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5 冬藏篇
你的人生正在迷惘中嗎?你覺得人生卡住了嗎?
現代生活普遍給人的印象是:人人都忙碌無比,開不完的會、看不完的郵件和訊息。工作壓力和社群媒體的焦慮讓人疲憊不堪。
從上一章我們了解到,對猶太人而言,傍晚轉入黑夜,是新一天的開始。黑夜看似漫長,但終將迎來黎明。同樣地,猶太人的新年始於由秋轉冬。冬天雖然漫長,但終將迎來萬物復甦的春天。
這個思維提醒我們,人生中的黑暗時刻也可能是一個全新開始的前奏;生命中的寒冬並非終結,而是蓄勢待發的時期。黑夜和冬天是反思、內省、沉澱、安靜、禱告、與神親近的時刻。我們應該在「冬藏」的季節裡做好內在的調整,設定好目標,當春天來臨、機會到來時,即可掌握先機,贏在起跑點上。
冬藏:從黑夜到黎明,從冬到春的轉變
記得當我忙碌追尋人生的中場時,「卡內基」、「傳家寶」、「生涯測評顧問」和「中場新起點」等,讓我忙得不可開交。我以為在上海開班的「中場新起點1.0」是黎明的曙光,沒想到卻遇上世紀疫情。所有的事業都被迫暫停,我不得不進入真正「冬藏」階段。相信許多人的心情曾經和我一樣,面對眼前的損失,焦慮、不安的情緒排山倒海而來。
「冬藏」階段最大的煎熬是:長時間等待看不到成效,前方路途漫長,不禁讓人懷疑是否走錯方向。在我們的一生中,是否也曾經歷過多個「冬藏」階段?還記得是如何應對的呢?是放任時間流逝,還是沉澱自己、預備好自己,在適當的時機一躍而起?
在我的「冬藏」階段,我每天靠著散步來排解壓力、鍛鍊體力,並與內心對話。這段時間裡,我還參加了由我在卡內基的老同事Kelly主辦的「Walk with Kelly」活動。這次是她第一次在花東舉辦徒步行走活動,行程從花蓮復興鄉徒步走到台東。在這段旅程中,我驚訝地發現台灣竟然擁有如此壯麗的風景,特別是在旅英藝術家優席夫的彩繪稻田中,看見猶如梵谷畫作般的美景,令人贊嘆不已!每天徒步行走的風光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內心。表單的頂端表單的底部
從前經過花東時,我總是開車,風景匆匆掠過,儘管感受到那份絕美,卻無法真正深入腦海。但當我改以徒步行走,沿途的自然美景不僅洗滌了我的心靈,更讓我領悟到,生命中的許多智慧都隱藏在大自然中。透過感受環境的變化、寧靜與啟示,我找到了「中場新起點」課程的全新靈感與動力,這些都是在忙碌的日常中難以獲得的珍貴體驗。
冬藏思維1:省思現狀、奪回時間
「冬藏」階段是一個讓我們的心安靜下來,養成慢的力量、省思的時刻。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思考是否過去太忙碌,沒有時間好好陪伴家人、好好運動、進行有效的理財,沒有花時間投資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
企業顧問和培訓專家茱麗葉·方特(Juliet Funt)在《留白工作法》一書中提到四種常見的「時間小偷」:
• 幹勁:對所有事情都全力以赴,甚至過度投入。
• 卓越:對每個細節斤斤計較,追求完美。
• 資訊:不想錯過任何資訊,導致資訊過載。
• 行動力:任何事情都馬上執行,像無頭蒼蠅一樣不停歇。
這些特質雖然看似正面,但會讓我們壓力過大,忘記休息。越覺得沒時間,就越想快點完成更多事,結果反而更沒時間。作者建議應對這些小偷的方法是:
• 幹勁:問自己「有可以放掉的事情嗎?」
• 卓越:問自己「做到什麼程度算夠好?」
• 資訊:問自己「真正需要知道的資訊是哪些?」
• 行動力:問自己「哪些事情值得我們投入心力?」
在每個任務之間、會議間隙,留一到五分鐘思考這些問題,稱為「策略性暫停」。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時間,而是刻意創造出更多空間思考。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適時地停下來,放下手機,妥善運用四季中的「冬藏」思維,檢視自己的忙碌狀況,調整方向,停止惡性競爭和比較。這種暫停不僅僅是為了休息,也是為了確保我們以更好的狀態和更清晰的目標重新出發。
冬藏思維2:安靜練習,積蓄「慢」的力量
「懶螞蟻效應」(Lazy Ant Effect)是由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學小組提出的研究發現。他們觀察到,在螞蟻群體中,總有20%的螞蟻看起來無所事事、東張西望。這一效應指出,企業中常常有一部分員工表面上看起來懶散,但實際上他們專注於思考和策劃,無暇處理日常雜務。當企業面臨重大困境時,這些「懶螞蟻」會運用他們的智慧,帶領企業度過難關。
