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吸血鬼:遠離這三種人!〉
如果你本身的情緒能量正處於滿格狀態,即使遇到負面的人也能無動於衷,那當然沒問題。但我們必須小心幾種「典型的能量吸血鬼」。
第一種:受害者心態。這類人總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將一切問題的責任推給他人或外在環境,滿口都是「別人害的」「環境不好」。像是:
「我明明做得很好,是那個笨隊友搞砸了才讓合約沒簽成。」
「你早說清楚就好了,會變成這樣都是你的錯。」
「我店開不下去都是因為隔壁那間店,要不是它搶生意……」
這樣的人不但無法成長,還會拉著你一起原地打轉,讓你難以前進。
第二種:只關注「缺失」。這類人永遠盯著自己沒有什麼,放大所有匱乏與不足,完全無視當下所擁有的資源與優勢。像是:
「我朋友都有名牌包,我背的這個用了好幾年,每個月都快吃土了。」
「我應該做不好啦,我沒經驗也沒能力。」
這種人也會貶低他人的成功,像是:
「你那是運氣好啦,說真的你實力也沒多厲害吧?」
第三種:急躁的人。他們總想「立刻」看到成果,反而容易因為判斷失誤而做出錯誤決定。許多人生中最關鍵的錯誤,正是來自這種焦躁不安。像是:
「有個年輕人靠這個一個月賺一億,三個月就能上手,你也快去做!」
「都這把年紀了,該生小孩了吧?有對象就別再挑了,直接結婚吧。」
「靠這種報酬率怎麼變有錢人?這種機會一生只有一次,錯過就沒了!」
讀到這裡,你腦中也許已經浮現幾個人選。但所謂「遠離能量吸血鬼」,並不代表你要把身邊的人都推開,而是要明確意識到他們所散發出的負面能量,並學會斷開這種干擾。
比如,某位總愛抱怨的同事在上班時又在碎念公司制度,這時你可以這樣結束話題:「真的辛苦你了。不過我等等有會議,得先離開一下。」
最後,也請你誠實面對自己:我會不會也是別人的能量吸血鬼?
檢視自己是否也曾散發出負能量,並在此刻做個決定──從現在開始,斷開自己與周圍那些負能量的連結。
〈大腦斷捨離:為自己騰出餘裕空間〉
當瑣事干擾專注時,啟動「迷你大腦斷捨離」
工作中除了核心任務,還會冒出各種零碎雜務,甚至私事也可能突然竄入腦中,打斷專注。每逢念頭一跑就立即跟著做,結果只會越做越分心。
這時,進行一次「迷你大腦斷捨離」,把剛浮現的待辦快速記下,便能維持當下工作的沉浸狀態。
我在公司桌面和家中廚房中島,都常備筆記本與筆;若在路上或不便書寫,就用通訊軟體「傳訊息給自己」。如此一來,便能脫離那些干擾思緒的雜念與突然冒出的代辦事項洪流,重新專注於手上的工作。
真正切換成「下班模式」
「下週簡報要怎麼準備?」
「糟了,還沒回客戶的郵件。」
你大概也有過下班後仍反覆想著工作的經驗。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即使身體在休息,大腦仍持續運轉,疲勞就難以恢復;陪伴家人或獨處時也無法專注,更談不上真正放鬆。
【解決辦法】
在下班前預留約20分鐘,先檢視今天尚未結束的事項,再寫下明天要做的工作,同樣分成三類,然後──直到隔天上班前完全不去想它們。
1.五分鐘內能完成的小事→ 立刻處理並劃掉
‧例如:把○○資料交給人資、預訂明天的部門聚餐地點、調整會議時間──下班前一次解決。
2.不一定非我不可的事→ 委託他人或直接取消。
3.緊急且重要的事→ 安排專注時段。
‧例如:撰寫明年度事業計畫:這是最優先任務,9點到12點只做這件事。
透過這樣的大腦斷捨離,把工作思緒從腦中「清空」。充分充電後,隔天只要打開事先列好的清單,便能心平氣和地投入工作。
〈在耗盡前,學會進入「省電模式」〉
為了講求效率而不給自己換氣的空隙,其實是通往「最低效率」的最快捷徑。定期安排休息與恢復,不只是停止工作,而是一種維持最佳生產力的策略性工具。
當我專注於某件事時,甚至會忘了呼吸,不自覺地憋氣。為了改掉這個習慣,我開始有意識地深呼吸。當我察覺自己正屏住呼吸工作時,就會進行「537呼吸冥想」,把它當作短暫的休息儀式。
這裡所謂的「冥想」其實並不複雜,只是暫停手邊事務,專注於呼吸。方法很簡單:吸氣5秒、屏息3秒,再用7秒慢慢吐氣,如此重複約10次。想像吸氣時將能量與正面氣場吸入體內,吐氣時則把壞能量與壓力排出,效果會更好。每天只要在起床後、下午注意力渙散時、臨睡前這三個時段刻意練習,你就會發現思緒清晰了許多。
