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容連載
◆用對方渴望來說服,比講道理更有效  
  大部分的人都只關心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對於其他與自己生活原則不同的人不會放太多心力,同樣地,他人也不會對我關注的事有興趣。當興致勃勃地向他人講述我的心願或想法時,往往會被當作是像幼稚的玩笑般看待,這其實是很自然的事,因為人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投以關注。於是卡內基的問題來了。
  Q. 請寫出在下列句子中所說的「This」是指什麼?
He who can do this has the whole world with him. He who cannot walks a lonely way.
  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就能擁有全世界;做不到的人,只能走孤獨的道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蚯蚓做釣餌, 而非馬卡龍?
  卡內基很喜歡釣魚,同時也很愛吃草莓和冰淇淋。他去釣魚時,並未帶草莓和冰淇淋,而是用蚯蚓作為釣鉺,對魚群說:「來吧,魚兒們,好好享用!」
  卡內基說道,「為了成功釣到魚,必須用魚喜歡吃的東西當作釣餌。同樣地,如果我們想從別人那裡得到些什麼,就應該投其所好。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往往還是會以自己的喜好為優先,這樣當然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而很多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很容易就放棄了,卡內基卻從中觀察到人們會感到孤獨的原因,就在於人際關係中,只顧著滿足自己的渴望,卻懶得努力去激發對方的熱忱。若想吸引他人的注意並與之拉近距離,最佳途徑在於先關心對方所渴求之物。
  我們總是隨時都想談論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卡內基這麼說,「這種行為就像孩子的玩笑般幼稚。」但人本來就比較關心自己,因此相對地別人自然也不會對我想要的事物感興趣。
  或許有些讀者已為人父母,在這裡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天你發現上高中的兒子在抽菸,身為家長當然不希望孩子抽菸,這時應該說什麼?兩種說法,你會選哪一種?
❶「我希望你不要抽菸。」
❷「抽菸會不會影響你參加籃球隊甄選?下個月還有足 球比賽,抽菸會影響健康,可能會讓你無法好好表現喔。」

  卡內基建議選擇第二種說法。兩種說法都包含了家長的期望,但第一種方式會讓孩子聽不進去,也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應。卡內基表示,「如果你需要說服某人做某件事,那麼在開口前先問自己,『該怎麼說才能讓對方爽快
地照我的心意去做?』這樣能防止輕率地說出嘮叨又毫無效果的話。」
.讓「已讀不回」的孩子, 立刻回覆的祕訣
  這是「鋼鐵王」安德魯.卡內基的故事。他的嫂子很擔心兒子,因為兒子在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就讀,但不知是不是學校生活太忙了,不管媽媽寫多少信都得不到回音。那個年代還沒有智慧型手機,就連打電話也不容易,因此對兒子近況一無所知的母親心裡必定很焦急。
  安德魯.卡內基知道之後,跟嫂子打賭,表示自己有方法讓侄子立刻回信。他也寫了封信給侄子,但在信裡完全沒有提到回信的要求,只是閒話家常,然後在信的最後留下一句話:「隨信附上五美元給努力用功的你。」
當然,那封信裡並沒有放錢。結果如何?沒錯,侄子的回信像子彈般寄來。
  「親愛的叔叔,感謝您的來信。不過⋯⋯」
  接下來的內容就憑各位想像了。安德魯.卡內基的方法很簡單,他完全沒寫自己的期望,只是把焦點放在對方無意識中會感興趣的事物上,這樣就很容易能取得自己希望的結果—也就是回信。
  卡內基這麼說,「今天相信也有數千名業務員沒能取得任何成果,垂頭喪氣地徘徊在大街上,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總是只想著自己想要達成多少業績。其實只要他們明確表達欲銷售的服務和商品有助於解決人們的問題,
人們會主動找他們購買。但是大部分的業務員並不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考量,只是一昧按照自己的想法銷售。」
  卡內基強調,「我們必須先在別人的心中喚起強烈的慾望。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就能暢行於世界。而做不到的人呢?將會走上一條孤獨的道路。」
  試想,你想走哪條路?


