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親身體驗
我是在歷經一番慘痛的經驗後才領悟「快樂與否取決於自己」這個道理。
二○一一年時,我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覺得自己只是不斷用訂書機把一些無關緊要的文件釘起來,可說乏味至極。我很清楚地記得,當訂書針用完,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排訂書針(共兩百根)裝進訂書機裡時,曾在心中鄭重許願:「希望這些訂書針用完時,我已經離開這裡了。」想到我的忍耐有了一個明確的期限,我對未來滿懷樂觀,心情變得很好,臉上不禁露出微笑。如今想來,這種做法實在有些荒謬:當我們害怕改變時,往往會執著於一些小事,不是嗎?
大約一年後,我升職了,但並未因此而變得快樂。我感覺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繼續用訂書機把一些沒有意義的文件釘在一起罷了。後來,訂書針又用完了。我感覺自己好像被人踢了一腳,只不過踢我的人是我自己。我輕聲地對著我的文件櫃說:「希望下次訂書針用完時,我已經不在這裡了。」多麼熟悉的一句話!一切彷彿又回到了原點。
其後,我還是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正如人們所說,一個沒有計畫的夢想就像一個人喝多了酒之後所許的願。
我之所以要提到這件事,不是為了勉勵你們在工作不順利時還是要「堅持下去」,而是要表達我後悔的心情(在第六章中我們還會討論「後悔」這件事)。當時,我很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美好的事業,卻因為太過忙碌、害怕,而沒有採取行動改變現狀。
後來那三年,每當我把兩百根訂書針裝進我的訂書機裡時,心情就一次比一次糟。我相信自己可以過得更好,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二○一四年時,我終於鼓起勇氣將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我開始按部就班地做出各種努力:我請了一個職涯教練幫助我擬定策略,又報名了為期一年的教練認證課程,接著又鼓起勇氣開始創業。我知道,如果我想要重獲生命力,就必須轉換跑道。
這件事讓我學到了一個教訓:要想達成目標,光有意圖和期望是不夠的。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一直把那支訂書機放在身邊(我離職時把它帶走了,現在它正躺在我的辦公桌右上角的一個抽屜裡),藉以提醒自己必須採取行動,不要將就妥協。我不斷提醒自己:如果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就必須採取行動,不能光是等待機會從天而降,或等別人來拯救你,幫助你脫離泥淖。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滿呢?算了,你不必回答,我已經知道答案了。根據統計,5這世界上,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的人不到三分之一。有一半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感興趣,只是在混日子。有大約17%的人甚至很討厭自己的工作(就是在職場評價平台上炎上自己的公司,並且在凌晨四點偷戳老闆車胎的那些人)。我之所以告訴你們有關訂書機的故事,除了讓你們明白我能理解你們的感受之外,也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希望。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就要掙脫既有的成就、恐懼或不確定性所加諸在你身上的束縛。當我們感覺自己過得了無生氣時,不能一味地將就、忍耐,等待別人來拯救我們。我想,如果我能夠打造出一番新的事業,你們一定也可以。我們可以刻意採取行動來讓自己變得更快樂。無論還剩下多少時間,只要還活著,就有能力大幅改善現狀
說到這裡,該是把你的計算機拿出來的時候了!
數算你的生命
你知道自己還剩下幾個星期一可活嗎?我指的是你這一生的總和。
下一章我們將會深入討論一個哲學性的議題:為什麼數算此生還剩下幾個星期一要比數算口袋裡的錢更加重要,不過,現在先請你把計算機拿出來,並且遵照以下的指示操作:
.將81(如果你是女性)、76(如果你是男性)或79(如果你自認兩者都不是)這個數字減去你目前的年紀。
.將這個數字加1,因為你讀了這本書,所以我們得幫你加點分數。
.將你得到的數字乘以52個星期,你就會得出最後的答案。
.看到這個數字,你有什麼感覺呢?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多嗎?還是少的讓你心驚膽跳?
如果還不過癮,想不想再算一下你還剩下幾個星期一可以工作呢?
.想想看你還打算工作幾年?
