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章
從成長經歷累積實力(節錄)

我家是美國海岸與大地測量隊十五個成員之一。我父親的工作是為國家地圖繪圖員標記經緯度。在任何需要繪製新地圖的地方,測量隊都需要他。所以每隔幾個月,我們就會收拾行李,把拖車掛在政府的大卡車後,搬到一個新的城鎮,讓父親標記新的經度與緯度。這就像一個沒有大象的馬戲團車隊,但同樣讓人興奮期待——我們可以探索新的地域,在沒去過的湖泊或溪流中游泳。
當有人問我來自哪裡,我總回答,「嗯,這說來話長」——因為我在全國各地的拖車公園長大,不論父親去哪裡,我們就要跟著搬遷。到七年級時,我已經在二十三州居住過。
對大部分人來說,這聽起來是段艱辛的成長過程。我並不總是介意。這個生活方式永遠存在冒險的感覺,因為是十五個家庭一起搬家,就像帶著鄰居們一起走,即使不斷搬遷,我們仍有自己的社群。不斷搬家對我們孩子而言,代表離開朋友,也很少能見到親戚,但這也代表我們幾個家庭團結一心,建立一個強大的支援系統。例如,當我打棒球時,大約二十個「類親友成員」會到現場觀賽。隊裡其他人都很幸運,父母皆出席,但我有一整區的親友團為我加油。
我花了數十年時間,才發現這些經歷與我人生和事業走向的關係,尤其在做為領導者上,更是如此。例如,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不明白測量團隊家庭支持對我的影響,因為那是我的「常態」。但這讓我感到被關心、欣賞與看重,我了解到,讓別人有同樣感覺是我此生能做最重要的事之一。展現我對別人傑出成果與想法的支持與認可,成為我的奉行圭臬。
歐里希(Tasha Eurich)在她的名著《深度洞察力》(Insight)中談到自我覺察這項關鍵能力,以及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她表示,有自覺的人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抱負、熱情、最喜歡的環境、自己的行為模式、遇到事情的反應,以及對其他人的影響。我將在本書回顧其中一些元素,因為我們從人生中學到最重要的一項課題,就是了解自己。成長過程是這項資訊的金礦,所以何不從這裡開始?
成長過程塑造了我們:包括好的經驗、壞的經驗與日常生活中的尋常經歷。當你從自己的成長經歷中學習,會了解你是誰、你的強項與弱點、你的獨特觀點,以及你的盲點。
成為主動學習者意味著成為自己人生的歷史學家,所以從回顧自己的過去開始,像是最早的經歷與影響。尋找關於你所看重的事物、你的思考方式,以及你可能懷抱的偏見。你或許會發現為什麼自己對某些人或某些想法感到親切。所有這些自我認知都會拓展你現在的學習能力。
這種歷史回顧可以用許多方法進行。我喜歡的一個方法來自心理學家麥克亞當斯(Dan McAdams),他大部分的研究與工作都集中在「人生故事可以呈現我們真正的自己」。他協助開發了一項名為「引導性自傳」(Guided Autobiography)的技巧,這項技巧讓人指出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事件,然後對這些事件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最具啟發性的問題是:

•「為什麼你認為這是你人生中的重要事件?」
•「這件事是如何呈現你是誰、你曾經是誰、你可能是誰,以及你是如何隨時間成長的?」

我在領導生涯裡一直在做類似的練習,記錄我的生命線,包括重要的經歷、高峰與低谷。在每個重要經歷旁,我會記下它對我的影響以及我學到的東西。這個過程告訴我,遊牧的生活經歷造就了我人生的成功,但沒有避免我的失敗。出生在美國、擁有充滿愛與支持的雙親查理與珍(Charles and Jean Novak),是我人生最大的機遇。我在「由父母撫養長大」這句話旁寫上「導師與教練」。父親是我的第一個教練,母親則是我的第一個導師。
測量隊社群親友團在比賽幫我加油很重要,但父母在培養我對人的關注上發揮最大的作用。他們是最佳教練與導師的示範,時常強調盡早並經常建立人際關係有多重要。即使我已經年紀不小,每次我在CNBC《財經論壇》(Squawk Box)節目上擔任客座評論員時,他們都會準時收看,然後打電話告訴我,我表現得多棒。
我記得,每次我們抵達一個新城鎮,母親都會帶我到當地的學校對我說:「聽著大衛,你必須主動交朋友。不要畏縮不前,等著其他孩子來找你。我們只在這裡待幾個月,所以要珍惜時光。」因為母親的建議與我們的遊牧生活經歷,我明白人離快樂只有一個朋友之遙。我在職業生涯裡,把這個想法帶進了每個新的工作環境中。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