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那是你人生的最佳成就嗎?
如何面對自以為是的人

有些人只要一張口就是「說到我啊⋯⋯」,若是沒能吹噓自己幾句就會變得急躁。和這些人說話時,他們都會從自吹自擂開始,用自吹自擂收尾,就算是沒有被問到的事情,還是會誇大地說出自己達到的成就或能力,還會說出像是「我和你們不在同一個檔次」、「我可不是該待在這種地方的人物~」這種話,試圖讓別人認知到自己更高人一等,儘管對方根本就對他不感興趣,沒有感受到他的吸引力,也會認為「特別的我」注意到你了,你就該心存感激。此外,不論對方是否認可,他們都會盡可能讓自己看起來更優越,長此以往,最終將不會再有人願意聽他們說話了。
如果你在某一刻發現不想聽你說話的人一個一個增加了,或許你應該回頭檢視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只顧著自我吹噓了。對只顧著炫耀自己的人來說,他們總會忽視別人的感受,只顧著講「我」自己的故事,沉浸於「連我都覺得我做得很好」的想法之中。這背後隱藏著想獲得對方認可的渴望,他們認為必須要直接表達出自己很厲害,人們才會知道這件事,他們想要藉由講述自己過去做過的事情來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多厲害,也喜歡誇耀自己現在正在做多麼了不起的事情,也就是說,他們希望別人能夠認可他們是「厲害的人」、「特別的人」。
總是自命不凡、喜歡炫耀自己的人,缺乏與其他人產生共鳴的能力,在情感上的親密感也較顯不足,因此,他們可能會成為只考慮到「自己」的自私之人,也可能出於低自尊而裝腔作勢,雖然自己也覺得自己有很多缺點,但仍希望自己能比別人更出色一些。然而,他們這種態度很容易讓人誤會他們對別人漠不關心,周圍的人也會因此而漸漸遠離他們。
在這些人之中,也有許多人偏好保有可以操控或利用身邊的人的關係,無意維持真誠的人際關係。他們希望能夠從其他人身上獲得關注和尊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會過度誇耀自己,有時還會奪取他人的成就。如果真的是位才德兼備的人,的確也有可能成為自信滿滿具有主導能力的人,但若觀察那些有問題的人,會發現原因大多是出自於他們希望獲得超出自身能力的評價。
此外,他們也不太能同理別人的心情,還會因為覺得別人位居自己之下而產生優越感,因此這些人會傾向遠離比自己優秀的人,試圖只把比自己差勁的人留在身邊,他們心懷「我比你強」的想法,但這種優越感也相對證明了他們實際上是被自卑感所束縛的。我們都該知道,自以為是的人之所以會產生愛炫耀的心理,其實都是一種源自於自卑感的行為。
但即使身邊有自以為是的人,也沒必要被他們所左右,重點是不要受他們的自卑意識擺布,不論這個人實際上是真的很優秀,或者僅僅只是在裝模作樣,就算他做出了討人厭的行為,也沒有必要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而消磨自己的情緒。
如果對正在誇耀自己的人板起嚴肅的臉孔或表露出不悅的神色,會發生什麼事呢?他們可能會感到驚慌,或反倒生起氣來,也有可能會認為對方是因為自己很厲害所以感到嫉妒。他們一開始可能會感到驚慌或憤怒,但靜下來仔細一想,也許又會產生「該不會是我不夠有吸引力吧?」的想法,越是如此,他們就會更想包裝自己,以更誇大的方式表現自己,如果這樣還是被拒絕的話,就會因為自尊心受損而流露出怒氣。
如果身邊有只要一開口就在裝腔作勢的人,只要認知到他們的背後隱藏著低自尊與渴望被認可的心就好了。那麼,遇到自以為是的人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不要作出反應。
他們比任何人都還希望能獲得別人的共鳴,不要去在意對方說的話究竟是虛張聲勢還是事實,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所背負的自卑感或孤獨感上。
「欸,不是吧,事情明明就不是這樣。」如果你不顧他人眼色打斷對方說出事實,只會讓自己惹人嫌而已,萬一對方是職場主管的話,變成對方的眼中釘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儘管這些人都佯裝自己有很強盛的自尊心,但實際上他們的自尊心都十分低落,再加上他們都很敏感,哪怕只是一丁點的羞愧感,他們都無法忍受,即便周圍的人很快就能察覺到這一點,他們本人也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
即使你說出了事實,他們可能也不會承認,反而還會對說出真相的你採取攻擊性的態度。無論是肯定還是反對,積極地作出回應可能只會讓你無緣無故陷入疲憊不堪的境地。
雖然不需要用事實打擊對方,但也不能因此就草率地贊同對方說的話,如果你引起了對方的興趣,或是讓他有了把話接下去的空間,只會讓他不受控地把牛皮越吹越大。