.將這個數字乘以你每年打算工作的星期數(扣掉渡假、過節以及放有薪假的那幾個星期),你就知道還剩下幾個星期一可以工作了。
.你覺得太少還是太多呢?現在是不是該去找一份讓你感覺躍躍欲試而非無聊透頂的工作呢?還是你想像我從前那樣,等到把兩百根訂書針用完再說呢?
還意猶未盡嗎?想一想在你的餘生中,還有幾個星期一可以做以下這
些事情呢?
.你還能休幾次長假?許多人每隔幾年都會休一次長假。假設你身體不錯,到了70歲還可以旅行,那麼在你死前還可以搭幾次巨無霸噴射機呢?我有一位55歲的女性客戶,最近在意識到她以後或許只能出國五趟時,臉色霎時變得慘白,接著立刻報名參加了一個旅行團,前往她之前很想去,但卻一直未能成行的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
.你還有幾次機會去探訪遠方的家人或朋友?如果你的母親住在土桑市(Tucson),而你每年去看她兩、三次,請想想看:在她死前,你還能吃到幾次她做的燉牛肉?想到這裡,你會不會想多去看她幾次?(如果你的答案是:「謝了!我才不要!」,那也完全沒有關係。)
.你在職場還有幾次晉升的機會?還能拿下幾個大客戶(如果你每隔兩、三年就能爭取到一筆大訂單的話)?我有一名客戶是一家企業的領導人。有一次他突然發現,在退休之前只能再收購一、兩家公司了,於是便調整了優先順序,又收購了一家很棒的企業。「趁著我還沒掛點之前再幹一票。」他開玩笑地說。
.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追求自己的嗜好?如果你每隔一年就去跑馬拉松,在你的膝蓋出狀況之前,你還能跑幾次?如果你每隔兩、三年就會自己動手整修老舊的汽車,那麼你還能修幾台?我認識的一位作家在意識到她只能再寫五本書(她原先打算寫二十本)之後,便開始將寫作重心放在她最想寫的那幾個故事上。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沒錯,就是創作《心靈雞湯》系列的作者之一)最近訪問了我。在訪談中,他告訴我,有一次有人問他:「如果你未來只能講十場演講,你會談些什麼主題?為什麼你到現在都還沒談呢?」這讓他猛然驚醒,之後便開始把演講的重點放在他必須要(而非想要)談的主題上。
.在你的孩子尚未離家時,你還有多少年時間可以跟他們相處?在他們開始不想跟你去旅行,甚至不想在星期六的晚上跟你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影之前,你還可以和他們共度幾個暑假和春節?想到這裡,你會不會想在放假時和他們一塊兒做些別開生面的事(無論是否要花很多錢)?我有位客戶要她的孩子們填寫一個趣味問卷,問他們在放假時想做些什麼。等到假期結束後,她便用她所拍攝的影片和照片剪輯了一部影片,紀念他們一起去湖邊遊玩、比賽吃冰棒以及其他有趣又實惠的活動時光。
平均來說,我們一生大約有4,000個星期一。如果你已經過了約莫半輩子,那麼在你離世前你或許只剩下大約2,000個星期一可活了。你想要如何度過這些有限的時光呢?
你要不要拿出你的筆記本或日記本思索以下這些問題?
.看到自己還剩下多少個星期可活,你有沒有受到什麼衝擊?
.看到這個數字,你心中是否產生了一種迫切感?
.當你想到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暫時,心裡有什麼感覺?
.這是否引發了你的存在危機?
.你還有多少個星期可以工作?這對你來說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你未來還有幾次升遷或發展事業的機會?你為什麼遲遲沒有展開行動呢?你在等什麼?
.你還有幾次機會可以來一場規模較大的旅行?你想去哪裡?
.你還有多少機會可以探視家人,並且和他們一起渡假?你是否應該趕緊多安排一次旅行?
.你還有多少機會可以拜訪朋友,並且和他們一起出去走一走?你是否能再和他們聊聊,並安排一次週末的聚會?
.你在業餘愛好上有哪些成果?你要如何慶祝這些成果?
