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好人不會落在最後
不久前,我與一名很有成就、非常積極又有效率的領導者,有過一次極其發人深省的交談。我一直很崇拜他的工作。當時我們一起推一個案子,而他談到他的一項特定工作習慣:把幾乎一切有關工作的想法,鉅細靡遺地寫在一個本子上。隨身帶個小本子,有好的想法就信手寫下來,這麼做原本一點錯也沒有。但對他而言,情況不那麼簡單,因為那已經成癮。他說:「我想這可能是我的焦慮症。」
我請他說得更清楚一些,他告訴我,他患嚴重焦慮症已經有好一陣子,一直靠一些方法與習慣壓著。我聽著他的訴說,不禁想到,他為了這個不知受盡多少折磨、付出多少驚人的代價。我也不禁想到,如果不是因為有這許多掙扎,他的人生與工作豈不更美好。我於是動了心中心理學者那根筋,向他提問。
「這樣……只是出於好奇。你知道嗎,這種病是可以治的。治療焦慮症其實不難。你大可不必忍受這麼多痛苦,」我說,「為什麼不看醫生?」
「我也想過,」他說,「但我有些害怕。」
「怕什麼?」我問。
「我怕一旦看了醫生,我會沒有現在這樣有效率,」他說,「我一直認為,我所以能夠做得像現在這麼好,與我一天到晚焦慮、擔心事情出錯、擔心工作做不好有關。凡事我總是一次再次確定,務必做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才肯罷休。我總認為,自己如果不焦慮會遺漏許多事,績效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哦,原來如此,」我說,「照你這麼說,沒有焦慮症的人都成不了事嗎?」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了他一句。但他不懂我的意思。
「我不知道,」他說,「我只是擔心一旦沒有焦慮症,我的表現會沒有現在這麼好。」
真是可悲,我心想。不過,我過去確實也曾在各種情勢中,多次聽過這種說法。舉例來說,每當我談到領導性格、情緒與關係議題如何影響成果時,常碰到這樣的質問:「你說,所有這些關係能力都對領導與成果、成功很重要。但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這樣的人又怎麼說呢?他非常成功,但大家都知道他難以相處。你怎麼解釋呢?看起來,對許多人來說,嚴厲、無情、掌控、支配的行為才是成功之道,最成功的總是那些壞脾氣的怪胎。」
不久前,我還接到一名著名全國新聞評論員的電子郵件。她在郵件中說,她的報導生涯一再碰上有權有勢、非常成功的「壞傢伙」。她還給我一篇報導的連結,這篇報導在結論中說,無論在商界、娛樂圈、與其他一切領域,「惡人」與「怪人」,總是比「好人」更成功。她對這篇報導的評語是:「這真是令人沮喪。你同意這種論點嗎?基於我的經驗,我開始相信了。」
以上這兩個例子都強調同樣一個錯誤的假定:功能有障礙、出了問題的人,才能成功。你還會聽到一些類似說法,例如「他根本是個怪人,不過,我想他就因為這麼怪,才有今天這種成就。」或許你甚至聽到有人這麼說:「我如果能在工作中更潑辣、更兇狠,今天當老闆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相信我。這些說法都錯了。當個怪人、自戀狂,或因為患有焦慮症而凡事一再檢查、確認,都不是成大事的人格特質。要記住,世上有太多不成功的怪胎、自戀狂與焦慮症患者;也有太多沒有這些特徵而非常有效率且成功的人。
不久前,我與一名很有成就、非常積極又有效率的領導者,有過一次極其發人深省的交談。我一直很崇拜他的工作。當時我們一起推一個案子,而他談到他的一項特定工作習慣:把幾乎一切有關工作的想法,鉅細靡遺地寫在一個本子上。隨身帶個小本子,有好的想法就信手寫下來,這麼做原本一點錯也沒有。但對他而言,情況不那麼簡單,因為那已經成癮。他說:「我想這可能是我的焦慮症。」
我請他說得更清楚一些,他告訴我,他患嚴重焦慮症已經有好一陣子,一直靠一些方法與習慣壓著。我聽著他的訴說,不禁想到,他為了這個不知受盡多少折磨、付出多少驚人的代價。我也不禁想到,如果不是因為有這許多掙扎,他的人生與工作豈不更美好。我於是動了心中心理學者那根筋,向他提問。
「這樣……只是出於好奇。你知道嗎,這種病是可以治的。治療焦慮症其實不難。你大可不必忍受這麼多痛苦,」我說,「為什麼不看醫生?」
「我也想過,」他說,「但我有些害怕。」
「怕什麼?」我問。
「我怕一旦看了醫生,我會沒有現在這樣有效率,」他說,「我一直認為,我所以能夠做得像現在這麼好,與我一天到晚焦慮、擔心事情出錯、擔心工作做不好有關。凡事我總是一次再次確定,務必做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才肯罷休。我總認為,自己如果不焦慮會遺漏許多事,績效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哦,原來如此,」我說,「照你這麼說,沒有焦慮症的人都成不了事嗎?」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了他一句。但他不懂我的意思。
「我不知道,」他說,「我只是擔心一旦沒有焦慮症,我的表現會沒有現在這麼好。」
真是可悲,我心想。不過,我過去確實也曾在各種情勢中,多次聽過這種說法。舉例來說,每當我談到領導性格、情緒與關係議題如何影響成果時,常碰到這樣的質問:「你說,所有這些關係能力都對領導與成果、成功很重要。但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這樣的人又怎麼說呢?他非常成功,但大家都知道他難以相處。你怎麼解釋呢?看起來,對許多人來說,嚴厲、無情、掌控、支配的行為才是成功之道,最成功的總是那些壞脾氣的怪胎。」
不久前,我還接到一名著名全國新聞評論員的電子郵件。她在郵件中說,她的報導生涯一再碰上有權有勢、非常成功的「壞傢伙」。她還給我一篇報導的連結,這篇報導在結論中說,無論在商界、娛樂圈、與其他一切領域,「惡人」與「怪人」,總是比「好人」更成功。她對這篇報導的評語是:「這真是令人沮喪。你同意這種論點嗎?基於我的經驗,我開始相信了。」
以上這兩個例子都強調同樣一個錯誤的假定:功能有障礙、出了問題的人,才能成功。你還會聽到一些類似說法,例如「他根本是個怪人,不過,我想他就因為這麼怪,才有今天這種成就。」或許你甚至聽到有人這麼說:「我如果能在工作中更潑辣、更兇狠,今天當老闆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相信我。這些說法都錯了。當個怪人、自戀狂,或因為患有焦慮症而凡事一再檢查、確認,都不是成大事的人格特質。要記住,世上有太多不成功的怪胎、自戀狂與焦慮症患者;也有太多沒有這些特徵而非常有效率且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