有時孩子哭鬧得上氣不接下氣,我會對他說:「我們一起數到十,做呼吸。」呼吸次數增加,哭聲就慢慢停歇,激動的情緒也自然平復。現在,當他察覺我看起來生氣時,反而是他先提醒我:「媽媽,我們呼吸數到十好嗎?」
你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休息儀式」?透過簡單伸展讓能量流動,抬頭遠望山巒或天空放鬆過度緊繃的眼睛,也都是好辦法。飯後小睡片刻,或是下班後泡個半身浴,也是極有效的恢復方式。休息儀式就是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充電方式,不必複雜。重點在於把它變成習慣,讓身心自動進入「充電模式」的訓練。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裡,省電模式不再是選擇,而是必需。當社會把「更多、更快」當成美德時,這種步調卻並不持久。與其等到電量耗盡後勉強修補,不如養成管理能量、提前充電的習慣,這才是更聰明的做法。
〈專屬於你的能量手冊:自我使用說明書〉
就算只是買一個小型家電,包裝裡也一定附有說明書,告訴你如何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它的性能。很多人會嫌麻煩不仔細看,但如果在使用前認真讀一遍,就能將它的效能發揮到200%。反之,如果不按照原本的使用方法,而是隨意操作,即使是全新的產品也很快會損壞。
既然連這麼小的物品都有使用說明書,那你有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嗎?你是否清楚,該如何運用自己,才能以「最佳狀態的我」來生活?又是否真正按照這個方法去實踐?
如果你的回答帶著疑惑,不妨立刻先回答以下問題:
‧你一天中在哪個時段效率最高?
‧你在哪種環境或空間中最能專心?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優勢,並在工作中加以運用?
你在什麼時候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面對極度壓力時,你是否有專屬的放鬆方法?
當人生遇到問題或困境時,你會去找誰作為你的導師或諮詢對象?
有「自我使用說明書」的人,不僅在工作上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在私人生活中也能活得更幸福、更充實。當然,每個人都不同,所以不存在唯一的「正確答案」,但一定有適合自己的「解答」。
使現在你還不能準確回答上述問題也沒關係。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記錄自己,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吧!
為了更容易理解,我先以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作為例子。
例一:「你一天中在哪個時段效率最高?」
是弄清楚這一點,就能讓你的能量效益提升好幾倍。
如果你還不清楚自己的最佳能量時段,不妨花一週時間,將每天不同時段的能量狀態記錄下來。
以我自己的觀察為例,我在上午的工作效率,比下午高出3倍以上。同樣的工作,下午可能要花3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但放在上午,不到一小時就能結束。以前我曾試過在晚上哄孩子睡覺後寫作,但思路完全卡住,進展緩慢;反之,如果利用清晨或上午這段能量顛峰的時間,進度會更快、更輕鬆。很多時候,那些在加班到深夜都想不出來的點子,卻會在早晨通勤上班途中突然閃現。
因此,我總是在午餐前完成一天中最複雜、最困難的工作。無論是撰寫企劃案還是寫作,都一定安排在上午完成。我寧可早到公司開工,也不選擇晚上加班。
下午的時間,則安排開會、對外會議,或是需要與其他團隊合作的任務。到了大約3、4點,是我專注力最低的時段,這時我會帶著幾個議題,和總監一起邊散步邊進行點子會議或決策討論──邊走邊開會能大幅提升生產力。
晚上,我會處理一些不需要動太多腦的簡單工作。同時,為了不讓自己在能量顛峰的時段被緊急事務占據,我會先替明天做好準備,例如幫孩子整理幼兒園書包、先挑好隔天要穿的衣服、清理好清晨閱讀用的書桌──把這段時間當作「幫未來的自己鋪路」。
