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恐懼裡轉化,願做真實的自己
決定與里昂持續探索關係後,我緩慢且不太適應的發現,現在的心智狀態似乎適合進到一段親密關係了。會強調不太適應,是過往在關係的情緒表現都極其濃烈,對照現在里昂對我說任何觀點,就算心裡有情緒,我都能節制且精準的表述。
自那晚寫下願望清單,離開里昂的家,我和他有一週時間沒有聯絡,期間都在靜心思索我倆最真實的關係。
我們存在過認知落差。
過去我認為里昂口中的「愛我」是愛情,會這麼想也是源於我是這麼看待和他的感情。一個人會讓我開口說愛,某程度是我認為與對方存在具有承諾式的關係,及,我會覺得自己仍有進一步的機會。
里昂不是如此。
他擁有數個情人,不刻意發展,也不獵取,皆是隨順因緣的邂逅。
「我愛女人,欣賞女人,對女人感到好奇。」
他告訴我,想完整地看見女人,陪伴她們看見自己,讓她們感受被一個男人無條件接受的感覺。他不想要佔有她們,只想在跟她們相處的每個當下,都能讓做最真實的自己。
我認為這是里昂對情感的期待,實踐路上仍有變動性,心理動機還須檢視。
往好的方向看,他希望能完整地理解每個他遇到的女性,並與她們建立一種無條件接受的感覺,這種態度可能源於他對人際關係的深層探索,也是他自我實現的方式。
往壞的方式思索,他就成為像容器一樣的存在,承接所有女性的好壞,意味著容易吸引匱乏的女性靠近,因他本身也是匱乏的人。其實基於一種提醒,我常不客氣地當著他的面說這有點拯救者情結。
我相信人有多樣性,暫且把這個男人當怪咖在看,如他看我一樣。里昂有沒有矛盾,相信他會弄清楚。然而,我有看見自己心中對這段關係有期待。
對里昂,我有存在戀人的感覺,這不只對他,一旦對男人產生愛情的質地,激情的感覺自會浮現,只是佔有慾及其伴隨來的失落是肯定。我真的需要讓自己如此嗎?
一週後,里昂打給我,說要跟我聊聊。
/ / /
現在寫下來,仍覺那天晚上的氛圍很奇幻。
客廳對坐,里昂坐姿慎重,表情緊張,語氣直白,希,妳不是我會愛到要死不活的人。不是張無忌跟趙敏的銘心刻骨的相愛。
我繼續聽下去。
我都知道。
里昂說,他對我有愛,卻沒有愛情成分。他能接受全部的我,沒有對我有戀人的期待,沒有怦然心動的熱情。然而每當和我相處在一起,他發現自己都很快樂,很自在,很放鬆,他不需要偽裝。
「希,我喜歡妳。我覺得妳是一個性格鮮明的女人。」
我的自我中心、古怪、純真卻無法被控制,讓里昂覺得和我是不同世界的人,他沒有遇過這類型的。
他說,想好好探索跟我這段關係,一個沒有激情,沒有期待跟需要,卻深度連結的關係。
說出這些話,里昂眼神專注地凝視我,帶著淚。
此時客廳音響播放王菲的〈天使〉,清澈乾淨的嗓音高唱「我不相信一瞬間的勇氣,我只接受一輩子的約定。」其實我都搞不清楚,到底里昂的淚光是看我落淚才如此?還是這是他的自我感動?抑或是他發自肺腑的真心。
人類情緒之所以真實,是它無法被單一歸類,或許里昂三種情緒都有,還加上擔憂我受傷(因為他並不深愛我),又想跟我連結的矛盾,或是將我視為學習與挑戰的對象,他有他私人慾望的考量,而我居然都曉得。應該說,即便他沒有,我已全盤評估。
/ / /
早前在社群和讀者提到跟里昂的關係,不想寫太清楚,是想保護他。因清楚他的行為在其他女人,包含男人眼裡,是一個浪子。並知我們的情感在其他人眼裡可能難以理解。
但不可諱言,和他相處時獲得的滿足、安定、喜悅與輕鬆是無比真實,而這種互動反讓我們的關係是恆定的。
有別阿龍會說「聊自我探索很沉重」,里昂不這麼想,他覺得很有趣,甚至比我更愛聊,是對自己有覺察的人,有開闊胸襟、願意學習,能做到給予我很大的獨處自由及性格發展,無疑是讓我感到舒適的關係。
當里昂提到與其他情人的相處,我也能開心地與他暢聊,提出邀請其他情人一起吃飯。可是我卻沒意願找其他男人,因打從心靈到性愛,我已經能自我滿足,不會認為這有不公平的感覺。但現在和里昂開心且有品質的相處並無不可,相聚與分離,特別是愛情和友誼,即便有情緒,卻不會給我太多影響。
到現在,我都還是覺得這樣的自己很神奇。
不過該說的,我還是會說。
「我單身很久,獨處都能快樂,我不需要被拯救。」
我眼神鎖住里昂,向他站穩我的立場。
「我會選擇喜歡你,就是喜歡你。可是我希望在你願意接受所有女人時,你會真心接受我的模樣,不是為了想『療癒我』,否則我會認為自己
貶低,會徹底切斷關係。」
「你能接受真實的我,但請你也做真實的自己。」我說。
里昂同意,「能接受我做真實的自己,是你給我的禮物。」
「雖然我說,我對妳沒有愛(小我的愛情),比較偏向無條件的愛。可是這是當下的狀態,我一直都是看當下的。」
「未來我們會怎麼樣,我也已經不知道了。」他說。
「沒關係,你就慢慢感覺。我只是把我的立場說出來而已。」
我微笑,主動擁抱了他,親了親他的臉頰。
他怎麼想我,並不重要。
我是怎麼想的呢?
