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
──走向未來世界的能力,考試和成績真的不重要
 
  有一次趁著回臺灣的難得機會,我受邀到某個相當偏僻的私立職校去進行生涯工作坊。看著臺下嚼著泡泡糖的、拿著小鏡子在化妝的、滑手機的、打線上遊戲的、睡覺的、聊天的學生們,我想了一分鐘,決定關掉背後的投影設備,放棄我原本準備的簡報檔案,然後走到教室四周,把視聽教室所有的窗簾通通拉開。
  瞬間,陰暗的視聽教室灌滿了午後明亮的陽光。老師跟學生們都露出困惑的樣子,不曉得臺上這個大叔在發什麼瘋?是不是要準備發飆了?前排嚼著泡泡糖的青少女,繼續嚼著,一副等著看好戲的備戰狀態。
  其實我並沒有生氣。我深呼吸,重新調整自己,然後帶著微笑看著青春正盛的臉龐。
  「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
  沒有人有任何反應。
  我又說了一遍:「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
  漸漸的,一隻手、兩隻手,怯生生地舉起來。我帶著鼓勵的微笑,環顧著每一張以自己的方式美麗著的臉,然後慢慢的,有越來越多的手舉起來。過了一分鐘,除了少數幾位用懷疑的斜眼瞪著我之外,幾乎所有學生都舉手了。
  「恭喜你們!」我為他們拍手,絲毫沒有諷刺的意味。今天會是一個很棒的下午,我知道。
  我開始解釋,「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並不是像很多老師、家長、父母說的,是一件壞事,相反的,這可以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
  你以後最想做的工作,搞不好現在根本還沒被發明出來!」
 
那些上一代人無法想像的職業  
 
  作為一個注重邏輯的人,我認為「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可以是很棒的事,必須有根據。
  為了證明這個「偏激」的觀點不是空穴來風的信念,我請臺下的學生一起來想想,他們心目中有哪些工作,是現下年輕人認為「當然是真正的工作」,但是「老人」根本不懂的。
  很快的,我們有了一長串有趣的名單:
 .直播主
.經營網路商店
.代購
.Airbnb
.設計LINE貼圖
.網紅
.YouTuber
.韓國藝人
.叫車平臺司機
.平臺送餐外送員
 ……
 
  我在身後的黑板把大家的答案寫下來以後,轉過來面對學生們:「你們的家長認為這些工作是真正的職業的,請舉手!」
  全場只有兩三個學生舉手。
  「你們認為這些工作,當然是真正的職業的,請舉手!」
  幾乎所有學生都舉手了。
 
不知道比較好?
  在場的職校年輕人都很清楚,身邊的大人之所以認為這些工作「不好」,或者「不是真正的工作」,只是因為他們成長的時候,身邊沒有這些工作罷了;簡單來說,就是「無知」,並非這些工作不是真的,或是比較不好。
  其實不管是老人或年輕人,常常都會犯同樣的錯誤:以為已知的比較好,未知的比較不好。這解釋了為什麼老人家很容易一口咬定:新開的餐廳不好吃、新來的員工不好用、去國外生活不自在、新產品不耐用、新科技不安全。
  你在健身房裡,是不是還看過堅持在跑步機上用有線耳機的人?他們不相信無線藍牙耳機更好。
  你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堅持要在電視上看連續劇的人?他們不相信用手機追劇更好。
  這是多麼可笑啊!
  其實知道或不知道,跟一個東西好不好,在邏輯上是無關的。
  有線的耳機沒有比較好,用電視看影集也沒有比較好,但對於活在「已知」的人來說,比較熟悉、有安全感罷了。
  未知的東西,當然有可能要比已知的更好。工作也一樣。那些現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工作,有可能更適合我們。是不是真的,等到這些工作出現以後、等嘗試做過以後,我們就會知道了,不是嗎?何必現在杞人憂天呢?
  從小就知道自己要當醫生、當老師的孩子,對於要如何成為一個直播主、YouTuber,可能並不關心,畢竟,人是不可能去做連聽都沒聽過的工作。我記得BBC的新聞主播克里夫.米里(Clive Myrie)回憶他為什麼會立志進入新聞界,是因為在他從牙買加移民到英國,身為黑人而受到排擠的童年,原本他不相信自己會有什麼美好的未來,但突然有一天,ITV電視臺出現了一個叫做特雷弗.麥克唐諾(Trevor McDonald)的黑人主播,而且瞬間成了全村的希望。不誇張,全英國的黑人家庭每到新聞時間,就會聚精會神聚到電視前,只為了能夠看見一個跟他們同樣膚色的人,竟然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聞播報員。
  「你不可能成為你沒看過的人。」克里夫.米里在採訪中說了這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
國際NGO的工作,讓我有機會造訪世界各地許多偏鄉、部落的小學,當時我對這一點有特別強烈的感受。那些孩子,成績好的都想成為老師,成績不好的都說長大以後要去工地當打零工的建築工人,並不是因為他們對於老師或建築工人有什麼熱情,而是因為這只是他們在封閉生活環境裡,唯一看過的兩種職業。
  「知道」會限制我們的想像。但是「無知」卻反而可能拓寬我們的想像。
  只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沒有一定非做什麼不可的人,在遇到一個未曾出現的新行業時,才會去嘗試、追求,所以就會變成一個比較有趣的人。古希臘哲學教父蘇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就是要提醒我們,其實我們對未來都是無知的,不要假裝知道!這位老爺爺說的話,還真有道理!
 
  「如果你現在去為未來的自己選職業,就算再新,無論是直播主或YouTuber,也是現在已經存在的、你已經知道的,那就跟堅持只用有線耳機、堅持只看電視的老人,有什麼兩樣呢?」
  我聽到學生當中開始發出了笑聲。
  「所以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是不是比較好呢?」
  臺下原本黯淡的眼神,慢慢地露出了亮光。
 
現在的問題,就是未來的工作
  我看到的這群學生,並不是老師們看到的「不知進取」的「迷惘年輕人」,而是學校並沒有教他們如何趁在學時做準備,才能成為一個「知道如何擁抱未知」的人。
  我轉而又問:「但是!有沒有可能等你們出社會的時候,這些現在覺得很『新』、或是很想做的工作,到時候已經不夯、不想做了呢?」
  想了想後,很多人都點頭。
  「那怎麼辦?」我把這個問題丟回給在場的學生們。
  一個人要如何透過「學校」、「教育」、跟「學習」,準備好自己去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一個世紀以前,世界上大部分的職業都是農業相關的工作,但這些工作到今天,已經消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說不定現在去學習寫程式、學財務會計,未來十年都會被AI、機器人取代,就像機器取代插秧跟收割一樣革命性呢?
  「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對問題保持好奇心。」我只給學生們這兩個建議。
   多去看外面的世界,是因為你最想做的工作,搞不好已經被創造出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比如我在30歲去學習航海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已經有護士靠著在郵輪上開「海上洗腎中心」,一面賺錢,一面幫助別人,一面爽爽地環遊世界。
  至於對問題保持好奇心,是因為我們雖無法預測未來的「職業」,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已經存在的問題,就一定有被解決的需要,只是解決的辦法,目前還沒出現而已。無論是上網速度太慢、癌症沒辦法被治癒、年輕人買不起房子、騎摩托車太危險,或者獨居老人越來越多等等,這些雖然現在看起來無法解決,但現在的問題一定會轉變成未來的工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