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追隨你的熱情
	
	不少作家常利用畢業典禮這個機會,以第三人稱來談論自己,再從他們希望你用來觀看過去的濾鏡上,抹上一層厚厚的凡士林,讓一切看起來朦朧不清,彷彿無比美好,當然這種做法現在已經過時了。如果要我給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一點建議,我想我可能會這樣說:不要追隨你的熱情。
	大學的演講者都叫你追隨熱情,特別是在畢業典禮上,或者我最愛的是他們說「不要放棄!」那些人已經很有錢了。而多數人之所以能達到那種成就,是因為他們在五次創業後,開起了廢棄物處理場。也就是說,他們知道何時該放棄。
	你的工作是找到你擅長的事情,經過一萬小時的練習,變得精通。不管你擅長什麼,伴隨而來的情緒收穫和經濟報酬,將讓你對此充滿熱情。沒有人在職涯起步時對稅法充滿熱情,但是優秀的稅務律師對於欣賞自己的同事、為家庭創造財務保障以及和某個比自己更了不起的人結婚充滿熱情。
	
	無聊才性感
	
	職業就像資產類別。如果某個產業聚集了過多的人力資本,那麼投入其中的報酬就會被壓縮。如果你想在《Vogue》雜誌工作、製作電影或開餐廳,那你最好能從中獲得大量心理上的滿足,因為你所付出的努力(除了那些廣為人知的少數例外)在風險調整後的報酬會非常慘淡。
	我自己會盡量避免投資在任何聽起來「很酷」的事情上。我沒有買《黑皮書》(BlackBook)雜誌,或者投資福特模特兒經紀公司(Ford Models),或者是市中心主打音樂的會員制俱樂部。
	另一方面,如果那筆生意和它處理的議題,聽起來無聊得要死⋯⋯那麼,賓果!我就會投資下去。前陣子我在摩根大通另類投資峰會上發表演說,該活動聚集了全球三百個最富有的家族。有些人擁有媒體公司或一間國家航空公司,但大多數人致富的方式,是靠煉鐵、保險,或殺蟲劑。
	
	衡量真正重要的事物
	
	「為考試而準備」是一種本能。我們所重視的一些衡量指標,是我們的意圖、行動與價值觀的護欄。我們都內建了一個Fitbit或Apple Watch,試著在生活裡的不同領域達到特定指標。
	你的衡量指標,以及對你而言重要性特別突顯的數字,可以充分說明你是誰。以下是與我形影不離的指標,包括好的、壞的,與醜陋的:
	
	1. 淨值
	我經常想到與金錢有關的事。我明白這聽起來有多糟。在我錢不多時,我不太追蹤財務狀況。即使是現在,當我知道自己的投資組合被重挫時,我也會幾天不去看券商帳戶,因為我不想讓自己心情沮喪,而且我也知道(大多時候)它們終究會回來的。就像生命中大部分的事情那樣,你在市場中的得與失,永遠沒有表面上看來那麼好或那麼糟。我寧願去做私募股權或創投,也不想在對沖基金工作,因為每天都要面對一張績效成績單,實在太有壓力了。
	有錢人都聲稱他們不太想金錢的事。胡扯,他們對金錢癡迷。說「有錢人不太想金錢的事」,只是為了澆熄資產較少的那三十五億人的怨恨,以免發生革命。難道有錢人之所以有今天,只因為他們善良又才華洋溢,自然而然就發生了「哎唷,我怎麼這麼有錢?」我已經說過了,那些叫你追隨熱情的人已經很富有了。他們堅定追尋某一條道路,早已執著於成功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希望自己聽來很勵志又會喊口號,因為成功的真相是,你需要每週工作六十小時到八十小時,持續幾十年,這種話不會在畢業典禮致詞時贏得掌聲。
	我認識的每個富人都以嚇人的精細程度,衡量他們的淨值,而且經常這麼做。若你沒有靈活的腦袋,就只能有空虛的錢包。畢竟,我們活在資本主義社會,擁有多少錢是種前瞻性指標,顯示你未來可享有多好的醫療、多舒服的家、多和諧的關係,以及你小孩的教育品質。
	
	2. 信用評分
	二十世代的尾聲,在我要為大學畢業後的第一間房子貸款時,碰到了麻煩,因為我的信用評分為580分。原因不是我沒賺錢,而是我太不負責、太不成熟、太愚蠢,沒有準時繳帳單。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自己頭上有個大大的「580」記號。
	
	3. 追蹤人次與點閱率
	十二萬和三十五萬,這兩個數字分別是我的推特追蹤人數,我沒有對社群媒體上癮,也不那麼享受使用社群媒體,但我對回饋與肯定成癮。我一天閱讀留言和查看按讚數及轉推好幾次,那是我終日放在口袋裡的多巴胺點滴注射液。
	
	4. 回家的頻率
	我的父親正步向死亡。雖然他的健康狀況還不錯,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疾病,只是他已經八十八歲了,一般而言,代表他距離生命盡頭愈來愈近。過去五年來,我每年至多見他兩次。我把這件事埋藏在心底,努力讓他過上更舒適的生活,每個星期日都打給他。然而,只要坦誠面對就會發現殘酷的真相,我沒有成為自己期望的那種兒子。
	
	5. 學生人數
	過去十五年,我每年約教四百個學生。我喜歡這些小孩,他們喜歡我而且感覺我彷彿在創造價值,當然後半部是我個人的認知。很多學生常和我互動,向我表達感謝與欽佩,令我覺得自己相當重要。
	
	6. 創業次數
	我開過九家公司:三家成功、四家失敗、兩家介於成功與失敗之間。除了美國之外,我不相信有任何文化或國家會給我這麼多次機會。
	參照標準、衡量指標和里程碑可以毫無意義,也可以充滿深刻的智慧。這些數學算式的副產品,是懂得承擔責任帶來的結果,也助你產生有別於他人的人生洞見。這些數值中蘊藏的智慧,包含關於市場、關於如何創造價值,以及我們想過怎樣的生活。檢視你生命中的衡量指標,是健康的練習,也能讓你一直走在不偏離目標的路上。總之,我該去看看我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