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 聰明才智遭貶抑 Smartness Disparaged

有無數嬰幼兒出生時,他們的社會地位、種族、宗教、原生家庭或其他條件或環境並不重視與生俱來的才智,或認為太聰明是壞事。
只有少數幾個人格理論有考慮到人格發展的挑戰,以及這些環境條件造成的表現,而這些人格理論主要是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經濟觀念影響。但是貶抑和否定才智還是十分明顯。如果你很聰明,而你生長的環境卻要求你不要那麼聰明,那你註定會過得很痛苦。
試想一個天資聰穎的年輕女孩過著這種生活。她家一團亂,而這些混亂來自貧窮、言語刻薄、物質成癮和生活不滿足。周遭充斥著威脅、衝動,而且無法容忍自由的思想,她想辦法就學──卻又進入另一個反思考的環境。在學校有更多混亂的狀況等著她,即使一般人認為學校提倡思考,但她的學校課程卻教人緊縮又順從的思想、只根據事實與主題,又以考試為導向,只要是可直接離開的成人,絕對無法忍受一分一秒。
放學後, 她參加教會學校(parochial instruction),並接受狹隘的宗教教育,要求她服從、忠貞、不要有太多想法。她傍晚的生活更加混亂,為了逃離這一切,假如她幸運到足以擁有自己的房間和房門,她會關上房門;然後看好幾小時現成的低俗電視節目,發現可以紓解壓力和自我療癒,但卻又更感到麻木,也讓她變得更笨。最後,她睡著了,但隔天醒來又是一模一樣的生活。
這樣的環境會對她的大腦造成什麼影響?我們可想而知。很有可能,她最多就只能把自己埋進書堆裡,成為一名好學生、追求成績、做夢的人,或在如拼字或拼圖界等小眾領域成為不起眼的專家,但如果她在其他環境中成長,可能會成為有深度、自由、滿足的思想家,她與這樣的發展大相逕庭。
而那大概已經是最好的情況。更常見的情況是,她不會想太多,即使她有能力思考,遇到需要她思考的工作時,她會發現自己太焦慮又毫無準備,無法嚴謹地思考。因此,她就會失敗、對自己失望、縮小自己的夢想,開始形成一種性格,包括極度懷疑她是不是如自己所想的聰明。
這孩子註定愈來愈不開心,勢必會宣洩不滿或傷害自己,勢必會顯現出心理障礙或出現其他症狀,可能是兒童期憂鬱症或注意力缺陷障礙,甚至強迫疾患。我們可能會看到她藉由厭食試圖控制自己的人生;我們也可能會看到她逃跑、很年輕就懷孕、早婚、努力上大學但又輟學,在這些年間與思考一直維持著又愛又恨的關係,一下很渴望但一下又逃避。
孩子們無法自己應付這些挑戰。沒有任何6 歲、9 歲或11 歲的小孩可以自己改善這個狀況──就算她自己知道好像有些事非常不對勁,就算她知道在所及之處外有更好的方法,就算她倔強地無視她的環境,對未來抱持著夢想和目標。他們沒辦法。
這些不好的結果都令人惋惜,但是也很正常。如果你每次都不讓孩子自由又深入地思考,那這就是意料中的結果。如果你把一個頭腦很好的人放到貶抑聰明的環境,你也不會意外看到那個人很哀傷(最後被貼上長期憂鬱症的標籤)、出現衝動的反應,表現地不在乎而非深思熟慮,懷疑自己的能力和選擇,並選擇低於預期的社經地位。
現在跟著這孩子,給她重獲新生的機會,譬如當她27歲,撐過了這些環境困境的後果和她自己充滿汙點的過去之後,她接觸到一個我之前提過的觀念,提醒了她,她其實可以有更好的成就。
這些觀念──我們將談到的先天性格(original personality)、後天性格(formed personality)和可得性格(available personality)、賦予意義(meaning investment)和意義機會(meaning opportunity),環境挑戰造成不幸但完全正常(與所謂的異常或障礙相反)的後果,以及緩解不適而非診斷和治療心理疾病──可以幫助她思考有什麼東西消散了,並思考如果她想減輕不適,現在需要做些什麼。
她有聰明的頭腦所帶來的先天性格,渴望思考,也習於思考;還有後天性格,必須應付阻礙她思考的事,而且比較無法成功應付那些障礙;以及相當多可得性格,擁有對先天性格的直觀記憶,和足以看出自己後天性格雛形的意識,以進行真實又顯著的改變。
她可以運用她的可得性格,學習如何忍受她努力思考會一同出現的焦慮;她可以把思考當做一次意義機會(meaning opportunity),並且在一些思考領域做出有意識的意義投資,無論那些領域是她認為超出能力的專業領域,或想鑽研但卻因為害怕自己再次失敗而不敢開始的知識領域。這些都是她可以開始著手進行的努力和改變。
除了學習接受她後天性格的缺陷之外,她也能學著接受無法排除的環境因素。如果她又回去花一天時間陪家人,她會再度需要應付那個反思考的環境。如果她還沒有離開教會,她就得應付那個反思考的環境。如果她的朋友譏諷她的思考,她又必須應付他們。如果她打開電視想要放鬆,她又得應付充斥各個頻道的反思考節目。她英勇地努力提升自己,卻無法阻止環境因素繼續造成傷害和殘害。
我們的環境會迫使我們不要思考,這些都很正常也可預期。這樣的壓力會在我們直覺認為自己錯失先天機會時造成痛苦,也會對性格造成負面影響,產生從數學焦慮到憂鬱症的種種後果。如果你生來就會思考,卻被迫離開這條道路,那有個重要的工作能讓你經歷更少的沮喪,就是運用你的可得性格,跟你的大腦建構出新的、比較友善的關係。
