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有能:成就不凡的獨立競爭力

  1.為何而戰?人生就是為了贏一次

  當時間的主人,命運的主宰,靈魂的舵手。

──羅斯福(Roosevelt)

  贏。

  一個人,忙忙碌碌奮鬥這一生,說到底是為了贏。

  在我們整個人生歷程中,始終貫穿著各種努力獲得的贏:少年時為學業的贏、青年時為工作的贏、壯年時為家庭的贏、中老年時為子女後代的贏……可以說,只要還在紅塵中行走,無論是誰,多數行為都是為贏而存在的。

  贏,能賦予人們樂趣之花、成就之果,也意味著我們正走在正確的人生賽道上,能使我們生出迎接下一次挑戰的勇氣與力量──勇於突破自我、超越昨天,這本就是深刻於人類基因中的天性。

  也因此,整個人類文明才能從原始社會一路進化到今天的資訊時代,我們才有了人工智慧、雲端運算、5G、太空飛機以及太空梭……從本質上說,這正是人類在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贏的結果。

  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在遇上挑戰時一次不贏可以接受,一時不贏也能夠調整,但若是一直贏不了,他或他們可能會不受控制地產生自我否定的念頭,輕則失去鬥志,嚴重時甚至可能萬念俱灰。

  讀過劉慈欣科幻鉅著《三體:地球往事》的朋友,都能直接地感受到這一點。

  當人類世界的基礎科學被三體人的兩顆微觀智子鎖死後,全世界身處科學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在這一「事實」面前,都因對物理學的信仰崩塌而絕望;直到人類後來透過古箏行動破解了智子祕密,「贏」了三體人,籠罩在人類科學家頭上的濃霧才散開。

  人生路,說長亦短,說短亦長。

  任何遭受挫折以致身陷絕境的人,只要他還相信明天能贏,即使一息尚存也絕不會輕言放棄。

  ──如此,贏等同於成功嗎?

  兩者有相似之處,卻也有著重大的不同。

  成功,是一個個階段性目標的不斷達成,而所有這些目標達成的最終意義都彙集成了一個字:贏。兩者之間的關係,頗像戰術與策略,戰術是服務於策略的。正如打贏一場戰鬥是為了打贏一場戰役,打贏一場戰役是為了打贏一場戰爭,打贏一場戰爭則是為了實現某一個策略目的。也因此,策略設計優先於戰術目標,贏的內涵包括成功又不僅僅包括成功。

  當戰術成功與策略目的錯位時,將要付出的代價是龐大的。比如二戰時日軍成功偷襲珍珠港,卻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覆亡敲響了喪鐘;再比如「南轅北轍」故事中的主角,因方向錯誤永遠不可能到達目的地。

  當你為追名逐利不擇手段卻壓根沒明白何為人生的贏時,已然走在了輸的路上。

  為贏而來,本是生命的最大價值與意義。

2.淚水無用!職場從不憐憫脆弱者

  萬事自有定數,萬難自有解數。

──老子

● 中年大叔的哭泣

  某個夜晚。

  路邊霓虹閃爍,路上車水馬龍,廣場上健身愛好者們正歡快舞動,不遠處的社區大樓已點亮燈火。

  使我從如此祥和的人間夜景下猛然回頭觀望的,是一個極不尋常的聲音!

  那是一個中年男人哭泣的聲音。

  這情景,瞬間令我為之動容!即使多年過去,那位大叔撕心裂肺的哭泣仍令我無法忘懷:一面快走,一面揮袖抹淚的他就像個孩子,痛哭的模樣令人心疼。

  英雄逢末路,途窮天地窄。

  一個七尺男兒,究竟遭受了怎樣的挫折或傷害,才會如此不顧一切地盡情揮淚?他從我身邊閃過的那一刻,我腦海中出現了很早以前讀過卻未加細究的兩句詩:「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飄飄入世,如水之不得不流,不知何故來,也不知來自何處;飄飄出世,如風之不得不吹,風過漠地又不知吹向何許。」近千年前,波斯大文豪奧瑪.開儼(Omar Khayyám)對於人生無常便有如此深刻的領悟。

  那位於人前痛哭的壯漢內心一定是堅強的,也是可敬的,我至今仍然這樣認為。

  他也許是遇到了事業破產,又或者是遭受了伴侶背叛……但無論如何,我知道他一定沒有在相關當事人面前如此失態!那些心中悲憤但內在剛強的人,會將淚水灑在所有人都轉身後。他們都堅定地相信這樣一個生存哲學:「我可以脆弱,但絕不是在你面前。」同理,我們可以偶爾向家人哭訴心中的委屈,但絕不要在職場中展現軟弱,除非是喜極而泣的感動。

  是的,職場從來不會同情弱者,也越來越不相信眼淚。

  ● 面對機會必須敏感,面對挫折卻要鈍感

  有位學員曾在課堂上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

  「喬老師,我一直很在乎同事的評價,也想和每一個人打好關係,但不管我怎麼做都會有人對我不滿意,這讓我時常感到苦惱,是我太執著還是太敏感?」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想要和同事打好關係有錯嗎?沒有,也應該如此,但既然沒做到,那肯定是什麼地方出錯了。

  該學員能在公開場合提出這個問題,顯然是有勇氣的!一時間,其他同學也都在翹首以盼我的解答。於是,我向現場另一位學員借了一張一百美元大鈔,就有了下面和他的對話:

  我問:「如果你看到這張錢掉在地上,你會彎腰撿起它嗎?」

  「會。」他的回答乾脆俐落。

  我繼續問:「如果面額是50元的呢?」

  「會。」他依然沒有絲毫猶豫。

  我又問:「那要是1塊錢呢?」

  「可能……也會吧。」他有點猶豫。

  我再問:「要是1分錢呢?」

  ……

  這是一次極簡卻生動的教學對話,我們可以從中推導出如下真相:

  (1)當你成為別人眼中的「百元大鈔」,就會有人主動向你靠近,所以最重要的是不斷提升自己。

  (2)當你身邊出現「百元大鈔」,你一定要抓住機會,反應要快,稍有遲疑這個機會就屬於別人了。

  (3)若你目前僅具有「1塊錢或1分錢」的價值,那對他人的輕視甚至冷嘲熱諷其實無須介懷。

  (4)當你本身的眼界已經達到「百元大鈔」的高度,便不會再為從前「1塊錢或1分錢」的小事而煩惱。

  ……

  有一位喜劇演員曾說:「我並不知道成功的祕訣,但失敗的關鍵卻是因為你想取悅所有人。」

  通達的人常說:「你不是美金,怎麼可能人人都喜歡?」但其實,即使你是美金,也未必能讓人人喜歡──假如你化身成一分錢躺在馬路上,那麼不但沒幾個人會為你彎腰,可能很多人連看都懶得多看你一眼。

  理念不同,眼界和行為自然也不同。

  也因此,當機遇來臨時,保持敏感才能察覺並捕捉到它;當逆境來臨時,保持鈍感才能好好保護自己。

  一如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其代表作《鈍感力》一書中所倡導的:「從容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方式和智慧』。」

  最後,貼一張不同類型的人敏感與鈍感的分析圖,方便讀者朋友們更直接地了解「敏感與鈍感」(見圖1-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