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奇蹟真的有產生器嗎?
合起手掌許願是我從小到大的祈福儀式,祝願語永遠是「心想事成」,希望自己成為手拿魔杖的哈利波特,或手握蒲扇的濟公活佛,手一揮就能點石成金、心中所想一一實現。我認為能「心想事成」已是人生至高境界。
所幸,務實的我,「心願」一向不大,所以經常能體驗到「心想事成」的驚喜。記得幼稚園時,好羨慕別人有蛋糕吃,民國六○年代台灣物資匱乏,能吃到西式蛋糕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所以我總在心中許願:吃蛋糕。
有天晚上,終於又夢到大快朵頤吃奶油蛋糕,滿手滿嘴都是奶油,正感幸福時,突然被媽媽搖醒:「趕快起床吃蛋糕!」原來是在俱樂部兼職廚房工補貼家用的媽媽,把客人到店裡慶生沒吃完的蛋糕打包帶回家,讓我真真實實感受到「心想事成」的喜悅和滿足。
之後,我變得更常「心想所願」,包括可以有新衣服穿、校外教學時大晴天、考試得第一名等等,隨著年紀漸長,我慢慢發現,凡是想不勞而獲的心願都不會實現;所以我改變戰術,嘗試用「談判」方式跟上天溝通。當別人都在祈願金榜題名的時候,我的許願內容卻是:老天爺,我會努力讀書,如果您認為我夠努力,請您保佑我考運好,考題都是我會的吧!就這樣我順利考上了第一志願台大。
事實證明,先有付出、再許願的成果,比什麼都不做、光許願的成功機率高出好多倍,也讓我養成習慣,在許願時加一個前提:為達到這個願望,我會如何付出?或者願意犧牲什麼?
第一次讓我體悟到人生不可能永遠「心想事成」,是考完研究所後,莫名其妙罹患怪病「動靜脈畸形瘤」。放空的那三年我常在想,是不是我在許願順利考取研究所的談判出現了什麼問題,才會讓我失去健康?有天我突然想起大三時跟同學因好奇去找大師算命,學生時期的我也沒什麼好問的,當然是問能否順利考取研究所,記得當時大師看完我的命盤說,妳最好明年再考,明年文曲星高照。言下之意就是告訴我今年肯定考不上。
反骨我的偏不信,用很極端的方式逼自己天天熬夜,心態觀念也不是很健康,當時想考取研究所只是為了一股不能輸的好勝心,結果,我果然「逆轉天命」考取第一志願──政大新聞研究所,該屆經濟組破紀錄錄取了兩個人(原本名額只有一人),我的確「心想事成」了,但高興不到一天,一體兩面的結果就是,我在健康這個面向「事與願違」了。
看到這裡,看倌們是否覺得納悶,本書不是在告訴大家要讓自己成為「奇蹟產生器」嗎?怎麼可能會有事與願違的狀況發生?這不自相矛盾嗎?寫書過程中,我也不斷思考這件事情,後來終於想明白了。
在人生這場戲碼中,老天爺是導演,祂的確幫每個人安排了不同的角色設定和劇情大綱;但整齣人生劇場是由自己擔任編劇並擔綱演出,要演得陰暗落寞、每下愈況,悲劇收場;抑或轟轟烈烈、高潮迭起,喜劇收尾?一字曰之:「心」。
老天爺導演會在每一幕設下重要考驗關卡,如果你能順利過關,就可以心想事成、創造奇蹟;反之則自怨自艾、抑鬱終生。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正是這個道理。
接下來,就讓我們用科學的方法,一一拆解讓自己成為「奇蹟產生器」的心法訣竅吧!
合起手掌許願是我從小到大的祈福儀式,祝願語永遠是「心想事成」,希望自己成為手拿魔杖的哈利波特,或手握蒲扇的濟公活佛,手一揮就能點石成金、心中所想一一實現。我認為能「心想事成」已是人生至高境界。
所幸,務實的我,「心願」一向不大,所以經常能體驗到「心想事成」的驚喜。記得幼稚園時,好羨慕別人有蛋糕吃,民國六○年代台灣物資匱乏,能吃到西式蛋糕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所以我總在心中許願:吃蛋糕。
有天晚上,終於又夢到大快朵頤吃奶油蛋糕,滿手滿嘴都是奶油,正感幸福時,突然被媽媽搖醒:「趕快起床吃蛋糕!」原來是在俱樂部兼職廚房工補貼家用的媽媽,把客人到店裡慶生沒吃完的蛋糕打包帶回家,讓我真真實實感受到「心想事成」的喜悅和滿足。
之後,我變得更常「心想所願」,包括可以有新衣服穿、校外教學時大晴天、考試得第一名等等,隨著年紀漸長,我慢慢發現,凡是想不勞而獲的心願都不會實現;所以我改變戰術,嘗試用「談判」方式跟上天溝通。當別人都在祈願金榜題名的時候,我的許願內容卻是:老天爺,我會努力讀書,如果您認為我夠努力,請您保佑我考運好,考題都是我會的吧!就這樣我順利考上了第一志願台大。
事實證明,先有付出、再許願的成果,比什麼都不做、光許願的成功機率高出好多倍,也讓我養成習慣,在許願時加一個前提:為達到這個願望,我會如何付出?或者願意犧牲什麼?
第一次讓我體悟到人生不可能永遠「心想事成」,是考完研究所後,莫名其妙罹患怪病「動靜脈畸形瘤」。放空的那三年我常在想,是不是我在許願順利考取研究所的談判出現了什麼問題,才會讓我失去健康?有天我突然想起大三時跟同學因好奇去找大師算命,學生時期的我也沒什麼好問的,當然是問能否順利考取研究所,記得當時大師看完我的命盤說,妳最好明年再考,明年文曲星高照。言下之意就是告訴我今年肯定考不上。
反骨我的偏不信,用很極端的方式逼自己天天熬夜,心態觀念也不是很健康,當時想考取研究所只是為了一股不能輸的好勝心,結果,我果然「逆轉天命」考取第一志願──政大新聞研究所,該屆經濟組破紀錄錄取了兩個人(原本名額只有一人),我的確「心想事成」了,但高興不到一天,一體兩面的結果就是,我在健康這個面向「事與願違」了。
看到這裡,看倌們是否覺得納悶,本書不是在告訴大家要讓自己成為「奇蹟產生器」嗎?怎麼可能會有事與願違的狀況發生?這不自相矛盾嗎?寫書過程中,我也不斷思考這件事情,後來終於想明白了。
在人生這場戲碼中,老天爺是導演,祂的確幫每個人安排了不同的角色設定和劇情大綱;但整齣人生劇場是由自己擔任編劇並擔綱演出,要演得陰暗落寞、每下愈況,悲劇收場;抑或轟轟烈烈、高潮迭起,喜劇收尾?一字曰之:「心」。
老天爺導演會在每一幕設下重要考驗關卡,如果你能順利過關,就可以心想事成、創造奇蹟;反之則自怨自艾、抑鬱終生。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正是這個道理。
接下來,就讓我們用科學的方法,一一拆解讓自己成為「奇蹟產生器」的心法訣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