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讓人際關係變輕鬆的三大絕招


讓人際關係變輕鬆的三大絕招:
1. 遠離不重視你的人。
2. 珍惜重視你的人。
3. 不要討好你討厭的人。


「 沒有價值」的想法,會破壞三大絕招的效果。
假如心裡有「我沒有價值」的想法,
就會無意識地做出完全相反的行為。


說到人際關係的煩惱,一定會提到「討厭的人」或「難以相處的人」。

「不想去討厭別人」、「想要改變覺得對方難以相處的自己」,儘管很多人這麼說,但有討厭的人或難以相處的人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刻意制止自己,改變不了也沒關係。到目前為止,我還沒遇過有人說自己「沒有討厭的人」或「沒有難以相處的人」。

不過,不要討好你討厭的人會比較輕鬆。
同樣地,為了不被你討厭的人討厭而努力這種事,也是別做比較輕鬆。

光是不去在意討厭的人,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為了喜歡的人努力,以及為了討厭的人努力,壓力的程度截然不同。

請試著想像這樣的情況。
你現在是小學生,今天是八月三十日。
暑假只剩一天,可是你的讀書心得還沒寫,書也還沒看。
爸媽不知道你還沒寫完暑假作業,被知道就糟了。如果在開學日(九月一日)前沒寫完作業,老師一定會在全班同學面前大發雷霆。
「怎麼辦 !! 我得在兩天內寫完讀書心得才行!」,當你正走投無路的時候,你「最喜歡的人」突然打電話給你。那個你聽到聲音就會覺得很高興的人,打了電話給你。(對象是誰都沒關係,可以是歌手、藝人、初戀對象或喜歡的偶像,「不可能的人」也OK)。
那個最喜歡的人告訴你:「我發生了難過的事,可以和你聊一個小時左右嗎?」
於是,你放下手邊的作業,欣然傾聽對方說話。因為你的傾聽,那個人恢復了精神。

這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呢?
雖然正陷入手忙腳亂,但因為幫助了最喜歡的人,看到對方恢復精神,你會覺得「能夠幫上忙真是太好了」。
你的心也感到很滿足,或許還比接到電話前,「更有幹勁寫作業」。

……不過,如果那個人是「很討厭又很難相處的對象」,情況又是如何呢?
正在忙的時候,很討厭的人打電話來,無法拒接電話、被占用時間,你的心情又是怎麼樣呢?
「啊 —— 有夠衰」、「那個人害我不能寫讀書心得了……」,你會覺得很煩躁,情緒低落,對吧?

儘管都是「在自己沒有餘力的狀態下幫助別人」,但因為「幫助的對象不同」,結果也變得截然不同。幫助最喜歡的人和幫助最討厭的人,感受到的壓力程度也完全不同。

許多人會認為「就算對方是你討厭的人,也不想被他討厭」,但其實「不被你討厭的人喜歡還比較輕鬆」。
你想被你討厭的人喜歡嗎?還是,只是不想被他討厭而已?

如果「不是想被喜歡」,那就不必費心去迎合對方。
試著仔細想一想,比起被你討厭的人討厭,應該是「被喜歡」才更麻煩。 
不必勉強自己變得積極

有時看到「自己取悅自己」
這樣積極的言論,
會覺得「我做不到……」
而感到沮喪。
只要想成你已經很累了就可以了。



看到有人「花一年的時間就變好了!」,
會覺得「我還是老樣子……」而難過。
看到有人「靠這樣的方法恢復精神了!」,
會覺得「為什麼我做不到」而痛苦。
其實只要想,是每個人受傷的程度不一樣就可以了。


「要變得更積極才行!」為此而努力的人越來越多,但一輩子都活得很積極是不容易的事。
就像我們能夠感受冷熱變化,卻無法只感受冷或熱。若刻意不去感受其中一方,另一方的感受度也會變得遲鈍。
為了變得積極而去勉強壓抑「消極」,結果就是難以感受積極的情緒。每天的樂趣變少,到頭來覺得活得很累。

