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其他人不願告訴你的「心防的祕密」
為什麼學了說話術,口才還是沒變好?
首先,請你回答四個問題。
➊你想讓口才變好嗎?
➋你讀過「說話教學書」嗎?
➌你讀過戴爾・卡內基 (Dale Carnegie) 的名著《人性的弱點》1嗎?
➍結果,你口才變好了嗎?
我的拙作《降低人生難度的魔法說話本事》第一章的標題就是〈為什麼看了一堆說話教學書,口才還是沒起色?〉,這是因為很多人都想讓口才變好。
許多讀過拙作的讀者都給予好評,紛紛表示「我跟人溝通比以前順暢多了」「業績變好了」。
然而,口才並非只有零到一百分,我想應該很少人對自己的口才是百分百滿意的。我在拙作與自己的說話課程已全力傾囊相授,但若是有人問我:「還有沒有別招?」答案是:永遠說不盡。
這就是從古至今,永遠不缺說話教學書的原因。
明明每年都有暢銷百萬本的說話教學書,為什麼市面上還是不斷推出新的說話教學書?
因為很多人都誤解了說話技巧,讀那些書只是治標不治本。
要擁有好口才,說話方式固然重要,但絕非僅此而已。
溝通不是語言學,而是心理學。話要說得動聽,必須活用心理技巧。
▌喜歡心理學的人容易陷入的悖論
有一項有趣的悖論。這實在難以啟齒,但是老實說,你們不覺得那些說自己「喜歡研究心理學」「正在研究心理學」的人,多半都有溝通障礙嗎?
如果你覺得中槍,我在此說聲抱歉。我想,應該有不少讀者是對心理學有興趣,才翻閱本書的。
然而,此事至關重要,所以請容我直說。
心理學已成現代一大風潮,但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懂察言觀色呢?了解心理學的人變多了,能活用心理學改善人生的人,卻完全沒有增加。
不擅長溝通的人為了改善溝通技巧,於是愛上心理學,結果溝通技巧反而退步,可是學心理學好快樂,所以還是埋頭猛讀心理學書籍、狂上心理學講座。
傳直銷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其實化妝品對皮膚很不好,用越多越傷皮膚,所以高價化妝品才會越賣越好。」說起來,這兩種惡性循環其實挺像的。
只是,這根本不合邏輯呀。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照理說,每個人都能複製相同的結果。只要運用改善人際的心理技巧,應該每個人都能擁有好人緣;只要運用推銷或行銷技巧,應該每個人都能業績長紅。
不過,世界上就是有一大堆人緣不佳、業績不好的人。
▌我與洗腦技巧的邂逅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傳直銷,也明顯會有這種傾向。很多做傳直銷的人都喜歡心理學,而用來招攬傳直銷會員的講座,也多半打著「心理學講座」「心理學實戰講座」的名目。
然而,誠如許多人所知,被傳直銷手法籠絡的人只有一小部分。為什麼呢?「因為傳直銷很難拉下線」?答案沒這麼簡單。擅長拉下線的人,確實是存在的。
就拿我來說吧!我做傳直銷這六年來,前三年幾乎拉不到人,但後三年的招攬成功率,幾乎是百發百中。而且我不僅是讓人簽名加入會員而已,通常一天內都能賺到十萬日圓以上。
一般人拉下線的時候,別說是要讓人簽名加入會員了,很多人一聽到是「傳直銷」就退避三舍,不僅如此,還會因為「這個人竟然想拉我當下線」而討厭你、與你斷絕關係。
同樣是傳直銷拉下線,有人吃了閉門羹還被討厭,也有人讓客戶聽得津津有味、賺了大錢。
到底是哪裡搞錯了,怎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從我自己的經驗看來,成功與否的關鍵,並不只是因為「長相」或是「天生的才華」。畢竟,我做傳直銷這六年來,前三年可是無論怎麼努力都吃癟呢。
我前三年可沒有偷懶喔。我的週末都用來上心理學課程或行銷講座,講師推薦的書我一律讀完,甚至也讀了許多自己有興趣的書。
然而,我就跟大部分的傳直銷會員一樣,總是拉不到下線。
直到我邂逅洗腦技巧,情況才開始改變。我積極學習洗腦技巧,融會貫通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從此業績大幅好轉。
當時,我發現了一件事。
心理學真的很實用!心理學就像魔法一樣,我叫人往東就往東,叫人往西就往西。
「咦?意思是說,我現在學的心理學沒用,是因為有更實用的『不為人知的心理學』?」
不對。「一般人所熟悉的心理學沒用,不為人知的洗腦心理學才有用」只是一種幻想。
世界上沒有「不為人知的強效心理學」。
這年頭,真正實用的知識,轉眼間就人盡皆知了。我這樣說吧,所謂「不為人知的心理學」,只是那些用了心理學卻沒成效的人所編造出的幻想。
用來洗腦的技巧也一樣。洗腦並沒有使用什麼特殊技術,而是運用各種人盡皆知的簡單技巧來任意操縱他人。當然,差別就在於你要「不擇手段、不惜違法」,還是「不著痕跡地運用心理技巧」。
那麼,為什麼心理學知識大家都知道,大多數人卻都沒有能達到成效呢?這就要說到本書主題了。
那是因為沒有「卸下心防」。
「心防」的真面目
在此,我要先為「心防」下定義。
請你先想像一扇門。人們常說「敞開心扉」「緊閉心扉」,而心確實是有一扇門的。心防就是一種自動上鎖裝置,一旦戒心發出警報,就會鎖住心扉。
戒心一發出警報,心扉就會上鎖。麻煩的是,戒心是在下意識間運作,並非當事人刻意為之,因此當事人無法自主解除心防。因此,也難怪用來抵禦外敵的門鎖,反而會困住當事人。
當你的顯意識想要「迎向全新挑戰」時,潛意識的戒心卻警鈴大作,將自己的心反鎖,導致無法踏出第一步。
你還記得二〇二〇年新冠肺炎大流行時,日本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嗎?
