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1 |等待、悲觀或破壞
第一至第四部分都是對魔法壺圖畫的具體分析。每一個人的圖畫就是自己的人生故事,所以圖畫都極具個性化,而且每一幅畫都有很多的線索可以分析。但為方便讀者查找,將按在第五部分提到的脫離困境和與困境共生、建設性和破壞性、樂觀和悲觀、積極和消極的框架來分析。
第一、二部分呈現結局為與困境共生的魔法壺圖畫,並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第三、四部分則呈現結局為脫離困境的圖畫及其分析。這一部分的四個主題,即壺中人和魔法師的關係、由樂觀走向悲觀、缺乏行動力的壺中人、強烈的悲傷和憤怒,屬於不走出壺且悲觀或破壞性或負面情緒的類型。
壺中人和魔法師的關係
等待被拯救
這是一位男性基層管理者所畫的畫。
第一幅畫(圖1-1-1),一位頭戴綠色尖頂帽、身穿綠色衣褲的魔法師正把主角抓進魔法壺。他嘴裡還大叫著:「你給我進去!哇哢哢!」主角進入了一個藍色的壺中,神情非常沮喪。作畫者的情緒是:「這是一個徹底的悲劇。為什麼是我呢?」
第二幅畫(圖1-1-2),在黑色的壺中,主角正在四處找尋:「出口還有嗎?」情緒是焦慮的,期待別人來拯救他。
第三幅畫(圖1-1-3),在黑色的壺中,主角感受到了太陽,他開始高興,充滿期望,感受到了一線曙光。
第四幅畫(圖1-1-4),在黑色的壺中,主角變得有些無奈,自問:「什麼時候放我出去?」請注意作畫者沒有用「我什麼時候能夠出去?」沒有強調自己的主動性。在困境中他有一個前提:能否出去取決於別人。
第五幅畫(圖1-1-5),從中心到邊緣,一個一個小圓組成一個大圓。作畫者的感受是:「好多的圓!」
第六幅畫(圖1-1-6),從外到裡,有四個同心圓。作畫者這時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從整體上看,作畫者用筆流暢,在隨意中有細緻,表明他是一個高智商的人,做事果斷灑脫,不喜歡拖泥帶水,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事情,但做得不是很完美時,也並不介意,如第四幅畫的壺把就是用鋼筆添上去的,而沒有用彩色筆,所以他也有不拘小節的一面。六幅畫中,引人注目的是壺中人、壺以及魔法師的畫法。
▼ 壺中人和壺
作畫者是一個非常細緻的人,壺中人物的五官、四肢都是非常整齊的,唯一缺的是耳朵,沒有一幅畫畫了耳朵,表明作畫者對批評非常敏感。壺中人始終是黑色。除了第三幅畫中面帶笑意、手往上揚,其他的圖畫中都是沮喪、無奈、焦慮等情緒。這表明作畫者在困境中感受到的負面情緒是主要的。
壺的形狀在四幅畫中都是一樣的。只是顏色和細節上略有變化:第一幅畫中是藍色的,後面三幅是黑色的,從總體上看,壺並不是一個讓作畫者愉悅的物件;另外,在第一幅和第二幅畫中,壺倒更像一個心形,壺的底座更小一些,尤其是第二幅,壺身的心形有些尖,看起來在底座上根本立不穩,這表達著作畫者的感受:在困境的前期,他內在更加沒有穩定感。
而長期處在困境中,他會逐漸產生一種穩定感。魔法師是前四幅畫中唯一用彩色畫出的人物。其性別看起來是男性。其主色調是綠色,間以黃色的星星。從其構圖和用色來看,作畫者似乎對魔法師並沒有特別大的反感。只有那兩顆暴露的牙齒,流露出魔法師內在的攻擊性。從面積的相對大小來看,魔法師要比主角大很多。這似乎在說明一個問題:如果作畫者對魔法師並沒有很多反感,但魔法師又是他的對立面,突出的似乎是魔法師強大的力量、不容分說的權威地位(由魔法師這個頭銜本身獲得)。主角在魔法師面前毫無辦法,只能服從,只能被束縛,沒有溝通或談判的餘地,甚至主角都沒有去談判或溝通的意識。
在與魔法師對峙的過程中,主角所做的只是等待,等待「被拯救」——「拯救」其實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詞,但作畫者確實用了這個詞。
另外,當審視圖畫時,作畫者注意到自己給魔法師畫了一頂綠帽子。「綠帽子!」他停頓了一下,想到了其中的含義,笑了一下,但沒有作更多解釋。這個部分不是特別清楚。
魔法師是作畫者過去經驗、經歷的一個投射,或者說是某種內化的子人格的投射。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畫中揭示出的主要是作畫者與父性人物(家庭或家族中的男性長輩、學校中男性老師、工作關係中的男性上司等)的關係。不論處於怎樣的情境之下,他都無法反抗這樣的人。這帶給他苦惱、無奈,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困境,只是他還沒有找到方法。與魔法師論理