這些懶螞蟻實際上是群體的「後備力量」,當需要應對突發事件或緊急情況時,它們會迅速行動,補充和支援活躍螞蟻的工作。
然而,對於一個習慣於凡事靠自己努力拼搏的人來說,成為群體中的「懶螞蟻」或接受群體中有「懶螞蟻」的存在似乎相當困難。這時,需要的是「安靜練習」。
如果不刻意進行安靜練習、梳理、覺察和反思,我們往往會選擇更多的外在活動,以為只要保持努力就可以減少失敗,但多數人最後只是陷入無止盡的疲憊和忙碌之中。
因此,在「冬藏」階段,我們要進行安靜練習,幫助我們活在當下,花時間與自己相處,才能讓思路清晰,並積蓄下一階段行動的能量。
冬藏思維3: 探索十年後的目標
啟動自助式人生的第一步是內省,問問自己未來十年的目標。了解我們「下一個十年要去哪裡?」抓住生命中的優先次序,確定最重要的事情。梳理一生的價值觀,思考十年後希望達成什麼,並持續探索與覺察,讓自助式人生更具目標感。
可以參考巴菲特的人生智慧:「列出25項你感興趣的事情,刪除不重要的,只保留最重要的5項」。花時間思考並回答這些問題,確定人生中最重要的價值觀和信念,也就是在人生中的藏寶盒裡要裝什麼。
接下來,我們必須在百忙中騰出時間,給自己進步和成長的「白色空間」。閱讀名人傳記和幫助成長的書籍,並寫下筆記和心得。閱讀和做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找到更多的啟示和靈感。
猶太人安息日是安靜練習的重要一環。每週至少安排一天作為安息日,追求幸福感和儀式感。這一天可以用來休息、安靜、學習,與家人朋友團聚,分享一天當中的喜悅和幸福感。即使在冬藏階段,可能沒有立即的答案,但保持與家人朋友的對話和互動中,會發現過去沒有注意到的盲點,這些可能成為我們人生突破的助力。猶太民族最了解安息的精髓,他們通過與家人朋友相處,分享上帝的話語,從神的話語中得到智慧,恢復動力和精力,建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寫美好日記是在安靜練習中提升幸福感的好方法。採取《收穫心態》(The Gap And Tne Gain)一書中分享的,跳脫滿分思維,感恩美好的一天,由我們自己來定義!每天反思比昨天或上週有什麼進步,並通過日常的積極行動和心態來實現,這會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成長。
旅行或散步能夠讓我們與大自然和環境連結,在愉快和探索的心情中更能保持思路清晰。我發現自己每一次生命卡點的突破,都是在有意義的旅行中誕生。自助式旅行可以讓我們透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幫助我們發現新的視角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冬藏思維4:創造迎接春天的儀式感
冬藏時,我們可以創造迎接春天的「儀式感」。猶太人在新年後進入漫長的冬季,但到了一月或二月,他們會慶祝樹木新年(Tu B'Shevat)1。樹木新年時,人們會看見杏花綻放,並舉行充滿儀式感的聚餐,享用象徵生命的果實和餐點。這讓人們的心中充滿了盼望,雖然眼前還未見到春天的到來,但他們知道萬物終將復甦,生命也將迎來新生。這是樹木新年的意義。
(註1:在樹木新年的時候,猶太人的餐廳會用樹木和果子的圖案裝飾,人們也會舉行慶祝活動。這一天,所有人都穿著與植物有關的衣服,象徵春天即將來臨。這種儀式感創造了美好,讓人們心中充滿盼望。)
樹木新年也鼓勵人們種下一棵樹,期望多年後它能茂密繁盛,為人們提供乘涼的地方。在疫情期間,我也曾奉獻,請人在伯利恆種下一棵樹,在耶穌誕生的地方感受萬物的新生,象徵透過這棵樹傳遞愛與傳承的心意。
冬天,我們以為是消沉的日子,就如同人生中的低谷。但我們不要失去盼望,在低谷時刻進行內省、自省、閱讀、做筆記、搜集資料,準備好自己。當時機到來時,我們將能在春季裡掌握先機、復甦內心,並看到希望。
冬藏的故事:不是人生低谷,而是蛻變新生
學員Sunny是企業第二代的媳婦,她的親戚將父親產業的一部分搬離、另起爐灶,帶走許多人才,公司一夕之間失去了大批中高階主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Sunny感到無比焦慮。然而,她心中堅定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決心肩負起責任,帶領公司走出困境。