緊急事態宣言為了防止感染擴大,限制了許多活動。就算想出門,在緊急事態宣言尚未解除的情況下,也不能自由外出;同樣的,你跟你周遭的人,心中也經常上演類似情況。
警戒心過強,就像在心中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緊急事態宣言發布後,如果有人高喊:「讓我出國旅遊!」,一定會被輿論轟得滿頭包,對吧?在心防緊閉心扉的情況下,如果有人想硬闖,就會像上述的例子一樣,被對方下意識全力砲轟。
每個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在緊閉心扉的情況下,就算別人的意見是對的,也聽不進去;不僅聽不進去,還會強烈反彈。
這種情緒是下意識產生的,有時候,甚至會使當事者做出對自己不利的衝動行為。
例如,在緊閉心扉的時候,聽到父母或老師叫你去唸書,你明知唸書對自己有好處,卻變得比平常更想耍廢──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吧?
▌只要卸下對方的心防,就能輕易說動他
反之,一旦卸下心防,人就會變得驚人地毫無戒心。若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心防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此處有另一項重要關鍵。先被懷疑再得到信任,會比從未受到懷疑者得到更多信任。無論是在做傳直銷、或是打入泰國語言學校,我都是靠這招過關斬將。不是「備受提防卻過關斬將」,而是「正因為備受提防,才能過關斬將」。
請務必小心。你對於一度提防又解除戒備的人,付出太多信賴了。騙徒會故意先引發懷疑,再讓你放心,因此千萬別想著「檢驗一次就能安心了」。
解除心防的兩大溝通原則
若想解除對方的心防,我希望你先了解兩大原則。
那就是「麥拉賓法則 」(Mehrabian’s Rule)與「訊息的優先順序」。前者在我的上一本書已說明過,如果你已經熟悉到能對別人解釋清楚,不妨跳過本節。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下一本書,如果今後還有撰寫溝通術書籍的機會,絕對會提到這兩項,它們就是這麼重要!這是溝通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
少了這兩項,無論學了多少溝通術都是枉然,請務必牢記在心。
▌原則一:麥拉賓法則
所謂麥拉賓法則,就是指在溝通中,「你的形象有55%取決於視覺訊息、38%取決於聽覺訊息、7%取決於語言訊息」。「人生九成靠外表」(譯按:此處的九成是指視覺加聽覺,請參照作者前一本著作《降低人生難度的魔法說話本事》。)這句話,就是從這兒來的。
讀了一大堆溝通書,溝通能力卻沒進步,是因為市面上的溝通書花了一半篇幅(或是全部篇幅)去講解只占7%的語言訊息。這就好比你想煮出好吃的咖哩飯,卻從福神漬(註:日本用來搭配咖哩飯的醬菜。)的做法開始學起,難怪事倍功半。
對付心防也是同樣的道理,名言佳句是無法打動人心的。「這種時候,講這句話就對了!」這類主題很受歡迎,因此很多人在社群媒體上發表相關教學,但請別忘了:說穿了,這東西只是咖哩飯的福神漬而已。
無論福神漬多麼好吃,若是醬汁跟米飯不好吃,絕對不會有人認為那是「好吃」的咖哩飯。反之,即使福神漬不好吃,若是醬汁跟米飯好吃,那麼應該不少人會稱讚這道咖哩飯「好吃」。
如果你覺得「麥拉賓法則」很難記,那就記住「咖哩飯法則」吧!
