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說得不到的都是好的
小時候,我經常對別人的玩具豔羨不已。還記得當時有款新出的廚房芭比,有不少小朋友都買了一套,我也跟風想要,纏著爸媽非要買一套。
沒料想,一哭二鬧三打滾後,爸媽還是沒有妥協,反而用看表演的眼神看著我。哭鬧無效後,我只能收起那股羨慕,重新抱起我有些舊的熊娃娃,玩起了扮家家酒。
那時候,我就希望著快點長大。只要我工作了、賺錢了,我就能買得起那套廚房芭比。不止是廚房芭比,浴室芭比、衣櫥芭比我都要買回家。
當然,長大後的我,已經對這種小女生的玩具失去了興趣。但每當路過櫥窗,看到展示櫃裡的芭比娃娃時,我就能想到當時的那種 「無力感」。
我想,如果真的存在平行世界,那邊的我應該會過得像個小公主吧?
有人說:妳學會了克制,學會了比較,這或許是上天對妳的另一種補償。我何嘗不知道?但童年那個「廚房芭比」,我卻是再也得不到了。
前一陣子,小學同學辦了個聚會,同學小夕也來參加了。在我們班裡,她可是出了名的精打細算。
當時,我們每天都有零用錢,享樂主義的我拿到錢後,立刻就會買一支清涼解渴的棒棒冰,而小夕卻忍著烈日驕陽,把錢存進當時流行的定存裡。
父母輩的都誇讚,說小夕以後肯定有出息。
只有我們能看見,小夕盯著棒棒冰時眼睛裡迸發的渴望。有同學打趣小夕:「妳卡上存多少錢了?」
小夕略顯尷尬地說:「這幾年一共存了四千塊,開學的時候燙了個頭髮,一分錢都沒剩下。」
當然,現在的小夕能買得起一房間的棒棒冰,但她自己也知道,任何一款棒棒冰,都彌補不了她當時的渴望。
小夕不知道,其實我是羨慕她的。她那張卡,就像是身分的象徵。
我選擇了棒棒冰,一邊思索著嘴裡的滋味,一邊羨慕著她被表揚;她選擇了存錢,一邊接受著大家的讚美,一邊幻想著棒棒冰的清涼口感。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但誰說我們選擇的,就不是別人羨慕的呢?
進入工作後,我在人力資源部和資料室之間猶豫了好久。抱著「趁年輕拚一把」的心態,我放棄了資料室裡安逸的生活。
每當抱著一疊資料匆匆走過資料室門口,我就對裡面的「退休生活」無比豔羨。
跟我同期進公司的女孩,正在慢條斯理地剝一顆橘子,她剝得很仔細,每一瓣橘子上的橘絡都要輕輕撕掉,然後再喝一口茶……
我在窗外羨慕得發狂,資料室狹長的走廊,我走完只需要女孩一口茶的時間。
無數個失眠的夜晚,我都會看著鏡子裡頂著黑眼圈的自己問:「選擇人力資源部,妳是不是傻?」
但是月中發薪水的時候,可觀的薪資就能讓我樂得忘乎所以,我開始慶幸自己沒有選擇資料室,於是買了一大袋橘子,好好慶祝了一番。
現在,我路過資料室的步伐不再匆匆,而跟我同期的女孩,每次抬眼看到我,都會熱情地打個招呼。我想,或許她也有無數個夜晚,後悔自己當初選擇安逸,幻想當初去人力資源部的員工不是我,而是她。
最好的並不是得不到的,而是別人已經得到,你卻尚未得到的。我有位學設計的朋友,她開了一家甜品店,專門做各種奇特的甜點。她本人對甜品一點興趣都沒有,但她家的甜品卻熱賣到一發不可收拾,三年內開了七八家分店。
我特別羨慕這樣的生活,輕鬆還賺錢,就像她常說的「我一點都不擔心,就讓麵包師把我畫出來的東西,做得好吃一點,沒想到會這麼熱銷」。
她說,她最開始是想當個考古學家的,可是家裡一直不同意,說女孩子不要做這個,就守在家裡很好。拗不過父母的她只能「出此下策」,倒是把甜品店做得風生水起。
我咬了咬牙,還是沒有她這樣的魄力,我也有這樣的自知之明:我做不到她那麼好。於是,我只能對求之不得的生活畫下一個句號。
人生路很長,但如果走錯了,也會捶胸頓足,嗟然嘆息。
要知道,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而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就像一句老話說得一樣──「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都有各自的理想和成長軌跡。當你選中一條路,就說明這條路是最合適的,是你能掌控的,也是你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這條路上有所作為,才會有好的心情和美的追求。
環境與素養的不同,就意味著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可複製的。即便是成功人士的方法論,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來走,這樣才不至於鬧出「東施效顰」的洋相。
有時候,我們因為衝動、志氣或者虛榮,強迫自己做一些超出負荷的事情。實踐過後,當你不舒服、不自在的時候,就會後悔和感嘆:「遇事不可強求,適合才是最好。」
你總說,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其實,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選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然後堅持走下去,就行了。
小時候,我經常對別人的玩具豔羨不已。還記得當時有款新出的廚房芭比,有不少小朋友都買了一套,我也跟風想要,纏著爸媽非要買一套。
沒料想,一哭二鬧三打滾後,爸媽還是沒有妥協,反而用看表演的眼神看著我。哭鬧無效後,我只能收起那股羨慕,重新抱起我有些舊的熊娃娃,玩起了扮家家酒。
那時候,我就希望著快點長大。只要我工作了、賺錢了,我就能買得起那套廚房芭比。不止是廚房芭比,浴室芭比、衣櫥芭比我都要買回家。
當然,長大後的我,已經對這種小女生的玩具失去了興趣。但每當路過櫥窗,看到展示櫃裡的芭比娃娃時,我就能想到當時的那種 「無力感」。
我想,如果真的存在平行世界,那邊的我應該會過得像個小公主吧?