假設你產生了「討厭」的情緒。
「討厭是不好的事,我要積極正面地思考!」,乍看是很積極的想法,其實是在否定自己的感受。就像是用「不行!」去否定覺得討厭的自己,指責自己要用別種想法思考事情。
越來越多人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不斷累積自我否定,結果非但無法變得積極,還只會讓消極情緒持續膨脹,覺得活得很累。

用「不行!」去否定自己的意見,你的心情就會變得積極嗎?
與其這樣,認同自己的意見,應該更能讓你的心情變得積極吧?
產生「討厭」這種負面的情緒時,請先試著接受它。
比起勉強自己用積極的心情思考,「為什麼覺得討厭?」、「啊 —— 是因為這個理由覺得討厭呀」、「怪不得會覺得討厭呢」,像這樣重複自問自答,接受自己的意見,消極的情緒就會消失。
認同自己的意見,消極的情緒就會轉為積極的情緒。

我不是想告訴各位「不變得積極也沒關係」、「不需要積極」。
我想說的是,不必為了變得積極,過度壓抑消極。

不過,有些人對於積極的言論會感到棘手,那也沒關係。
知道自己「對於積極的言論很棘手」的話,刻意避開就可以了。與其去看令自己感到難受的積極言論而心情低落,不去看才是明智之舉。
就算是金玉良言,也未必適合所有人。
沮喪低落或感到疲累的時候,有些事「不做也沒關係」,每個人都有「不做比較好的事」。

看到積極的言論,勉強自己打起精神,就像是在感冒發燒、全身無力的狀態下,還想著「這樣下去不行,必須增強體力……」,勉強自己去健身房做運動,搞得自己又累又辛苦,沒什麼好處。
正因為我們處於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更要正視自己「想看」或「不想看」的心情,慎選適合自己的資訊。 
覺得不安的時候,請先思考「現在」

明天、一個月後、一年後……
有些人想到將來的事會感到不安。
那是因為「無法預知」將來。
大腦對於無法預知的事容易感到不安。
不安會引起恐懼,
讓你想像起負面的將來。


沒事的!
你不是想太多,
請先想一想「現在」該怎麼過。


明天、一年後、十年後……試著想像自己會變得怎樣。
還在做現在的工作嗎?有沒有金錢方面的問題?過得幸不幸福?……你是否產生了各種不安呢?
對於將來的事會越想越不安是人的習性。

那是因為,人無法預知將來。
對於「無法預知的事」,大腦會想辦法解決。
不斷思考,想東想西,追尋記憶,拚命尋找答案。

接下來,請看一看下頁的三題填空,但是不回答也沒關係。
* 9×9=【 】
* 奶油【 】芙
* 日本環球【 】城

怎麼樣呢?
儘管前文說「不回答也沒關係」,你的大腦卻已經想到了答案。
其實,人類的大腦有「無意識填補空白」的特性。

若是這種簡單的填空問題倒還好,但對於將來的「空白」,沒人能回答。
因為想不出答案,大腦會被困住,持續地思考。

究竟大腦裡發生了什麼事?透過一個例子來想一想。
【例】睡前想到「為什麼我不能像大家一樣做得好」,想起過去的失敗,心情低落。

這個情況的疑問是「為什麼我不能像大家一樣做得好」。
大腦為了解決這個疑問,開始尋找「不能像大家一樣做得好的原因」。

* 比起其他人,自己能力不足
* 做事沒效率
* 這麼說來,父母也說過「○○很能幹,你卻……」

大腦會從記憶中收集「做不好的原因」。
接著會發揮「填補空白的習性」,設法拼湊出「無法像大家一樣做得好的自己」的形象。
因為沒有正確答案,大腦不會停止思考,只是一股勁地收集「做不好的理由」,結果讓你的心情更加低落。