視覺訊息是醬汁,聽覺訊息是米飯,語言訊息是福神漬。
若想煮出好吃的咖哩飯,就全心鑽研醬汁與米飯,接著再用福神漬提味即可。
語言訊息只是配角,只是錦上添花。
什麼「SaShiSuSeSo(真不簡單、我都不知道耶、好棒喔、你品味真好、原來是這樣啊)背起來,到哪兒都吃香!」(或是「盡量不要聊天氣」、「掰出三個理由」……這些招式,請你全部忘記吧!那些全都是福神漬。我個人很喜歡福神漬,也覺得福神漬很好吃,但這並不是煮出美味咖哩飯的首要關鍵。
想煮出美味咖哩飯的人,請將以下這句話貼在你心裡的廚房。
溝通不是語言學,而是心理學。
就算語言文法錯誤,只要成功營造出你想塑造的形象,就是一場成功的溝通。
如果此時有人吐嘈我:「我查過字典了,你對溝通的定義是錯的!」那別人一定會覺得這人有溝通障礙。文法上是對的,在溝通中卻是錯的,這樣的案例可是比比皆是。
我就直說吧:增強溝通能力,就是指增強視覺、聽覺上的表達能力。說話有邏輯、善用成語、出口成章,都與你的溝通成功率幾乎無關。
別管字典了,先打理外表吧!讓自己的聲音更清晰,慎選談話場所,這才是溝通中的醬汁與米飯。
▌原則二:訊息的優先順序
第二項原則,與麥拉賓法則同樣重要。傳達訊息時,必須按照以下的順序。
一、由誰來說?
二、為什麼說?
三、怎麼說?
四、說什麼?
以上四項中,「由誰來說」是最重要的,接下來則是「為什麼說」>「怎麼說」>「說什麼」。
聽起來很偏頗,但「善於表達視覺訊息、聽覺訊息的人」說的話,大多數人都願意聽。
「由誰來說」是最重要的關鍵,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光環效應」(Halo Effect)。「光環效應」是指如果大眾喜歡一個人的某項特質,就會認為他的其他方面也很優秀。
舉個有名的例子,在一九七四年的加拿大選舉調查中,帥哥候選人比不帥的候選人多拿了二・五倍的選票。「長得帥當然吃香啊!」等等,先別急著下此結論喔。
這項實驗有趣的地方在於,研究人員調查了選民投給帥哥候選人的理由。針對選民投給帥哥候選人的理由,14%的人回答「因為長得帥」,而大多數人則回答「因為政見好」「因為在政壇有好成績」之類與外表無關的理由。只因為相貌帶給人好印象,便在其他方面也得到好評──這就是光環效應。
第一點,「由誰來說」是最重要的。請正視這項前提。
第二重要的,就是「為什麼說」。難道只要長得好看,隨便說什麼都會有人聽嗎?倒也未必。
如果言談中帶有惡意、瞧不起人,聽者當然不會接受。
「這場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你想要什麼?」這一點,會大大影響溝通的成功率。
因為,你的「目的」會不自覺地從細微的表情變化與動作中表現出來,聽者下意識間接收到訊號後,會啟動戒心,仔細檢視你的意圖。
回想一下小時候吧!
同樣都是「很凶的老師」,有的老師很受學生歡迎,有的老師卻受學生討厭,對吧?
因為,有的老師是為學生而動怒,有的老師卻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動怒,學生怎麼可能對他們一視同仁呢?
第一重要的是「由誰來說」,第二重要的是「為什麼說」,請記住這項規則。
「要記的事情也太多了,很累耶!」別擔心,好消息來了!只要記得這兩項的優先順序就好,其他的不需要記。「怎麼說」、「說什麼」,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只要把握「由誰來說」、「為什麼說」這兩點,溝通中的形象塑造,幾乎就大功告成了。
不過,市面上的溝通書,還是有一大堆專門教導「說什麼」與「怎麼說」的書。明明是要教人煮咖哩飯,卻淨教些福神漬跟蕗蕎4的做法,這哪是咖哩飯食譜,根本就是醬菜食譜嘛。
沒錯。世上有很多人明明想學習美味咖哩飯的煮法,卻跑去閱讀醬菜食譜。這樣子,你煮出來的咖哩飯怎麼會好吃呢?難怪學了心理學跟溝通術,卻對改善人生沒有幫助。
不僅沒幫助,還會因為得到不少福神漬跟蕗蕎的知識,對自己信心爆表,因而輕視最重要的醬汁與米飯。越是了解心理學的人,越是容易有溝通障礙,原因就在此處。因為你輕視「由誰來說」與「為什麼說」,才會產生溝通障礙。
如果你今後有機會學習溝通術,請想想「我現在學的是蕗蕎?還是咖哩飯的醬汁?」,肯定會大幅提升你的學習效率。
以上,就是溝通的大前提,也是最重要的兩大原則。接下來,我將分享自己的實際體驗,告訴各位「學會卸下對方心防後,可以辦到哪些事情」。
▌我是韓式按摩店的師奶殺手
以前做傳直銷時,我常常去按摩店。
一整天都維持同樣姿勢連續做好幾小時簡報,實在令我腰酸背痛。嚴重的時候,我甚至每天都要去鄰近的韓式按摩店報到一次。
因此,我每天都有機會跟按摩店的阿姨們聊天,阿姨們也對我很有興趣。她們應該很好奇,這個幾乎平日每天白天都來按摩的二十幾歲男子,到底從事什麼工作吧?