如果你本身的情緒能量正處於滿格狀態,即使遇到負面的人也能無動於衷,那當然沒問題。但我們必須小心幾種「典型的能量吸血鬼」。
第一種:受害者心態。這類人總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將一切問題的責任推給他人或外在環境,滿口都是「別人害的」「環境不好」。像是:
「我明明做得很好,是那個笨隊友搞砸了才讓合約沒簽成。」
「你早說清楚就好了,會變成這樣都是你的錯。」
「我店開不下去都是因為隔壁那間店,要不是它搶生意……」
這樣的人不但無法成長,還會拉著你一起原地打轉,讓你難以前進。
第二種:只關注「缺失」。這類人永遠盯著自己沒有什麼,放大所有匱乏與不足,完全無視當下所擁有的資源與優勢。像是:
「我朋友都有名牌包,我背的這個用了好幾年,每個月都快吃土了。」
「我應該做不好啦,我沒經驗也沒能力。」
這種人也會貶低他人的成功,像是:
「你那是運氣好啦,說真的你實力也沒多厲害吧?」
第三種:急躁的人。他們總想「立刻」看到成果,反而容易因為判斷失誤而做出錯誤決定。許多人生中最關鍵的錯誤,正是來自這種焦躁不安。像是:
「有個年輕人靠這個一個月賺一億,三個月就能上手,你也快去做!」
「都這把年紀了,該生小孩了吧?有對象就別再挑了,直接結婚吧。」
「靠這種報酬率怎麼變有錢人?這種機會一生只有一次,錯過就沒了!」
讀到這裡,你腦中也許已經浮現幾個人選。但所謂「遠離能量吸血鬼」,並不代表你要把身邊的人都推開,而是要明確意識到他們所散發出的負面能量,並學會斷開這種干擾。
比如,某位總愛抱怨的同事在上班時又在碎念公司制度,這時你可以這樣結束話題:「真的辛苦你了。不過我等等有會議,得先離開一下。」
最後,也請你誠實面對自己:我會不會也是別人的能量吸血鬼?
檢視自己是否也曾散發出負能量,並在此刻做個決定──從現在開始,斷開自己與周圍那些負能量的連結。
〈大腦斷捨離:為自己騰出餘裕空間〉
當瑣事干擾專注時,啟動「迷你大腦斷捨離」
工作中除了核心任務,還會冒出各種零碎雜務,甚至私事也可能突然竄入腦中,打斷專注。每逢念頭一跑就立即跟著做,結果只會越做越分心。
這時,進行一次「迷你大腦斷捨離」,把剛浮現的待辦快速記下,便能維持當下工作的沉浸狀態。
我在公司桌面和家中廚房中島,都常備筆記本與筆;若在路上或不便書寫,就用通訊軟體「傳訊息給自己」。如此一來,便能脫離那些干擾思緒的雜念與突然冒出的代辦事項洪流,重新專注於手上的工作。
真正切換成「下班模式」
「下週簡報要怎麼準備?」
「糟了,還沒回客戶的郵件。」
你大概也有過下班後仍反覆想著工作的經驗。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即使身體在休息,大腦仍持續運轉,疲勞就難以恢復;陪伴家人或獨處時也無法專注,更談不上真正放鬆。
【解決辦法】
在下班前預留約20分鐘,先檢視今天尚未結束的事項,再寫下明天要做的工作,同樣分成三類,然後──直到隔天上班前完全不去想它們。
1.五分鐘內能完成的小事→ 立刻處理並劃掉
‧例如:把○○資料交給人資、預訂明天的部門聚餐地點、調整會議時間──下班前一次解決。
2.不一定非我不可的事→ 委託他人或直接取消。
3.緊急且重要的事→ 安排專注時段。
‧例如:撰寫明年度事業計畫:這是最優先任務,9點到12點只做這件事。
透過這樣的大腦斷捨離,把工作思緒從腦中「清空」。充分充電後,隔天只要打開事先列好的清單,便能心平氣和地投入工作。
〈在耗盡前,學會進入「省電模式」〉
為了講求效率而不給自己換氣的空隙,其實是通往「最低效率」的最快捷徑。定期安排休息與恢復,不只是停止工作,而是一種維持最佳生產力的策略性工具。
當我專注於某件事時,甚至會忘了呼吸,不自覺地憋氣。為了改掉這個習慣,我開始有意識地深呼吸。當我察覺自己正屏住呼吸工作時,就會進行「537呼吸冥想」,把它當作短暫的休息儀式。
這裡所謂的「冥想」其實並不複雜,只是暫停手邊事務,專注於呼吸。方法很簡單:吸氣5秒、屏息3秒,再用7秒慢慢吐氣,如此重複約10次。想像吸氣時將能量與正面氣場吸入體內,吐氣時則把壞能量與壓力排出,效果會更好。每天只要在起床後、下午注意力渙散時、臨睡前這三個時段刻意練習,你就會發現思緒清晰了許多。
有時孩子哭鬧得上氣不接下氣,我會對他說:「我們一起數到十,做呼吸。」呼吸次數增加,哭聲就慢慢停歇,激動的情緒也自然平復。現在,當他察覺我看起來生氣時,反而是他先提醒我:「媽媽,我們呼吸數到十好嗎?」