這是Sunny生命中的「第一個冬藏」階段。她開始內省,仔細盤點公司現有的優勢,重新調整方向。她明白,唯有在這個階段做好一切準備,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掌握住它,帶領公司脫離困境。經過一段日子後,Sunny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她成功帶領公司走出冬藏階段,業績蒸蒸日上。
然而,在公司穩定後,Sunny仍然不斷追求卓越。她告訴自己:「我不能輸。」她拼事業的心態使她忘記了如何放鬆,甚至在孩子的教育上,她也只看重成績,沒有陪伴孩子成長。
過了幾年,公司業務依舊穩定成長,但Sunny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慌亂和迷惘。在參加「中場新起點」課程後,她明白自己已進入人生的「第二個冬藏」階段。她意識到,人生不僅僅是拼業績,而是隨著階段性發展,蛻變進入更寬廣的生命。
在冬藏階段裡,Sunny反省自己,主動積極地擁抱改變。她為自己訂下未來十年的方向:如何在公司成為一個優雅有魅力的主管,在家裡成為一個好媽媽、好太太,陪伴家人。調整心態後,她不再逼自己忙碌拼業績,而是更願意賦能給員工,用更多時間傾聽員工和家人的心聲,通過一些儀式感的活動,為員工和家人帶來創新和改變。因此,她平衡了自己的時間,在職場上成為有影響力的主管,也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贏回了老公及兒女的心。
在Sunny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冬藏階段不僅僅是困境中的沉寂,更是為未來的輝煌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刻。人的生命旅程是循環的,是螺旋的。我們在一生中會經歷多個生命的四季,在不同階段面臨不同任務;調整步伐,當機會來臨時,我們將能牢牢抓住,迎接生命的春天。
人生的冬藏是一段內省的時光。就如同大自然在冬季中沉澱,我們也應該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梳理過去的經歷、反思內心,並盤點與預備資源。在這安靜的時刻,我們能培養自我成長的種子,為迎接新的季節與機會做好準備。冬藏不是停滯,而是一個沉澱與凝聚的過程,使我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能以更加堅強和成熟的姿態前行。
冬藏練習Tips
1. 省思現狀、奪回時間:
‧幹勁:問自己「有可以放掉的事情嗎?」
‧卓越:問自己「做到什麼程度算夠好?」
‧資訊:問自己「真正需要知道的資訊是哪些?」
‧行動力:問自己「哪些事情值得我們投入心力?」
‧停止比較:放下手機,停止看社群媒體,放下比較和競爭的心。
2. 安靜練習,積蓄「慢」的力量:
‧旅行、散步與自我提升:放慢腳步,與大自然連結,安排一次突破舒適圈、有意義的自助旅行,使我們跳脫思路,看見人生不一樣的選擇與啟發。
‧ 製造白色空間:進行一個人封閉式靜休會(Retreat),不看新聞或社交媒體,僅閱讀名人傳記和提升自己的書籍,與自己心靈對話,讀書並寫筆記。
3. 確認十年後的目標:
‧設定未來十年目標。從設定一年目標,到展望十年後的自己,思考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列出25項感興趣的事情,刪除不重要的,僅保留最重要的5項。回顧過去,內省、思考,確定未來人生的藏寶盒裡要裝什麼。
4. 寫美好日記(Wonderful Day):
‧記錄一天中值得感恩和美好的事物,跳脫滿分思維,當下的成功和幸福由你決定。
‧反思自己比昨天或上週有意思的進步,練習活在當下。
‧每次完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時,都記錄下來,製作成冊,記錄自助式人生中的旅程風景、遇到的人事物、指向十年後的未來夢想。這趟逐夢之旅的夢想疊加後,能讓我們看見有意象的人生。
5. 創造儀式感:
‧設計有意思的儀式感活動,創造有意義的關係連結,例如給別人驚喜的精心時刻、關心他人的需要,花時間陪伴、聊天。刻意創造並紀錄一些生活上的珍貴時刻。
‧每週至少留一晚給自己和家人朋友相聚,分享一週的喜悅和正在做的事。傾聽他人、恢復動力,建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你的人生正在迷惘中嗎?你覺得人生卡住了嗎?