對於我的生活與工作,我有問必答。當時我正陷入傳直銷洗腦深淵中,因此真心認為:「我得到一份又棒又好賺的工作,簡直太神啦!」
我如實說出真心話,而阿姨們聽了之後,經常問我:「我能不能也加入?」其實我並不是刻意拉人,但這麼棒的生意(當時我是這樣以為)哪有不分享的理由?於是我回答:「那請你下週撥出時間,我們來好好談一談。」
來赴約的阿姨,每個聽完都二話不說,立刻入會。不僅如此,有些人還帶自己的朋友、丈夫一起來,甚至有人帶外遇對象過來。
一般人聽到傳直銷就退避三舍,但這些客戶卻是主動找上我,而且還有人興沖沖地帶著外遇對象來簽約。
還不只這樣呢!按摩店的阿姨們非常喜歡我,明明我選的是一小時半的方案,她們卻擅自幫我按摩三小時。當然,我只需要付一小時半的錢。
此外,還有阿姨安排姪女跟我相親。最令人吃驚的是,那位姪女漂亮得像明星!可惜當時我忙於傳直銷事業,只好拒絕,若是我當時沒那麼忙,說不定就跟韓國人結婚了。
▌為什麼以前外貌偏差值不到50的我,
能在「人生九成靠外表」的世界勝出?
當然,我的姜太公式拉人法不只對按摩店的阿姨們有效,對年輕女性也非常有用。
我主要是靠交友軟體來拉下線,只要我有空(例如不用上講座的日子),就會一天約三位女性見面,然後直接向她們介紹傳直銷,當天簽好合約。
傳直銷沒有「假日」的概念,因此一個月整整三十天,我都是如此度過。每個月大約跟一百位女性見面,而且不只見面,還向她們推銷奇怪的生意,當天就一人現賺十萬以上。簡單算一下,這樣就賺一千萬了。
附帶一提,我的外表絕對稱不上好看。說到我原本的外表偏差值,5甚至不到五十呢。接下來,我要告訴各位同胞一件殘酷的事實:在雙方邂逅初期,外表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一九六六年,國外的某間大學進行了一項實驗。這實驗年代有點久遠,但我只找得到舊時代的實驗,因為這年頭要是有人做這種實驗,一定會被罵翻的。
實驗人員在大學舉辦一場聯誼,並請參加的男女同學在開場時接受人格測驗。接著,實驗人員幫同學們配對、展開聯誼,最後問他們:「你想跟配對對象約會嗎?」
各位認為,學生們最想跟哪種「人格」的人約會呢?
你腦中可能浮現幾種答案,比如開朗、合群、知性……但是最終結果顯示,當中並沒有特別受到青睞的「人格」。
這實驗有趣的地方還在後面。其實,在學生接受人格測驗時,實驗人員私下安排了第三人,為參加者的外貌評分(參加者並不知情)。將外貌評分表與約會意願調查表的答案兩相比對之下,外貌評價與約會意願之間,顯然具有明確關連。
簡而言之,實驗的結論是:兩人在聯誼時的聊天內容與氣氛並不重要,外表才是決定戀愛發展性的關鍵。
「才怪!我都是用個性來選對象的!你看我男友!長得那麼醜!」這位讀者,請放心。
這場實驗的目的,是用來檢視人對陌生對象的第一印象。認識得越久,個性對觀感的影響力就會逐漸大於外表。不過,在雙方剛認識、關係尚淺時,人會用「外表」來作為判斷戀愛意願的主要基準。
因此,在認識新對象的過程中,如果外表欠佳,會十分不利。
那麼,為什麼長相中下的我,可以藉由交友軟體每天跟數名女性見面,並且得到她們的信任?
原因有二,第一、在約出來見面前,我就先用文字訊息卸下了對方的心防。
第二,就是我改善了外表。
原本長相中下的我,在經過重重改造之後,終於不容易在初見面的階段就被對方從戀愛對象中剔除了。
當然,我的外表還是比不上天生的帥哥,不過有了「解除心防技巧」的加持,我在交友軟體上所認識的女性,比普通帥哥還多。
附帶一提,退出傳直銷之後,有一段時間我讓交友軟體回歸本來的用途:尋找戀愛對象,而當時我所認識、約會過的女性,人數跟做傳直銷時一樣多。
無論是拉下線或是尋找戀愛對象,追根究柢,本質都是一樣的。因為賺錢跟談戀愛,都是來自於「想留下子孫」的本能。
因此,我個人認為,「人緣好」跟「工作能力強」,幾乎是可以劃上等號的。所以,面試新員工時,如果將面試者「是否擁有好人緣」列入評分項目,或許很有可能找到優秀人才喔。
其他人不願告訴你的「心防的祕密」
為什麼學了說話術,口才還是沒變好?