你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休息儀式」?透過簡單伸展讓能量流動,抬頭遠望山巒或天空放鬆過度緊繃的眼睛,也都是好辦法。飯後小睡片刻,或是下班後泡個半身浴,也是極有效的恢復方式。休息儀式就是你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充電方式,不必複雜。重點在於把它變成習慣,讓身心自動進入「充電模式」的訓練。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裡,省電模式不再是選擇,而是必需。當社會把「更多、更快」當成美德時,這種步調卻並不持久。與其等到電量耗盡後勉強修補,不如養成管理能量、提前充電的習慣,這才是更聰明的做法。
〈專屬於你的能量手冊:自我使用說明書〉
就算只是買一個小型家電,包裝裡也一定附有說明書,告訴你如何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它的性能。很多人會嫌麻煩不仔細看,但如果在使用前認真讀一遍,就能將它的效能發揮到200%。反之,如果不按照原本的使用方法,而是隨意操作,即使是全新的產品也很快會損壞。
既然連這麼小的物品都有使用說明書,那你有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嗎?你是否清楚,該如何運用自己,才能以「最佳狀態的我」來生活?又是否真正按照這個方法去實踐?
如果你的回答帶著疑惑,不妨立刻先回答以下問題:
‧你一天中在哪個時段效率最高?
‧你在哪種環境或空間中最能專心?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優勢,並在工作中加以運用?
你在什麼時候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面對極度壓力時,你是否有專屬的放鬆方法?
當人生遇到問題或困境時,你會去找誰作為你的導師或諮詢對象?
有「自我使用說明書」的人,不僅在工作上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在私人生活中也能活得更幸福、更充實。當然,每個人都不同,所以不存在唯一的「正確答案」,但一定有適合自己的「解答」。
使現在你還不能準確回答上述問題也沒關係。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記錄自己,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吧!
為了更容易理解,我先以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作為例子。
例一:「你一天中在哪個時段效率最高?」
是弄清楚這一點,就能讓你的能量效益提升好幾倍。
如果你還不清楚自己的最佳能量時段,不妨花一週時間,將每天不同時段的能量狀態記錄下來。
以我自己的觀察為例,我在上午的工作效率,比下午高出3倍以上。同樣的工作,下午可能要花3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但放在上午,不到一小時就能結束。以前我曾試過在晚上哄孩子睡覺後寫作,但思路完全卡住,進展緩慢;反之,如果利用清晨或上午這段能量顛峰的時間,進度會更快、更輕鬆。很多時候,那些在加班到深夜都想不出來的點子,卻會在早晨通勤上班途中突然閃現。
因此,我總是在午餐前完成一天中最複雜、最困難的工作。無論是撰寫企劃案還是寫作,都一定安排在上午完成。我寧可早到公司開工,也不選擇晚上加班。
下午的時間,則安排開會、對外會議,或是需要與其他團隊合作的任務。到了大約3、4點,是我專注力最低的時段,這時我會帶著幾個議題,和總監一起邊散步邊進行點子會議或決策討論──邊走邊開會能大幅提升生產力。
晚上,我會處理一些不需要動太多腦的簡單工作。同時,為了不讓自己在能量顛峰的時段被緊急事務占據,我會先替明天做好準備,例如幫孩子整理幼兒園書包、先挑好隔天要穿的衣服、清理好清晨閱讀用的書桌──把這段時間當作「幫未來的自己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