請想一想要如何回答前述這些問題,並寫下可能會(或考慮要)採取的行動。你不需要立刻做出任何承諾。我們的目標是要擬定一份可以對你產生激勵效果的清單。請保留這份清單,我們稍後還會用到。
當想到自己的一生何其短暫時,或許將更能體會生命的價值。如果你知道自己永遠不會死,你的生命就會變得平淡無奇,並且將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當你知道還有5,750,000次以上的機會去馬爾地夫群島(the Maldives)時,你就不太可能會享受去那裡渡假的感覺。當你知道未來還可以從事好幾十億種職業時,你就不會有動力去夢想中的公司求職。當你知道還可以交到85,345,950以上的朋友時,你就很難體會友誼的價值。當死神無法打倒你時,你就不會珍惜生命。所以,面對現實吧,你並非不死之身。事實上,你即將成為一具屍首,而且正在逐漸腐爛。你的細胞正以一種無法察覺但確切無比的速度腐壞,因為你得了一個被我們稱為「生命」的絕症。因此,要不要讓你有限的餘生變成一股動力,促使你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呢?
你會建議別人過你目前的生活嗎?
你可以用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來看待你的生活:我相信你們都聽說過「淨推薦值」(Net Promoter Score, NPS)這個名詞。這是衡量客戶體驗的重要指標。但如果我們繼續解釋它的意涵,肯定會讓你打瞌睡。所以,與其為你上一堂有關「淨推薦值」的乏味課程,我將開門見山,直接切入正題。「淨推薦值」的調查問卷會問你兩個問題,其中一個被稱為「終極問題」,其內容如下:
「您有多大可能會向朋友或同事推薦這項服務/這家公司/這個產品?」
你之前可能已經填寫過這類問卷。在填寫時,你得用心想想:你是否願意把在地的目標百貨公司(Target Corporation)推薦給你的朋友,是否願意把你的醫生推薦給鄰居,或是否會把你去過的那家熱蠟除毛沙龍推薦給一位亟需除毛服務的同事。你必須根據自己推薦意願的強弱給出介於0到10之間的一個分數。10代表「我絕對樂於推薦⋯⋯」,0則代表「絕對不會推薦⋯⋯」
如果有人要你填寫一份生活調查問卷,你會如何回答?
你有多大可能推薦你的朋友、同事或別人過著你目前在過的生活?從0到10分來評分:你有多大的機會會推薦另一個人和你過完全一樣的生活,細節不差分毫?
讓我們用一個圖表來幫助你:
你給出的分數是多少呢?
.我們的目標是要達到10嗎?或許是,但也不見得要如此(完美的境界固然令人嚮往,但我的腦子足夠清醒,知道那只是一個幻象)。我們為了追求完美的生活,已經承受了太多的壓力,所以就不要再為難自己了。因此,期望自己能夠達到10,或許不切實際(除非你已經在9.4了。如果這樣,我有什麼資格叫你不要更上一層樓呢)。
.如果你給的分數位於「推薦」的範疇(大約5以上),那你對這樣的分數有什麼感覺呢?是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豎起大拇指,還是心裡有一個聲音告訴你:「還可以做得更好」?這個聲音究竟是對自己無止盡的批判,還是那個最好的自己在鼓勵你要活得更大膽、更有興味一些?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要如何才能讓你的「淨推薦值」增加0.5分呢?
.如果你給的分數落在「不推薦」的範疇(大約5以下),你很可能是遇到了一些情況(例如離了五次婚、破產或者出了車禍)。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以後的生活過得愈來愈起勁呢?目前你可以做些什麼來讓自己的分數逐漸提升到5以上,以便下次在接受這樣的問卷調查時可以給出不同的答案呢?