如果小孩成長的環境會貶抑思考,在每個人生轉折中斷絕思考的機會,以及開始為他們鋪上人生軌道,告訴他們能做什麼,和哪些工作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這些小孩長大後會發現自己受到社會的工作機制束縛。他們會符合某種工作而非另一種,他們會專攻其中一種社經地位而非另一種,他們會發現自己的選擇有限又令人沮喪。英國的強納森(Jonathan)就如此表示:
───
我不知道其他國家的情形,但在我生長的地方,有個人生軌跡效應,如果你剛好被放上不適合你才智的錯誤軌道,那之後要再轉回正軌就會是場惡夢。
我有個門薩的夥伴,就抱怨她遭潛在雇主拒絕,因為她曾經被迫在學校接受中等教育普通證書(CSE)測驗,而非更有威望的普通教育程度(O-Level)考試,即使她之後還是有取得她所選職業領域的專業證照。
不能直接要小小年紀就輟學誤入歧途和沒有接受教育的孩子,以及被世界拋棄的孩子,現在忽然重新發展出早已被剝奪的自尊,期待她可以解決她的經濟狀況(也許她到現在還在服務業做著基層工作),她就能上大學,拿到學位,好像一切都船過水無痕。
要從這樣備受抨擊的環境中恢復,要花好幾年時間,即使情緒和個人問題都解決了,還是會有缺少學位和適當職業的問題。很可惜,不管是勞工階層還是學術界,都彷彿只要一個人可以取得最高教育程度,就代表一切價值。但是當一切都不是你的錯時,這樣的看法有點傷人。
這樣的情況需要更多成年人的協助,也許是透過管理人才快速訓練計畫,他們就能進入適合的職涯。我們之中許多在此情境下的人,其實大多都是獨立閱讀和學習,所以不希望只為了通過認證而呆坐在教室裡。以我的案例而言,未解決的問題是缺少可以符合我興趣和天賦的適當職業。我年紀漸長,還是維持高度自主學習,但無法成功找到神經科學的工作。
───
一個聰明人會渴望思考、需要思考也有能力思考。但家庭、學校和工作的本質、社會結構、以及身邊人士的習性常常勾結在一起,撲滅了他的才智之火。
他的家庭不可能激勵他,或燃起他對思考的渴望;學校不可能激勵他;他的工作不可能激勵他;他的牧師不可能激勵他;大眾傳播和他其他的紓壓管道都不可能激勵他;身邊無趣的對話也不可能激勵他。
他忍不住發現,他的人生和他的環境有個難以忽略的事實:「這裡只允許極少的思考。」但他可能很驚訝地發現這種厭惡藏得多深。事實上,大部分社會不只是貶抑思考;思考的人還會被當做大眾的敵人。他會被嘲笑是菁英和懦弱,他進步的看法會被厭惡,如果他生活在受暴君統治的社會,還會被噤聲,且可能遭受牢獄之災或謀殺。
暴君討厭知識分子,因為知識分子會看穿暴君,知其本質,而且將他們所見的事物清晰表述出來。他們知道自由受到侵犯和奪取的時候。他們更敏銳於知悉自己被灌輸謊言。他們理解主流意見的反智程度有多大。
對思辯和聰明人的攻擊會同時發生。在此引述一份來自當代伊拉克、由人權監察團體提出的報告,名為《臉龐與名諱:伊拉克叛亂團體的平民死傷》(A Face and aName: Civilian Victims of I nsurgent Groups in I raq):
───
有些伊拉克學者把目前的攻擊視為破壞伊拉克聰明菁英的方法。目前很難得到確切的數字,但研究顯示,博士和學者特別危險。一份由伊拉克衛生部(Iraqi Ministryof Health)進行的研究推斷,武裝團體從2003 年4 月迄今已劫持160 ~ 300 名醫師,殺戮超過25 人。該研究表示,近1000 名醫師已逃出國,接下來每個月平均超過30 名。為了防止情況愈演愈烈,2005 年春天,政府節目在電視上公告:親愛的市民,請不要殺害醫生──有一天你們可能需要他們。
在伊拉克曾經很有威望的大學的教授也遭受攻擊。根據2005 年4 月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University) 的報告, 自2003 年起, 已有48 名學者慘遭暗殺,還有更多老師和教授每天都遭遇威脅。上百名學者和專業人士收到死亡威脅,要求他們離開伊拉克。根據大學教師協會(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的資料,自2003 年起,已有2000 名教授離開伊拉克,據協會表示,他們加入了在波斯灣戰爭後12 年間離開這國家的10000 名教授的行列。
───
無論什麼文化或時代,都會攻擊會思考的人。俄羅斯反抗的女性主義者被貼上精神障礙的標籤,目的是要箝制他們。指出商業造成環境危險的科學家被荒謬地稱為操縱恐慌。每個世代和每個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運動、責難和猴子審判(按:Scopes trials,指1925 年美國田納西州通過禁止教導演化論的《巴特勒法案》後,由於高中教師約翰.斯科普斯教授演化論而被判有罪的事件)。
天生聰明的孩子不可能知道她的能力可能受到貶抑,思考本身就會被她社群裡某些人敵視和厭惡,或她可能被她的政府針對,只因為她選擇一個需要思考的職業。會疊積木或上網的聰明孩子,怎麼可能會懷疑人類對思考,以及科學、文化和自由等思考的成果有多麼不友善?這樣的概念對她來說一點都不合理。但是那就是永恆的真理,我們人類長期來就是這樣讓聰明人感到沮喪。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