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是遇見嚮往的起點
迷惘不是終點,而是遇見嚮往的起點。
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在《給青年詩人的信》(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中提到:「要
耐心地對待尚未解決的問題,試著去愛問題本身。」他認為,迷惘與困惑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不需要急於找到答案,而是應該學會與問題共存,並從中成長。
完成本書的時候,我正與家人共度農曆新年。家人看著我疑惑地問:「妳已經擁有了一切,為什麼還要如此努力?」這個問題讓我回想起自己從迷惘到嚮往的旅程。
想一想,其實很有趣,從大學時期到出社會那幾年,我是個對自己人生無所行動、無所目標的「超級迷惘」少女,跟著多數人一樣日夜加班、抱怨人生不快樂、最大的夢想是「財富自由」與 「退休」。到現在,卻是每天想著如何能「不退休」,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個能為熱愛的人生而瘋狂努力的人。
所以,我其實非常沉浸又喜歡這樣的自己,這不是痛苦的加班,而是熱愛人生的具體表現。
過年時,大家都下班放假了,我卻還要工作,好像很可憐,其實我感到幸福無比,本來就不需要
「放假下班」。看著我幫家人準備整桌的年菜,享受一起度過的時光,同時安排著開工後一整年的行程,我非常興奮地期待著,接下來會發生哪些精彩的事情,不論好壞。這就是我層層突破了各種迷惘後,擁有的結果─嚮往的美好人生。
「你一定要有更偉大的夢想」
我常跟讀者粉絲說:「你一定要做更偉大的夢想,財富自由『太小』了。」
當你了解自己人生追求的是什麼以後,就會產生一系列對於自己、理念、夢想、美好人生的憧憬,我們不該只是追求「財富」,而是財富背後所帶來的那份自由,引領你到達的地方。財富,只要過了個人精算過後的需求分水嶺,其實就能帶來相應的自由了,可怕的是,自由自主過後,如果沒有更大的目標,你將在原地踏步,更不用說想跳級、奔向想要的人生了。
所以,我想這些年來應該「做對了某些事」,才能有現在不錯的人生狀態。
於是,我選擇寫下這本書。
因為這些「做對的事」背後,有我在過程中不斷地修正錯誤,並從中學習,甚至在面對各種生活與人生困境、迷路、負面思維時,我也勇敢地面對,這些經歷便成了我突破各種迷惘的武器。
回頭想想,這本書經歷了五年反覆的醞釀與整理,在2024 年35 歲生日時,幾乎快完成了;但就在生日過後,我人生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獲得很多新的啟發。我不得不跟出版社請求延後一陣子,讓我再補上那半年額外的獲得,與大家分享。畢竟,也許再寫出下一本書,又要等五年之後了。
會這樣拖延了五年才寫完,就是因為這幾年下來,我每一年的生活異動比一般人還要劇烈。我也需要時間去適應、理解所有的轉變,但所需的時間也愈拉愈長。一開始,這讓我很焦慮,心想著,為什麼人生經驗豐富,卻不能幫助我避免掉更多的錯誤,甚至隨著年紀增長,應該要在遇到挫敗時,更能快速重新衝刺才對。但過去這五年間,因為對每個事件與經歷深度復盤,讓我慢慢理解了,我一直以來都沒有好好透過「迷惘與深度困頓期」去認識自己。
因此,現在的我,更懂得「沉浸在迷惘之中」。也就是說,當我遇到的事情愈複雜多變時,就會花更多時間、精力與心思,抓緊機會在那些混亂中沉澱下來。因為我相信能妥善運用這好不容易的人生撞牆期、谷底期、低潮期、迷惘不知所以然的狀態的這種「機會」,就是人生下一次翻篇與衝刺最好的基石了。
所以,我滿喜歡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因為每次谷底後,人生真的都是無極限的大跳級呢!