首先,請你回答四個問題。
➊你想讓口才變好嗎?
➋你讀過「說話教學書」嗎?
➌你讀過戴爾・卡內基 (Dale Carnegie) 的名著《人性的弱點》1嗎?
➍結果,你口才變好了嗎?
我的拙作《降低人生難度的魔法說話本事》第一章的標題就是〈為什麼看了一堆說話教學書,口才還是沒起色?〉,這是因為很多人都想讓口才變好。
許多讀過拙作的讀者都給予好評,紛紛表示「我跟人溝通比以前順暢多了」「業績變好了」。
然而,口才並非只有零到一百分,我想應該很少人對自己的口才是百分百滿意的。我在拙作與自己的說話課程已全力傾囊相授,但若是有人問我:「還有沒有別招?」答案是:永遠說不盡。
這就是從古至今,永遠不缺說話教學書的原因。
明明每年都有暢銷百萬本的說話教學書,為什麼市面上還是不斷推出新的說話教學書?
因為很多人都誤解了說話技巧,讀那些書只是治標不治本。
要擁有好口才,說話方式固然重要,但絕非僅此而已。
溝通不是語言學,而是心理學。話要說得動聽,必須活用心理技巧。
▌喜歡心理學的人容易陷入的悖論
有一項有趣的悖論。這實在難以啟齒,但是老實說,你們不覺得那些說自己「喜歡研究心理學」「正在研究心理學」的人,多半都有溝通障礙嗎?
如果你覺得中槍,我在此說聲抱歉。我想,應該有不少讀者是對心理學有興趣,才翻閱本書的。
然而,此事至關重要,所以請容我直說。
心理學已成現代一大風潮,但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懂察言觀色呢?了解心理學的人變多了,能活用心理學改善人生的人,卻完全沒有增加。
不擅長溝通的人為了改善溝通技巧,於是愛上心理學,結果溝通技巧反而退步,可是學心理學好快樂,所以還是埋頭猛讀心理學書籍、狂上心理學講座。
傳直銷圈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其實化妝品對皮膚很不好,用越多越傷皮膚,所以高價化妝品才會越賣越好。」說起來,這兩種惡性循環其實挺像的。
只是,這根本不合邏輯呀。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照理說,每個人都能複製相同的結果。只要運用改善人際的心理技巧,應該每個人都能擁有好人緣;只要運用推銷或行銷技巧,應該每個人都能業績長紅。
不過,世界上就是有一大堆人緣不佳、業績不好的人。
▌我與洗腦技巧的邂逅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傳直銷,也明顯會有這種傾向。很多做傳直銷的人都喜歡心理學,而用來招攬傳直銷會員的講座,也多半打著「心理學講座」「心理學實戰講座」的名目。
然而,誠如許多人所知,被傳直銷手法籠絡的人只有一小部分。為什麼呢?「因為傳直銷很難拉下線」?答案沒這麼簡單。擅長拉下線的人,確實是存在的。
就拿我來說吧!我做傳直銷這六年來,前三年幾乎拉不到人,但後三年的招攬成功率,幾乎是百發百中。而且我不僅是讓人簽名加入會員而已,通常一天內都能賺到十萬日圓以上。
一般人拉下線的時候,別說是要讓人簽名加入會員了,很多人一聽到是「傳直銷」就退避三舍,不僅如此,還會因為「這個人竟然想拉我當下線」而討厭你、與你斷絕關係。
同樣是傳直銷拉下線,有人吃了閉門羹還被討厭,也有人讓客戶聽得津津有味、賺了大錢。
到底是哪裡搞錯了,怎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從我自己的經驗看來,成功與否的關鍵,並不只是因為「長相」或是「天生的才華」。畢竟,我做傳直銷這六年來,前三年可是無論怎麼努力都吃癟呢。
我前三年可沒有偷懶喔。我的週末都用來上心理學課程或行銷講座,講師推薦的書我一律讀完,甚至也讀了許多自己有興趣的書。
然而,我就跟大部分的傳直銷會員一樣,總是拉不到下線。
直到我邂逅洗腦技巧,情況才開始改變。我積極學習洗腦技巧,融會貫通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從此業績大幅好轉。
當時,我發現了一件事。
心理學真的很實用!心理學就像魔法一樣,我叫人往東就往東,叫人往西就往西。
「咦?意思是說,我現在學的心理學沒用,是因為有更實用的『不為人知的心理學』?」
不對。「一般人所熟悉的心理學沒用,不為人知的洗腦心理學才有用」只是一種幻想。
世界上沒有「不為人知的強效心理學」。
這年頭,真正實用的知識,轉眼間就人盡皆知了。我這樣說吧,所謂「不為人知的心理學」,只是那些用了心理學卻沒成效的人所編造出的幻想。
用來洗腦的技巧也一樣。洗腦並沒有使用什麼特殊技術,而是運用各種人盡皆知的簡單技巧來任意操縱他人。當然,差別就在於你要「不擇手段、不惜違法」,還是「不著痕跡地運用心理技巧」。
那麼,為什麼心理學知識大家都知道,大多數人卻都沒有能達到成效呢?這就要說到本書主題了。
那是因為沒有「卸下心防」。
「心防」的真面目
在此,我要先為「心防」下定義。
請你先想像一扇門。人們常說「敞開心扉」「緊閉心扉」,而心確實是有一扇門的。心防就是一種自動上鎖裝置,一旦戒心發出警報,就會鎖住心扉。
戒心一發出警報,心扉就會上鎖。麻煩的是,戒心是在下意識間運作,並非當事人刻意為之,因此當事人無法自主解除心防。因此,也難怪用來抵禦外敵的門鎖,反而會困住當事人。
當你的顯意識想要「迎向全新挑戰」時,潛意識的戒心卻警鈴大作,將自己的心反鎖,導致無法踏出第一步。
你還記得二〇二〇年新冠肺炎大流行時,日本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嗎?