所幸,你可以決定從現在起要如何過活。研究顯示,6一個人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透過行動掌控外在的事件和結果─即所謂的「內控者」(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就會更有幸福感,也更有自信。那些「外控者」(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相信命運是上天注定的,自身只是環境的受害者,無法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情況則截然相反。
外在的情況確實有可能非常惡劣,例如車子拋錨、債台高築、被愛人傷透了心、被老闆炒魷魚或,野餐時碰到一大群螞蟻等等。無論我們的計畫多麼周詳完善,還是有可能會出現意外(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兒!)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一切都結束了。
我有一名客戶計畫要和許久不見的家人和親友一起去滑雪,但臨行前她不慎扭傷腳踝。儘管如此,她並未因此而取消行程,留在家裡顧影自憐,而是照舊前往,坐在旅館的火爐邊,喝著熱巧克力或熱威士忌,和那些前來探視她的表哥、堂妹、姪女和外甥閒聊。如果她能去滑雪,就無法享受這種待遇了。
我們往往高估了快樂的條件,以為要很有錢才能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同時,也低估了小確幸對幸福感的影響力。的確,我們難免會受到自身財務狀況的限制(例如身上如果揹了沉重的學生貸款,可能就無法花50美元去手工藝品店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儘管如此,還是可以為自己創造快樂的生活。比方說,安排一些不太需要花錢的娛樂,例如在午餐時間花20分鐘去附近的公園走一走,一邊走一邊聽自己喜歡的播客節目,再邁著輕快的腳步回去上班。要過著深刻而豐富的生活,並不需要有很深的口袋,因為生命中有許多很棒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即使到目前為止,你的生活一直很糟,絲毫不值得推薦,你也可以從今天起朝著一個值得推薦的人生前進,決定你要如何渡過餘生的每一個星期,分辨有哪些事物能夠讓你的人生發光發亮,並且找到生命的目標,過著更有意義的生活。但首先,你要⋯⋯
評估你在哪些方面過得了無生氣:你的生命力評估表
現在我們就要進入本章最重要的一節了。但在你回答下面這68個問題之前,我要很快地說明一下為什麼我要請你做這份評估表。你知道嗎?商學院的畢業生經常會把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一句格言掛在嘴邊:「你無法管理你不能衡量的事物。」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目前在哪些方面過得了無生氣,就無法活出精彩的人生。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讓你看出你在哪些方面正過著死氣沉沉的生活。
我不是一個掃興的人,所以在此同時,我也會請你關注生命中那些充滿活力的部分,因為這些部分通常很值得重視。
所以,請準備回答這些和你的幸福息息相關的問題。我之所以會問這些問題,都是有原因的。現在,請你讓自己坐得舒舒服服的,手裡拿杯飲料,抱持開放的態度,憑著直覺回答這些問題,不要想太多,因為你的答案只是反映目前所處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以後可能會有所改變。
我是在歷經一番慘痛的經驗後才領悟「快樂與否取決於自己」這個道理。
二○一一年時,我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覺得自己只是不斷用訂書機把一些無關緊要的文件釘起來,可說乏味至極。我很清楚地記得,當訂書針用完,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排訂書針(共兩百根)裝進訂書機裡時,曾在心中鄭重許願:「希望這些訂書針用完時,我已經離開這裡了。」想到我的忍耐有了一個明確的期限,我對未來滿懷樂觀,心情變得很好,臉上不禁露出微笑。如今想來,這種做法實在有些荒謬:當我們害怕改變時,往往會執著於一些小事,不是嗎?
大約一年後,我升職了,但並未因此而變得快樂。我感覺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繼續用訂書機把一些沒有意義的文件釘在一起罷了。後來,訂書針又用完了。我感覺自己好像被人踢了一腳,只不過踢我的人是我自己。我輕聲地對著我的文件櫃說:「希望下次訂書針用完時,我已經不在這裡了。」多麼熟悉的一句話!一切彷彿又回到了原點。
其後,我還是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正如人們所說,一個沒有計畫的夢想就像一個人喝多了酒之後所許的願。
我之所以要提到這件事,不是為了勉勵你們在工作不順利時還是要「堅持下去」,而是要表達我後悔的心情(在第六章中我們還會討論「後悔」這件事)。當時,我很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美好的事業,卻因為太過忙碌、害怕,而沒有採取行動改變現狀。
後來那三年,每當我把兩百根訂書針裝進我的訂書機裡時,心情就一次比一次糟。我相信自己可以過得更好,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二○一四年時,我終於鼓起勇氣將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我開始按部就班地做出各種努力:我請了一個職涯教練幫助我擬定策略,又報名了為期一年的教練認證課程,接著又鼓起勇氣開始創業。我知道,如果我想要重獲生命力,就必須轉換跑道。
這件事讓我學到了一個教訓:要想達成目標,光有意圖和期望是不夠的。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一直把那支訂書機放在身邊(我離職時把它帶走了,現在它正躺在我的辦公桌右上角的一個抽屜裡),藉以提醒自己必須採取行動,不要將就妥協。我不斷提醒自己:如果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就必須採取行動,不能光是等待機會從天而降,或等別人來拯救你,幫助你脫離泥淖。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滿呢?算了,你不必回答,我已經知道答案了。根據統計,5這世界上,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的人不到三分之一。有一半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感興趣,只是在混日子。有大約17%的人甚至很討厭自己的工作(就是在職場評價平台上炎上自己的公司,並且在凌晨四點偷戳老闆車胎的那些人)。我之所以告訴你們有關訂書機的故事,除了讓你們明白我能理解你們的感受之外,也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希望。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就要掙脫既有的成就、恐懼或不確定性所加諸在你身上的束縛。當我們感覺自己過得了無生氣時,不能一味地將就、忍耐,等待別人來拯救我們。我想,如果我能夠打造出一番新的事業,你們一定也可以。我們可以刻意採取行動來讓自己變得更快樂。無論還剩下多少時間,只要還活著,就有能力大幅改善現狀
說到這裡,該是把你的計算機拿出來的時候了!
