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巴菲特給子女的25個人生忠告

79特價237
上市通知我
下次再買
CHAPTER 1 你的人生由你自己來決定
忠告1 做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一、要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而不是自己目前所在的地方

巴菲特在教育子女方面目標非常明確,他們希望孩子能夠作出自己的選擇,在所做的每件事中,留下屬於自己的特殊印記—————要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而不是自己目前所在的地方。

巴菲特告訴孩子:「你的人生由你打造————職位、地位或財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得開心、活得其樂融融。」

所以,他的大女兒蘇珊·愛麗絲成了一位投身教育事業的家庭主婦;長子霍華德經營了一家農場還兼職做攝影師;而小兒子彼得則選擇了音樂之路。 他們沒有一個人「子承父業」,進軍金融界!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有不同的過法,有的轟轟烈烈,流芳千古,有的平平淡淡,只在自己家人、朋友腦海裡劃下一道符號———————選擇的鑰匙就在你手裡,你決定自己的路往何方。

「什麼?你要退學?」
「是的,媽媽,我想經營一座農場。」

當霍華德向母親提出這個埋藏在自己心底多年的想法時,巴菲特夫人蘇珊非常詫異,因為無論在什麼社會,讀完書再工作已經成為一條鐵律。 她決定和丈夫巴菲特商量一下再說。

一向對子女採取寬鬆教育的巴菲特,也開始猶豫了,他不知道這是霍華德一時的衝動、還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他必須弄清楚這個問題。

在一個夜晚,巴菲特找霍華德好好地談了一次。 原來霍華德自小就羨慕那種田園生活,希望在一片土地上播種希望,收穫夢想。 看到兒子講起農場時發亮的眼睛,巴菲特不禁想起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當時年幼的巴菲特就對經濟產生了濃郁的興趣,滿腦子都是如何做生意。 他五歲時就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就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將沙土洗乾淨,像新球一樣再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

上中學時,除利用課餘時間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髮店老闆,掙取外快。 當讀到價值投資鼻祖班傑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時,他就像一個迷茫的信徒受到神的指引一樣,一下子頓悟,並不斷學習,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二、大學並不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想到這裡,巴菲特語重心長地告訴霍華德,人的能力有時候並不需要學校的一張畢業證書來證明,讀大學也並不是所有人的必經之路,所以他不反對兒子的退學決定。

不過這不是吃飯喝水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如果開農場真的是兒子的夢想,退學也無可厚非,但如果這只是霍華德一時興起,那麼退學將成為他人生永遠的「痛」!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常八九。 但一個人被迫從事自己不喜歡的事,絕對是最大的痛苦。 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你的生活都是自己經歷,都是自己在感受。 只有過上你自己喜歡的人生,你才能創造性地把它做好,你的主動性才會不知不覺地發揮出來,你會享受自己的人生旅途。

大部分人之所以過得不快樂,就是因為他們是為別人而活,他們的人生是被別人設計的。

所以,巴菲特還是贊成兒子自己的選擇,只要他能夠完全把握好這件事的得失。

不過霍華德畢竟以前沒有開過農場,也許好好經營一塊土地對那些從小就和泥土打交道的農夫來說,實在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了,但對於他來說,就有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了。

當巴菲特在大學學習投資方面的內容時,有同學問他到底一天花多少時間來準備功課,巴菲特回答說自己無法精確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因為他一直在讀書、溫習功課。

他認為「我已經準備得足夠好了」這種事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天上不會無緣無故地掉下餡餅,任何事情都需要你去準備和了解。

巴菲特把這個道理告訴了霍華德:要想實現自己這個夢想,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和艱辛。

於是,霍華德賣了祖父給他的股票,買了一臺推土機,開始務農。 他按市價向父親租用了一家農場,嘗試協助農民生產更多的農作物。

後來他更遠赴非洲,致力於一場對抗貧窮與饑餓的戰爭。 他最雄心勃勃的計畫是,讓非洲農民能夠免費使用抗旱玉米生物科技。

真正的愛,不是約束,不是佔有,而是讓對方過得更好。

在孩子們還非常小的時候,巴菲特就對他們進行民主式的教育,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主,他所做的就是讓孩子們不接觸毒品等那些真正傷害人一輩子的事物。

因為人是社會動物,如果違背倫理道德,違背法律規範而追求自己的「個性」,終究會誤人誤己。

他不因為自己的好惡左右孩子們自己的判斷,他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守衛者,而不是一個領路人。

要想孩子一生過得燦爛和充實,就必須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