緊急事態宣言為了防止感染擴大,限制了許多活動。就算想出門,在緊急事態宣言尚未解除的情況下,也不能自由外出;同樣的,你跟你周遭的人,心中也經常上演類似情況。
警戒心過強,就像在心中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緊急事態宣言發布後,如果有人高喊:「讓我出國旅遊!」,一定會被輿論轟得滿頭包,對吧?在心防緊閉心扉的情況下,如果有人想硬闖,就會像上述的例子一樣,被對方下意識全力砲轟。
每個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在緊閉心扉的情況下,就算別人的意見是對的,也聽不進去;不僅聽不進去,還會強烈反彈。
這種情緒是下意識產生的,有時候,甚至會使當事者做出對自己不利的衝動行為。
例如,在緊閉心扉的時候,聽到父母或老師叫你去唸書,你明知唸書對自己有好處,卻變得比平常更想耍廢──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吧?
▌只要卸下對方的心防,就能輕易說動他
反之,一旦卸下心防,人就會變得驚人地毫無戒心。若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心防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此處有另一項重要關鍵。先被懷疑再得到信任,會比從未受到懷疑者得到更多信任。無論是在做傳直銷、或是打入泰國語言學校,我都是靠這招過關斬將。不是「備受提防卻過關斬將」,而是「正因為備受提防,才能過關斬將」。
請務必小心。你對於一度提防又解除戒備的人,付出太多信賴了。騙徒會故意先引發懷疑,再讓你放心,因此千萬別想著「檢驗一次就能安心了」。
解除心防的兩大溝通原則
若想解除對方的心防,我希望你先了解兩大原則。
那就是「麥拉賓法則 」(Mehrabian’s Rule)與「訊息的優先順序」。前者在我的上一本書已說明過,如果你已經熟悉到能對別人解釋清楚,不妨跳過本節。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下一本書,如果今後還有撰寫溝通術書籍的機會,絕對會提到這兩項,它們就是這麼重要!這是溝通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
少了這兩項,無論學了多少溝通術都是枉然,請務必牢記在心。
▌原則一:麥拉賓法則
所謂麥拉賓法則,就是指在溝通中,「你的形象有55%取決於視覺訊息、38%取決於聽覺訊息、7%取決於語言訊息」。「人生九成靠外表」(譯按:此處的九成是指視覺加聽覺,請參照作者前一本著作《降低人生難度的魔法說話本事》。)這句話,就是從這兒來的。
讀了一大堆溝通書,溝通能力卻沒進步,是因為市面上的溝通書花了一半篇幅(或是全部篇幅)去講解只占7%的語言訊息。這就好比你想煮出好吃的咖哩飯,卻從福神漬(註:日本用來搭配咖哩飯的醬菜。)的做法開始學起,難怪事倍功半。
對付心防也是同樣的道理,名言佳句是無法打動人心的。「這種時候,講這句話就對了!」這類主題很受歡迎,因此很多人在社群媒體上發表相關教學,但請別忘了:說穿了,這東西只是咖哩飯的福神漬而已。
無論福神漬多麼好吃,若是醬汁跟米飯不好吃,絕對不會有人認為那是「好吃」的咖哩飯。反之,即使福神漬不好吃,若是醬汁跟米飯好吃,那麼應該不少人會稱讚這道咖哩飯「好吃」。
如果你覺得「麥拉賓法則」很難記,那就記住「咖哩飯法則」吧!
