的後果非常真實。

待在場邊你可以盡情享受當個嘴砲軍師的樂趣,因為你自己不必承擔真正的風險或後果;可一旦上場了,面對真實的情況,你就可以現學現賣,並把小心篩選過的資訊實際應用看看。我還記得剛成為新手養父母的那段期間,我常為了孩子們的情感挑戰而夜不成眠,但你怎忍心責怪他們呢?法律把他們帶離親生父母身邊,然後必須得跟陌生人一起生活。當時,每天我都覺得自己很失敗,即便七年後的今天,我仍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父親。

但是我仍站在場上,我仍在學習。

我對育兒的了解,肯定比七年前(或至少是七天前)多得多。而且我對失敗或學習習以為常,不再會因為犯錯而耿耿於懷。我現在犯的錯誤,比起幾年前犯的錯誤要重要得多。我現在正在玩的遊戲,規模比幾年前大得多、賭注也高得多,因為我對孩子們的愛更深了,而且每一次的勝利都能讓我獲得更多的回報。

當你不在競技場上時,你可以天馬行空地幻想自己是場上的球王,但你得到的真實回報很少,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很無知。旁觀者往往會陷入分析癱瘓、恐懼和決策疲勞,你進入競技場的時間拖得愈久,你的未來自我就愈受限制。

待在競技場上意味著你最終敢於面對並擁抱「現實」。在場上你就不會再害怕現實,因為現實已成為你的指導老師。最終,你將能以未來自我之姿創造現實。

 

摘錄三、步驟五:把你的未來自我自動化和系統化

 

「對於任何挑戰,首先要做的就是優化它。把它分解到最小單位、簡化它,並且刪除所有非必要的事情……優化一項任務之後,下一步就是盡可能地將它自動化。使用軟體或流程,這樣你就可以不動用人力完成任務──只需設置它並忘記它。最後,把剩下的事情外包給一名通才或一名專才。要注意的是,儘管外包可以為你做很多事情,但是必須在優化和自動化之後。把低效的任務外包出去對你沒任何幫助,因為它仍是低效的。盡可能透過優化或自動化來完成工作,只把剩下的工作外包出去。」──作家艾瑞.梅塞爾(Ari Meisel)19

 

當我與財務顧問討論我的目標和目的之後,他建議我開始自動投資:每週一從我的銀行帳戶自動轉一筆錢到我的投資帳戶,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提高轉帳金額。

我的顧問解釋,投資重要的是連貫性和時間,待在市場上的時間比進場的時機更重要。我設定了一個我能輕鬆應付的轉帳金額,然後忘了此事。三個月後,當我再次跟財務顧問見面時,他告訴我,自從我開始自動投資以來,我的投資帳戶增長了很多。

我非常吃驚、也大受鼓勵,於是我提高了轉帳金額,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會再提高。

為了更快且更容易地到達理想境界,不妨將未來自我自動化和系統化。採用有效的策略系統可以省下很多心力,讓人保持專注、全力發揮和妥善計畫你的未來。自動化能確保結果的一致性。

商業策略家艾本.培更(Eben Pagan)把這種做法稱為必然性思維(inevitability thinking):「你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彷彿你正在做的事情已成定局,因為你已經為它的發生設定好條件了。」

不要害怕從小事做起,並根據你的未來自我設計你的自動化系統。

系統設計意味著你要盡可能讓一些例行公事毫無摩擦阻力地自動進行,以實現你的目標。至於你不想產生的結果,就施加一些摩擦阻力或設置障礙。想想你可以在哪裡做出改變來持續創造出想要的效果?例如:刪除手機上的社群媒體應用程式,就可輕鬆避免自己無意識地狂滑手機,減少浪費寶貴的時間。

不過在此之前,首先你要明確和簡化目標,如此一來才能設計出一個厲害的系統。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說:「再沒有什麼比用極高的效率去做一些根本不該做的事情更無用了。」

效能(effectiveness)是做正確的事情,而效率(efficiency)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效能永遠優先於效率。系統設計是把任務自動化和外包,以獲得你想要的結果。它讓你有餘裕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你想要的地方,這麼做的目的是要減輕你的身心負荷。

