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心燈得富足》_試閱檔_P.16-P.21
第一輯 認同自我
1-1滿腔熱情 破解蜚語
生:導師好!現今市面上許多書籍、講座都在探討、找尋「我是誰」。我的人生至今過了幾十年;卻直到最近才發現我其實根本不認識自己,這實在是太誇張了!我是不是不配當人啊? 請問在您看來,我們究竟是「誰」呢?
師:沒那麼嚴重,這是一般人的通病,不用這樣自責。很多人都有這項困惑,這一生和自己相處了三、四十年,甚至五、六十年之久,往往還是不太瞭解連自己想要追求什麼,或者是未來的人生藍圖要如何規劃,都摸不著頭腦。
生:那到底要怎麼真正地瞭解自己呢?我覺得這真的很不容易,像是我們在學生時代會接觸各種探索課程,尋找個人比較擅長的領域,或者是摸索出有興趣的職涯方向等等;但其實那是很初步、粗淺的方法。大部分學生在做完性向測驗、職涯發展問卷,甚至是一系列極其複雜的測試之後,還是非常不瞭解自己,不清楚未來究竟要做什麼;多數仍懵懵懂懂、得過且過度日,跟自己相處了好幾十年的成年人,大多也是同樣的情況。
◎主動探索盲區認清我
師:你看喔,人們大費周章精心設計的課程或測試,究竟能否讓十幾歲的年輕人完全認識自己,倒也是滿有趣且值得探討的一個話題。不論你現在瞭解自己也好,不認識自身也罷,都該弄清楚本身人生的優缺點,以及明白自己各種能耐的程度到底是如何。有些人總說他非常瞭解自我,直到遇見現實洗禮時,才驚覺自身在某方面有著容易疏忽大意的毛病,常讓各種機會悄然流失,或是害得好事無法成真;終於明白原來他之前所認識的自己,竟然存在一大塊盲點、誤區。對吧?
生:對!我就常常這樣,以為自己具備輕而易舉達到目標的能力,卻莫名其妙地老是漏失掉好機會。導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師:這就是過去一直誤解了自己,等到真實事件來到面前試煉你時,才體會到自身的嚴重不足。所以我們平常就可以多想想要如何認識自己,是不是應該主動在各種探索中給自己明確的答案,面對真實的自我,看看還欠缺了什麼、哪裡應該補強,或者是在哪一方面需要特別當心。平時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和機會,在各方面多一些努力、營造與挑戰,將自己看得更清楚,這點滿重要的。
生:瞭解。我們平日真的經常忽略這些基本功,沒能看清真正的自己是哪一種「咖」。
師:嗯,到底要不要挪出一些時間,讓自己在學習路上能過得了「我」這一關,我想這就見仁見智。有些人很願意嘗試自我增進、突破;有些人卻總認為他已經不是學生了,何必還要每天拼命學習,跟自己過不去?一旦懈怠了,一晃就過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勇氣去面對真實的自己,更別提一舉改變習性、持續增進。即便後來在一次又一次的歷練中,終於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卻早已耗掉寶貴的青春,離真正成功的人生更遙遠,甚至無法回頭了。你要知道,這明明是可以提早避免的狀況。
生:我明白了;對於人生,雖然有一個正確方式可供依循,但我們一般人往往容易鬼迷心竅。
師:因為不瞭解自己的人常常會被一些人、事、物迷惑。假設你的社經地位比一般人高,可能會常常聽到別人的諂媚、恭維,不斷地對你說好話、獻殷勤;或是遇上那些因嫉妒而到處搬弄是非,動不動就批評你、在背後講你壞話的人。
生:是啊,對於這些過度的恭維或無禮的批評,免不了讓人困惑: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論,我們應如何取捨拿捏?或該怎樣釐清對方形容的這些話,背後的真實意義是什麼呢?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其實在現今這個時代,科技太發達,機會又太多,人們彼此間已經沒有什麼距離可言,各種因素隨時都可以湊在一塊;所以種種可能性的組合也比以前來得更豐富多樣。相對來講,口舌是非等等不好的事情發生率也比過往高出許多。以前往往要特地和別人約時間見面,才有機會喝咖啡、聊是非;現在不一樣了,可以隨時隨地在某個社群平臺,隨便地針對某個人、某件事,評頭品足、恣意指責,對吧?