視覺訊息是醬汁,聽覺訊息是米飯,語言訊息是福神漬。
若想煮出好吃的咖哩飯,就全心鑽研醬汁與米飯,接著再用福神漬提味即可。
語言訊息只是配角,只是錦上添花。
什麼「SaShiSuSeSo(真不簡單、我都不知道耶、好棒喔、你品味真好、原來是這樣啊)背起來,到哪兒都吃香!」(或是「盡量不要聊天氣」、「掰出三個理由」……這些招式,請你全部忘記吧!那些全都是福神漬。我個人很喜歡福神漬,也覺得福神漬很好吃,但這並不是煮出美味咖哩飯的首要關鍵。
想煮出美味咖哩飯的人,請將以下這句話貼在你心裡的廚房。
溝通不是語言學,而是心理學。
就算語言文法錯誤,只要成功營造出你想塑造的形象,就是一場成功的溝通。
如果此時有人吐嘈我:「我查過字典了,你對溝通的定義是錯的!」那別人一定會覺得這人有溝通障礙。文法上是對的,在溝通中卻是錯的,這樣的案例可是比比皆是。
我就直說吧:增強溝通能力,就是指增強視覺、聽覺上的表達能力。說話有邏輯、善用成語、出口成章,都與你的溝通成功率幾乎無關。
別管字典了,先打理外表吧!讓自己的聲音更清晰,慎選談話場所,這才是溝通中的醬汁與米飯。
▌原則二:訊息的優先順序
第二項原則,與麥拉賓法則同樣重要。傳達訊息時,必須按照以下的順序。
一、由誰來說?
二、為什麼說?
三、怎麼說?
四、說什麼?
以上四項中,「由誰來說」是最重要的,接下來則是「為什麼說」>「怎麼說」>「說什麼」。
聽起來很偏頗,但「善於表達視覺訊息、聽覺訊息的人」說的話,大多數人都願意聽。
「由誰來說」是最重要的關鍵,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光環效應」(Halo Effect)。「光環效應」是指如果大眾喜歡一個人的某項特質,就會認為他的其他方面也很優秀。
舉個有名的例子,在一九七四年的加拿大選舉調查中,帥哥候選人比不帥的候選人多拿了二・五倍的選票。「長得帥當然吃香啊!」等等,先別急著下此結論喔。
這項實驗有趣的地方在於,研究人員調查了選民投給帥哥候選人的理由。針對選民投給帥哥候選人的理由,14%的人回答「因為長得帥」,而大多數人則回答「因為政見好」「因為在政壇有好成績」之類與外表無關的理由。只因為相貌帶給人好印象,便在其他方面也得到好評──這就是光環效應。
第一點,「由誰來說」是最重要的。請正視這項前提。
第二重要的,就是「為什麼說」。難道只要長得好看,隨便說什麼都會有人聽嗎?倒也未必。
如果言談中帶有惡意、瞧不起人,聽者當然不會接受。
「這場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你想要什麼?」這一點,會大大影響溝通的成功率。
因為,你的「目的」會不自覺地從細微的表情變化與動作中表現出來,聽者下意識間接收到訊號後,會啟動戒心,仔細檢視你的意圖。
回想一下小時候吧!
同樣都是「很凶的老師」,有的老師很受學生歡迎,有的老師卻受學生討厭,對吧?
因為,有的老師是為學生而動怒,有的老師卻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動怒,學生怎麼可能對他們一視同仁呢?
第一重要的是「由誰來說」,第二重要的是「為什麼說」,請記住這項規則。
「要記的事情也太多了,很累耶!」別擔心,好消息來了!只要記得這兩項的優先順序就好,其他的不需要記。「怎麼說」、「說什麼」,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只要把握「由誰來說」、「為什麼說」這兩點,溝通中的形象塑造,幾乎就大功告成了。
不過,市面上的溝通書,還是有一大堆專門教導「說什麼」與「怎麼說」的書。明明是要教人煮咖哩飯,卻淨教些福神漬跟蕗蕎4的做法,這哪是咖哩飯食譜,根本就是醬菜食譜嘛。
沒錯。世上有很多人明明想學習美味咖哩飯的煮法,卻跑去閱讀醬菜食譜。這樣子,你煮出來的咖哩飯怎麼會好吃呢?難怪學了心理學跟溝通術,卻對改善人生沒有幫助。
不僅沒幫助,還會因為得到不少福神漬跟蕗蕎的知識,對自己信心爆表,因而輕視最重要的醬汁與米飯。越是了解心理學的人,越是容易有溝通障礙,原因就在此處。因為你輕視「由誰來說」與「為什麼說」,才會產生溝通障礙。
如果你今後有機會學習溝通術,請想想「我現在學的是蕗蕎?還是咖哩飯的醬汁?」,肯定會大幅提升你的學習效率。
以上,就是溝通的大前提,也是最重要的兩大原則。接下來,我將分享自己的實際體驗,告訴各位「學會卸下對方心防後,可以辦到哪些事情」。
▌我是韓式按摩店的師奶殺手
以前做傳直銷時,我常常去按摩店。
一整天都維持同樣姿勢連續做好幾小時簡報,實在令我腰酸背痛。嚴重的時候,我甚至每天都要去鄰近的韓式按摩店報到一次。
因此,我每天都有機會跟按摩店的阿姨們聊天,阿姨們也對我很有興趣。她們應該很好奇,這個幾乎平日每天白天都來按摩的二十幾歲男子,到底從事什麼工作吧?
