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文
因素1:溝通過程的三個障礙
孫子曾說過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在溝通戰役中獲勝,首先,要知道自己面對的敵人是誰。
成功的運動教練在訓練團隊準備出戰時,都會想辦法探明當週對手的狀況:這個球員、哪種隊形、這項弱點。想要求勝,就要智取場上真正的敵人。
為此,我們也要先從找到對於高效溝通來說最難纏的三個敵人:落差(gap)、雜訊(noise)和迷霧(fog)。
我們要以法國的波爾多(Bordeaux)為起點,展開這趟清晰之旅;這裡是美酒的故鄉,不過也有一個讓人付出重大代價的「溝通落差」的驚人範例。

落差
「慎重選擇用字遣詞很重要,因為溝通不良會導致誤解,誤解很少能帶來什麼好結果。」──美國醫學作者 查爾斯‧格拉斯曼(Charles F. Glassman)

重點:溝通不良普遍存在於生活中。
二○一二年,俄羅斯政壇一位富裕的大老想要在法國置產,於是,他在波爾多附近的伊夫拉克村(Yvrac)買下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堡 。他和一家波蘭的營造公司簽下重新整修的合約,其中包括移除一處小型的附屬建物。
俄羅斯業主,波蘭工人,法國工地,嘿,那會有什麼問題?問題可多了。工人誤把整座城堡拆了,是夷為平地的那一種!最後,還有一個令人抓狂的轉折:他們任由頹圮的附屬建物佇立在原地。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大家想的都不一樣?
•業主並沒有把這項工程的核心意圖明明白白地講清楚;他想要的是:把這個地方清乾淨(而不是毀掉)。
•裝修專案的工頭並未有效地將專案的具體細節內容,傳達給工人。
•裝修案開工後沒有人負責監工,也沒有人修正工作路線。

這裡的錯誤是:有些話沒講明(或遭誤解),進而出現落差,其結果,花掉大把的銀子,事情還沒做成。
全世界大約有八十億人,使用約七千一百五十種不同的語言 ,同時每個人還會把個人人生經驗、認知,甚至自己的定義和意義帶入溝通過程中。人口這麼多、語言這麼多種,還有各式各樣的人生經驗,以致百百種可能性都會導致溝通無效。
以上述的例子來說,語言障礙無疑地進一步加重了誤解。我們都曾在某些時候,經歷過和來自不同地方、說著不同語言的人溝通的艱辛體驗。然而,並不是只有說俄羅斯、波蘭語與法語才會出現語言障礙。我們都是凡人,我們身邊有著各式各樣讓人無法領會的溝通。就算在場每個人說的都是同一種語言,還是會遭遇其他類型的語言障礙,例如:
•一次說太多讓大腦受不了。
•聽的人不理解專業的術語或縮寫。
•模糊的通用講法,留有各自解讀的空間。
•用字遣詞失當,結果傳達出意料之外的意義。
•分歧的溝通風格無法平順地契合。

只是把文字語言丟出去,就假設接收的人自然會接收到、會理解,這種做法勢必會導致溝通不良。如果雙方之間的連結斷裂,溝通必會短路。
有多少次,我們開完會離場,相信大家都有了共識,但後來才發現原來當天散會時大家對同一件事的理解大不同?這種事每天都上演且無處不在。到最後會發現要讓大家聚集在同一個地方,比讓大家都有共識簡單得多。
我們都知道,像「我愛你」這種常常聽到的話,蘊藏著不同的意義──這是在說手足之情?還是愛情?這句語焉不詳的話醞釀出多少誤解(以及好萊塢電影)?
甚至連數字都可能遭到嚴重誤解。一九九九年,在人類旅行到鄰近火星將近十個月後,美國太空總署的探測衛星「火星氣候探測者號」(Mars Climate Orbiter)要開始研究火星的大氣和氣候,但這項要價一.二五億美元的太空探測器竟然解體、在大氣層裡燃燒殆盡。為什麼會這樣?
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工程師計算時是使用公制單位,而打造機體的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負責提供重要加速數據,但他們用的是英制單位(比方說磅、英寸、英尺),這種數學上的分歧,已經足以讓探測者號陷入災難結局。
你喜歡很大的數字嗎?以下有一個商業界的驚人指標。文法公司(Grammarly)和哈里斯民意調查公司(Harris Poll)於二○二二年提出一份報告「商業溝通的現狀」(The State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發現美國商界每年因為無效溝通付出的成本預估為一‧二兆美元。另外,這份報告中還強調了某些十分驚人的數據:
•企業領導者估計,團隊平均每星期都會因為溝通不良而浪費七.四七個小時。
•知識工作者提出,他們每星期在工作上要花掉一半的時間用在溝通,且大部分的人(十六%)在這些時候都會碰上溝通問題。
•以一家有五百位員工的公司為例,每年因為無效溝通而必須付出的成本預估為六百二十五萬三千美元。