低潮期,就是探索如何成為自己的契機
所以如果你正在痛苦的泥淖,覺得生活無聊、痛苦、不開心、低落,甚至人生無意義,對未來很迷惘,那現在正是時候,好好「享用」這一切,因為跟著這本書展開旅程後,你將會用新的視界看待自己與這世界。
如今,我已能用與20 歲時期截然不同的態度,去面對迷惘、低潮、谷底、挫敗,反而一次比一次更熱烈地擁抱迷惘,視之為生命的禮物,我用獲得的體悟醞釀專屬自己的獨特人生,找出內心深處真正的嚮往人生。
我相信,每個不同背景與狀態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各自的迷惘。所以,這本書除了總結我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收錄那些曾帶給我很多啟發、值得我學習的前輩、人生導師們的親身故事。我覺得非常珍貴,也想以這本書向他們表達最深的敬意,我會盡可能還原獲得這些啟發時的感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為讀者帶來一些幫助。
如果你在翻開這本書的此刻,正處於人生的迷惘期。相信我,這本書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常在深夜裡問自己:「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或是你在職場上感到倦怠,看不見未來;對現況感到焦慮,卻不知該往哪裡去;甚至,你因為看到周遭的人都很有目標、有動力,而覺得自己沒目標、沒強大的行動力並,感到自責的話,這本書會幫你找到解答。或是,你已經有了夢想,卻總是遲遲跨不出第一步。這本書,也能幫助到你。
因為這些心情,我也曾經有過。
現在的我37 歲,是一個曾經閃婚又閃離一次的女子、凍卵過(目前沒有對象可以使用,所以近期都不會有孩子),持續單身,也持續在約會市場載浮載沉,沒有世俗定義中「正確」、「乖巧」女孩的標籤。2025 年搬到曼谷旅居,每一年飛來飛去的旅遊,乍看之下頗為「居無定所」,工作上也沒有漂亮的頭銜,像外商或是知名企業的光環,連我家人也說不出我的職業是什麼。但這樣的生活卻是我此刻最喜歡、自己定義為最完美的生活。所以你可以想像,我心中的嚮往,與社會期許、家人擔憂之間,有多大的拉扯與距離了。
我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去釐清這些複雜的情緒與聲音,並從中淬鍊成成長養分,才讓我擁有現在的狀態。說到這,我真想驕傲的說,叫我一聲「迷惘教主」也不為過。
現在我都走過來了。
在這裡,你將看到許多和你一樣在人生道路上跌跌撞撞的靈魂,看到他們如何在迷霧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成功」的書,而是一本陪你在迷惘中看見希望,在困惑中尋得方向的心靈指南。讓我們一起探索這段從迷惘到嚮往的心路歷程。我深信,當你願意擁抱迷惘,就代表已經邁出了尋找人生方向的第一步。在這本書裡,願你找到共鳴,更願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迷惘不是終點,而是遇見嚮往的起點。
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在《給青年詩人的信》(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中提到:「要
耐心地對待尚未解決的問題,試著去愛問題本身。」他認為,迷惘與困惑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不需要急於找到答案,而是應該學會與問題共存,並從中成長。
完成本書的時候,我正與家人共度農曆新年。家人看著我疑惑地問:「妳已經擁有了一切,為什麼還要如此努力?」這個問題讓我回想起自己從迷惘到嚮往的旅程。
想一想,其實很有趣,從大學時期到出社會那幾年,我是個對自己人生無所行動、無所目標的「超級迷惘」少女,跟著多數人一樣日夜加班、抱怨人生不快樂、最大的夢想是「財富自由」與 「退休」。到現在,卻是每天想著如何能「不退休」,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一個能為熱愛的人生而瘋狂努力的人。
所以,我其實非常沉浸又喜歡這樣的自己,這不是痛苦的加班,而是熱愛人生的具體表現。
過年時,大家都下班放假了,我卻還要工作,好像很可憐,其實我感到幸福無比,本來就不需要
「放假下班」。看著我幫家人準備整桌的年菜,享受一起度過的時光,同時安排著開工後一整年的行程,我非常興奮地期待著,接下來會發生哪些精彩的事情,不論好壞。這就是我層層突破了各種迷惘後,擁有的結果─嚮往的美好人生。
「你一定要有更偉大的夢想」
我常跟讀者粉絲說:「你一定要做更偉大的夢想,財富自由『太小』了。」