這裡呈現了四幅畫,都是鉛筆畫,這是作畫者自己在鉛筆和油畫棒之間作的選擇,只有第三幅畫添加了一點顏色。
四幅畫全部呈現的是人在壺中的場景,值得關注的是壺中有水。
第一幅畫(圖1-2-1)是壺中人躺在水面上。其情緒狀態可以從水面的荷花和荷葉中看出來,壺中人處於較為逍遙、享受
的狀態中。
第二幅畫(圖1-2-2)是壺中人坐了起來。但從她慵懶的姿勢、渙散的眼神可以看出,她覺得無聊。壺的畫法也有些漫不
經心,只是用幾根線條表達意思而已。人比壺大這一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和作畫者的畫畫功力不夠有關。但作畫者沒有作任何修改,而是聽憑其以這樣的面貌呈現,這表明作畫者做事時憑感覺,並不在意結果或別人的看法,比較隨性而為。
第三幅畫(圖1-2-3)有金色的陽光從壺口照進來。作畫者在畫陽光時用了顏色,不僅用了黃色,而且用了幾筆紅色,來代表壺中人感受到的溫暖。壺中人躺在壺裡,沒有任何表情,只是望著壺口。「在想著怎麼出去。」作畫者描述道。
第四幅畫(圖1-2-4)中出現了魔法師,壺中人正在和魔法師論理,談放自己出去的條件。從壺中人眼睛的畫法上,可以看出壺中人情緒激動、憤怒。從作畫者對魔法師的畫法上――隨意的線條、不完整的身體,可以看出作畫者對魔法師非常不喜歡的態度。從所占面積來看,魔法師要比壺中人大得多,這代表著壺中人和魔法師在實力上無法抗衡,魔法師的力量遠遠大於壺中人。對魔法師和壺中人兩人身形上的處理很像成人與嬰孩,可能也隱喻著現實當中這樣的關係。
與那些消沉、被動等待的作畫者相比,這位作畫者的心態更平靜,並採取了一定的行動,會嘗試用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只是,從畫面看,這種方式未必能解決問題,因為魔法師是非常典型的空眼人,即沒有眼珠的人,空眼人最大的特點是我行我素,對環境和他人毫不在意。也就是說,魔法師是根本不會在乎壺中人所講的道理和憤怒情緒的,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魔法師的巨大和壺中人的渺小,傳神地表達出作畫者所感受到的無助、無奈和憤憤不平。作畫者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能量水準較低,前三幅畫中不是躺就是坐,而且整體的狀態是過於放鬆的。如果作畫者能夠擁有更多能量,其行動力就會增強。
第一至第四部分都是對魔法壺圖畫的具體分析。每一個人的圖畫就是自己的人生故事,所以圖畫都極具個性化,而且每一幅畫都有很多的線索可以分析。但為方便讀者查找,將按在第五部分提到的脫離困境和與困境共生、建設性和破壞性、樂觀和悲觀、積極和消極的框架來分析。
第一、二部分呈現結局為與困境共生的魔法壺圖畫,並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第三、四部分則呈現結局為脫離困境的圖畫及其分析。這一部分的四個主題,即壺中人和魔法師的關係、由樂觀走向悲觀、缺乏行動力的壺中人、強烈的悲傷和憤怒,屬於不走出壺且悲觀或破壞性或負面情緒的類型。
壺中人和魔法師的關係
等待被拯救
這是一位男性基層管理者所畫的畫。
第一幅畫(圖1-1-1),一位頭戴綠色尖頂帽、身穿綠色衣褲的魔法師正把主角抓進魔法壺。他嘴裡還大叫著:「你給我進去!哇哢哢!」主角進入了一個藍色的壺中,神情非常沮喪。作畫者的情緒是:「這是一個徹底的悲劇。為什麼是我呢?」
第二幅畫(圖1-1-2),在黑色的壺中,主角正在四處找尋:「出口還有嗎?」情緒是焦慮的,期待別人來拯救他。
第三幅畫(圖1-1-3),在黑色的壺中,主角感受到了太陽,他開始高興,充滿期望,感受到了一線曙光。
第四幅畫(圖1-1-4),在黑色的壺中,主角變得有些無奈,自問:「什麼時候放我出去?」請注意作畫者沒有用「我什麼時候能夠出去?」沒有強調自己的主動性。在困境中他有一個前提:能否出去取決於別人。
第五幅畫(圖1-1-5),從中心到邊緣,一個一個小圓組成一個大圓。作畫者的感受是:「好多的圓!」
第六幅畫(圖1-1-6),從外到裡,有四個同心圓。作畫者這時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從整體上看,作畫者用筆流暢,在隨意中有細緻,表明他是一個高智商的人,做事果斷灑脫,不喜歡拖泥帶水,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事情,但做得不是很完美時,也並不介意,如第四幅畫的壺把就是用鋼筆添上去的,而沒有用彩色筆,所以他也有不拘小節的一面。六幅畫中,引人注目的是壺中人、壺以及魔法師的畫法。
▼ 壺中人和壺