對於我的生活與工作,我有問必答。當時我正陷入傳直銷洗腦深淵中,因此真心認為:「我得到一份又棒又好賺的工作,簡直太神啦!」
我如實說出真心話,而阿姨們聽了之後,經常問我:「我能不能也加入?」其實我並不是刻意拉人,但這麼棒的生意(當時我是這樣以為)哪有不分享的理由?於是我回答:「那請你下週撥出時間,我們來好好談一談。」
來赴約的阿姨,每個聽完都二話不說,立刻入會。不僅如此,有些人還帶自己的朋友、丈夫一起來,甚至有人帶外遇對象過來。
一般人聽到傳直銷就退避三舍,但這些客戶卻是主動找上我,而且還有人興沖沖地帶著外遇對象來簽約。
還不只這樣呢!按摩店的阿姨們非常喜歡我,明明我選的是一小時半的方案,她們卻擅自幫我按摩三小時。當然,我只需要付一小時半的錢。
此外,還有阿姨安排姪女跟我相親。最令人吃驚的是,那位姪女漂亮得像明星!可惜當時我忙於傳直銷事業,只好拒絕,若是我當時沒那麼忙,說不定就跟韓國人結婚了。
▌為什麼以前外貌偏差值不到50的我,
能在「人生九成靠外表」的世界勝出?
當然,我的姜太公式拉人法不只對按摩店的阿姨們有效,對年輕女性也非常有用。
我主要是靠交友軟體來拉下線,只要我有空(例如不用上講座的日子),就會一天約三位女性見面,然後直接向她們介紹傳直銷,當天簽好合約。
傳直銷沒有「假日」的概念,因此一個月整整三十天,我都是如此度過。每個月大約跟一百位女性見面,而且不只見面,還向她們推銷奇怪的生意,當天就一人現賺十萬以上。簡單算一下,這樣就賺一千萬了。
附帶一提,我的外表絕對稱不上好看。說到我原本的外表偏差值,5甚至不到五十呢。接下來,我要告訴各位同胞一件殘酷的事實:在雙方邂逅初期,外表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一九六六年,國外的某間大學進行了一項實驗。這實驗年代有點久遠,但我只找得到舊時代的實驗,因為這年頭要是有人做這種實驗,一定會被罵翻的。
實驗人員在大學舉辦一場聯誼,並請參加的男女同學在開場時接受人格測驗。接著,實驗人員幫同學們配對、展開聯誼,最後問他們:「你想跟配對對象約會嗎?」
各位認為,學生們最想跟哪種「人格」的人約會呢?
你腦中可能浮現幾種答案,比如開朗、合群、知性……但是最終結果顯示,當中並沒有特別受到青睞的「人格」。
這實驗有趣的地方還在後面。其實,在學生接受人格測驗時,實驗人員私下安排了第三人,為參加者的外貌評分(參加者並不知情)。將外貌評分表與約會意願調查表的答案兩相比對之下,外貌評價與約會意願之間,顯然具有明確關連。
簡而言之,實驗的結論是:兩人在聯誼時的聊天內容與氣氛並不重要,外表才是決定戀愛發展性的關鍵。
「才怪!我都是用個性來選對象的!你看我男友!長得那麼醜!」這位讀者,請放心。
這場實驗的目的,是用來檢視人對陌生對象的第一印象。認識得越久,個性對觀感的影響力就會逐漸大於外表。不過,在雙方剛認識、關係尚淺時,人會用「外表」來作為判斷戀愛意願的主要基準。
因此,在認識新對象的過程中,如果外表欠佳,會十分不利。
那麼,為什麼長相中下的我,可以藉由交友軟體每天跟數名女性見面,並且得到她們的信任?
原因有二,第一、在約出來見面前,我就先用文字訊息卸下了對方的心防。
第二,就是我改善了外表。
原本長相中下的我,在經過重重改造之後,終於不容易在初見面的階段就被對方從戀愛對象中剔除了。
當然,我的外表還是比不上天生的帥哥,不過有了「解除心防技巧」的加持,我在交友軟體上所認識的女性,比普通帥哥還多。
附帶一提,退出傳直銷之後,有一段時間我讓交友軟體回歸本來的用途:尋找戀愛對象,而當時我所認識、約會過的女性,人數跟做傳直銷時一樣多。
無論是拉下線或是尋找戀愛對象,追根究柢,本質都是一樣的。因為賺錢跟談戀愛,都是來自於「想留下子孫」的本能。
因此,我個人認為,「人緣好」跟「工作能力強」,幾乎是可以劃上等號的。所以,面試新員工時,如果將面試者「是否擁有好人緣」列入評分項目,或許很有可能找到優秀人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