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你的心靈雞湯需要加點剝皮辣椒

79特價300
上市通知我
下次再買
1.為什麼好學生出社會後可能感到很挫折?

我曾看過一支非常有趣的日本廣告,影片一開始,是一場氛圍嚴肅的馬拉松競賽,眾人沿著同一條筆直的道路奔跑,方向一致,有人超前,有人落後,正當我好奇誰會第一個跑到終點時,畫風突然一變,有些人左轉跳進了河裡;有些人右轉奔向了山林;有些人甚至反過身來,往原點的方向跑去,原本整齊規律的畫面,瞬間混亂,那一幕,像極了我們的人生。
學生時期的我們就像一開始的馬拉松跑者,跑在同一條跑道上,在那場有明確終點的馬拉松裡,努力容易有成果。有一群馬拉松跑者特別懂得怎麼當個成績優良、被大人喜歡的小孩,只要努力跑,並跑得比別人快一些,勢必會獲得跨獎和重視。
出社會後,這一群馬拉松跑者用了同一套得心應手的生存模式進了公司,成為了工作有效率、事情辦得完善,老闆眼中能幹的好員工。然而,卻漸漸發現,自己的付出不再像學生時期那樣容易獲得回報。以前只要考得好,得到的是滿滿的誇讚;現在工作做得好,比起誇讚,可能得到更多的是額外的工作量;以前只要努力投入於作業中,就可以得到 A 等分數;現在也很用心的提出點子和方案,老闆卻可能不以為然,希望你用最方便、最能快速得到利益的方式執行,或者你總在滿足千變萬化的需求和期待,讓你不禁懷疑「好」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於是,你仍像滾輪上的倉鼠一樣不停奔跑,跑得很疲憊,卻比以前更捉摸不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就像廣告影片的結局,唯一的評分規則消失後,大家各自活出自己的人生,還能以什麼方式來確認自己是否超前別人,或者處在一個安全的位置呢?
日本教育諮詢專家諸富祥彥把跑道消失後適應不良的現象稱為「乖寶寶症候群」,他這樣形容:「乖寶寶總是把別人的要求和期待視為理所當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主張,而是他們根本沒察覺自己有想法、有心情。」這句話點出了乖寶寶們迷惘的核心:沒有自己,如何自由?
其實,在有明確框架的環境,例如學生時期,乖寶寶是非常適應的,就算從沒想過自己喜歡、討厭、需要、嚮往什麼也沒關係,只要妥妥貼貼地滿足大人的要求和期待,就有非常多的好處降臨在自己身上。乖寶寶傾向造成的困擾,往往發生在獲得了自由,但仍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承擔起這份自由的時候,也就是要在這廣大的社會中要建立起自我定位的成年時期。如果習慣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對自己不甚了解,這段歷程勢必會辛苦一些。
若這段成長期未能順利克服,乖寶寶往往會長出另一種生存模式,我常用「外套」來比喻它:好成績、好學歷、好工作,或者其他吻合社會期待的元素,就像一件名貴的外套。除了可禦寒,在社交場合還能展現品味與價值。換句話說,可以藉此避免被外界否定,或者得到別人的認可。
但有時候,這件外套也真的很厚重。當氣候改變,我們卻依然被困在這件外套裡難以脫下,只能忍受悶熱。不脫,不是因為不能?,而是因為不敢,因為從未真正看過外套底下的自己。那個自己,也許肚子很大、胸部有點垂、肩膀駝得不像話,我們害怕,一旦把外套脫下來,不僅自己會失望,別人看到了也會不喜歡,甚至引來一頓批評。於是,我們繼續穿著這件又重又熱的外套過日子。對於他們來說,比起自我實現,追求外套的動機可能更多是出於恐懼,因此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總是戰戰兢兢,很努力、很累,卻也充滿焦慮與迷惘。
日本知名作家加藤諦三曾在《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中寫道:「對乖孩子而言,活著的目的,是為了扮演『讓他人接納的自己』,而不是做真正的自己。但如果一味遵從表面的要求,可能連獲得幸福的能力也都給拋掉了。」加藤也進一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他曾是那樣的乖小孩:凡事聽話、百依百順,直到有一天,他發覺內心深處有一種長久被壓抑的「厭惡感」,原來自己討厭那些應該、偽裝和勉強配合。就在那瞬間,加藤感覺輕鬆,即使生活尚未出現什麼外顯的改變,但光是那份誠實,就成為了重新靠近自己的開始。
我不會大呼「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的口號,那並不切實際,我明白在社會上生存總有身不由己或需配合、滿足他人的時候。然而,我仍很鼓勵靠近自己,持續地了解自己的喜惡和需要。因為,當我們願意靠近自己,看見外套之下的身體,就會有更多「選擇權」:天冷或想展現品味時,還是可以把外套穿上;天熱或想休息時,也可以安然地脫下。雖然看見真實的自己的過程並不舒服,但那會是通往「自在」的唯一途徑。
祝福你能自在地跑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