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拖延,讓你成為習慣性撒謊者

  麗麗是寢室裡出了名的「小烏龜」。這天,室友問她:「學年論文完成了沒有啊?老師說可以交了。」麗麗忽然想起,這是指導教授半個月前就通知大家的事了,而她的論文自從上週末晚上心血來潮寫了一段開頭之後,就再也沒有動過。然而她脫口而出的是:「差不多了,我今晚熬夜就寫好了。」到了第二天上午,室友要拿論文去找老師過目,喊麗麗同去,麗麗躲在被窩裡嘟囔:「其實我……寫好了。只不過還想再檢查檢查,修改一下。」室友剛一出宿舍門,麗麗連忙起來趕工……

  這並不是麗麗第一次說謊了。星期天上午,另一名室友約麗麗一起打球,麗麗卻一覺睡到了「自然醒」。室友等得著急了,打電話給麗麗,「妳什麼時候下樓?」麗麗揉著惺忪的睡眼,正躺在床上發呆,但她告訴室友:「已經起來了,正在穿外套呢。」15分鐘過去了,室友又一個電話:「不是已經起床了嗎?」「再給我5分鐘,馬上就下去。」麗麗慢吞吞來到廁所,準備刷牙……

  拖延往往會影響工作進度和效率,為了彌補在不知不覺間與別人造成的「差距」,不少人用說謊來圓場。如果對每一次因拖延造成的失約、遲到、未按時完成任務等都用謊言去推脫,那麼長此以往,拖延者就會形成「習慣性撒謊」。

  習慣性撒謊的人為了讓自己的話有可信度,編造了一套自己都相信的謊言。特別是一些本身具有一定魅力和影響力的人,說謊的大致方向和這個人給人的印象出入不大,其他人就很容易相信。如果一些人平時工作的業績確實很優秀,實際生活中又極少說謊,那麼他的謊言就更容易被人們信以為真。

  因為拖延而說的謊話,極有可能像滾雪球一般引發一系列謊言。面對是靜下心來學習還是選擇玩樂,人很有可能一次次屈從於眼前玩耍的快樂和輕鬆,而把能夠帶來美好的學習放在後面。因為未來的輕鬆與眼下是有距離的,而眼前的快樂又是近在咫尺的。網路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工作工具,另一方面又是娛樂的工具,很容易讓人陷進去。有些人整晚上漫無目的地在網路中遨遊,開啟一個又一個用處不大的網頁,在茫然中任時光流失。有些人整夜玩遊戲、打撲克牌,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對這些行為,他們也不是不懊悔,也不是不想改正,甚至屢次把遊戲缷載,但往往以失敗告終。這些人大多在現實中不得志,因而在虛擬的環境中逃避現實,暫時忘卻現實世界帶來的煩惱。當我們悠閒地在網路上衝浪時,心裡很清楚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做事。所以雖然人在線上,但心裡一直有負罪感。

  拖延有時是因為不夠自信,對如何做好事情有恐懼感。拖延的人常常對自己撒謊,總找出一些不做的理由安慰自己,不敢面對現實。我們打電話要求拜見某個人,這個人地位比你高,或者你有求於他,因而你的內心是抗拒與對方見面的。如果電話打不通,你感覺到的不是遺憾而是如釋重負。有些人感覺任務太難了,憑自己的能力很難勝任,那就等明天或以後再做吧。有些人因為某個任務存在一定的難度,恨不得出點意外情況,躲過這個棘手的任務。

  許多人從小就有這樣的經歷:為了免受來自父母的責罰,謊稱自己的作業已經完成了。你得到了說謊帶來的好處,就會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繼續欺騙下去,作業也會一天天地堆積成山。小時候的我們不願意完成作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作業是「被強迫」的。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這件任務似乎是在替他人完成,不能讓自己獲得任何價值。這是一個無奈的事實,一直延續到我們長大。許多職場新人不願多做一些、多知道一些,相當程度上就是認為自己不能從中獲得任何好處。帶有牴觸情緒去工作自然不能帶來好的效率,為了保全「面子」和工作,不少職場新人就這樣進入了撒謊的行列。

  當任務被拖延和堆積,勢必會給我們帶來焦慮和恐慌感。如果立即著手解決,很可能會帶來新的麻煩和挑戰,這與我們本性中渴望安逸、維持現狀不相符。比起接受棘手的挑戰,我們的潛意識認為說謊會付出更少的代價,而能收穫更多,於是我們照做了。然而彌補一個謊言卻需要更多謊言支撐,我們在這上面所花費的心力,很可能比一鼓作氣完成任務還要高出不少。更讓我們不願看到的是,謊言遲早會有被揭穿的一天,我們要麼被迫去承擔拖延帶來的一切糟糕後果,要麼必須在被揭穿之前把由於拖延欠下的「債務」還清。時間更加緊張,而我們要完成的任務卻一個不少地在那裡,如此的「慘痛」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深刻理解。

  我們習慣性說謊,相當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總在害怕開始。付出和回報之間關係是不確定的,只要我們開始進行某項任務,一定會遇見諸多的失敗、錯誤,甚至要重新來過。然而說謊會讓我們在這件事情上「立刻得到回報」,此前的不確定感消失了。我們的大腦讓我們在「不確定是否會有回報」和「立刻看到效果」之間選擇了後者。然而這僅僅是個幻象。拖延不會讓你真正獲得和付出相匹配的收穫,說謊也不會讓你的任務進度向前推進一分一毫。

  拖延如果僅僅發生了一兩次,還不至於用許多謊言來填補。然而如果某人對謊言已經產生了依賴感,遇到任務時內心並不想認真完成,而是千方百計構思下一個謊言,問題就比較嚴重了。拖延症患者的謊言不只是欺騙別人,也在一次一次欺騙自己。「我現在狀態不好,明天會更有精神」、「我做事情就是喜歡留到最後,這樣我的工作熱情會更大」等。然而第二天,拖延症患者沒有像他預想的那樣精力充沛,任務都拖到了最後,工作完成的效果也並沒有更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