試想看看,你能想像有任何領導者或經理人對你說:「嘿,如果你一星期五個工作天裡有一天像無頭蒼蠅那樣到處亂轉,這沒關係;星期二你可以選擇要不要有生產力。」這種話嗎?當然不可能,但現況就是如此。
你我都承受不起效率和獲利能力遭到拖累的後果。想一想在高效溝通之下組織與團隊訓練的潛在投資報酬率就好,如果可以全面做到將每星期被浪費掉的時間減少二十%,成效會如何?
然而,溝通不良的問題不只影響著企業,就連我們日常為了溝通所付出的心力,都可能造成反作用。每一個人都有過必須收回或修正對家人、鄰居或朋友說出口的話。我曾經因為溝通落差而賠了一個月的房租給房東。當時我們沒有特別寫明書面合約,到後來才發現兩邊的解讀剛好相反。
幾年前,我太太當著我的面發表意見(評論對象是帥到不得了的好萊塢/模特兒等級的男性)說她「不會喜歡帥過頭的男人」。當然,這句話是不是也適用於我,並不得而知,但我從沒讓她忘記她講過這句話!
無論如何,只要把話說清楚,就可以逐步幫我們避免以下的事:
溝通不良→誤會誤解→犯下錯誤→悲慘結果

但願我可以給你一支魔杖,當你對自己說的話、寫的字揮一揮之後,就可以讓每個人注意聽、正確理解並據以行事。世界上沒有這種魔法,但另一樣也還不錯:你可以利用「加柴添薪助清晰公式」來設計自己的溝通,把造成誤解的落差縮到最小。
這也把我們帶入下一項要面對的挑戰,也就是我剛剛講到的「注意聽」這件事。哪些因素導致人們無法理解你和你的訊息?當你理解你每天都要打一場仗,才能搶到受眾的腦部空間時,可能會很震驚;你我每天都要面對粗暴且愈來愈嚴重的、讓人分心的事物:雜訊。
總結:使用精確的溝通語言,可以節省大量成本。

清晰聚光燈
頒錯獎好離譜?這件事發生的機率比你想得更容易
來聊點知名度很高的事件,比方說奧斯卡頒獎典禮(Academy Awards)。這是現場直播,現在輪到美國知名好萊塢演員費‧唐娜薇(Faye Dunaway)和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打開信封,宣布二○一七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落誰家。
華倫‧比提很猶豫,遲遲未開口,所以費‧唐娜薇出聲了:「得獎的是,《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得獎電影的工作人員一聽見,就要衝上臺去發表得獎感言。
但得獎的並不是他們──哇,這下可嚴重了。
經過幾分鐘難堪的場面之後,終於修正了搞錯的部分,實際上得獎的影片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華倫‧比提拿到的信封,裡面放的是最佳女演員的得獎名單(得獎者是《樂來越愛你》的艾瑪‧史東〔Emma Stone〕)。
之所以發生這件事,不僅因為費‧唐娜薇和華倫‧比提步調不一致,也因為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給的信封裡內容不正確。就算每個人事前都做了準備,就算在攝影機和鎂光燈下,還是有人不確定提交的訊息對不對。
不論是誰,丟臉出醜總是讓人面子掛不住,如果是在千百萬觀眾眼前,更是難堪。問問美國知名電視主持人史帝夫‧哈維(Steve Harvey)就知道了──在二○一五年的環球小姐(Miss Universe)比賽中,他宣布冠軍得主時也搞錯人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