事實上,大腦根本不在意「那是怎樣的空白(疑問)」。
它只是因為「討厭不知道,所以想填補空白」而持續思考。
因此,對於前例那樣的負面疑問,也只是拚了命地想填補空白而已。

不過,請放心。
大腦「填補空白的習性」並非只針對負面的疑問。

對於正面的疑問,大腦也會發揮這個習性。
就像負面的疑問會擴大負面的心情,正面的疑問也會擴大「正面的心情」。
所以,不要執著於問題點,而是著眼於解決方法,不安就不容易擴大。

例如,心情不好的某人令你感到棘手。
這時候去想「那個人為何老是不高興?」,大腦就會開始尋找「那個人不高興的原因」。
可是,答案只有對方才知道,所以大腦會持續不斷地思考。

如果是著眼於解決方法,就會去想「怎麼做才不會在意心情不好的那個人」。當問題變成自己的事,就會找到解決方法。找到解決方法就不會一直去想某人的事。

不斷思考陷入不安,並非你的個性所致。
不要責怪自己的個性,請記住「這是大腦的習性」。只要減少自責,你的心就會變得輕鬆。

假如心中的不安仍然會擴大,請試試看「不去想問題點,聚焦在解決方法」吧。

有時候什麼都不想做也沒關係

有時候什麼都不想做也沒關係。
你會這麼想,
那是因為你一直很努力。
休息一下,讓自己恢復精神。
也許會遇到什麼都做不了、
心情低落的日子,
那樣也沒關係。
那表示你累積了許多疲勞。



總是努力過頭的你,如果可以什麼都不做好好休息,
那就是「做得好」。


要把做不到的事變成「做得到」,很辛苦。
不過,要把已經在做的事變成「不做」,更辛苦。

做到「做不到的事」會有成就感,覺得自己有所成長。
也會容易獲得周遭的認同,所以能夠努力做下去。

可是,努力「不做」已經在做的事,周圍的人不會稱讚你,有時還會被責怪「為什麼不做」。
可以做卻選擇「不做」會產生罪惡感或焦慮,想要輕鬆會感到內疚。
最後,明明已經筋疲力盡,還是一如往常地行動,這樣的人很多。

有些人明明在家裡動不了,去了公司卻能動起來。去不了公司很難受,但只有去公司才能動起來,心裡也會出現「不被理解的辛酸」。

一直以來沒有休息的你,如果能好好休息,那就是「做得好」。
你的情況並非「糟糕,我休息了……」,而是「終於可以休息了」。
也許很難感同身受,但這就像是老在休息無法努力的人如果「變得能夠努力」一樣,是很了不起的事。

請試著回想小學的時候。
每天準時交作業的同學,連續好幾天忘記交作業,就會被罵「為什麼忘了 ?!」。
而總是不交作業的同學,只是交了一天作業,卻被稱讚「你很棒喔」。

每天努力打掃的同學,連續好幾天偷懶的話,就會被罵「平常都很認真打掃,為什麼不持續下去 ?!」。
但每天偷懶不打掃的同學,只是努力打掃了一天,卻被稱讚「只要肯做,你也做得到啊!」

如今這個時代,讓每天都很努力的人「很難休息」,認真做事有時會覺得很傻,也會覺得老是在做苦差事吧。

聽到別人說「那你不要努力就好啦」,如果會去想「啊,對喔,那我不管了」也就算了。然而,多數翻閱本書的人是因為「害怕放棄」。

一直以來很拚命的人會覺得「哪有那麼簡單」、「能放棄就不會覺得辛苦了」。

話雖如此,人的體力也有極限。
一直都很努力的你,必須停下來休息一下,也許那個時間點就是「現在」。

覺得動不了、努力不了、沒有幹勁而焦躁的話,請試著去想「為了接下來能夠繼續努力,現在休息只是在充電而已」。
對於「做不到的自己」感到自責的話,請試著告訴自己「做得好,終於能夠休息了」。
與其責怪自己,認同自己才能盡快恢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