第一輯 認同自我
1-1滿腔熱情 破解蜚語
生:導師好!現今市面上許多書籍、講座都在探討、找尋「我是誰」。我的人生至今過了幾十年;卻直到最近才發現我其實根本不認識自己,這實在是太誇張了!我是不是不配當人啊? 請問在您看來,我們究竟是「誰」呢?
師:沒那麼嚴重,這是一般人的通病,不用這樣自責。很多人都有這項困惑,這一生和自己相處了三、四十年,甚至五、六十年之久,往往還是不太瞭解連自己想要追求什麼,或者是未來的人生藍圖要如何規劃,都摸不著頭腦。
生:那到底要怎麼真正地瞭解自己呢?我覺得這真的很不容易,像是我們在學生時代會接觸各種探索課程,尋找個人比較擅長的領域,或者是摸索出有興趣的職涯方向等等;但其實那是很初步、粗淺的方法。大部分學生在做完性向測驗、職涯發展問卷,甚至是一系列極其複雜的測試之後,還是非常不瞭解自己,不清楚未來究竟要做什麼;多數仍懵懵懂懂、得過且過度日,跟自己相處了好幾十年的成年人,大多也是同樣的情況。
◎主動探索盲區認清我
師:你看喔,人們大費周章精心設計的課程或測試,究竟能否讓十幾歲的年輕人完全認識自己,倒也是滿有趣且值得探討的一個話題。不論你現在瞭解自己也好,不認識自身也罷,都該弄清楚本身人生的優缺點,以及明白自己各種能耐的程度到底是如何。有些人總說他非常瞭解自我,直到遇見現實洗禮時,才驚覺自身在某方面有著容易疏忽大意的毛病,常讓各種機會悄然流失,或是害得好事無法成真;終於明白原來他之前所認識的自己,竟然存在一大塊盲點、誤區。對吧?
生:對!我就常常這樣,以為自己具備輕而易舉達到目標的能力,卻莫名其妙地老是漏失掉好機會。導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師:這就是過去一直誤解了自己,等到真實事件來到面前試煉你時,才體會到自身的嚴重不足。所以我們平常就可以多想想要如何認識自己,是不是應該主動在各種探索中給自己明確的答案,面對真實的自我,看看還欠缺了什麼、哪裡應該補強,或者是在哪一方面需要特別當心。平時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和機會,在各方面多一些努力、營造與挑戰,將自己看得更清楚,這點滿重要的。
生:瞭解。我們平日真的經常忽略這些基本功,沒能看清真正的自己是哪一種「咖」。
師:嗯,到底要不要挪出一些時間,讓自己在學習路上能過得了「我」這一關,我想這就見仁見智。有些人很願意嘗試自我增進、突破;有些人卻總認為他已經不是學生了,何必還要每天拼命學習,跟自己過不去?一旦懈怠了,一晃就過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勇氣去面對真實的自己,更別提一舉改變習性、持續增進。即便後來在一次又一次的歷練中,終於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卻早已耗掉寶貴的青春,離真正成功的人生更遙遠,甚至無法回頭了。你要知道,這明明是可以提早避免的狀況。
生:我明白了;對於人生,雖然有一個正確方式可供依循,但我們一般人往往容易鬼迷心竅。
師:因為不瞭解自己的人常常會被一些人、事、物迷惑。假設你的社經地位比一般人高,可能會常常聽到別人的諂媚、恭維,不斷地對你說好話、獻殷勤;或是遇上那些因嫉妒而到處搬弄是非,動不動就批評你、在背後講你壞話的人。
生:是啊,對於這些過度的恭維或無禮的批評,免不了讓人困惑: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論,我們應如何取捨拿捏?或該怎樣釐清對方形容的這些話,背後的真實意義是什麼呢?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其實在現今這個時代,科技太發達,機會又太多,人們彼此間已經沒有什麼距離可言,各種因素隨時都可以湊在一塊;所以種種可能性的組合也比以前來得更豐富多樣。相對來講,口舌是非等等不好的事情發生率也比過往高出許多。以前往往要特地和別人約時間見面,才有機會喝咖啡、聊是非;現在不一樣了,可以隨時隨地在某個社群平臺,隨便地針對某個人、某件事,評頭品足、恣意指責,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