第二,只要傾聽就成功一半了。
有些人會不斷提及相似的事情來吹噓自己,他們陶醉於他們口中誇耀的那個自己,面對這樣的人與其表現出不想聽的樣子,不如輕描淡寫地說:「啊,你之前也說過吧。」這樣就能自然而然地終止對話了。
在愛炫耀的人之中,往往會有一些人喜歡鄙視他人或挑剔別人的缺點,這是因為他們想讓自己看起來比別人更出色。為了顧及對方的顏面,也不要讓自己變成壞人,此時不要選擇帶有攻擊性的應對方式,只要平淡地回應「嗯,好喔。」就好了。
這並不意味著要你無條件稱讚或迎合對方所說的話,只是建議你不要和他們起爭執,只要溫和地應對就好了,畢竟也沒有必要硬是戳破他們想要維護自尊心的不成熟心理,讓雙方因此爭得面紅耳赤。也無需作出誇大的反應,只要用眼神、動作、點個頭等方式略微示意就足夠,這種程度的應對就能讓對方滿足了。

第三,稱讚對方真正的優點。
當對方吹噓說:「我以前也滿會跳舞的。」與其讓話題被引導到這個主題上,不如稱讚對方真正具備的優點,如此一來對方的態度也會逐漸轉變的。遇到誇耀自己會跳舞的人,可以說:「說起來,○○○的聲音真的很好聽耶。」或「你好認真喔。」「你真的很確實在做自我管理耶。」像這樣根據事實稱讚對方真正的優點,他就會因此產生受到別人認可的感覺,也就沒必要再虛構不存在的事情來炫耀,或是把小事情放大,講得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了。

因為親近而受傷時
– 正向說話的公式


有人說:「如果想被款待,那就先款待別人。」我們可以把「款待」這個詞換成「尊重」,也就是「如果想要被尊重,就要先尊重別人。」每個人都希望被關心,也希望能被當成珍貴的人來對待,但如果你不關心對方、珍惜對方,又有誰會想要關心你、珍惜你呢?我們都必須承認,別人也像自己一樣,是某人珍貴的孩子、珍惜的存在。一個不懂得尊重的人,明明自己無心於尊重他人,但卻期望受到尊重,用貶低的話語傷害別人的情感,最後你終將發現,如果你傷害了某人,自己也會收到傷害。
精神科醫師摩根.斯科特.派克(Morgan Scott Peck)博士說,真正的對話是在把自己放在一旁時才能實現的。如果不想受傷的話,就不應該先傷害對方,而這始於尊重對方的心態,絕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有不能受到尊重的理由,無關乎地位高低,尊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此外,我們說話時應該要時時小心謹慎,對方會根據你談話時所使用的言語來判斷自己是否受到尊重,而尊重對方的心始於謙遜的態度,只有當你放低自己的姿態時,才能夠尊重對方,尊重和謙遜就如同針與線一樣,是必須同時存在、相輔相成的關係。
尊重即是理解並認可對方,在對話時固執己見的行為是一種無視對方的態度,一旦開始無視對方,對方最終也會無視你,這麼一來對話就會中斷,進而引起衝突,使得對方心中充斥著不滿的情緒。一個心裡充斥著不滿情緒的人,還有可能說出什麼好話嗎?而當對方表達不滿時,聽到這些的人心情自然也不會好。因此,當你尊重對方時,就能平息所有衝突,打開封閉的心房,進行良好的對話。讓我們都帶著尊重對方的心情,並適當地應用在對話中吧。
最重要的是,越是親近的關係,就應該要越有禮貌。然而我們卻常常認為越親近的關係就越不需要禮貌,因而隨意說話或行動。尊重的基本始於「關照對方」,只有單方面的尊重絕對無法維持關係,尊重應該是互相的。在人際關係中,尊重意味著關心對方並認可對方的一切,包含想法、個性、能力等等各個面向。尊重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偉大,尊重不過就是如實認可並接受對方原本的模樣而已。