作畫者是一個非常細緻的人,壺中人物的五官、四肢都是非常整齊的,唯一缺的是耳朵,沒有一幅畫畫了耳朵,表明作畫者對批評非常敏感。壺中人始終是黑色。除了第三幅畫中面帶笑意、手往上揚,其他的圖畫中都是沮喪、無奈、焦慮等情緒。這表明作畫者在困境中感受到的負面情緒是主要的。
壺的形狀在四幅畫中都是一樣的。只是顏色和細節上略有變化:第一幅畫中是藍色的,後面三幅是黑色的,從總體上看,壺並不是一個讓作畫者愉悅的物件;另外,在第一幅和第二幅畫中,壺倒更像一個心形,壺的底座更小一些,尤其是第二幅,壺身的心形有些尖,看起來在底座上根本立不穩,這表達著作畫者的感受:在困境的前期,他內在更加沒有穩定感。
而長期處在困境中,他會逐漸產生一種穩定感。魔法師是前四幅畫中唯一用彩色畫出的人物。其性別看起來是男性。其主色調是綠色,間以黃色的星星。從其構圖和用色來看,作畫者似乎對魔法師並沒有特別大的反感。只有那兩顆暴露的牙齒,流露出魔法師內在的攻擊性。從面積的相對大小來看,魔法師要比主角大很多。這似乎在說明一個問題:如果作畫者對魔法師並沒有很多反感,但魔法師又是他的對立面,突出的似乎是魔法師強大的力量、不容分說的權威地位(由魔法師這個頭銜本身獲得)。主角在魔法師面前毫無辦法,只能服從,只能被束縛,沒有溝通或談判的餘地,甚至主角都沒有去談判或溝通的意識。
在與魔法師對峙的過程中,主角所做的只是等待,等待「被拯救」——「拯救」其實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詞,但作畫者確實用了這個詞。
另外,當審視圖畫時,作畫者注意到自己給魔法師畫了一頂綠帽子。「綠帽子!」他停頓了一下,想到了其中的含義,笑了一下,但沒有作更多解釋。這個部分不是特別清楚。
魔法師是作畫者過去經驗、經歷的一個投射,或者說是某種內化的子人格的投射。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畫中揭示出的主要是作畫者與父性人物(家庭或家族中的男性長輩、學校中男性老師、工作關係中的男性上司等)的關係。不論處於怎樣的情境之下,他都無法反抗這樣的人。這帶給他苦惱、無奈,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困境,只是他還沒有找到方法。與魔法師論理
這裡呈現了四幅畫,都是鉛筆畫,這是作畫者自己在鉛筆和油畫棒之間作的選擇,只有第三幅畫添加了一點顏色。
四幅畫全部呈現的是人在壺中的場景,值得關注的是壺中有水。
第一幅畫(圖1-2-1)是壺中人躺在水面上。其情緒狀態可以從水面的荷花和荷葉中看出來,壺中人處於較為逍遙、享受
的狀態中。
第二幅畫(圖1-2-2)是壺中人坐了起來。但從她慵懶的姿勢、渙散的眼神可以看出,她覺得無聊。壺的畫法也有些漫不
經心,只是用幾根線條表達意思而已。人比壺大這一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和作畫者的畫畫功力不夠有關。但作畫者沒有作任何修改,而是聽憑其以這樣的面貌呈現,這表明作畫者做事時憑感覺,並不在意結果或別人的看法,比較隨性而為。
第三幅畫(圖1-2-3)有金色的陽光從壺口照進來。作畫者在畫陽光時用了顏色,不僅用了黃色,而且用了幾筆紅色,來代表壺中人感受到的溫暖。壺中人躺在壺裡,沒有任何表情,只是望著壺口。「在想著怎麼出去。」作畫者描述道。
第四幅畫(圖1-2-4)中出現了魔法師,壺中人正在和魔法師論理,談放自己出去的條件。從壺中人眼睛的畫法上,可以看出壺中人情緒激動、憤怒。從作畫者對魔法師的畫法上――隨意的線條、不完整的身體,可以看出作畫者對魔法師非常不喜歡的態度。從所占面積來看,魔法師要比壺中人大得多,這代表著壺中人和魔法師在實力上無法抗衡,魔法師的力量遠遠大於壺中人。對魔法師和壺中人兩人身形上的處理很像成人與嬰孩,可能也隱喻著現實當中這樣的關係。
與那些消沉、被動等待的作畫者相比,這位作畫者的心態更平靜,並採取了一定的行動,會嘗試用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只是,從畫面看,這種方式未必能解決問題,因為魔法師是非常典型的空眼人,即沒有眼珠的人,空眼人最大的特點是我行我素,對環境和他人毫不在意。也就是說,魔法師是根本不會在乎壺中人所講的道理和憤怒情緒的,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魔法師的巨大和壺中人的渺小,傳神地表達出作畫者所感受到的無助、無奈和憤憤不平。作畫者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能量水準較低,前三幅畫中不是躺就是坐,而且整體的狀態是過於放鬆的。如果作畫者能夠擁有更多能量,其行動力就會增強。