現代生活普遍給人的印象是:人人都忙碌無比,開不完的會、看不完的郵件和訊息。工作壓力和社群媒體的焦慮讓人疲憊不堪。
從上一章我們了解到,對猶太人而言,傍晚轉入黑夜,是新一天的開始。黑夜看似漫長,但終將迎來黎明。同樣地,猶太人的新年始於由秋轉冬。冬天雖然漫長,但終將迎來萬物復甦的春天。
這個思維提醒我們,人生中的黑暗時刻也可能是一個全新開始的前奏;生命中的寒冬並非終結,而是蓄勢待發的時期。黑夜和冬天是反思、內省、沉澱、安靜、禱告、與神親近的時刻。我們應該在「冬藏」的季節裡做好內在的調整,設定好目標,當春天來臨、機會到來時,即可掌握先機,贏在起跑點上。
冬藏:從黑夜到黎明,從冬到春的轉變
記得當我忙碌追尋人生的中場時,「卡內基」、「傳家寶」、「生涯測評顧問」和「中場新起點」等,讓我忙得不可開交。我以為在上海開班的「中場新起點1.0」是黎明的曙光,沒想到卻遇上世紀疫情。所有的事業都被迫暫停,我不得不進入真正「冬藏」階段。相信許多人的心情曾經和我一樣,面對眼前的損失,焦慮、不安的情緒排山倒海而來。
「冬藏」階段最大的煎熬是:長時間等待看不到成效,前方路途漫長,不禁讓人懷疑是否走錯方向。在我們的一生中,是否也曾經歷過多個「冬藏」階段?還記得是如何應對的呢?是放任時間流逝,還是沉澱自己、預備好自己,在適當的時機一躍而起?
在我的「冬藏」階段,我每天靠著散步來排解壓力、鍛鍊體力,並與內心對話。這段時間裡,我還參加了由我在卡內基的老同事Kelly主辦的「Walk with Kelly」活動。這次是她第一次在花東舉辦徒步行走活動,行程從花蓮復興鄉徒步走到台東。在這段旅程中,我驚訝地發現台灣竟然擁有如此壯麗的風景,特別是在旅英藝術家優席夫的彩繪稻田中,看見猶如梵谷畫作般的美景,令人贊嘆不已!每天徒步行走的風光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內心。表單的頂端表單的底部
從前經過花東時,我總是開車,風景匆匆掠過,儘管感受到那份絕美,卻無法真正深入腦海。但當我改以徒步行走,沿途的自然美景不僅洗滌了我的心靈,更讓我領悟到,生命中的許多智慧都隱藏在大自然中。透過感受環境的變化、寧靜與啟示,我找到了「中場新起點」課程的全新靈感與動力,這些都是在忙碌的日常中難以獲得的珍貴體驗。
冬藏思維1:省思現狀、奪回時間
「冬藏」階段是一個讓我們的心安靜下來,養成慢的力量、省思的時刻。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思考是否過去太忙碌,沒有時間好好陪伴家人、好好運動、進行有效的理財,沒有花時間投資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
企業顧問和培訓專家茱麗葉·方特(Juliet Funt)在《留白工作法》一書中提到四種常見的「時間小偷」:
• 幹勁:對所有事情都全力以赴,甚至過度投入。
• 卓越:對每個細節斤斤計較,追求完美。
• 資訊:不想錯過任何資訊,導致資訊過載。
• 行動力:任何事情都馬上執行,像無頭蒼蠅一樣不停歇。
這些特質雖然看似正面,但會讓我們壓力過大,忘記休息。越覺得沒時間,就越想快點完成更多事,結果反而更沒時間。作者建議應對這些小偷的方法是:
• 幹勁:問自己「有可以放掉的事情嗎?」
• 卓越:問自己「做到什麼程度算夠好?」
• 資訊:問自己「真正需要知道的資訊是哪些?」
• 行動力:問自己「哪些事情值得我們投入心力?」
在每個任務之間、會議間隙,留一到五分鐘思考這些問題,稱為「策略性暫停」。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時間,而是刻意創造出更多空間思考。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適時地停下來,放下手機,妥善運用四季中的「冬藏」思維,檢視自己的忙碌狀況,調整方向,停止惡性競爭和比較。這種暫停不僅僅是為了休息,也是為了確保我們以更好的狀態和更清晰的目標重新出發。
冬藏思維2:安靜練習,積蓄「慢」的力量
「懶螞蟻效應」(Lazy Ant Effect)是由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學小組提出的研究發現。他們觀察到,在螞蟻群體中,總有20%的螞蟻看起來無所事事、東張西望。這一效應指出,企業中常常有一部分員工表面上看起來懶散,但實際上他們專注於思考和策劃,無暇處理日常雜務。當企業面臨重大困境時,這些「懶螞蟻」會運用他們的智慧,帶領企業度過難關。