「我和丈夫無法好好地進行對話,感覺他都在無視我。」
「因為一溝通就會吵架,所以我們都會避免談話。」

這是四十多歲的家庭主婦最常面臨的困擾。女性家族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四十歲至五十九歲中年夫婦的對話時間是最少的,據說,每天對話時間不到三十分鐘的占比中,四十歲群體占了34.4%,高於五十歲群體的34.1%,而對話時間顯然不足的事實也意味著夫妻之間無法順暢進行溝通。
我們夫妻也非常缺乏對話時間,我忙著授課、企業和教育廳的特別講座,還有在各種活動中擔任主持的工作,活躍於全國各地的舞台上,因此我常常在深夜才回到家,一回到家就累得倒頭呼呼大睡。
由於丈夫也忙於外面的工作,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因為缺乏對話而產生衝突。但我們夫妻還是會以智慧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我丈夫會以身作則,幫忙把家務打理得很好,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從來沒有表達過不滿。我認為,儘管對話時間很短,但因為我們是在彼此尊重的狀態下進行溝通,所以對話的品質很高,而這一點有著很大的貢獻。
「老公,你覺得這次的升遷結果會如何?」當我這麼問時,原本把視線固定在電視上的丈夫會把頭轉向我這邊,然後帶著難為情的表情回答:「我沒有抱太大的期望。」我接著說:「機會又不是只有這一次,這次不行的話,下次有好結果就行了,一定會有好消息的。」丈夫聽完後便露出微微一笑。
故事到這還沒結束。在感受到我的關心後,丈夫也許是對電視內容不太感興趣,他開始轉過身來跟我說話。平時沉默寡言、幾乎不怎麼說話的丈夫,竟然也會絮絮叨叨地說起自己這段時間以來對公司的貢獻、自己在工作上的卓越能力。我靜靜地聽著,在適當的時機給予「真的嗎?」「啊,原來如此。」的回應,然後丈夫就把心裡的話全部都吐露了出來。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丈夫在公司的工作和分擔家事上,似乎並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壓力,因為透過關懷彼此的對話,有很大一部分的壓力已經獲得緩解了。我們夫妻憑藉著「溝通療法」,順利克服了雙薪夫妻這個惡劣條件。
根據最近人口保健福祉利協會的調查結果,四十歲至五十九歲的中年夫婦對話不足的首要原因是工作,其後的順序是:看電視、使用電腦和手機;因為養育子女而缺少夫妻的獨處時間;缺乏對話經驗和技巧等。乍看之下,中年夫婦的對話不足似乎是因為時間不夠而造成的,但從我的觀點來看卻並非如此,因為就我們夫妻的情況來說,儘管我們的交談時間極為不足,但我們還是能進行良好的溝通。我們夫妻有對話的技巧,也就是溝通的說話公式,重要的並不是時間,而是對話技巧,對於扮演夫妻幸福關係的潤滑劑這件事上,對話技巧的角色至關重要。
許多對話不足的夫妻都忽視了對話技巧的重要性。如果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並具備特定條件,就能迅速解決夫妻對話不足的問題,那麼這種想法不過是種誤解,因為對話絕對不會像泉水一般輕輕鬆鬆就湧溢而出。
二○○四年國立國語院發表了一項有趣的研究資料,研究指出,夫妻間的對話時間愈長,幸福指數愈高;相反,對話愈少,幸福指數則愈低。同時,研究也揭示了對話的正面因素和負面因素。

 對話的正面因素
使用彼此喜歡的稱呼、進家門時互相打招呼、互相使用尊敬的言詞、互相讚美和道謝、努力尋找共識、把對方的話從頭到尾仔細聽完、聽對方說話時表現出理解的反應。

 對話的負面因素
生氣時使用粗話或髒話、說出與他人比較的話、在困窘的情境下說謊、一生氣就把累積的情緒一次爆發、對於看著彼此的臉談話感到不自在、不展現幽默、互相指責和批評、強調自己的功勞、以吵架結束對話。

我們應該熟悉這些要點,並在對話中花費更多的時間。從「對話的正面因素」來看,這些就像是溝通時的說話公式一樣,當中明顯指出了對對方的關心、稱讚和反應。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記住「對話的負面因素」,並且一定要盡可能避免,時間用來稱讚對方都不夠了,如果還花在使用粗話和髒話、與他人比較這些事上,絕對無法進行有效溝通。

說出與他人比較的話
「聽說隔壁的男生升遷了。」

指責和批評
「靠這點微薄的薪水根本什麼都做不了。」

強調自己的功勞
「這次獲得獎勵假期都是因為我的能力出色。」

以吵架結束對話
「我累了,拜託你別再說了。」

不是只有夫妻需要對話,像家人和朋友這樣經常見面的關係也可能會遇到溝通上的困難,這是因為我們常常以為「即使只是輕鬆地隨意聊聊,對方也能好好理解自己的心情」而造成的。讓我們用「對話的正面因素」來讓夫妻、親近的人之間變得像是麥芽糖一樣緊緊黏在一起吧。像下面這樣講話,對話的時間自然就會增加。

進家門時互相打招呼
「下班回來啦?」

互相讚美和道謝
「親愛的,謝謝你。」
「○○,你真的是個很好的朋友,非常謝謝你。」
「媽媽,今天的飯超級好吃,謝謝妳,我會好好享用的!」

互相使用尊敬的言詞
「親愛的,今天一起去丟垃圾吧。」
「爸爸,請問我可以看一下電視嗎?」

聽對方說話時表現出理解的反應
「很累吧?我懂你。」
「我也經歷過和你類似的事情,心情真的很不好,你一定也因為那件事的關係很傷心吧?我明白。」
「昨天我喊著不想寫作業的時候,你一定很傷心吧?對不起。」

讓我們使用前面提到的「對話的正面因素」來練習對話的方法吧,與此同時也要將這點銘記在心:越是親近的關係,越要小心說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