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於是,我成為不像樣的大人

79特價284
上市通知我
下次再買
前言
小時候,我們對世界的見解,大多來自於身邊大人們的詮釋。每位長輩都用自己對生命的看法,把他們的「軟體」(觀念)安裝在我們這台小電腦裡。隨著時間推移,我們這台「小電腦」開始接觸世界,帶著這些初始軟體應對外界,然後透過環境的回饋,開始思辨、懷疑、尋找答案。在這來回交織之間,我們逐漸發展出獨立思考的系統,直到步入社會。

成年後,我們為自己的電腦設上密碼。從此,這個世界或過去那些長輩們的思想,不再能輕易穿梭進我們的腦袋,也無法隨意安裝軟體。然而,我們無法否認,在組裝(成長)階段,絕大部分的思路系統都來自於與我們共同生活的大人,以及我們所處的成長環境。

當我們不深究時,這些軟體默默地塑造我們,讓我們成為獨立的個體,接著繼續複製這些觀念,影響新出生的「小電腦」,循環往復,世代的影響不斷地延續。如果我們回頭檢視,嘗試自我掃描,可能會發現,體內的軟體,與這個世界的真實運作,有時相互矛盾,甚至中毒。我們仍舊可以好好活著,撐過許多年,養育一代又一代。但問題是,我們究竟活成了什麼模樣?


他們說--你要有「大人的樣子」!
在我擔任國中表演藝術老師的那幾年,有一天午休時間,我穿著潮牌T恤和牛仔褲,頂著一頭金髮,走在走廊上為各班的教室整潔評分。長廊安靜,迎面走來一位資深老師。

他打量著我,問:「你是老師嗎?」
「對啊。」我說。
「老師要有老師的樣子嘛!看看我。」他回。
我點點頭,默默地走向走廊的另一端。趁著他還沒走遠,我背對他大聲回嘴:「老師哪有什麼樣子!」話聲還沒落地,我立刻衝往下一層樓評分,不給他任何回應的機會。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超帥。但帥氣維持不到一分鐘--當我衝到下一層樓的走廊,再次遇上剛剛那位老師。原來,他也正準備下樓。這個重逢,讓我一分鐘前的帥氣值瞬間歸零,只剩下漫長的靜默。我和他尷尬地錯身而過,一句話也沒說。

「像樣」這個詞,貫穿我們的一生。隨著年紀增長,我們被期待符合越來越多的「樣子」:學生的樣子、哥哥姊姊的樣子、男生/女生的樣子、老師的樣子、父母的樣子、大人的樣子……

社會希望我們「像樣」,但那個「像樣」其實只是環境塑造出的數據模型。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了各個「樣」的形狀,然後用它去衡量別人,再要求他人變成符合我們標準的「樣」。

回顧當年與資深老師的走廊交會,你可能會對那位老師產生批判。但有趣的是--你我其實也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語境下,要求過別人「像個樣」。那我們有什麼資格評斷他呢?


幾年前,我在音樂劇《撲克臉男孩》的後台,看到一位服裝管理的妹妹正在幫演員細心整燙戲服。我脫口而出說:「妳真的很細心整理衣服欸,可以嫁!可以嫁!」

本以為這是稱讚,沒想到,同劇組正在擦睫毛膏的女演員輕輕地反問:「為什麼這樣就可以嫁?」

我愣住了。那一刻,我發現這種「像樣」的病毒,無所不在。我因為一個女孩符合我心中料理家務的「樣」,就下結論說她具備婚嫁的資格。

--難道不會整理衣服的女生,就不能結婚嗎?
--細心整理家務,是一個女孩應有的「樣」嗎?

這位女演員的反問,有如快篩試紙,測出我中了「像樣」的毒。

其實,我們大多時候都是「像樣」的陽性確診者,只是我們習慣死盯著別人快篩試紙上的兩條線,卻沒注意到自己早已確診許久。

我們可能正被「像樣」綁架,也綁架過別人。
值得慶幸的是,只要多一次自覺,就能多一次選擇的機會。

如果這個世界曾試圖把我們擠成某個「模樣」,而這個「模樣」並不是你真正喜歡的--那麼,就讓我們一起成為「不像樣」的人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