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那句話,真的有傳達到嗎?

A君把主管交辦的資料完成後交出去。
「喔!做得很好啊!」主管對A君大力稱讚。
然而,A君不僅看起來不高興,甚至一臉不服氣。

為什麼A君會不高興?知道原因嗎?

人們常常會把自己聽了會開心的話,拿來對別人說。
然而,對你來說,什麼樣的話語才算是「稱讚」呢?
如果你是一個聽到「你好厲害!」就會很開心的人,那麼在稱讚別人時,也很可能會說出「你好厲害!」這句話;而如果你喜歡聽到「謝謝你」,那你在表達感謝或讚美時,也很可能會說「謝謝你」。
無論是誰,都以為只要是自己聽了開心的話語,對方也一定會開心。
當對方反應不如預期,也就表示那是我們「自己的以為」。
「他會很開心吧」,當主管以為自己說的話會讓下屬開心,但對A君來說卻不是稱讚。
你也曾經有過這樣煩惱吧!覺得沒辦法把自己的話好好傳達給對方,又或者是無法理解對方所說的話?

・明明大力稱讚,對方的反應卻很差!
・「隨便做做就好」,主管含糊不清的指示讓人困擾不已。
・一句「謝謝」都沒有讓人好失望!

雖然都是些小事,但當對方反應不如預期,就容易心生不滿。這樣的經驗,應該每個人都有過吧!
當人際關係出現不公平或不滿的情緒時,問題往往不在於對方的性格,而是在於我們自以為對方跟自己「一樣」。
前面的例子之所以會讓人感到不爽,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心裡有這樣的預設:
「大力稱讚的話,任誰聽到都會開心吧!」
「工作當然是指示愈明確愈容易進行啊!」
「經常說『謝謝』是理所當然的吧!」

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的價值觀和自己是一樣的,也在這種思維模式下進行著溝通,問題正是由此而來。

我過去也曾這樣深信不疑。
對我而言,「你真厲害!」就是讚美,所以總是積極地對身旁的人這樣說。然而有一次對方卻回我:「我不知道你覺得哪裡厲害,這句話聽起來只覺得是隨便看看。」我當場愣住,腦袋一片空白。

「我明明這麼努力地在讚美,卻完全無法傳達給對方……」

那時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對我來說是讚美的話語,聽在對方耳裡卻是負面的意思。當我發現這件事時,已經有不少部屬默默疏遠我了。
「不能再這樣下去!」當意識到自己那種自以為的想法,我決定徹底改變做法。針對讚美語言的差異、工作風格的不同,我開始透過各種觀點研究「溝通」方式。
經過十六年的調查與觀察,我發現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區分為四大類型,每一種類型都有自己獨特的溝通方式。

我將這個理論稱為「性格統計學」,透過它,不僅可以認識自己的性格,也能判斷對方的性格,進而掌握彼此之間的差異。
透過認知到彼此不同,即使對方的性格不變,我們也能改變自己接收與解讀對方的方式。
例如:無法把「真厲害!」當作讚美的人,那是因為他們更在乎被「具體評價」。
與其聽到:「你把浴室刷得亮晶晶,真厲害!」更希望聽到:「不只是浴缸,就連窗戶都擦得好乾淨,每個細節都注意到了,做得真好!」像這樣具體的評價,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讚美。

一開始提到的A君也是如此。當他聽到主管說「真厲害!」時,因為不明白說的是哪個部分,導致他以為「主管根本就沒認真看我做的資料」。

只要理解這個不同,就能把A君從「被稱讚還不開心的可惡小子」,變成一個「期待聽到具體評價的人」。下次對他說的話也會不一樣,人際關係就會有所改善。

我們只要活著就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
強勢的人、煩人的人、任性的人、沒幹勁的人、冷漠的人、沉重的人……
每天都有可能在某個瞬間對某人產生:「怎麼會這樣?」的困惑或不滿。
但這或許只是你一廂情願的誤會呢?
或許那些反常行為的背後,其實藏著對方未曾說出口的真心話呢?

只要理解對方話中之意,日常中那些不爽、受傷、煩躁的情緒就會減少。
只要改變自己「接收訊息」的方式,人際關係中所產生的壓力,也能大大減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