有人說:妳學會了克制,學會了比較,這或許是上天對妳的另一種補償。我何嘗不知道?但童年那個「廚房芭比」,我卻是再也得不到了。
前一陣子,小學同學辦了個聚會,同學小夕也來參加了。在我們班裡,她可是出了名的精打細算。
當時,我們每天都有零用錢,享樂主義的我拿到錢後,立刻就會買一支清涼解渴的棒棒冰,而小夕卻忍著烈日驕陽,把錢存進當時流行的定存裡。
父母輩的都誇讚,說小夕以後肯定有出息。
只有我們能看見,小夕盯著棒棒冰時眼睛裡迸發的渴望。有同學打趣小夕:「妳卡上存多少錢了?」
小夕略顯尷尬地說:「這幾年一共存了四千塊,開學的時候燙了個頭髮,一分錢都沒剩下。」
當然,現在的小夕能買得起一房間的棒棒冰,但她自己也知道,任何一款棒棒冰,都彌補不了她當時的渴望。
小夕不知道,其實我是羨慕她的。她那張卡,就像是身分的象徵。
我選擇了棒棒冰,一邊思索著嘴裡的滋味,一邊羨慕著她被表揚;她選擇了存錢,一邊接受著大家的讚美,一邊幻想著棒棒冰的清涼口感。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但誰說我們選擇的,就不是別人羨慕的呢?
進入工作後,我在人力資源部和資料室之間猶豫了好久。抱著「趁年輕拚一把」的心態,我放棄了資料室裡安逸的生活。
每當抱著一疊資料匆匆走過資料室門口,我就對裡面的「退休生活」無比豔羨。
跟我同期進公司的女孩,正在慢條斯理地剝一顆橘子,她剝得很仔細,每一瓣橘子上的橘絡都要輕輕撕掉,然後再喝一口茶……
我在窗外羨慕得發狂,資料室狹長的走廊,我走完只需要女孩一口茶的時間。
無數個失眠的夜晚,我都會看著鏡子裡頂著黑眼圈的自己問:「選擇人力資源部,妳是不是傻?」
但是月中發薪水的時候,可觀的薪資就能讓我樂得忘乎所以,我開始慶幸自己沒有選擇資料室,於是買了一大袋橘子,好好慶祝了一番。
現在,我路過資料室的步伐不再匆匆,而跟我同期的女孩,每次抬眼看到我,都會熱情地打個招呼。我想,或許她也有無數個夜晚,後悔自己當初選擇安逸,幻想當初去人力資源部的員工不是我,而是她。
最好的並不是得不到的,而是別人已經得到,你卻尚未得到的。我有位學設計的朋友,她開了一家甜品店,專門做各種奇特的甜點。她本人對甜品一點興趣都沒有,但她家的甜品卻熱賣到一發不可收拾,三年內開了七八家分店。
我特別羨慕這樣的生活,輕鬆還賺錢,就像她常說的「我一點都不擔心,就讓麵包師把我畫出來的東西,做得好吃一點,沒想到會這麼熱銷」。
她說,她最開始是想當個考古學家的,可是家裡一直不同意,說女孩子不要做這個,就守在家裡很好。拗不過父母的她只能「出此下策」,倒是把甜品店做得風生水起。
我咬了咬牙,還是沒有她這樣的魄力,我也有這樣的自知之明:我做不到她那麼好。於是,我只能對求之不得的生活畫下一個句號。
人生路很長,但如果走錯了,也會捶胸頓足,嗟然嘆息。
要知道,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而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就像一句老話說得一樣──「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都有各自的理想和成長軌跡。當你選中一條路,就說明這條路是最合適的,是你能掌控的,也是你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這條路上有所作為,才會有好的心情和美的追求。
環境與素養的不同,就意味著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可複製的。即便是成功人士的方法論,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來走,這樣才不至於鬧出「東施效顰」的洋相。
有時候,我們因為衝動、志氣或者虛榮,強迫自己做一些超出負荷的事情。實踐過後,當你不舒服、不自在的時候,就會後悔和感嘆:「遇事不可強求,適合才是最好。」
你總說,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其實,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選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然後堅持走下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