這些懶螞蟻實際上是群體的「後備力量」,當需要應對突發事件或緊急情況時,它們會迅速行動,補充和支援活躍螞蟻的工作。
然而,對於一個習慣於凡事靠自己努力拼搏的人來說,成為群體中的「懶螞蟻」或接受群體中有「懶螞蟻」的存在似乎相當困難。這時,需要的是「安靜練習」。
如果不刻意進行安靜練習、梳理、覺察和反思,我們往往會選擇更多的外在活動,以為只要保持努力就可以減少失敗,但多數人最後只是陷入無止盡的疲憊和忙碌之中。
因此,在「冬藏」階段,我們要進行安靜練習,幫助我們活在當下,花時間與自己相處,才能讓思路清晰,並積蓄下一階段行動的能量。
冬藏思維3: 探索十年後的目標
啟動自助式人生的第一步是內省,問問自己未來十年的目標。了解我們「下一個十年要去哪裡?」抓住生命中的優先次序,確定最重要的事情。梳理一生的價值觀,思考十年後希望達成什麼,並持續探索與覺察,讓自助式人生更具目標感。
可以參考巴菲特的人生智慧:「列出25項你感興趣的事情,刪除不重要的,只保留最重要的5項」。花時間思考並回答這些問題,確定人生中最重要的價值觀和信念,也就是在人生中的藏寶盒裡要裝什麼。
接下來,我們必須在百忙中騰出時間,給自己進步和成長的「白色空間」。閱讀名人傳記和幫助成長的書籍,並寫下筆記和心得。閱讀和做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找到更多的啟示和靈感。
猶太人安息日是安靜練習的重要一環。每週至少安排一天作為安息日,追求幸福感和儀式感。這一天可以用來休息、安靜、學習,與家人朋友團聚,分享一天當中的喜悅和幸福感。即使在冬藏階段,可能沒有立即的答案,但保持與家人朋友的對話和互動中,會發現過去沒有注意到的盲點,這些可能成為我們人生突破的助力。猶太民族最了解安息的精髓,他們通過與家人朋友相處,分享上帝的話語,從神的話語中得到智慧,恢復動力和精力,建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寫美好日記是在安靜練習中提升幸福感的好方法。採取《收穫心態》(The Gap And Tne Gain)一書中分享的,跳脫滿分思維,感恩美好的一天,由我們自己來定義!每天反思比昨天或上週有什麼進步,並通過日常的積極行動和心態來實現,這會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成長。
旅行或散步能夠讓我們與大自然和環境連結,在愉快和探索的心情中更能保持思路清晰。我發現自己每一次生命卡點的突破,都是在有意義的旅行中誕生。自助式旅行可以讓我們透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幫助我們發現新的視角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冬藏思維4:創造迎接春天的儀式感
冬藏時,我們可以創造迎接春天的「儀式感」。猶太人在新年後進入漫長的冬季,但到了一月或二月,他們會慶祝樹木新年(Tu B'Shevat)1。樹木新年時,人們會看見杏花綻放,並舉行充滿儀式感的聚餐,享用象徵生命的果實和餐點。這讓人們的心中充滿了盼望,雖然眼前還未見到春天的到來,但他們知道萬物終將復甦,生命也將迎來新生。這是樹木新年的意義。
(註1:在樹木新年的時候,猶太人的餐廳會用樹木和果子的圖案裝飾,人們也會舉行慶祝活動。這一天,所有人都穿著與植物有關的衣服,象徵春天即將來臨。這種儀式感創造了美好,讓人們心中充滿盼望。)
樹木新年也鼓勵人們種下一棵樹,期望多年後它能茂密繁盛,為人們提供乘涼的地方。在疫情期間,我也曾奉獻,請人在伯利恆種下一棵樹,在耶穌誕生的地方感受萬物的新生,象徵透過這棵樹傳遞愛與傳承的心意。
冬天,我們以為是消沉的日子,就如同人生中的低谷。但我們不要失去盼望,在低谷時刻進行內省、自省、閱讀、做筆記、搜集資料,準備好自己。當時機到來時,我們將能在春季裡掌握先機、復甦內心,並看到希望。
冬藏的故事:不是人生低谷,而是蛻變新生
學員Sunny是企業第二代的媳婦,她的親戚將父親產業的一部分搬離、另起爐灶,帶走許多人才,公司一夕之間失去了大批中高階主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Sunny感到無比焦慮。然而,她心中堅定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決心肩負起責任,帶領公司走出困境。
