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關閉情感的開關
個性內向的我,在人多的地方
特別容易顯得緊張。
在搭地鐵或逛街等日常情境裡,
也會因他人的視線
而感到不自在。
出門時若打扮得較華麗,
就會擔心自己
「看起來花枝招展怎麼辦」;
若打扮得較樸素,
又會在意別人
「是不是覺得我寒酸可憐」。

相反的,在家人或知己一樣的熟人面前,
我可以舒服地展現自己真實的模樣。
這種性格的優點,是在自己人面前毫不做作,
具有一種反轉的魅力,能夠贏得意想不到的好感!
不過,也只有在親近的人(特別是家人)身邊,
濃縮的情感會一下子爆發,讓人陷入困窘。

尤其是在親密的關係中碰到矛盾時,
情感的起伏特別明顯,
有時會擔心負面情緒傳染給他人,
對工作或人際關係造成不良影響,
所以格外壓抑自己憤怒的情緒。

我很清楚,一味地逃避,
情緒說不定會將我吞噬,
內心的情感遲早都要面對。

可是,當情感的巨浪襲來,
有時就是忍不住想躲開。

每當此時,我會「喀擦」一聲,
暫時關掉內心的情感開關。

就算負面情緒鋪天蓋地而來,
世界也不會就此崩毀;
即使內心彷彿快要塌陷,
也要讓情緒僅止於情緒。

今天先好好睡一覺,
明天再打開新的情感開關吧!
就這樣,讓每天的生活持續刷新。

◆最親近的人,也讓我最疲憊
有些人雖然不常聯繫,但偶爾見面時,
卻能坦誠地彼此交心。
反之,有些人雖然經常見面,但在回家的路上,
內心卻總是覺得空虛。

對我來說,比起見面或聯繫的次數,
彼此能夠分享多深的話題,
才是衡量親密程度的基準。
因此,在我的心裡,
已經默默地把親近與不親近的關係畫好了界線。

對於親密的人,自然擁有更多期待。
無論是共鳴、理解或關懷,
我都希望對方能以同理心為我著想。

對於不親近的人,反而不太會失望,
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期待。
但諷刺的是,
這種保持著距離的關係,
反倒讓心境更為輕鬆自在。

親密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有時,最親密的存在,
也是痛苦的最大癥結。
所謂的親密,亦無法時時刻刻
帶來心靈的安定。

或許,生活中大部分的關係,
都只是擦肩而過的緣分。
因此,我們別對彼此抱有過分的期待,
讓對方深感疲憊,
只要維持著陪伴的關係
就好。

◆決定不再「假裝喜歡」
進入職場後才發現,和工作內容比起來,
很多時候人際關係才最讓人疲憊。
根據時間或場合戴上不同的社會面具,
與討厭之人適當地應對交際,
我覺得也是一種「能力」。

不過,在私人的社交上,
我希望至少要對自己和他人坦誠。
面對不喜歡的對象,
我不想刻意喬裝,在言行上虛與委蛇。
每當營造一段虛假的關係,
自己終究還是會感到孤獨。
就算內心的寂寞暫時被驅散,
仍深感彼此欠缺深厚的感情紐帶。

我決定不再去迎合不喜歡的人了。
與其要求自己對所有人都親切有禮,
我更想忠於內心的感受與幸福。

◆不變的唯一
與年齡相比,我似乎沒什麼成就,
這樣下去真的沒關係嗎?
同齡的朋友都已有另一半,
為育兒生活忙碌不已,
我這樣繼續一個人生活下去,真的無所謂嗎?
當滿腦子都被茫然的憂慮佔據時,
我有自己領悟出的獨門訣竅,
能夠紓解內心沉悶的情緒,

就像用特製醬料把搞砸的食物
重新變成美味的料理一樣。

一邊享受泡泡浴一邊看書,
蜷縮在被窩裡看喜歡的電視劇,
在大家都入睡的凌晨時分,獨自聽著音樂畫畫。

至少在那一瞬間,
我能夠暫時擺脫未來的焦慮
和現實的煩惱,
有一種解放的感覺。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和處境不同,
以前立竿見影的那些方法,
開始出現失效的情況。
如同我的人生和狀態持續改變一樣,
擁抱幸福的方式也必須不斷進化。

當時的我和現在的我已然不同,
我們每個人總是走在變化的道路上。

儘管如此,唯一不變的是,
我總會再次找到
讓自己變得幸福的方法。
就像過去一直堅守的那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