丹.蘇利文與我合寫的《成功者的互利方程式》(Who Not How)中說到,如果想實現更大的目標,你必須找到「對的人」來處理大部分「如何做」的問題。如果你試圖一人攬下所有工作,你會被太多事務纏身而難以聚精會神。

找到「對的人」來處理重要的任務,是系統設計的成功關鍵。例如:我讓助手巧西幫我把關和過濾許多日常事務;我給她明確的標準,讓她知道我對哪些機會感興趣,以及可以把哪些事情列入我的日程。她每週都會收到幾十次邀我訪談的請求,而細節我全然不知,我每週會和巧西開會一次,只討論她認為對我有機會的事情。

系統設計其實是反覆試錯,所以完善系統需要一些時間。一開始巧西會提出一些我不想要的機會或令人失望訪談。但隨著我對未來自我的展望愈來愈清晰且投入,我們打造了一個更好的過濾系統。

在這個持續的過程中,耐心和實踐是關鍵。

在《只想買條牛仔褲》(The Paradox of Choice)一書中,心理學家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指出,擁有更多的選擇只會導致決策疲勞,最終做出令人遺憾的決定。決策的基本面向是高興地接受機會成本。

一旦你釐清和簡化了你的未來自我,你就不會再陷入決策疲勞、分心,也不被次要目標拉走;你能把時間和注意力集中在對你最有利的用途上,也就是你的三大優先要務。

策略性或選擇性無知很重要,對外界發生的事情愈不知不覺很重要。正如作家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所說:「你不能高估每件事的不重要程度。」

只要沒被列入「三大」優先要務的事,幾乎都不重要。對於你的未來自我和你的「三大」優先要務來說,其他所有事情都算是次要目標,只會分散你的注意力。

小小的分心或傳訊息,都有可能影響或改變你的整個人生。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一個經濟學原理,指出微小且不易察覺的影響,有可能產生複合效應,大幅改變整個系統。

一九九五年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再度引進狼群即為一例,原因起於過去七十年來鹿群數量在沒有捕食者的環境下大量繁衍,過多的鹿吃光了園區內的所有植披,儘管人類試圖控制鹿群數量,始終成效不彰。

引入少量狼群後,確實捕食了一些鹿,但更重要的是,鹿群避開了公園容易被捕食的地區,特別是山谷和峽谷,使這些地區重獲生機。某些地區的樹木增長了五倍,原本荒蕪的山谷很快成為遍布楊樹、柳樹和木棉樹的森林。隨著樹木的增加,鳥類開始築巢,海狸的數量也急劇增加,而海狸推倒樹木建造水壩的行為,為水獺、鴨子、魚和爬行動物創造了棲息地。熊的數量也增加了,因為樹葉裡有豐富的漿果。由於狼會捕殺土狼,老鼠和兔子的數量隨之增加,然後又滋養了老鷹、黃鼠狼、狐狸和獾。

最迷人的是,整座黃石公園裡的河流變得更加筆直和分明。由於再生的林木穩固和加強了河岸,河道變窄且形成了水池。狼不僅改變了黃石公園的生態系統,還改變了地貌結構。

微小的變化可以在整個系統中產生非線性、不可預測的轉變,這就是為什麼你的未來自我,會跟你的預期有很大出入。這也是為什麼系統思維和系統設計的功能如此強大。要是你不知不覺,有可能讓某種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病毒,迅速蔓延並接管系統。反之,你可以改變系統、阻止輸入,並且設計讓他人自動複合出你想要的結果。

將小小的變化引進你的系統中,有可能產生戲劇性的效果。想要產生心流與獲得高績效,你必須完善你的系統、將你期望的結果自動化,並阻止噪音和決策疲勞的產生。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最棒的系統也會很快過時。隨著你的進步和成長,你的目標和處境也會發生變化。隨著你的視野擴大、更多的投入產生更好的結果,你的系統也會日益改善。

成為你的未來自我的第五個步驟是,把你的未來自我自動化和系統化。所以請問問自己:

 

  • 如何把你所期望的未來自我更好地系統化?
  • 你的生活中可以簡化和消除什麼,讓你不再陷入決策疲勞和次要目標中?
  • 你可以創建哪些屏障和篩檢程序,來保護你的時間和注意力?
  • 你可以把哪些事情自動化,例如:每週的投資策略?
  • 你能否找到一個對的人幫你處理不屬於你「天才區」的事情?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