這是Sunny生命中的「第一個冬藏」階段。她開始內省,仔細盤點公司現有的優勢,重新調整方向。她明白,唯有在這個階段做好一切準備,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掌握住它,帶領公司脫離困境。經過一段日子後,Sunny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她成功帶領公司走出冬藏階段,業績蒸蒸日上。
然而,在公司穩定後,Sunny仍然不斷追求卓越。她告訴自己:「我不能輸。」她拼事業的心態使她忘記了如何放鬆,甚至在孩子的教育上,她也只看重成績,沒有陪伴孩子成長。
過了幾年,公司業務依舊穩定成長,但Sunny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慌亂和迷惘。在參加「中場新起點」課程後,她明白自己已進入人生的「第二個冬藏」階段。她意識到,人生不僅僅是拼業績,而是隨著階段性發展,蛻變進入更寬廣的生命。
在冬藏階段裡,Sunny反省自己,主動積極地擁抱改變。她為自己訂下未來十年的方向:如何在公司成為一個優雅有魅力的主管,在家裡成為一個好媽媽、好太太,陪伴家人。調整心態後,她不再逼自己忙碌拼業績,而是更願意賦能給員工,用更多時間傾聽員工和家人的心聲,通過一些儀式感的活動,為員工和家人帶來創新和改變。因此,她平衡了自己的時間,在職場上成為有影響力的主管,也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贏回了老公及兒女的心。
在Sunny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冬藏階段不僅僅是困境中的沉寂,更是為未來的輝煌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刻。人的生命旅程是循環的,是螺旋的。我們在一生中會經歷多個生命的四季,在不同階段面臨不同任務;調整步伐,當機會來臨時,我們將能牢牢抓住,迎接生命的春天。
人生的冬藏是一段內省的時光。就如同大自然在冬季中沉澱,我們也應該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梳理過去的經歷、反思內心,並盤點與預備資源。在這安靜的時刻,我們能培養自我成長的種子,為迎接新的季節與機會做好準備。冬藏不是停滯,而是一個沉澱與凝聚的過程,使我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能以更加堅強和成熟的姿態前行。
冬藏練習Tips
1. 省思現狀、奪回時間:
‧幹勁:問自己「有可以放掉的事情嗎?」
‧卓越:問自己「做到什麼程度算夠好?」
‧資訊:問自己「真正需要知道的資訊是哪些?」
‧行動力:問自己「哪些事情值得我們投入心力?」
‧停止比較:放下手機,停止看社群媒體,放下比較和競爭的心。
2. 安靜練習,積蓄「慢」的力量:
‧旅行、散步與自我提升:放慢腳步,與大自然連結,安排一次突破舒適圈、有意義的自助旅行,使我們跳脫思路,看見人生不一樣的選擇與啟發。
‧ 製造白色空間:進行一個人封閉式靜休會(Retreat),不看新聞或社交媒體,僅閱讀名人傳記和提升自己的書籍,與自己心靈對話,讀書並寫筆記。
3. 確認十年後的目標:
‧設定未來十年目標。從設定一年目標,到展望十年後的自己,思考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列出25項感興趣的事情,刪除不重要的,僅保留最重要的5項。回顧過去,內省、思考,確定未來人生的藏寶盒裡要裝什麼。
4. 寫美好日記(Wonderful Day):
‧記錄一天中值得感恩和美好的事物,跳脫滿分思維,當下的成功和幸福由你決定。
‧反思自己比昨天或上週有意思的進步,練習活在當下。
‧每次完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時,都記錄下來,製作成冊,記錄自助式人生中的旅程風景、遇到的人事物、指向十年後的未來夢想。這趟逐夢之旅的夢想疊加後,能讓我們看見有意象的人生。
5. 創造儀式感:
‧設計有意思的儀式感活動,創造有意義的關係連結,例如給別人驚喜的精心時刻、關心他人的需要,花時間陪伴、聊天。刻意創造並紀錄一些生活上的珍貴時刻。
‧每週至少留一晚給自己和家人朋友相聚,分享一週的喜悅和正在做的事。傾聽他人、恢復動力,建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