對里昂,我是存在小我的愛情,我坦然接受「他並不愛我」這件事,理解這個浪子性格的他。可是這個關係於我仍是舒服的,雖然同時我清楚,若這段關係後來無法讓彼此的精神世界互相成就,我的離開會是頭也不回。
我常常在想,我到底有沒有深刻愛這個人?這股沒有沖昏頭的感覺是正常的嗎?為什麼我可以這麼理性,行動上又願意持續投入,不吝給愛?
或許「愛」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過去我總將愛定義為不顧一切的情感,但有些愛會隨著時間和情況的不同而變化。我看待里昂,是基於理解他和接受他,卻也建立在自我認識和自我價值的基礎上。我感性地愛他,也理性地愛他。
現階段,他的真心,我有看見。
牛眠埔里的泳池對視,見他眼泛淚光,說我的存在就是愛;每次見面的深度對談,交流彼此極具隱私的事,偶爾互翻對方白眼,都極度安心;還有只要跟他見面約會,行程跟天氣都是奇蹟似地好,像被神祝福。
我跟他都知道,也向對方說過,我們是彼此的禮物。
每次起爭執,面對這個「讓我有愛意」的男人,我竟不像以往,沒有那麼多爆裂情緒。反而他常常莫名其妙質問我,我覺得這是好事,這是他過去沒有的體驗。
和過往不同,我對他的憤怒不會概括承受,而是曉得怎麼在理解他的情緒與邏輯的狀態進行溝通。同時堅決挑明,我就是我,我的界線在哪裡,且這個界線是無法被動搖,我毫不愧疚。你要就來,不要就離開。實際上,我是真心能接受他的離開,且這份接受是敞開的。
寫下這篇文章,我滿溢幸福,也滿困惑。
我還在感受這個我。
幸福感,是我終於明白原來愛自己的自我滿足可以這麼強大。坦白說,我認為這是阿龍給我的禮物,當一個人從萬千拒絕裡踏過,在每一次被拒絕跟被遺棄的恐懼裡自我轉化,終將明白你早已活在愛裡,活在你對你自己的包容裡。
困惑,是我還需要愛情嗎?
我仍有答案。
擁有自我價值的人,不一定意味著不需要愛情,但他們對自己有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夠獨立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對愛情的依賴性會降低。
里昂,他是在對我無愛的狀態下,對我擁有無條件的愛;我,則是在對他有愛的狀態下,對他無條件的悅納,但無條件的愛我是不敢說的。
不過我實在不敢把話說死,只要人還帶著喜歡,必然還是有嫉妒跟佔有,只是此刻我是這樣,就是如實紀錄,靜待未來可能的打臉,而我也接納未來的我。
和里昂間的關係,缺乏傳統意義的戀愛成分,甚至涵蓋「愛情的不平等」,可是深度的理解和接納,還有密切的溝通與自我覺察是一直都在進行,奇妙的是我們不是戀人,卻擁有一種獨特的、基於真實自我和透明溝通的連結。
我確定他也是這麼想。
而這讓我們都充滿驚喜。
至於走到哪裡?跟他會不會再遇到讓自己怦然心動、又能深度連結的對象呢?我想都是會的。他會遇到,我也會遇到。我想我們都會難過,也會不捨。
一樣地,我會把這份難過,一起愛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