數算你的生命
你知道自己還剩下幾個星期一可活嗎?我指的是你這一生的總和。
下一章我們將會深入討論一個哲學性的議題:為什麼數算此生還剩下幾個星期一要比數算口袋裡的錢更加重要,不過,現在先請你把計算機拿出來,並且遵照以下的指示操作:
.將81(如果你是女性)、76(如果你是男性)或79(如果你自認兩者都不是)這個數字減去你目前的年紀。
.將這個數字加1,因為你讀了這本書,所以我們得幫你加點分數。
.將你得到的數字乘以52個星期,你就會得出最後的答案。
.看到這個數字,你有什麼感覺呢?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多嗎?還是少的讓你心驚膽跳?
如果還不過癮,想不想再算一下你還剩下幾個星期一可以工作呢?
.想想看你還打算工作幾年?
.將這個數字乘以你每年打算工作的星期數(扣掉渡假、過節以及放有薪假的那幾個星期),你就知道還剩下幾個星期一可以工作了。
.你覺得太少還是太多呢?現在是不是該去找一份讓你感覺躍躍欲試而非無聊透頂的工作呢?還是你想像我從前那樣,等到把兩百根訂書針用完再說呢?
還意猶未盡嗎?想一想在你的餘生中,還有幾個星期一可以做以下這
些事情呢?
.你還能休幾次長假?許多人每隔幾年都會休一次長假。假設你身體不錯,到了70歲還可以旅行,那麼在你死前還可以搭幾次巨無霸噴射機呢?我有一位55歲的女性客戶,最近在意識到她以後或許只能出國五趟時,臉色霎時變得慘白,接著立刻報名參加了一個旅行團,前往她之前很想去,但卻一直未能成行的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
.你還有幾次機會去探訪遠方的家人或朋友?如果你的母親住在土桑市(Tucson),而你每年去看她兩、三次,請想想看:在她死前,你還能吃到幾次她做的燉牛肉?想到這裡,你會不會想多去看她幾次?(如果你的答案是:「謝了!我才不要!」,那也完全沒有關係。)
.你在職場還有幾次晉升的機會?還能拿下幾個大客戶(如果你每隔兩、三年就能爭取到一筆大訂單的話)?我有一名客戶是一家企業的領導人。有一次他突然發現,在退休之前只能再收購一、兩家公司了,於是便調整了優先順序,又收購了一家很棒的企業。「趁著我還沒掛點之前再幹一票。」他開玩笑地說。
.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追求自己的嗜好?如果你每隔一年就去跑馬拉松,在你的膝蓋出狀況之前,你還能跑幾次?如果你每隔兩、三年就會自己動手整修老舊的汽車,那麼你還能修幾台?我認識的一位作家在意識到她只能再寫五本書(她原先打算寫二十本)之後,便開始將寫作重心放在她最想寫的那幾個故事上。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沒錯,就是創作《心靈雞湯》系列的作者之一)最近訪問了我。在訪談中,他告訴我,有一次有人問他:「如果你未來只能講十場演講,你會談些什麼主題?為什麼你到現在都還沒談呢?」這讓他猛然驚醒,之後便開始把演講的重點放在他必須要(而非想要)談的主題上。
.在你的孩子尚未離家時,你還有多少年時間可以跟他們相處?在他們開始不想跟你去旅行,甚至不想在星期六的晚上跟你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影之前,你還可以和他們共度幾個暑假和春節?想到這裡,你會不會想在放假時和他們一塊兒做些別開生面的事(無論是否要花很多錢)?我有位客戶要她的孩子們填寫一個趣味問卷,問他們在放假時想做些什麼。等到假期結束後,她便用她所拍攝的影片和照片剪輯了一部影片,紀念他們一起去湖邊遊玩、比賽吃冰棒以及其他有趣又實惠的活動時光。
平均來說,我們一生大約有4,000個星期一。如果你已經過了約莫半輩子,那麼在你離世前你或許只剩下大約2,000個星期一可活了。你想要如何度過這些有限的時光呢?
