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財富的通行證──勤儉
  我人生的成就並非來自於我所擁有的東西,而是源於我雙手的辛勤勞動。
──湯瑪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
  為建造矗立於平地之上的雄偉建築物,我們必須竭盡全力。昔日與今日皆為我們建造高大樓宇的基石。
──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化,儲蓄節約之道應運而生,因為人類意識到必須為當下及未來做好適當準備。事實上,在貨幣出現之前,勤儉的理念已根深蒂固。
  勤儉的品德蘊含著審慎而精細的個人消費習慣,其中包括謹慎節省家庭生活開支,並有序管理、維持家庭事務,而非毫無頭緒的混亂局面。
  個體經濟學的目的在於塑造和培育個人豐盛的生活之道,而政治經濟學的宗旨則在於建構和增進國家的財富實力。
  個人資產和公共資源的累積源於人類的勤勉勞作。財富因為儲蓄和累積而得以世代傳承,而可以持續增加的原因,則有賴於不懈地努力。
  個人的節儉理當視為累積財富的根基,進而締造國家安康的美滿生活。反之,個人奢靡無度,則亦必致貧國。由此觀之,每一位量入為出、勤儉不苟的人都應受讚頌,而揮金如土、作風放蕩的人則會被眾所詬病。
  個人節儉的必要性毋庸置疑,每個人都應當理解並實踐。然而,若將之投射至政治經濟學領域,則必將涉及諸多爭議,譬如資本分配、財產累積、稅率調整等超出本書討論範疇的議題。單就個人節儉這個主題,就足以支撐本書的內容。
  儉樸並非人生來就有的特質,而是人們藉著經驗、楷模及遠見啟迪而養成的品德,是教育與智力的結晶。只有人們懂得取捨與實現長遠目標的重要性後,才能致力於儉樸。
  人性之中,貪婪與懈怠似乎比節儉更為天性使然。原始人類因為缺乏對未來的意識和憂慮,尚未開始儲蓄,幾乎未能留下任何遺產。他們居住於山洞,或藏身於谷底的灌木叢中,以採集濱海貝類或蒐集叢林野果為生。他們用石塊獵殺動物,或以伺機、主動追趕的策略捕獲獵物。後來,他們意識到可以將石頭打磨成弓箭頭、長矛的尖端,這樣一來,便提高了捕獵的效率。
  在原始人類的頭腦中,農業的概念並不存在,直到較近的時期,人們才開始將採集的種子視為食物,並貯藏其中一部分,以供來年使用。當人類發現地球上的礦物後,便將其冶煉成金屬,並廣泛運用火力,這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此後,人類開始製作精良耐用的工具和尖銳的石器,離開洞穴建造房屋,並以不懈的努力締造和主宰多樣化的文明與力量。
  原始人類居於海畔,自林中伐木,然後將大木頭拖至岸邊,將樹燒乾再推入海中,就可以站在上面捕魚。這個後來演化成小木筏,用鐵釘將它們連起來變成一艘。隨著人文發展,小木筏又逐步演化為單層甲板帆船、海船、槳船、輪式蒸汽船等等。如此一來,那原始神祕的世界畫卷便被殖民與文明所開啟。
  倘若非先輩們富有成效的勞動所累積的成果,人類或許仍置身於原始野蠻的狀態,艱難地摸索前行。先人們開墾土地,種植糧食作物;他們發明了各式實用工具及織品,如今人類得以承襲前人經驗與技能。他們探索藝術與科學,使我們沐浴在智慧文明之光中。
  大自然昭示,任何美好事物的出現,皆非一朝一夕可成。那些已逝的先人永遠映照著我們。人類的工藝技藝從尼尼微、巴比倫、特洛伊等遠古遺跡延續至今,大自然所凝聚的人類勞動創造的智慧永不湮滅。這些成果將世世代代相傳,也許不會造福個人,但是一定會惠及全人類。
  實際上,我們所繼承的遺產中,物質財富並非最重要的東西。相反地,我們還擁有更加不朽的事物,這些事物蘊含了人類技能和勞動中最具價值的部分,這種無法透過單純學習而獲得的遺產,只能透過教育和交流來發揚光大。一代人教育下一代人,才能讓藝術和手工藝的技能、設備和材料的知識得以儲存、傳承,前人的勞動成果以相傳的方式被延續,人類的自然遺產不斷累積、新增,這正是文明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
  身為後世子孫,我們有幸繼承先祖累積的寶貴成果,這無疑是我們的天賜禮物。然而,我們必須透過自身的勞動,才能真正享受此等恩賜。不論是體力勞動抑或智力工作,人人都應盡一份心力。沒有工作,生命便失去了意義,人亦可能陷入道德麻痺的困境。我們所稱的「工作」,不僅包括單純的體力付出,更涉及許多多面向的活動:訴訟和法庭審理、企業經營管理、慈善公益、弘揚思想、救助貧弱、扶助弱勢脫困自立等等。這些勞動皆為人生增添了尊嚴與價值。
  一位高尚的靈魂絕不會像懶惰者般,依靠他人的勞動成果生存,也不會像寄生蟲般,偷取公共糧倉中的食物維生,更不會像鯊魚般,以捕食弱小生物為生。相反地,他會全力履行自己的義務,關愛並幫助他人,為社會奉獻無私的愛與力量。不論是君王的統治,還是農人的勤勞,正如艾薩克.巴羅(Isaac Barrow)所言,任何工作要想取得完美成就、優良聲譽及高度滿意,都需要付出大量心力與體力。
  勞動不僅是一項必要,它同時是一種愉悅。曾被我們唾棄的勞動,如今已成為上蒼恩賜於我們的財富。有時,我們的生命需要與莫測的自然力量抗衡,但是在其他時候,自然又展現出溫和的一面,與我們攜手合作。自然固然從我們身上汲取生命力,但我們亦從她那裡獲取滋養與溫暖。
  大地慈悲地與我們共同耕耘。她賜予我們肥沃的土壤,讓我們播下種子,並收穫碩果。透過人類的勞動,她賜予我們溫暖的天然纖維和美味的食物。無論貧富,我們所享用的一切,都是來自於汗水與智慧的交織。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