◆想讓對方「聽你的」, 放手讓他「開心說」
  在說服別人時,大部分的人都會誤以為「只有我說話」就好,但這是錯誤的判斷。人與人之間有無形的管道,那條管道並非總是相連,中間設有調節閥門。而我們要適當調整這個閥門,作為「人際關係的安全閥」。
  特別是在人際關係中對方出現不滿時,需要「舒緩不滿情緒的安全閥(The Safety Valve in Handling Complaints)」。真正擅長說服的人,不是自己講個不停,而是想辦法讓對方多說一點,這才是最好用的遊說技巧。

.「讚美」的奇蹟; 一句好話,成就你我
  有一對母女,女兒小時候乖巧聽話,但到了十多歲就變得叛逆、具有自己的主張,常與媽媽發生衝突。媽媽好言相勸過,也厲聲訴斥過,結果卻造成關係變得更疏遠。媽媽無法理解女兒怎麼會變成這樣,她鼓起勇氣問女兒:「妳到底是怎麼了?」女兒這才說出自己心裡的話。
  女兒需要的不是「像老師一樣愛說教的媽媽」,希望的是可以讓她傾訴青春期經歷的混亂,分享心情的「如朋友般會傾聽我說話的媽媽」。但實際上媽媽每次都說「妳要⋯⋯不要⋯⋯」,只會下指示和命令,從未靜下來好好聽女兒說話。長久下來讓女兒感到越來越失望,最後讓關係惡化。
  當你感覺人際關係不和諧時,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對方能「盡情地說」。人在主導談話時,會覺得自己很重要。要記得,和「能讓自己覺得重要」的人聊天,當然會很愉快,自然關係就會改善。
  無論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如果在對話中總只顧著談論自己的事,就不可能與不同生活經驗的他人建立良好連結。卡內基說:「如果說對方『很棒』,無形中我也會變得很棒」。「就算再好的朋友,比起傾聽我的成就,他更想講述他所完成的事。正如法國哲學家法蘭索瓦.德.拉羅希福可(François de La Rochefoucauld)的話,『如果你想樹敵,就超越朋友。但你若是想要朋友,就讓他超越你!』」
  只顧著說自己想說的話、任意自我炫耀,那麼傳達給對方的只有「自卑感」或「嫉妒心」。比起努力得到「我」的認可,不如支持對方想得到認可的慾望,這樣人際關係才會和諧。主動認可他人的存在與價值,才能贏得對方的認同與尊重;切記,尊重是相互的。

.聲帶發炎, 反成致勝關鍵
  有位生產汽車座椅公司的業務員,努力向汽車公司推銷自家產品。一同競爭的公司共有三家,所有人都想搶下合約,於是汽車公司要求三家廠商要進行產品簡報。這位業務員非常用心地準備,但沒想到在準備過程中得了嚴重
的喉炎,因工作忙碌也沒及時治療,結果到了發表當天,他幾乎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輪到這名業務員報告,他只能在紙上寫下「各位,很抱歉,因為我沒有聲音,所以沒辦法說明」。結果如何呢?居然成功拿到了訂單。因為無法開口時,汽車公司的採購負責人反而替他介紹了他要銷售的產品。
  是不是很有意思?這次成功拿下訂單的關鍵,不是原本以為必不可少的華麗簡報或優美話術,而是讓他一句話都說不出的喉炎「所致」,應該說是「多虧了」喉炎。這個故事不能只看到有趣,要記住:不是自己一直說話,而是給對方機會開口,反而創造了成功的機會。
  卡內基說,讓對方多說話,是化解人際關係尷尬的第一步;從上述的故事中能借鏡,對他人的肯定與關懷,正是想改善關係時最需要的。讓對方多說一點,自己少說一點,這才是尊重對方的態度。
  日後和朋友聊天時,就請他們多講一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吧。那「我」什麼時候說呢?在朋友們「迫切」想聽我說話的時候再開口就行了。只要謹記「少」談自己的事,「多」讓對方開口,不管跟誰,都能維持相當不錯的人際關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