你要不要拿出你的筆記本或日記本思索以下這些問題?
.看到自己還剩下多少個星期可活,你有沒有受到什麼衝擊?
.看到這個數字,你心中是否產生了一種迫切感?
.當你想到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暫時,心裡有什麼感覺?
.這是否引發了你的存在危機?
.你還有多少個星期可以工作?這對你來說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你未來還有幾次升遷或發展事業的機會?你為什麼遲遲沒有展開行動呢?你在等什麼?
.你還有幾次機會可以來一場規模較大的旅行?你想去哪裡?
.你還有多少機會可以探視家人,並且和他們一起渡假?你是否應該趕緊多安排一次旅行?
.你還有多少機會可以拜訪朋友,並且和他們一起出去走一走?你是否能再和他們聊聊,並安排一次週末的聚會?
.你在業餘愛好上有哪些成果?你要如何慶祝這些成果?
請想一想要如何回答前述這些問題,並寫下可能會(或考慮要)採取的行動。你不需要立刻做出任何承諾。我們的目標是要擬定一份可以對你產生激勵效果的清單。請保留這份清單,我們稍後還會用到。
當想到自己的一生何其短暫時,或許將更能體會生命的價值。如果你知道自己永遠不會死,你的生命就會變得平淡無奇,並且將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當你知道還有5,750,000次以上的機會去馬爾地夫群島(the Maldives)時,你就不太可能會享受去那裡渡假的感覺。當你知道未來還可以從事好幾十億種職業時,你就不會有動力去夢想中的公司求職。當你知道還可以交到85,345,950以上的朋友時,你就很難體會友誼的價值。當死神無法打倒你時,你就不會珍惜生命。所以,面對現實吧,你並非不死之身。事實上,你即將成為一具屍首,而且正在逐漸腐爛。你的細胞正以一種無法察覺但確切無比的速度腐壞,因為你得了一個被我們稱為「生命」的絕症。因此,要不要讓你有限的餘生變成一股動力,促使你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呢?
你會建議別人過你目前的生活嗎?
你可以用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來看待你的生活:我相信你們都聽說過「淨推薦值」(Net Promoter Score, NPS)這個名詞。這是衡量客戶體驗的重要指標。但如果我們繼續解釋它的意涵,肯定會讓你打瞌睡。所以,與其為你上一堂有關「淨推薦值」的乏味課程,我將開門見山,直接切入正題。「淨推薦值」的調查問卷會問你兩個問題,其中一個被稱為「終極問題」,其內容如下:
「您有多大可能會向朋友或同事推薦這項服務/這家公司/這個產品?」
你之前可能已經填寫過這類問卷。在填寫時,你得用心想想:你是否願意把在地的目標百貨公司(Target Corporation)推薦給你的朋友,是否願意把你的醫生推薦給鄰居,或是否會把你去過的那家熱蠟除毛沙龍推薦給一位亟需除毛服務的同事。你必須根據自己推薦意願的強弱給出介於0到10之間的一個分數。10代表「我絕對樂於推薦⋯⋯」,0則代表「絕對不會推薦⋯⋯」
如果有人要你填寫一份生活調查問卷,你會如何回答?
你有多大可能推薦你的朋友、同事或別人過著你目前在過的生活?從0到10分來評分:你有多大的機會會推薦另一個人和你過完全一樣的生活,細節不差分毫?
