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幸福心理學
1 幸福心理學的理念
什麼是幸福?千百年來,答案各異。即使一百年後,對於什麼是幸福也不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根據現代正向心理學,特別是幸福心理學的研究顯示,雖然人們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幸福是一種心理感受、心理評價、心理體驗與心理狀態,這是肯定的;幸福是人腦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的肯定的、滿意的、喜悅的、甜蜜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心理反應;幸福的情緒感受狀態可以是正向情緒,也可以是心態,也可以是二者兼俱。
筆者將幸福概括為4句話:「你感覺到幸福你就幸福」、「你體驗到幸福你就幸福」、「你認為幸福你就幸福」、「你想幸福你就幸福」。這也許是千年以來爭論不休的幸福問題的一個通俗易懂、揭露幸福實質的、民眾自己的答案。
對一般個體來說,幸福是自己和自己比較出來的。例如,10年前的幸福程度和10年後的幸福程度,兩個不同個體之間的幸福比較是有難度的,因為幸福是一個主觀的概念,它的影響因素錯綜複雜。一般來說,凡是對生活滿意、情緒處在正向的、樂觀的、安心的、舒心的狀態就是幸福的,即具有主觀幸福感。
1.1 幸福心理學的三條黃金法則
(1)幸福是精神領域的概念。儘管人們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幸福是一種心理感受、心理評估、心理體驗與心理狀態,這是肯定無疑問的。幸福雖受物質生活、地位等因素影響,但決定幸福的核心因素是心理。人的認知、評估、感情、個性、動機、需求、價值觀、理想、信念……等,決定人的幸福及其程度,即心態決定人的幸福。
(2)有什麼良好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幸福;有什麼不良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痛苦。腰纏萬貫未必幸福,粗茶淡飯未必不幸福。
(3)我們無法改變現實,但可以改變心態。當感到不幸福時,不要怨天尤人,要反省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換一種正向的態度,換一個正向的思路,換一個正向的情緒就會換來幸福。
幸福的心理成分包括兩個方面,即「認知」和「情緒」。認知指的是生活滿意度,意即人把生活看成一個整體,對其生活品質作出的評價。情緒是指情緒的感受,一般指的是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之差,如果正面情緒占主導就會幸福,如果負面情緒占主導就不會幸福。幸福的正面情緒感受主要指的是安心、舒適、愉快和欣喜等。
1 幸福心理學的理念
什麼是幸福?千百年來,答案各異。即使一百年後,對於什麼是幸福也不會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根據現代正向心理學,特別是幸福心理學的研究顯示,雖然人們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幸福是一種心理感受、心理評價、心理體驗與心理狀態,這是肯定的;幸福是人腦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的肯定的、滿意的、喜悅的、甜蜜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心理反應;幸福的情緒感受狀態可以是正向情緒,也可以是心態,也可以是二者兼俱。
筆者將幸福概括為4句話:「你感覺到幸福你就幸福」、「你體驗到幸福你就幸福」、「你認為幸福你就幸福」、「你想幸福你就幸福」。這也許是千年以來爭論不休的幸福問題的一個通俗易懂、揭露幸福實質的、民眾自己的答案。
對一般個體來說,幸福是自己和自己比較出來的。例如,10年前的幸福程度和10年後的幸福程度,兩個不同個體之間的幸福比較是有難度的,因為幸福是一個主觀的概念,它的影響因素錯綜複雜。一般來說,凡是對生活滿意、情緒處在正向的、樂觀的、安心的、舒心的狀態就是幸福的,即具有主觀幸福感。
1.1 幸福心理學的三條黃金法則
(1)幸福是精神領域的概念。儘管人們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幸福是一種心理感受、心理評估、心理體驗與心理狀態,這是肯定無疑問的。幸福雖受物質生活、地位等因素影響,但決定幸福的核心因素是心理。人的認知、評估、感情、個性、動機、需求、價值觀、理想、信念……等,決定人的幸福及其程度,即心態決定人的幸福。
(2)有什麼良好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幸福;有什麼不良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痛苦。腰纏萬貫未必幸福,粗茶淡飯未必不幸福。
(3)我們無法改變現實,但可以改變心態。當感到不幸福時,不要怨天尤人,要反省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換一種正向的態度,換一個正向的思路,換一個正向的情緒就會換來幸福。
幸福的心理成分包括兩個方面,即「認知」和「情緒」。認知指的是生活滿意度,意即人把生活看成一個整體,對其生活品質作出的評價。情緒是指情緒的感受,一般指的是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之差,如果正面情緒占主導就會幸福,如果負面情緒占主導就不會幸福。幸福的正面情緒感受主要指的是安心、舒適、愉快和欣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