當你了解自己人生追求的是什麼以後,就會產生一系列對於自己、理念、夢想、美好人生的憧憬,我們不該只是追求「財富」,而是財富背後所帶來的那份自由,引領你到達的地方。財富,只要過了個人精算過後的需求分水嶺,其實就能帶來相應的自由了,可怕的是,自由自主過後,如果沒有更大的目標,你將在原地踏步,更不用說想跳級、奔向想要的人生了。
所以,我想這些年來應該「做對了某些事」,才能有現在不錯的人生狀態。
於是,我選擇寫下這本書。
因為這些「做對的事」背後,有我在過程中不斷地修正錯誤,並從中學習,甚至在面對各種生活與人生困境、迷路、負面思維時,我也勇敢地面對,這些經歷便成了我突破各種迷惘的武器。
回頭想想,這本書經歷了五年反覆的醞釀與整理,在2024 年35 歲生日時,幾乎快完成了;但就在生日過後,我人生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獲得很多新的啟發。我不得不跟出版社請求延後一陣子,讓我再補上那半年額外的獲得,與大家分享。畢竟,也許再寫出下一本書,又要等五年之後了。
會這樣拖延了五年才寫完,就是因為這幾年下來,我每一年的生活異動比一般人還要劇烈。我也需要時間去適應、理解所有的轉變,但所需的時間也愈拉愈長。一開始,這讓我很焦慮,心想著,為什麼人生經驗豐富,卻不能幫助我避免掉更多的錯誤,甚至隨著年紀增長,應該要在遇到挫敗時,更能快速重新衝刺才對。但過去這五年間,因為對每個事件與經歷深度復盤,讓我慢慢理解了,我一直以來都沒有好好透過「迷惘與深度困頓期」去認識自己。
因此,現在的我,更懂得「沉浸在迷惘之中」。也就是說,當我遇到的事情愈複雜多變時,就會花更多時間、精力與心思,抓緊機會在那些混亂中沉澱下來。因為我相信能妥善運用這好不容易的人生撞牆期、谷底期、低潮期、迷惘不知所以然的狀態的這種「機會」,就是人生下一次翻篇與衝刺最好的基石了。
所以,我滿喜歡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因為每次谷底後,人生真的都是無極限的大跳級呢!
低潮期,就是探索如何成為自己的契機
所以如果你正在痛苦的泥淖,覺得生活無聊、痛苦、不開心、低落,甚至人生無意義,對未來很迷惘,那現在正是時候,好好「享用」這一切,因為跟著這本書展開旅程後,你將會用新的視界看待自己與這世界。
如今,我已能用與20 歲時期截然不同的態度,去面對迷惘、低潮、谷底、挫敗,反而一次比一次更熱烈地擁抱迷惘,視之為生命的禮物,我用獲得的體悟醞釀專屬自己的獨特人生,找出內心深處真正的嚮往人生。
我相信,每個不同背景與狀態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各自的迷惘。所以,這本書除了總結我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收錄那些曾帶給我很多啟發、值得我學習的前輩、人生導師們的親身故事。我覺得非常珍貴,也想以這本書向他們表達最深的敬意,我會盡可能還原獲得這些啟發時的感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為讀者帶來一些幫助。
如果你在翻開這本書的此刻,正處於人生的迷惘期。相信我,這本書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常在深夜裡問自己:「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或是你在職場上感到倦怠,看不見未來;對現況感到焦慮,卻不知該往哪裡去;甚至,你因為看到周遭的人都很有目標、有動力,而覺得自己沒目標、沒強大的行動力並,感到自責的話,這本書會幫你找到解答。或是,你已經有了夢想,卻總是遲遲跨不出第一步。這本書,也能幫助到你。
因為這些心情,我也曾經有過。
現在的我37 歲,是一個曾經閃婚又閃離一次的女子、凍卵過(目前沒有對象可以使用,所以近期都不會有孩子),持續單身,也持續在約會市場載浮載沉,沒有世俗定義中「正確」、「乖巧」女孩的標籤。2025 年搬到曼谷旅居,每一年飛來飛去的旅遊,乍看之下頗為「居無定所」,工作上也沒有漂亮的頭銜,像外商或是知名企業的光環,連我家人也說不出我的職業是什麼。但這樣的生活卻是我此刻最喜歡、自己定義為最完美的生活。所以你可以想像,我心中的嚮往,與社會期許、家人擔憂之間,有多大的拉扯與距離了。
我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去釐清這些複雜的情緒與聲音,並從中淬鍊成成長養分,才讓我擁有現在的狀態。說到這,我真想驕傲的說,叫我一聲「迷惘教主」也不為過。
現在我都走過來了。
在這裡,你將看到許多和你一樣在人生道路上跌跌撞撞的靈魂,看到他們如何在迷霧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成功」的書,而是一本陪你在迷惘中看見希望,在困惑中尋得方向的心靈指南。讓我們一起探索這段從迷惘到嚮往的心路歷程。我深信,當你願意擁抱迷惘,就代表已經邁出了尋找人生方向的第一步。在這本書裡,願你找到共鳴,更願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