讓我們用一個圖表來幫助你:
你給出的分數是多少呢?
.我們的目標是要達到10嗎?或許是,但也不見得要如此(完美的境界固然令人嚮往,但我的腦子足夠清醒,知道那只是一個幻象)。我們為了追求完美的生活,已經承受了太多的壓力,所以就不要再為難自己了。因此,期望自己能夠達到10,或許不切實際(除非你已經在9.4了。如果這樣,我有什麼資格叫你不要更上一層樓呢)。
.如果你給的分數位於「推薦」的範疇(大約5以上),那你對這樣的分數有什麼感覺呢?是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豎起大拇指,還是心裡有一個聲音告訴你:「還可以做得更好」?這個聲音究竟是對自己無止盡的批判,還是那個最好的自己在鼓勵你要活得更大膽、更有興味一些?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要如何才能讓你的「淨推薦值」增加0.5分呢?
.如果你給的分數落在「不推薦」的範疇(大約5以下),你很可能是遇到了一些情況(例如離了五次婚、破產或者出了車禍)。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以後的生活過得愈來愈起勁呢?目前你可以做些什麼來讓自己的分數逐漸提升到5以上,以便下次在接受這樣的問卷調查時可以給出不同的答案呢?
所幸,你可以決定從現在起要如何過活。研究顯示,6一個人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透過行動掌控外在的事件和結果─即所謂的「內控者」(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就會更有幸福感,也更有自信。那些「外控者」(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相信命運是上天注定的,自身只是環境的受害者,無法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情況則截然相反。
外在的情況確實有可能非常惡劣,例如車子拋錨、債台高築、被愛人傷透了心、被老闆炒魷魚或,野餐時碰到一大群螞蟻等等。無論我們的計畫多麼周詳完善,還是有可能會出現意外(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兒!)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一切都結束了。
我有一名客戶計畫要和許久不見的家人和親友一起去滑雪,但臨行前她不慎扭傷腳踝。儘管如此,她並未因此而取消行程,留在家裡顧影自憐,而是照舊前往,坐在旅館的火爐邊,喝著熱巧克力或熱威士忌,和那些前來探視她的表哥、堂妹、姪女和外甥閒聊。如果她能去滑雪,就無法享受這種待遇了。
我們往往高估了快樂的條件,以為要很有錢才能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同時,也低估了小確幸對幸福感的影響力。的確,我們難免會受到自身財務狀況的限制(例如身上如果揹了沉重的學生貸款,可能就無法花50美元去手工藝品店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儘管如此,還是可以為自己創造快樂的生活。比方說,安排一些不太需要花錢的娛樂,例如在午餐時間花20分鐘去附近的公園走一走,一邊走一邊聽自己喜歡的播客節目,再邁著輕快的腳步回去上班。要過著深刻而豐富的生活,並不需要有很深的口袋,因為生命中有許多很棒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即使到目前為止,你的生活一直很糟,絲毫不值得推薦,你也可以從今天起朝著一個值得推薦的人生前進,決定你要如何渡過餘生的每一個星期,分辨有哪些事物能夠讓你的人生發光發亮,並且找到生命的目標,過著更有意義的生活。但首先,你要⋯⋯
評估你在哪些方面過得了無生氣:你的生命力評估表
現在我們就要進入本章最重要的一節了。但在你回答下面這68個問題之前,我要很快地說明一下為什麼我要請你做這份評估表。你知道嗎?商學院的畢業生經常會把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一句格言掛在嘴邊:「你無法管理你不能衡量的事物。」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目前在哪些方面過得了無生氣,就無法活出精彩的人生。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讓你看出你在哪些方面正過著死氣沉沉的生活。
我不是一個掃興的人,所以在此同時,我也會請你關注生命中那些充滿活力的部分,因為這些部分通常很值得重視。
所以,請準備回答這些和你的幸福息息相關的問題。我之所以會問這些問題,都是有原因的。現在,請你讓自己坐得舒舒服服的,手裡拿杯飲料,抱持開放的態度,憑著直覺回答這些問題,不要想太多,因為你的答案只是反映目前所處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以後可能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